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搜索文档
国资100%容亏又来了
36氪· 2025-04-30 12:16
文章核心观点 多地发布国资容错新政吸引人才和企业聚集,国资容错渐成一级市场共识,但落实仍需观察 [1][5][8] 各地国资容错新政 - 深圳福田区推出《2025年新启程教育科技人才"五福礼包"》,涵盖27项专属服务,针对创业高风险问题,放宽政府投资基金失败容忍比例,允许最高不超过80%亏损,对符合条件项目允许最高100%亏损 [2] - 武汉出台《武汉市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放宽政府投资基金对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出资比例最高可达50%,不对单只基金、单个项目盈亏考核,未来五年联动社会资本打造3000亿元母子基金集群 [3] 国资容错背景 - 过去一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合计披露出资金额超八成,投资端国资机构直投出手达57%,国资成GP募资与企业融资绕不开的对象 [5] - 科技转型升级关键节点,科技赛道需高风险、高投入,长期才有成果,以往国资基金对项目失败容忍度低,与产业发展诉求违背 [6] 国资容错探索进程 - 去年7月成都高新区针对政策性基金设置30%-80%容亏率,破解国资"不敢投"困境 [6] - 今年1月国办1号文件明确建立健全容错机制,解决基金管理人不敢投等问题 [6] - 广州开发区、深圳南山区在直投资金风险容忍机制上开启单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的尝试 [6] 国资容错意义与挑战 - 国资容错探索是各地产业竞争,以更市场化姿态争取产业机会 [7] - 国资容错涉及审计问题,具体落实有待观察 [8]
“80后投资人的时代机会,可能不亚于移动互联网”
投中网· 2025-04-30 12:11
行业现状与投资环境 - 当前一级市场进入国资主导时代,80%资金来自国资背景机构,市场化机构数量大幅减少[10] - 行业呈现明显分化趋势:投资方向从大而全转向精细化分工,资金属性从单一美元基金转变为国资/CVC/市场化人民币多元结构[11][12] - 半导体领域国产化率仍存在明显短板,如汽车半导体国产化率仅20%,需耐心资本长期投入[13][14] 赛道机会与投资逻辑 - 商业航天被定位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2015年至今已诞生4家IPO企业,但政府直接下场投资导致估值体系扭曲[6][7][27]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9年4-5%跃升至2023年40-50%,带动半导体需求增长[16][17] - AI平权+供应链成本下降催生新机会,如自动驾驶(萝卜快跑)进入大规模商用节点[9][22] - 硬科技领域出现结构性机会:国产替代(半导体零部件)、AI算力、跨境出海等[10][22] 投资人策略与方法论 - 市场化机构通过聚焦细分领域建立优势,如商业航天/智能汽车赛道早期项目占比70%[6][10] - 产业资本采用"资本+生态"模式,如引入12家新能源车企作为战略股东联合研发芯片[29][30] - 国资平台聚焦国家战略安全领域:绿色能源(风光储氢)、科技(半导体/AI/商业航天/生物医药)[12][13] - 投资机构需构建产业生态壁垒,通过资源整合帮助被投企业穿越周期[26][27] 代际差异与时代机遇 - 新一代投资人面临不同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行业从边缘走向主流但盈利难度增加[5][6] - 当前时代三大不可逆趋势:中国企业家能力提升、AI技术解锁、硬件成本下降[9][22] - 半导体2.0时代已培育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但需攻克光刻机等"硬骨头"领域[13][14] - 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4-5家巨头垄断收益,当前机会更分散在硬科技/AI/先进制造等领域[22][23]
杭州科创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4-29 18:00
杭州科创基金2025年度子基金管理机构征集公告 - 杭州科创基金是"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之一 由杭州资本管理 功能定位为政策性的千亿级政府引导基金 [1] - 投资方向为"投早 投小 投科技" 重点支持初创期科创项目 包括人才创业 中小企业创新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 [1] - 重点投资智能物联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 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五大产业生态圈及未来产业的科创类项目 [1] 基金出资方式 - 创投类基金:支持具有一定规模或营收的快速成长的科技型企业 [2] - 天使类基金:支持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2] - 成果转化类基金:围绕高校 科研院所 研发平台等 支持具有市场前景 可产业化的科技成果 先进技术等项目 [2] 其他相关信息 - 运营主体为杭州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 [1] - 基金目标助力杭州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 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颠覆性技术转移先行地 [1]
超级LP出资了
投资界· 2025-04-29 15:43
以下文章来源于解码LP ,作者吴琼 解码LP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募资动态 欢迎加入投资界读者群 募资不易。 作者 I 吴琼 报道 I 投资界-解码LP 募资最新一幕。 投资界—解码LP获悉,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完成第七批第一支子基金签约工 作,即深创投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苏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总规模20亿元。这一 次,深创投为新基金管理人。 放眼创投圈,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向来出手活跃。此次签约拉开第七批子基金序幕, 意味着有望迎来一波密集出资。对于一众苦于募资的GP而言,一场新比拼开始了。 国家级母基金,投了深创投 从过往出资来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GP的遴选颇为严格。印象深刻的是,去年6 月母基金一口气出资6家GP,包括普华资本、基石资本、达晨财智、元璟资本、通和毓 承、国中资本等知名机构。其实这次也并非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首次联手深创投,此 前深创投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新疆)有限合伙企业已在新疆乌鲁木齐成立。 时间回到去年7月,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发布第七批子基金管理机构遴选公告,子基金 将通过市场化手段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支持投早投小投创新,重点支持种 ...
