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s

搜索文档
预告︱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近期相关活动预告
机器人圈· 2025-06-03 17:58
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年初,工业和 信息化部联合十六大部委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 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 强。11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 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明确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 各项政策加持,热度非凡,行业活动也层出不穷,小编通过网络搜集整理了 未来两周国内外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 域行业活动活动榜单 ,供大家参考。 2025.06.03-06.15 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活动预告 1 第一届全国人工智能生物学大会 时间: 2025.06.05-06.07 地点: 杭州市青山湖美爵酒店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膜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 室、清华大学膜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膜结构及人工智能生物学分室 2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大会 时间: 2025.06.06 ...
具身智能何时能落地?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人形机器人目前存在两个短板
机器人圈· 2025-06-03 17:58
随着OpenAI、Deepseek等大模型的爆火,人工智能时代呼啸而来。一个接踵而至的问题是:虚拟AI的智能程度, 何时能复刻到具身智能特别是人形机器人上? 5月25日下午在杭州举办的"具身智能·智启未来"上市公司产业与资本对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表示:人 形机器人目前有最大的两个短板,一是耗电快,需要经常更换电池;二是小腿大腿协调性差,需要人拉着绳子跑 才能不摔跤。 场景化是AI 落地的核心 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徐晨也表示,长期来看,芯片和能源是发展人形机器人最关键的问 题,算力争夺和能源分配在长线看来至关重要。 据悉,此次论坛由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与浙江浙银汇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 业技术研究院、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协办,会议还同步举行了浙银汇金"AI+机器人"生态伙伴战略合作协议的 签约仪式和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的签约仪式。 那么,具身智能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未来又会向何处发展呢? 人形机器人完全落地尚待努力 事实上,早在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就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全尺寸人形智能机器人WABOT-1。但 直至今日,人形机 ...
2025年第21周:数码家电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6-03 16:21
家电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空调销量达1.89亿台,同比增长20.9%,头部企业集中度持续提升[1] - 美的与格力争夺"空调行业第一"地位,双方引用不同数据维度展开竞争[1] - 小米空调线上市场份额快速崛起,但线下渠道薄弱,短期内难以撼动两巨头地位[1] - 未来竞争将聚焦智能化、绿色化和全球化三大方向,三家企业各具优势[1] 机器人产业发展 - 深圳构建全球首个"机器人创新共同体",2024年产值将超2000亿元[2] - 深圳拥有5.11万家机器人企业,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成本显著降低[2] - 政府开放50个领域作为试验场,形成"技术验证-场景反馈-迭代升级"闭环[2] - 探索"人与智能体共治"模式,推动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2] 自动驾驶与Robotaxi - 特斯拉计划2025年推出完全无人监督服务,FSD累计行驶里程超16亿英里[4] - 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或超2万亿美元,Waymo、小马智行等企业展开竞争[4] - 行业呈现成本派与生态派两大阵营,中国以技术出海和本地化运营突破壁垒[4] - 未来竞争将聚焦合规性、技术成熟度与全球化资源调配[4] AI大模型发展 - 中国大模型公司形成"3+2"第一梯队,包括阿里、字节、DeepSeek、阶跃星辰和智谱[7] - 上半年共发布32款大模型,阿里Qwen3成为全球最强开源模型[7] - 行业趋势聚焦开源、推理和多模态,商业化以垂类场景应用为主[7][8] - 中国MaaS市场预计2029年达90亿元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66.1%[6] AI应用市场 - 移动端AI市场用户规模达5.91亿,AI搜索赛道竞争最为激烈[9] - AI助手将向Agent演进,AI社交互动或成新增长点[9] - 猿辅导与夸克在AI教育领域展开竞争,分别聚焦K12和高等教育[10] - AI玩具市场前景广阔,2025年国内规模超300亿,全球或达600亿美元[11] 企业动态与合作 - 华为与优必选科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和家庭场景落地[12] - 美的集团与海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及AI应用平台[23] - 快手可灵战略提级,视频大模型正重塑内容生产方式[13] - 苹果计划推出"双核驱动"AI模式,结合百度、阿里技术优势服务中国市场[20] 企业财报表现 - 腾讯2025年Q1总收入1800.22亿元,同比增长12.87%,游戏业务收入增长显著[18] - 第四范式2025年Q1核心业务"先知AI平台"收入增长60.5%,贡献率提升至74.8%[19] - 昆仑万维海外业务占比超90%,DramaWave和Mureka年化流水分别达1.2亿和1200万美元[21] - 阿里2025财年Q4电商业务营收同比增长9%,但面临即时零售挑战[14][15]
