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
搜索文档
全方位释放夜间消费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9-07 09:17
夜间经济发展概况 - 夜间经济向产业化、专业化和品质化升级 衍生出产品+场景+文化融合的创新消费形态 对提振消费和增强城市活力产生积极作用 [1] 吉林省夜间消费举措 - 长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后开放13处院落 新增13个口袋公园 设立博物馆和美术馆 周末调整为步行街后日均禁止机动车通行6.5小时 [2] - 发放数万张10元和20元面额消费券 叠加企业优惠激发消费热情 [2] - 松原市查干悦界盛夏消费季持续100天 开展31项文旅活动 日均客流量近万人次 [3] - 珲春市渤海古镇景区以唐代建筑为蓝本 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3] - 全省开展购在吉林·盛夏消费季系列活动 融合夜经济、文化味和烟火气多元场景 [3] 广东省夜间消费数据 - 广州首批15个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日均客流超100万人次 [4] - 天河路商圈2024年销售额超230亿元 夜间消费占比近60% [5] - 天河路商圈去年暑期夜间客流突破3900万人次 [5] - 海珠区太古仓码头等沉浸式演艺场所建成 黄埔区穗园通园区引进新锐戏剧品牌 [5] - 宝能演艺中心商圈全年举办近60场万人大型活动和近100场小型活动 吸引客流近200万人次 [5] 政策支持措施 - 广州首创活动审批一次性许可机制 大型活动审批时限压缩80% 1000人以下活动实行季度备案制 [6] - 简化外摆审核 允许商家按年度固定区域外摆 无需重复申请 [6] 甘肃省夜间经济成效 - 兰州暑期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47% 一线城市客源占比达42% [7] - 夜游黄河项目日均接待游客突破6000人次 省外游客占比80% 同比增长25% [7] - 定西市1-7月累计接待游客1861.08万人次 同比增长11.89% 旅游花费108.35亿元 同比增长15.04% [8] - 通渭县创新推出昼赏书画+夜沐神泉模式 800余家画廊营业时间延长至22点 [8] - 环县夜市通过划行规市策略 在环江地带划出800米专属区域 日均客流从不足千人次增长至超1万人次 [8] 文旅融合创新 - 环州故城4A级景区通过免费开放策略吸引游客 与夜市形成完美动线衔接 [9] - 吉林开展精彩夜吉林消夏演出季 带来美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多国精品演出 [3] - 广东推出Young城Yeah市夜间消费季 包含次元站、美食城等五大主题场景和数百场特色活动 [5]
四川演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今年已有十五市(州)落地大型演出 大型演出下沉 拓展城市消费新空间
四川日报· 2025-09-07 09:10
行业趋势:大型演出地域分布下沉 - 大型演出覆盖地域创下新高,今年已有15个市(州)有大型演出落地,超过2024年全年的10个市(州)[4][6] - 大型演出在全省的占比从8%提升至17%,乐山、遂宁等省内二三线城市演艺观演人次同比增长21%[4][6] - 演艺产业结构呈现“一核多极、全域协同”发展态势,成都作为核心城市贡献了全省83%的大型演出场次,同时区域发展更趋均衡[5][6] 市场驱动力与消费拉动效应 - 大型演出可有效撬动交通、住宿、餐饮、商超等消费,例如“金曲传奇”遂宁演唱会拉动消费2000万元,达州“安逸生活演唱会”吸引2.1万名观众并拉动消费5040万元[8] - 市场主体积极挖掘市场需求,音乐节等大型演出的下沉与本地观众的情感需求密不可分,通过打造当地品牌更容易获得支持[8] - 交通配套、场馆建设方面的进步,以及地方拥抱演艺经济的热情和激励政策,为大型演出落地提供了更多选择[5]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优化 - 新出台的演艺活动激励奖补实施细则对在川落地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最高给予500万元奖补,并推动遂宁、绵阳、泸州等地出台激励政策,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政策激励体系[8] - 审批周期已压缩至5个工作日,提升了对大型演出主办方的吸引力[8] - 政策激励下,阔景音乐西南总部已落户成都,多位艺人个人工作室也相继落地,艺人经纪、数字音乐等产业链资源将逐步辐射全川[8] 未来展望与战略举措 - 鼓励和推动“跨城观演”模式,将每年度梳理全省优质演出项目,发布主题线路和产品,推出惠游景区、街区、博物馆等优惠政策[9][10] - 将推动建立顶流艺人“一演一策”专班标准化流程,加大优质演艺产品供给,持续打造“金曲传奇”品牌演唱会[10] - 密切联动文博、景区、商超等业态,培育具有四川特色的演艺业态[10]
成都9月超百场演出来袭,“演艺经济”点燃消费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9-07 05:13
