文旅产业

搜索文档
广州长隆万博欢迎你!长隆万博CBD向全球产业发出合伙邀约
南方都市报· 2025-06-15 20:56
长隆万博商务区发展概况 - 长隆万博商务区2023年完成重磅扩区,整合万博、长隆汉溪、里仁洞三大板块,形成更广阔的城市CBD [3] - 2024年该商务区经济规模跃升至千亿级别,成为区域发展强劲引擎 [3] - 商务区正冲刺"世界级地标商圈"目标,未来将联动广州南站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3] 战略定位与功能规划 - 定位为"湾区会客厅",具备超级枢纽中心、超级商务中心、超级文商旅中心和超级未来中心四大功能 [4] - 正在加速汇聚资金流、人才流、数据流等高端要素,打造城市新门户 [4] - 以"210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蓝图,全力构建双千亿级产业集群 [4] 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 - 位于广州新中轴南延段,是城市"顶流"舞台代表 [3] - 大镇岗气象塔已开工建设,将成为区域新地标 [3] - 推进"轨道+路网+公共配套+线上导航"立体交通升级,包括新光隧道扩建和"三隧一路"计划 [3] 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 采用"文旅+商业+体验+科技+服务"多维融合的沉浸式消费新模式 [3] - 实现逆势增长,商圈产业发展和消费经济展现强劲活力 [3] - 首批24家龙头企业已入驻,涵盖总部经济、跨境电商、时尚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 [4] 企业参与情况 - 华润置地表示将通过万象商业提升城市面貌,以品牌力带来非凡体验 [6] - 越秀地产将以"造城者"视野为区域注入新活力与机遇 [6] - 番禺信投正在征集全球设计IP,打造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的文化符号 [7] 促销活动 - 启动欢乐消费嘉年华,联合多家商业项目推出"全城6.18折"年度钜惠 [9] - 参与商家包括番禺居然之家、四海城、番禺敏捷广场、番禺天河城等知名商业体 [9]
政策发力 场景创新 产业融合 四川多元文旅消费激活经济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6-15 05:43
文旅消费增长 - 四川"五一"假期实现旅游消费235.01亿元 同比增长11.13% [1] - 政策与投资双向发力 发放文旅消费券6811.5万元 联合平台补贴超1500万元 直接拉动消费超8亿元 [1] - 文旅重点项目1-4月完成投资301亿元 超序时进度4.3个百分点 [1] 产业融合与创新 - 开展民俗巡游、特色演艺3050场 影视IP《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突破150亿元 形成现象级文旅联动 [2] - "文旅+工业""文旅+农业"等融合业态贡献消费超800亿元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3] - 数字技术赋能游戏产业 2024年总收入663亿元 带动关联产业营收增长20.1% [3] 县域经济与特色文旅 - 四川13个县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数量居全国第二 [4] - 长宁县蜀南竹海景区创新开发竹林康养、竹工艺研学等产品 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营收80多万元 [4] - 文旅消费季计划全年举办5000场活动 打造100个新场景 [4] 未来发展规划 - 预计202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3800亿元 旅游总收入升至1.5万亿元以上 [4] - 文旅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将超1200亿元 [4]
马明龙调研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时强调 更大力度促进文体旅商融合共兴 以人文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镇江日报· 2025-06-14 07:45
文旅产业发展方向 - 强调文旅业将成为支柱产业 推动业态融合 深化"文化+体育+旅游+商业"融合范式 [2] - 提出将"人气"变"财气" 通过情感联结和文化认同增强消费黏性 同时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功能 [2] - 重点将文化创新创造作为关键 加强历史街巷 传统村落 博物馆 老字号等保护利用 形成独特城市气韵 [2] 景区管理与文化保护 - 南山招隐景区作为核心景区 需保持耐心做好管理 保护和修缮 突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1] - 调研中重点关注线上线下票务和文创产品情况 并实地考察虎跑泉 韶华楼等文化遗迹 [1] 市场机遇与产业升级 - 指出文旅市场日新月异 需敏锐捕捉变化和机遇 研究新特点新趋势 找准赛道抢抓风口 [1] - 提出把"网红"变"长红" 通过多样化文旅体验吸引游客 扩大票根经济等优惠政策 [2] 城市形象与服务提升 - 强调文旅是城市名片 需人人担当形成合力 提升硬件品质和软件服务 [2] - 当前重点做好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和演唱会的服务保障 体现城市温度并确保安全有序 [2]
华侨城A:5月合同销售金额18.9亿元
快讯· 2025-06-13 16:51
销售业绩 - 2025年5月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1.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1%,环比4月增加1% [1] - 2025年5月合同销售金额18.9亿元,同比增加12%,环比4月增加6% [1] - 2025年1-5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51.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1% [1] - 2025年1-5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80.3亿元,同比增加4% [1] 土地储备 - 2025年5月公司无新增土地情况 [1] 文旅业务 - 2025年5月公司旗下文旅企业合计接待游客737万人次,同比增加12% [1] - "五一"假期期间酒店业务入住率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 [1] - "五一"假期期间主题公园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1% [1] - 2025年1-5月合计接待游客3219万人次,同比增加6% [1]