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正式启动,助力打造全球AI与机器人创新高地
搜狐财经· 2025-06-03 15:11
基金设立背景与规模 - 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正式设立 目标规模100亿元 首期募资20亿元 [2] - 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 由多家民营企业和投资机构联合发起 [2] - 广东省统筹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 其中省级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 [3] 战略定位与目标 - 基金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抢占全球智能科技制高点 [3] - 汇聚政府资本 民营资本 港澳资本及科技龙头企业资源 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 [3] - 助力广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产业创新高地 [3] 投资方向与策略 - 聚焦AI大模型 智能机器人 芯片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研发 [4] - 推动智能制造 智慧城市等垂直场景应用 加速技术产业化 [4] - 采用"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双轮驱动策略 [4] - 坚持做"耐心资本" 为创新企业提供全周期赋能 [4] 产业影响与价值 - 撬动重大项目落地与产业链协同 助力形成全球竞争力智能产业集群 [4] - 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提升产业附加值 [4] - 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闭环发展 [4] -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升级 [5] 长期发展愿景 - 重构全球智能产业竞争格局 为中国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抢占先机 [5] - 打造"AI+万物"融合的创新高地 贡献"广东方案" [4] - 持续释放"创新驱动×资本赋能"乘数效应 助力中国科技革命 [5]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更新“天工2.0”视频
快讯· 2025-06-03 15:05
产品更新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天工2.0"新版演示视频 展示其在真实环境中的运行表现 [1] - "天工2.0"具备超长续航能力 可适应商业服务 工业制造 特种作业 物流运输及家庭服务等多场景应用需求 [1]
机器人足球赛定档!“全市场唯一百亿规模”的机器人ETF(562500)助力布局赛道产业化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14:10
机器人ETF市场表现 - 机器人ETF(562500)上涨0.24%,持仓股中科大讯飞领涨3.93%,科沃斯上涨2.18%,绿的谐波上涨1.91% [1] - 机器人ETF盘中成交金额超2.9亿元,居可比基金首位,换手率2.3%,市场成交活跃 [1] - 机器人ETF最新资金净流入9474万元 [1] 机器人行业动态 - RoBoLeague世界机器人足球联赛将于6月28日在北京亦庄开赛,采用AI策略自主比赛,四支战队晋级决赛 [1] - 华泰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关键瓶颈逐步打开,包括大模型侧DeepSeek降本推动AGI落地、产业端特斯拉和华为密集布局、政策端中央及地方支持培育具身智能 [2]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成本中关节和灵巧手占比超60%,是产业链核心优质赛道 [2] 机器人ETF产品优势 -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破百亿、流动性最佳、覆盖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最全的主题ETF [2] - 场外联接基金包括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发起式联接A(018344)和联接C(018345) [2]
国内“最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始团队,完成新一轮融资!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03 14:00