演唱会带动消费增长 - 易烊千玺演唱会结束后粉丝前往电影取景面馆打卡 店内营业额翻倍 长队排到门外[1][4] - 面馆顾客增加两三百人 营业额增加一倍以上 未到营业时间就已售罄[6] - 周边杂货铺和打印店生意受带动 买水人数增加 雨伞售光 粉丝带动力大[8] 跨城追星拉动多行业消费 - 粉丝跨城追星直接拉动酒店住宿需求 场馆周边酒店多房型售罄 房客来自全国各地[1][12] - 李宇春演唱会周边2公里内舒适型酒店标准大床房、高级大床房和智能豪华大床房被抢空[12] - 张韶涵演唱会周边1.2公里酒店园景双床房、豪华湖景双床房和湖景大床套房等10余款房型被订完[12] 演出市场总体规模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 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其他收入216.75亿元[12] - 2024年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其他收入216.75亿元[12] 成都演出活动密集 - 成都9月有超百场演出 包括演唱会、钢琴音乐会、京剧、音乐剧等[3][9] - 具体演出包括张韶涵、李宇春、陈小春等明星演唱会 部分票已售罄[8][11] - 演出场所覆盖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城市音乐厅、四川大剧院等多个场地[11]
“旅游+演艺”持续火爆!消费链条多线延展,演唱会激活城市旅游→
搜狐财经· 2025-09-06 16:09
行业趋势 - 演艺活动带动旅游消费增长 形成"旅游+演艺"新业态 [1][6] - 游客从过境游、观光旅游转变为过夜游 延长停留时间 [5] - 线上直播模式已落地超过2000个 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 [3] 消费影响 - 演唱会带动城市景点打卡、美食消费 实现消费链条多线延展 [6] - 千岛湖直播大舞台单场观看流量突破480万 是当地人口十倍 [3] - 广西大型演出29场拉动交通、住宿、餐饮等关联消费超30亿元 [6] 市场规模 - 福建省上半年营业性演出2.8万场 观众475万人次 [6] - 福建省演出营业收入达15.4亿元 [6] - 广西大型演出票房收入达4.39亿元 [6]
“旅游+演艺”新业态带动消费增长
央视网· 2025-09-06 12:08
行业趋势 -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旅游市场新潮流 演艺活动热度带动周边住宿及餐饮消费增长 [1] - 多地积极培育"旅游+演艺"新业态 上半年福建省举办营业性演出2.8万场 观众475万人次 营业收入达15.4亿元 [7] - 广西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29场 票房收入4.39亿元 拉动交通住宿餐饮等关联消费超30亿元 [7] 商业模式创新 - 淳安县"旅游+直播"模式已落地超2000个 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 [3] - 单场直播观看流量突破480万 达当地人口十倍 线上线下双线消费同步增长 [3] 消费拉动效应 - 热门演唱会带动城市景点打卡及美食消费 实现消费链条多线延展 [5] - 酒店与商户客流因演艺活动获得显著增长 [5]
化流量为增量 演艺经济撬动多元消费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03:12
演唱会市场热度与规模 - 截至9月3日全国演出市场票房达201.47亿元 观演人次超4066万[9] - 演唱会品类吸引超2300万人次入场 票房超过165亿元[9]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四成[9] 跨城观演与文旅消费拉动效应 - 2024年大型演出跨城观演比例超60%[11] - 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约60%观众为外地观众[11]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为1:4.8 即门票消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12]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酒店总营收环比增长75%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11] 多元化演出形态发展 - 2025年上半年音乐剧票房同比增长15.1%[14] - 剧场类演出16.05万场 票房收入54.02亿元 观众2055.01万人次[14] - 猫眼娱乐地方曲艺/休闲展览/脱口秀等品类GMV增长均超80%[14] - 沉浸式演艺秀受欢迎 上海千古情位列最受欢迎演艺类项目第二[14] 企业参与与产业链延伸 - 豫园股份旗下老庙黄金推出五月天联名饰品 豫园商城开展快闪活动[7][11] - 东方明珠通过广播电视塔及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参与演艺产业链延伸[15] - 企业通过联名产品/快闪展陈等形式吸引粉丝打卡消费[7][11] 消费行为特征演变 - 消费呈现情感性/兴趣型/沉浸式/交互性/社交性新特征[7] - 粉丝文化推动消费成为交流认同方式 衍生"礼物社交"等行为[9][10] - 跨城观演成为重要趋势 观众为演唱会专门规划行程[9][11]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需推动大型演出从"流量爆点"转化为"消费起点" 通过业态融合/UGC传播延长消费链[15] - 面临票务销售规范/活动秩序维护/公共服务承压等运营挑战[14] - 观众多元化需求对高质量演艺作品提出更高要求[14]