周振“差异化”打造夜经济6.0模式新不夜城模式,引领文旅新篇
江南时报· 2025-06-12 23:23
文旅产业差异化发展 - 差异化是文旅项目成功的关键 需避免同质化、千镇一面和有形象无内涵的盲目复制 [1] - 深度决定高度 跨界是趋势 有差异者得市场 [1] 差异化打造手法 - 强化地域文化特色 通过独特历史、民俗、建筑等元素吸引游客 [2] - 提升服务质量 注重员工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提高游客满意度 [2] - 营销手法创新 运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 结合口碑传播、公关活动、合作推广提高品牌曝光度 [2] - 深度合作与共建 与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合作 确保差异化战略有效执行 [2] 科技与文化结合案例 - 中京盛唐文旅科技集团将科技与文旅融合 利用大数据、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2] - 运河不夜城项目融合电影化街区布景、情景美食、科技光影秀、沉浸互动娱乐、行为艺术表演、国潮元素与网红思维 [2] - 应用VR/AR、5G、裸眼3D等黑科技手段 实现运河文化与科技碰撞 历史底蕴与文化创新融合 [2] 占位"第一"的差异化实践 - 中京盛唐集团在运河不夜城内打造千里运河画卷 高16余米、长近600米的立体长卷展现运河沿线6省市特色 [3] - 画卷内容涵盖城市特色、历史风情、民俗文化、百年老字号、非遗传承等 国内少有 [3] - 唯美运河文化场景和独特体验内容受游客追捧 形成广泛传播 [3] 行业借鉴意义 - 中京盛唐集团整合影视、动漫、游戏、艺术等领域资源 为文旅项目提供丰富内容 [3] - 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推动国内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 [3]
体育赛事引爆文旅热潮,“赛事 + 文旅” 模式潜力凸显?
经济观察报· 2025-06-12 17:19
体育赛事与文旅融合现象 - 株洲"厂BA"篮球锦标赛将于2025年6月13日开幕,持续至7月27日,并在8月中下旬举办全国邀请赛,前两届赛事吸引千万人次观赛,单日最高人流量破28万,显著拉动周边住宿、餐饮及文旅消费 [1] - 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在端午假期吸引超18万现场观众,六大主场城市异地游客文旅消费总额同比提升14.63%,带动当地住宿、餐饮、零售等产业发展 [1] - 贵州"村超"2023年实现全网浏览量超580亿次,吸引游客超730万人次,成为文体旅融合发展典范 [1] "赛事+文旅"模式的成功因素 - 赛事自身竞技水平与观赏性吸引大量球迷游客,同时新媒体传播及政府运营打通"赛场—景区—商圈"通道,迎合Z世代新消费理念 [2] - 2023年全国马拉松带动举办地酒店预订量平均增长230%,CBA季后赛期间主场城市餐饮消费环比激增45% [2] - "跟着比赛去旅行"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正重塑市场格局,赛事经济不断激活消费新动能 [2]
郭元强到黄陂区调研: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长江日报· 2025-06-12 15:46
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 - 武汉木兰草原通过发展民宿产业形成木兰草原梦栖谷民宿酒店集群,带动景区转型升级 [1] - 鼓励景区立足当地资源,找准市场定位,持续推陈出新,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游客需求 [1] - 黄陂区大力发展特色文旅产业,需积极引育文旅龙头企业,招揽专业人才,探索发展文旅新业态 [1] 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 武汉柏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冷热敷理疗护理产品生产,产品远销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1] - 鼓励企业瞄准细分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抢占国内外市场,做强品牌并扩大规模 [1] 数字经济发展 - 武汉盘石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项目落户黄陂区横店街,围绕软件信息、数字贸易、数字教育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2] - 强调完善园区功能,建好配套设施,提供专业化企业服务,培育孵化数字经济专精特新企业 [2] 经济工作部署 -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聚焦投资、消费、项目建设等领域薄弱环节,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 -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 [2]
山海之美文体之韵为振兴增光添彩
辽宁日报· 2025-06-12 09:02
