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攻关成本、良率瓶颈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何时到来?
高工锂电· 2025-04-21 18:34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进展 -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项目加速落地 今年3月近百亿元项目落地内蒙古鄂尔多斯 1月10亿元新型材料项目落户新会江睦新能源双碳产业园 国泰真空研发生产基地预计5月竣工 [2] - 行业投融资活跃 安迈特获数亿元B1轮融资 纳力新材获近10亿元A+轮融资 [3] - 产业链进入初步放量阶段 英联股份2025年将供应300万平方米复合箔材 金美新材料重庆基地年产能达1亿平方米 [4] 复合集流体技术优势 - 革命性材料特性 具备安全性、减重、去金属化优势 成为传统铜箔替代方案 [5]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工信部将复合铜箔列为重点方向 四川/广东/江苏等地提供设备研发补贴 [12] - 安全性已验证 可满足10C充放电倍率 应用领域扩展至人形机器人/航天航空/高端数码 [15] 产业化瓶颈与突破 - 良率与成本是核心制约 真空镀膜设备成本达数百至上千万元 设备摊销压力大 [6] - 导电性弱于传统铜箔 但电池厂商更关注安全性能 部分客户已实现与传统技术相当的性能 [15] - 设备工艺持续优化 北方华创真空推出eMeridian系列PVD装备 采用低温沉积/智能卷绕技术 提升产能良率 [8][11] 市场竞争与需求 - 铜价震荡与安全性需求推动产业化 但电池厂成本管控严格 铜箔涨价困难削弱复合集流体成本优势 [6] - 中低端新能源车需求较弱 磷酸铁锂电芯价格竞争下性价比不及传统铜箔 [14] - 2025年关键时间节点 行业需在良率/生产速度/规模效益上突破以实现大规模应用 [6][12]
【容百科技(688005.SH)】24Q4盈利能力提升,韩国工厂实现首次盈利——2024年年报点评(殷中枢/陈无忌)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12 21:1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50.88亿元,同比下降33.41%,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下降49.06%,扣非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下降52.64% [2] - 2024Q4营业收入为37.64亿元,同比下降7.81%,环比下降15.14%,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增长69.17%,扣非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增长67.91% [2]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70元(含税) [2] 出货量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全球三元材料产量为95.3万吨,中国三元材料产量为61.4万吨,公司全年出货12万吨,同比增长超20%,全球市占率超12%,连续四年全球领跑 [3] - 海外客户累计销量首次超2万吨,9系以上超高镍产品出货达2.7万吨,占比提升至23% [3] 盈利能力分析 - 2024年毛利率为10.02%,较上年增长1.43pcts,净利率为2.18%,较上年下降0.59pcts [4] - 2024Q4毛利率为12.75%,环比增长1.59pcts,同比增长4.78pcts,净利率为4.86%,环比增长2.09pcts,同比增长5.27pcts [4] - 剔除战略性业务投入后,三元正极业务全年盈利5.04亿元,单吨净利0.42万元/吨 [5] 海外布局与业务拓展 - 韩国工厂单月满产并首次盈利,海外客户销量及超高镍产品销售占比提高推动单吨盈利能力改善 [5] - 在前驱体、锰铁锂、钠电等战略性业务投入约1.75亿元 [5] 新产品进展与订单情况 - 磷酸锰铁锂产品出货同比增长超100%,保持市占率第一,一代产品获头部动力电池企业近万辆汽车订单 [6] - 磷酸锰铁锂二代产品单吨瓦时成本较磷酸铁锂低10%,预计2025年完成产线改造并批量生产 [6] - 2025年初获得3000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订单、数百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订单,将启动量产交付 [6] - 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即将于2025年建成 [6]
超九成都是好消息!百家公司预告业绩,过半预盈增幅超50%
证券时报· 2025-04-09 10:37
超九成都是好消息。 4月8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出炉。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到目前为止,A股披露2025 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达到百家,其中60家业绩预增,4家续盈,11家扭亏,21家略增,"预喜"上市公 司占九成以上。 从央企到各行业龙头,从汽车到非银金融,众多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市场拓展、订单增加、降本增效等成为 业绩增长主因。 继2024年交出亮眼成绩单后,一些上市公司在2025年一季度延续高增长步伐。 牧原股份预计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3亿元至4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3.79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报告 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生猪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上升,且生猪养殖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此前公司发布的年 报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379.47亿元,同比上升24.43%;实现归母净利润178.81亿元。 中船防务2024年营业收入为194.02亿元,同比上涨20%,实现4年连续上涨;归母净利润为3.77亿元,同比上涨 685%。其4月8日晚间公告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元到2亿元,同比增加1005.77%到 1200.91%,持续维系着高增长 ...