中央政治局会议推出创新募资方式:债券“科技板”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4-25 15:25
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部署 - 会议强调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 加强融资支持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 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推进核心技术攻关 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2] - 债券市场"科技板"将支持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 带动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科创债市场发展 - 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达1.2万亿元 2024年发行规模超820亿元 同比增长50% [5] - 发债主体以国资为主 民营创投较少 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创投发债募资 如深圳支持发行5-10年中长期科创债 [6] - 科创债深化双创债内涵 为科技领域提供低成本资金 支持中小科创企业融通创新 [5] 人工智能产业投资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从2025年3985亿元增长至2035年1729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5.6% 2030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 [7] -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设立 总规模600.6亿元 存续期13年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出资600亿元 [8] 创投行业政策支持 -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 发展创业投资 壮大耐心资本 优化"募投管退"制度体系 [9] - 证监会部署畅通私募股权退出渠道 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鼓励并购基金 优化"反向挂钩"政策 [9] - 国务院要求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 [9] 母基金行业动态 - 2024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发布 梳理行业现状及机构LP全名单 [12] - 首届中阿投资峰会举办 12家中东LP参与 2024全球最佳投资机构榜单揭晓 [15]
上海一举出资6家GP
投资界· 2025-04-22 16:08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概况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 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 聚焦颠覆式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及前沿技术孵化 [5][7] - 基金周期15年 重点支持未来信息、能源、健康、空间、制造、材料六大领域 包含科学智能、量子计算、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 [8] - 首批6只子基金覆盖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硬科技等领域 包括博联脑科学、安福创生、中科创星等GP机构 [8] 政策与机制创新 - 打破子基金注册地限制 允许20%以下出资投向境外标的 设立回购让利机制 体现市场化运作特征 [5][8] - 建立战略科学家委员会、科技项目经理人团队 联动概念验证经费投入机制 强化投研能力 [7] - 上海国投牵头组建国资控股管理平台 突出功能性政府基金定位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7] 上海产业战略布局 - 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规模达1.8万亿元 培育10条重点产业链 [10] - 形成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服务)和2个5000亿级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 [10] - 2023年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925个 总投资超1.1万亿元 其中40%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 [11] 配套资金支持体系 - 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和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500亿元 重点发展并购基金 [10] -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首关32亿元(目标80亿元) 太保寿险出资8亿元 引导资本投早投小 [10] - 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规模890亿元 首批9只子基金撬动172亿元社会资本 放大效应达4.71倍 [10]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创投行业真正迎来了大的、新的、再生的机遇
投中网· 2025-04-21 11:37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创投行业已经"熬"了几年了,机会到了。 整理丨 喜乐 来源丨 投中网 2025 年 1 月 7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国办 1 号文),在行业中引发了极大的热议。 对此, 2025 年 4 月 16-18 日,由投中信息、投中网共同主办的第 19 届中国投资年会 · 年度峰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召开现场中,全国社会保 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就"抓住时代机遇,推动创投基金高质量发展——兼论国办 1 号文对行业的影响"为主题,对国办 1 号文进行了详细 解读。 陈文辉表示,国办 1 号文的发布对政府投资基金的定位更加精准化,推动了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机制的优化,推动了政府投资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推动了 股权投资市场退出机制的优化,同时政府投资基金的积极参与应是对社会资本的调动效应,而不是挤出效应。 以下是演讲实录,由投中网编辑整理: 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应投中的邀请来参加这样一次盛会。 目前最热门的一个话题是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在分析美国关税战对中国的影响时,我听到频率最高可能也是分量最重的一个词是 " 熬 " 。 ...