文体旅融合发展成效 - 2024年辽宁接待游客65219.7万人次、旅游收入632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1%、25.9%,提前完成三年行动目标[1] - 文体旅领域呈现"出圈出彩""热辣火爆"态势,形成浓墨重彩的融合发展答卷[1] - 近3年通过1+1+1>3的融合公式,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6] 政策与机制建设 - 2023年6月召开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释放强烈支持信号[4] - 全国率先提出"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出台24项政策措施和110项重点工作指导意见[4] - 高规格成立省文体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的工作新格局[4] 项目投资与产业培育 - 2024年新建续建640个文体旅项目,完成投资285.6亿元[5] - 组建辽宁省文体旅产业发展集团推动资源整合,大连博涛文化科技入选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5] - 新增20余个国家级旅游品牌,20余条线路入选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10][11] 业态创新与场景融合 - 形成赛事经济、冰雪经济、票根经济等五大新经济形态,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质变[8] - 创新推出"空中瞰长城"航线、"船上到岸上"邮轮消费等海陆空新玩法[9] - 沈阳红梅文创园、大连熊洞街等工业遗址改造项目成为新时尚打卡地[9] 消费拉动与品牌效应 - 2023年体育赛事拉动消费53.8亿元,演唱会/音乐节收入达5.51亿元[12] - "山海有情天辽地宁"宣传口号结合四季旅游特色激活市场[11] - 非遗工坊达279家带动乡村振兴,阜新矿区转型户外运动基地辐射12个村庄[13]
河南着力推动 文化繁荣兴盛丨文化的根,深植中原大地
河南日报· 2025-06-12 07:41
文化资源禀赋 - 河南拥有中国八大古都中的4座(郑州、开封、洛阳、安阳),世界文化遗产5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不可移动文物65000余处 [8] - 作为现代考古学诞生地,河南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选定的中原地区6座中心性城邑中独占5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总数达55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10]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5个,通过数字技术活化展示(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复活"3800年前宫城) [4][6] 文旅产业潜力 - 2024年全省旅游接待量超1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万亿元 [9] -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打造殷墟甲骨文等世界级文化地标,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及5A级景区 [16] -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新地标,文旅消费场景持续完善 [6][16] 文化产业创新 - 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计划打造郑州微短剧创作之都,推动精品化发展 [11][14] - 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开辟文化遗产活化新场景(如殷墟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甲骨文刻写) [5][6] - 布局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支持省管国有文化企业打造行业旗舰,促进"文化+科技""文化+制造"多元融合 [16] 文艺创作与公共文化 - 豫籍作家10部作品获茅盾文学奖(全国第一),11部获鲁迅文学奖(全国前列),豫剧成为最大地方剧种 [11] - 建成1200余座城市书房、1.2万家基层职工书屋、4.6万个基层阅读服务点,连续三年举办书香河南全民阅读大会 [12] - 开展中原文化大舞台、"黄河之声"音乐会等活动,豫剧《朝阳沟》传唱60年经久不衰 [7][15] 精神文明建设 - 16个城市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数量全国第一),23个往届城市全部通过复查 [13] - 建成1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河南好人文化形成示范效应 [3][13] - 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16]
不断开创文化繁荣兴盛新局面
河南日报· 2025-06-12 07:41
文化繁荣兴盛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河南建设文化强省指明方向[1] - 河南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部署文化繁荣工作,要求各级部门协同落实[1] - 中国式现代化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文化繁荣是中原现代化的重要支撑[1] 历史文化资源转化实践 - 郑州、洛阳、开封通过古都文化打造差异化文旅体验[2]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黄土空间场景设计吸引全球关注[2] - 贾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现村民与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共享[2] - 殷墟博物馆运用裸眼3D技术活化文物展示[2] - 沉浸式戏剧《程婴救孤》创新观众互动模式[2] - 红旗渠研学游开发"青春寻访"等主题产品[2] 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艺创作高峰建设[2] - 健全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促进文旅深度融合[2] - 通过新技术应用(如3D技术)提升文化体验[2] - 创新文旅场景(戏剧幻城、考古公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