从剧场到Livehouse 北京重塑文化消费版图
北京商报· 2025-09-05 00:11
演艺新空间发展 - 北京市累计培育85家演艺新空间 预计年底达100家 [1][5] - 演艺新空间融合演艺、消费、社交与旅游功能 重塑观众体验并重绘文化消费地图 [1][4] - 福浪Livehouse作为市级演艺新空间之一 累计举办演出500余场及活动40余场 年引流周边区域近50万人次 [4] 演出市场表现 - 上半年北京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 观众697万人次 票房收入2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10.5%、17.8% [2] - 天桥艺术中心十年累计上演1626部剧目(其中国外剧目占比40%) 演出场次6601场 观众超340万人次 [3] - 天桥艺术中心去年演出1013场 实现票房收入2.17亿元 [3] 业态多元化 - 演出类型涵盖话剧、舞剧、音乐剧、演唱会及音乐节 国内外精品剧目同台呈现 [2] - 天桥艺术中心构建以音乐剧为核心 戏剧、舞剧、亲子剧及新空间剧场为特色的多元演出体系 [3] - 大型演唱会(如张杰、凤凰传奇)及音乐节(如草莓音乐节)在鸟巢等知名场馆轮番上演 [2] 国际化与创作 - 北京国际音乐节将迎来26个国家700多位艺术家及8支乐团 多部作品为首演 [7] - 天桥艺术中心40%演出项目为国际项目 涵盖音乐剧、话剧等多种类型 [7] - 福浪Livehouse每年合作近200家国内外乐队及艺人 包括老狼、周迅及国际艺术家Cory Wong等 [7] 创新与科技赋能 - 天桥艺术中心推进"天桥一号"项目 集聚行业资源推动产业孵化 [4] - 通过改造创新空间推出新空间剧目 探索演艺与科技、商业等多业态融合模式 [4] - 北京市建立全链条艺术创作扶持机制 2025年市属14家院团计划推出42部新创剧目 目前已演出15部 [7] 文化品牌活动 - 北京开展品牌演艺活动约130个 中国戏曲文化周连续八届举办3180余场表演 吸引观众106.3万余人 [7] - 艺术人才培养高质量推进 2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创作扶持工程及人才培养计划 [7]
上半年北京市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票房收入超23亿元
新京报· 2025-09-04 15:24
北京演艺市场整体表现 - 2023年北京演艺之都建设首次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1] - 2024年上半年全市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 观众超697万人次 票房收入超2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 10.5% 17.8% [1] - 2024年全市营业性演出约5.7万场 观众超1280万人次 票房收入超39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5.6% 12.5% 73.6% [7] - 2024年1-6月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102场 观众约224.8万人次 票房收入约1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3.3% 45.8% 35.7% [7] 天桥艺术中心运营数据 - 总占地面积1.65公顷 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拥有4个不同规模剧场及1万平方米配套空间 [2] - 2015年开幕至2024年累计上演1626部剧目 演出6601场 国外剧目占比40% 观众突破340万人次 [2] - 2024年共演出1013场 实现票房收入2.17亿元 [2] - 每年近1000场演出中40%为国际项目 涵盖音乐剧话剧舞剧等多种类型 [2] - 连续五年获评北京十大文化消费地标 入选北京市100家文旅体验基地 [2] 天桥艺术中心发展战略 - 推进天桥一号项目吸引创作人员演员和行业资源集聚 推动区域演艺产业孵化发展 [3] - 通过改造创新空间推出新空间剧目 探索演艺与科技商业等多业态融合创新模式 [3] - 从单一演出场地发展为全产业链平台 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 [3] 福浪LIVEHOUSE运营特色 - 由大小两个场馆构成 大场地容纳1200人 小场地容纳450人 [4] - 2023年3月试营业以来累计举办演出500余场 公益及商业活动40余场 年引流周边区域近50万人次 [4] - 每年约60%场次为国外乐队演出 [4] - 2023年12月入选朝阳区首批演艺新空间挂牌单位 一年后认定为北京市首批市级演艺新空间 [4] 福浪LIVEHOUSE行业影响 - 国际艺人主动成为推荐官 使福浪在海外音乐圈成为北京巡演选项 [5] - 突破传统演出场地单一模式 深度融合音乐社交娱乐多元业态 [4] - 接手运营奥森公园南门大草坪 打造沿城市中轴线向北延伸的演出经济带 [6] 北京市政策支持与规划 - 出台《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支持大型演出活动演艺新空间精品演出演艺企业四类项目 [8] - 已完成大型演出活动和精品演出第一批次申报 计划9月中旬开展第二批次申报 [8] - 累计培育85家演艺新空间 预计2025年底达到100家 [8] 2025年演出计划 - 市属14家院团计划推出42部新创剧目 目前已演出15部 [8] - 10月北京国际音乐节将迎来26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位艺术家及8支乐团 多部作品为首演 [8] - 2025年将举办张杰凤凰传奇刀郎孙燕姿等大型演唱会及草莓音乐节元气森林音乐节等大型活动 [7]