基石资本张维: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打通上市和减持通道
投中网· 2025-04-19 13:28
中国创投退出难题与资本市场改革 - 全亿健康案例显示控股型投资从成立到完全退出需17年(5年整合+2年IPO+5年锁定期+5年减持),远超"5+2"基金周期限制[3][4] - 中国创投面临"上市难"与"减持难"双重困境:A股企业上市中位数时间13.4年(科创板)vs美股11年,减持需季度2%限额且审批流程复杂[4][5] - 国资LP主导市场格局:2024年政府相关资金占新募人民币基金44.4%,国有背景LP出资占比达84.5%,其周期偏好直接影响GP行为[5] 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形成机制 - 基金周期决定耐心程度:国际并购基金12年周期vs国内"5+2"结构,长期资本是科技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高科技企业平均需数十年培育)[4][5] - 财富效应驱动大胆资本:网景案例显示未盈利企业快速造富可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马斯克400亿美元减持支撑再创业(如收购Twitter)印证退出通畅的重要性[7] - 股权分置改革历史启示:2005-2007年流通市值从1万亿增至8万亿,上证指数涨130%至6124点,证明流通性改善可激活市场[9][10] 资本市场制度性缺陷与改革方向 - 上市门槛导致估值扭曲:A股边缘化公司维持15-25亿市值(应为5000万美元以下),科创板5年仅51家亏损企业上市(占比2.8%)vs美股75%企业IPO时未盈利[13][16] - 退市机制严重不足:A股十年累计退市219家(年均退市率0.5%)vs美股1975-2012年平均退市率8.22%,注册制需配套严格退市制度[13][16] - 创投退出效率低下:十年间仅10%投资项目实现IPO,通过IPO仅收回39%成本,形成"万亿投资堰塞湖"[11] 社会信用与资本市场发展 - 资本市场本质是社会信用高级形态,需通过法治化(打击造假/违规信批)和市场化(注册制+退市)建立长期信用预期[3][18] - 企业家信心核心在于政策预期稳定性,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使非流通/流通股东利益一致化,当前需类似制度突破解决减持难题[10][18] - 科创板历史意义: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是重大创新,但需进一步扩大试点(2024年尚无亏损企业IPO)[13]
毅达资本应文禄:创投正迎来春天的气息
投中网· 2025-04-18 12:44
核心观点 - 创投行业当前处于最佳布局时点,应大胆行动把握机遇 [2][3] - 市场在2024年9月迎来转折,"分化"成为新主题词,行业间差距拉大 [4] - 全球格局正经历科技、经济秩序和中国资产三重重塑 [6] - 创投行业从金融小众领域升维为国家战略支点 [8] - 行业呈现"趋暖"态势,资金端、投资端和退出端均现积极变化 [10][11][12] - 在不确定性中需把握确定性投资机会,聚焦核心赛道和生态建设 [14] 科技格局重塑 - 2018年以来外部压力倒逼国内科技产业加速突破,半导体等领域从谨慎投资转为重点布局 [6] - 中美成为全球AI发展两大核心,科技竞争从"单向追赶"转为"双向角力" [6] - 科创板设立为长周期科技项目提供重要支持 [6] 经济秩序重塑 - 中美贸易摩擦进入新阶段,中国对美直接出口规模约4390亿美元 [6] - 中国通过深化欧洲合作和东南亚布局进行战略对冲 [6] - 贸易摩擦已演变为经济战争,需长期应对准备 [6] 中国资产重塑 - 2025年起中国资产迎来估值修复,香港市场美元基金规模显著增长 [6] - 过去5-6年科技创新推动资产价值重估,当前或是布局黄金窗口期 [6] - A股波动导致部分机构转向谨慎乐观,但产业结构优化将带来长期价值重估 [6] 创投行业定位转变 - 在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创投的战略价值被重新认识 [8] - 中国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投升维为国家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8] - 中国人民银行允许主要私募机构发行科创债券,降低民营机构融资门槛 [8] 行业趋暖表现 - 资金来源更丰富,属性更长期化和耐心化 [11] - 主流私募机构招兵买马,科技投资向AI、机器人、智能驾驶等纵深发展 [11] - 退出监管环境改善,证监会态度更加友好 [12] 确定性投资原则 - 聚焦"AI+"等科技主赛道,建立长期投资视角 [14] - 从单个项目投资转向生态系统布局,产业链生态成为核心竞争力 [14] - 强化风控能力,适应周期变化动态调整策略 [14] - 历史经验表明外部压力往往推动产业升级,当前挑战可转化为发展动力 [14]
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行业趋暖 创投支持政策正逐步兑现
证券时报· 2025-04-18 02:27
文章核心观点 - 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指出创投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行业发展态势趋暖,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可从四个方面做好确定投资实现确定性发展 [1][3][4] 行业发展态势 - 行业发展态势可用“趋暖”形容,今年情况可用“外紧内松”和“表冷内热”概括,国际形势趋紧倒逼国内深化改革开放,表面经济数据承压但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持续推进 [1] 行业回暖体现 - 资金端资金来源更丰富,资金属性更长期化和耐心化 [2] - 投资端热点频现机会涌动,主流私募机构积极招兵买马,出手频率加快,科技投资向纵深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创新创业项目多 [2] - 退出端监管环境逐步改善,监管层态度更友好,行业生态积极变化,A股估值重构为退出奠定基础,A股、港股低估值优势叠加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获外资机构看多,中长期中国资本市场增长空间大 [2] 行业面临问题 - 国有LP主导下需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防止挤出效应,平衡各方利益 [3] - 退出通道虽有改善但仍需拓宽,募投管退正向循环需完善,要发挥创投行业支持科技创新等的“血液”作用需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3] 做好确定投资的方法 - 定赛道,聚焦核心赛道,建立长期投资视角,聚焦科技主赛道特别是“AI+”等前沿领域 [4] - 建生态,从单个项目投资转向生态系统布局,研究各行业生态格局识别投资机会,产业链生态是核心竞争力 [4] - 把风控,强化风险管理,风控能力决定投资成败 [4] - 穿周期,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策略,在进退间保持平衡,积累穿越周期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