无人机需求升温,硅基负极获资本加注
高工锂电· 2025-03-27 20:23
硅基负极行业融资动态 - 硅基负极材料领域迎来新一轮资本关注,尤其在无人机市场需求驱动下商业化前景备受瞩目 [2] - 2024年3月以来已有三家硅基负极初创公司完成融资,包括华宜清创(A轮)、北京壹金新能源(B轮)、合肥启宸新能(天使轮) [2] - 洛阳联创锂能总投资10亿元的年产1万吨硅碳负极项目已签约落户湖北宜昌 [3] 技术路线与产能进展 - 华宜清创采用"一步法"制备硅碳负极,生产周期7小时、吨级能耗<1000kWh,远低于CVD法的5000kWh,已建成3000吨产线并计划2024年12月出货 [3] - 壹金新能源采用CVD气相沉积法获B轮融资,此前获欣旺达、华盛锂电等产业链资本支持 [3] - 物科金硅完成B轮融资,其3000吨碳包覆预镁氧化亚硅项目进入环评阶段 [3] - 天目先导河南许昌项目环评显示建设200吨研发实验室,与前期公布的1万吨规划存在差异 [4] - 河南国信新材料万吨硅碳项目一期实际产能缩减至480吨/年 [5] 无人机等新兴应用市场 - 美国Amprius获无人机厂商1500万美元订单,其SiCore电池能量密度达450Wh/kg,可延长续航30%-50%,计划2025年下半年发货 [7] - Amprius还获2000万美元轻型电动车订单,采用6.3Ah 21700电池能量比标准产品高25% [7] - 国内杉杉股份等供应商正测试硅基负极在无人机应用,天津力神聚元已发布高比能无人机电池 [7] - 正力新能将半固态技术与硅基负极结合用于航空电池,与eVTOL厂商合作验证 [7] - SES AI展示6Ah以上2170圆柱电池,睿恩新能源推出5.0Ah圆柱电池,均瞄准无人机及人形机器人市场 [8][9] 动力电池领域挑战 - 快充技术向5C-6C渗透,产业倾向采用快充型石墨负极,如比亚迪第二代刀片电池支持10C快充 [9] - 硅基负极导电性差、膨胀问题未完全解决,倍率性能是短板 [9] - 国内企业呈现两大趋势:自主研发硅基负极软包叠片电芯,或与圆柱电池企业合作开发高比能产品 [9] 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 硅基负极在无人机、高端消费电子等对能量密度要求极致的细分市场找到明确应用场景 [10] - 要成为动力电池主流选择需突破大圆柱电池规模化应用及倍率性能瓶颈 [10]
三年现金分红2.17亿,湘潭电化拟再融资4.87亿……
IPO日报· 2025-03-06 18:44
可转债发行与募投项目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4.87亿元,其中4.85亿元用于年产3万吨尖晶石型锰酸锂电池材料项目,2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1] - 募投项目完全投产后,公司锰酸锂总产能将从2022年的2万吨/年提升至2026年的5万吨/年 [4] - 原计划发行可转债5.8亿元,后调减募资总额至4.87亿元,主要因前次募资补充流动资金比例超30%需调减 [9][14][15] 产能与行业竞争 - 2021-2024H1公司锰酸锂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2.80%、39.32%、65.04%、68.42%,显示产能剩余 [5] - 行业竞争加剧,预计2025年底主要企业锰酸锂总产能将达19.13万吨 [6] - 2021-2024H1公司锰酸锂毛利率波动剧烈,分别为19.03%、15.20%、-6.33%、0.71% [6] 原材料成本与业绩影响 - 碳酸锂等直接材料成本占锰酸锂营业成本比重达89.55%-94.76% [7] - 2023年碳酸锂价格大跌导致锰酸锂业务毛利率为负,拖累业绩 [7] - 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营业总收入19.05亿元(同比-11.94%),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11.86%) [21] 历史融资与资金使用 - 2011年以来多次增发募资,累计金额超15亿元,涉及锰矿资产收购、污水处理业务及锂电池材料项目 [10][11][12][13] - 2020年募资5.28亿元后终止2个项目,将4.35亿元(占募资总额41.3%)补充流动资金 [13][14] - 2021-2023年累计现金分红2.17亿元,同期资产负债率从54.28%降至38.48% [18][20]
威金迈 王伯龙 :新能源电池壳专用材料--预镀镍
起点锂电· 2025-02-28 20:35