江苏出台文件:发挥“苏超”撬动效应 策划“跟着‘苏超’去旅行”主题旅游线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5:04
行业政策规划 - 江苏省发布2025-2027年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优质产品供给 消费服务扩大 产业空间拓展 经营主体培优 市场环境优化 政策支持保障六大行动共22项重点任务 [1] - 计划发挥苏超联赛撬动效应 策划"跟着苏超去旅行"主题线路 推出"水韵江苏·风雅德比"融合产品 打造赛事第二现场 强化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链式效应 [2] - 推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 鼓励开发演艺新空间 支持打造20个精品旅游演艺项目 发展深夜食堂 花式夜购 博物馆夜游等夜经济业态 培育一市一品夜经济品牌矩阵 [3] 行业发展现状 - 江苏省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 占全国比重10%左右 2023年前8个月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0.43% 游客消费增长9.94% 异地文旅消费增长14.86% 占全国10.28% 持续保持全国首位 [1] - 暑期热门博物馆花式夜游带动周边夜间消费增长25% [2] - 计划到2027年备案博物馆年参观人数达1.5亿人次 [2] 产品业态创新 - 迭代升级演出+旅游 展览+旅游 影视+旅游等业态 释放小剧场 音乐会 沉浸式演出热度 [2] - 鼓励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 开发文创产品 推出夜游项目 促进高校博物馆 社会博物馆对外开放 [2] - 丰富研学 生态 工业 康养 冰雪 低空等旅游产品 深化拓展文旅+百业 [2] - 开发红楼梦 西游记等文化符号IP 形成江苏符号爆款产品 [2] - 开发游船游 游艇游 邮轮游等水上线路 发展太湖揽胜水上旅游 打造水韵江苏标志性品牌 [2] - 培育VR大空间 导览机器人等人工智能+ 数据要素×新场景 推出实景演艺 沉浸式体验等新产品 [3]
宋城演艺(300144):项目扩容迭代 优化营销体验
新浪财经· 2025-09-04 14:47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收入10.80亿元 同比下滑8.30% 归母净利润4.00亿元 同比下滑27.40% 扣非净利润3.84亿元 同比下滑29.80% [1] - 2Q25收入5.19亿元 同比下滑16.06% 归母净利润1.53亿元 同比下滑48.66% [1] - 1H25归母净利率37.0% 同比下降9.7个百分点 [3] 业务板块表现 - 现场演艺业务(9大千古情景区)1H25营收8.48亿元 同比下滑3.1% [2] - 旅游服务业务1H25营收1.86亿元 同比下滑31.0% 主要受郑州项目闭园改造影响 [2] - 1H25千古情总场次5441场 同比增加9.0% 重资产场次4684场 同比增加6.6% [2] 项目运营分化 - 杭州项目营收同比基本持平 上海/桂林/西安项目表现亮眼 营收同比分别增长40%/11%/9% [2] - 三亚/丽江/张家界项目经营承压 营收同比分别下滑16%/13%/51% [2] - 广东项目1H25营收同比下滑17.6% 主要因2024年开业基数较高 [2] 成本费用结构 - 1H25毛利率65.7% 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 主要因高毛利率轻资产业务占比下降 [3] - 销售费用率7.3% 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6.6% 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3] - 广告投入增加推高费用率 [3] 轻资产业务进展 - 2025年1月签订丝路千古情项目 预计2026年7月开业 后续有望确认一揽子服务费2.6亿元 [3] - 2024年7月三峡千古情开业确认一揽子服务费逾1.6亿元 [3] - 轻资产布局提速 有望成为增长新引擎 [1] 项目改造计划 - 郑州黄帝千古情2月起闭园升级改造 1H25总场次下降74.5% [2] - 公司积极开启老项目扩容改造 后续经营有望企稳改善 [1] - 截至8月郑州项目仍在闭园改造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7年EPS预测7%/8%/5%至0.41/0.47/0.52元 [4] - 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Wind一致预期PE均值24倍 给予25倍PE估值 [4] - 目标价10.25元 维持买入评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