2月28日,以"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为主题的行业首届圆柱电池技术——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在 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正式举办,现场超200+圆柱电芯及应用、300+电池材料设备配套企业齐聚盛会,携手共探新发展,共创新机遇。 大圆柱电池行业在中国蓬勃发展,逐渐从引领行业到引领全球的趋势发展。在此背景下,对结构件和原材料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我们主要是做结构件的基材,是预镀镍材料,主要是做电池壳。 我先讲讲预镀镍工艺,从炼钢开始,然后是热轧、酸轧、退火、镀镍等。钢铁行业在中国、在世界是很成熟的技术,这里的参数有好几百项, 在这几百项当中,预镀镍产品只把控本工序指标,我们感觉很不够,所以参考行业的原则,就是"一贯制",从炼钢炼铁开始就开始把控。最核 心的关键参数有32项,从炼钢的成分控制,到热轧的温度控制,以及退火和镀镍的核心参数。炼钢主要是夹杂物的控制,热轧主要是温度及性 能控制,酸轧主要是厚度均匀性控制,退火主要是综合性能及合金层控制,镀镍主要是镀层控制。 预镀镍的工艺,主要是脱脂清、电解、连续合金化化退火、连续立式镀镍、平整、分条和使用。电镀的清洗,20年前,它的清晰 ...
2030年全球单壁碳纳米管导电剂浆料市场规模达178亿元!
起点锂电· 2025-01-30 16:54
行业趋势与需求 - 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发展成熟,推动锂离子电池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升级,对导电剂性能要求提高 [2] - 碳纳米管作为新型导电剂,比传统导电剂(如炭黑)更能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其长径比和碳纯度是核心性能指标 [2] - 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效率超过多壁碳纳米管十倍以上,可同时应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提升能量密度、倍率性、安全性等性能 [7][8] 单壁碳纳米管技术优势 - 安全性能优:在45°C高温循环下,添加单壁碳纳米管的电池内阻增长更低,着火风险更小 [4] - 提升极片附着力:通过三维网络连接正极材料颗粒,尤其适合易粉化的硅基负极 [4] - 结构稳定且导电性优异:化学性质稳定、缺陷少,添加量极低即可形成导电网络,电流密度可达铜的1000倍以上 [4] - 机械与导热性能突出: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优于多壁碳纳米管,单位质量导热系数更高,耐温达750°C以上 [5] 量产难点与竞争格局 - 技术瓶颈:产品性能调控难(直径和手性影响)、浆料分散稳定性差、催化剂效率低导致高成本 [6] - 全球仅OCSiAl、天奈科技、道氏技术等少数企业实现吨级规模化生产,多数企业处于中试或小试阶段 [6] - 单壁碳纳米管粉体价格高达1000-1500万元/吨,生产成本过高制约普及 [8] 企业动态与产能扩张 - OCSiAl:塞尔维亚工厂首条生产线年产能60吨,计划2025年翻倍;中国合作商上海海逸科贸和沈阳汇晶纳米计划分别扩产至27000吨和未披露目标 [7] - 天奈科技:单壁管产品导入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商,国内客户订单达百吨级 [7] - 道氏技术:海外日韩头部客户测试通过,国内3C及动力电池客户送样中,计划2025年底建成10吨/月产能 [7] - 无锡东恒:一期项目试生产在即,二期规划年产300吨单壁碳纳米管,2025年底建成 [7]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快充趋势:单壁碳纳米管显著提升锂电池倍率性能,3C以上电池倾向采用单壁与多壁复合方案 [7] - 硅基负极适配性:单壁碳纳米管改善硅基负极导电性,稳定结构并缓解体积膨胀导致的容量衰减 [8] - 大圆柱与固态电池放量:预计提升硅基负极用量,间接推动单壁碳纳米管需求 [8] - 成本下降预期:工艺成熟后规模效应将降低价格,加速渗透 [8] 市场规模预测 - 起点研究院(SPIR)预计2030年全球单壁碳纳米管浆料市场规模达178亿元,2024-2030年CAGR为49.4% [8] - 当前高性能单壁碳纳米管供不应求,天奈科技等企业已开始兑现百吨级订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