融资动态 - 灵初智能于2025年5月19日完成新一轮融资 新增股东包括华建函数投资、元生创投、燕缘基金、高瓴创投(老股东)、大米创投和珠海华金领创基金 目前尚未官宣 [1] - 公司于2024年11月13日获得高瓴创投和蓝驰创投领投的天使轮融资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也是其股东方之一 [2] 公司概况 - 灵初智能成立于2024年9月 致力于打造业界领先的通用灵巧操作智能体 [3] - 公司核心初创团队由产业派和学术派组成 跨越70、80、90、00年龄梯度 被业界称为国内"最强、科学家密度最高"具身智能创始团队 [3] 创始团队 - 创始人兼CEO王启斌博士在机器人领域有近20年成功操盘经验 深谙商业化落地 [4] - 联合创始人柴晓杰博士在机器人及无人驾驶领域从业15年 擅长算法和全栈技术 [9] - 联合创始人陈源培师从Karen Liu和李飞飞教授 全球首次实现利用强化学习控制双臂双手多技能操作 [9] - 核心初创成员温颖副教授研究强化学习和多智能体系统 其课题组推出的DB1模型超越DeepMind Gato模型 [9] 技术研发 - 公司早期深耕基于强化学习的全栈能力 从灵巧操作入手积累技术壁垒 [7] - 已构建完整产品体系:硬件维度打造双手双臂轮式机器人 软件层面持续迭代技能级 具备对上千种物体进行泛化长程操作能力 [7] - 2024年12月30日发布首个基于强化学习的端到端具身模型Psi R0 2025年3月发布升级版Psi R0.5 [7] - 2025年4月27日发布分层端到端VLA+强化学习算法模型Psi-R1 攻克开放场景下长程复杂任务挑战 [10] - Psi R1模型采取"快慢脑"分层架构 构建全球首个支持"动作感知-环境反馈-动态决策"全闭环的VLA模型 [11] 产品进展 - 2025年4月27日发布16个主动自由度的灵巧手PsiBot H1和双臂轮式机器人PsiBot V1 [14] - PsiBot V1采用轮式移动+类人上半身解决方案 全身32个自由度 面向企业服务领域 [15] 商业化布局 - 已与制造业、商超零售、跨境物流等行业龙头企业展开合作 梯次布局高价值商业化场景 [17] - 目前聚焦双手双臂轮式机器人操作能力 暂不涉及双足机器人 [17] 行业趋势 - 全球入局具身智能领域公司已超过200家 主要分为专注具身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本体和两者同时涉及三类 [18] - 同时涉及具身智能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本体的公司已成为资本市场关注重点 [19] -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远期AGI的物理世界载体 受算力、软件算法、数据、硬件、工程化等多因素影响 [20]
【干货】矿用机器人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6-03 11:53
矿用机器人产业链 - 矿用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包括核心零部件、配套零部件及软件系统,中游为机器人本体制造,下游应用涵盖掘进、钻孔、支护、采煤等场景 [1] - 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国际厂商如机器人"四大家族"及英伟达、地平线等AI芯片公司,中游制造商包括中信重工、郑煤机、山河智能等企业 [3] - 产业链区域分布显示广东、江苏凭借上游配套完善吸引中游制造商,陕西、山东、山西因下游需求大形成产业聚集 [4] 行业成本结构 - 核心零部件占机器人总成本70%,其中减速器占比35%,伺服系统20%,控制器15% [8] - 减速器利润率最高达40%,伺服系统和集成系统利润率35%,控制器25%,本体制造利润率最低仅15% [11] 市场格局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中信重工(601608)、铁建重工(688425)、山河智能(002097)、天玛智控(688570)等企业 [1] - 本体供应商成长空间有限,市场推广依赖下游集成商,集成商在下游复苏时更具弹性 [11]
东吴证券:触觉提升机器人现实感知能力 指尖触觉传感器将成技术突破重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6-03 10:48
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64亿美元 [1][2] - 制造业应用占比最高达42% 航天航空&国防占比27% 汽车行业占比17% [2] 人形机器人对触觉传感器的需求 - 触觉传感器分布于机器人躯干&灵巧手 指尖传感器是核心部位 [1] - 灵巧手指尖需具备三维力感知能力 实现感控一体及分布式协同工作 [1] - 灵巧手手掌需电子皮肤 侧重接触位置控制及材质感知 [1] 技术路线分析 - 视触觉传感器:通过软胶材料形变反推力大小 可感知多维信息 [2] - 压阻传感器:利用导电材料电阻变化反映压力/接触状态 [2] - 电容传感器:通过电容变化测量三维力 具备接近觉功能 [2] - 压电式传感器:利用压电效应产生电荷响应外力 [2] - 磁电式传感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 分霍尔干扰/霍尔器件两类 [2] 行业主要参与者 - 他山科技:电容技术路线 提供芯片+传感器+算法全方案 [3] - 帕西尼感知科技:磁电技术路线 集成传感器/相机/灵巧手硬件 [3] - 墨现科技:电阻技术路线 主打低成本高兼容性方案 [3] - GelSight:视触觉技术路线 分辨率达微米级 [3]
汽车供应商与人工智能机器人-重大机遇还是新兴风险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汽车、共享出行、机器人、电子、材料等行业 - **公司**:美国汽车供应商(如APTV、MGA、BWA、MBLY等)、中国汽车供应商(如Sanhua、Tuopo、Xusheng等)、特斯拉、丰田、大陆集团等全球众多汽车及相关行业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趋势 - **美国汽车供应商机遇**: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长期威胁,美国汽车供应商有机会填补美国关键技术供需缺口,向非汽车实体AI市场多元化发展,有望成为更广泛“机器人”供应链的主要参与者 [1][3][16] - **技术供需缺口**:代理AI向物理世界发展,美国在电动马达部件、齿轮系统、印刷电路板等关键组件上供需存在巨大差距,本地供应链常缺失 [2] - **技术重叠**: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核心技术架构在原材料、制造和设计上有重大重叠,美国汽车供应商在工程、材料科学、采购和制造方面经验丰富 [3] 公司分析 - **美国公司潜力**:APTV、MGA、BWA、MBLY等公司长期最有能力向机器人和其他实体AI形式转型,因其供应链、制造、潜在客户群和底层技术有重叠,且规模、产品组合和资产负债表使其有更大灵活性 [17][19][44] - **中国公司案例**:中国一些传统汽车供应商已为类人机器人供应产品,如Sanhua和Tuopu投资新产能供应类人机器人,Xusheng为类人机器人供应部件,美国公司可借鉴 [22] - **交易趋势**:投资者可准备迎接新一轮交易,包括分拆和进一步整合,如Aptiv分离业务,更多多元化公司可能效仿 [21] 战略框架 - **评估因素**:评估公司“实体AI”选择权取决于可转移性和灵活性两个因素,据此公司可分为4类 [34][37] - **分类策略**: - **Enable**:高可转移性和高灵活性,如APTV、BWA、MGA、MBLY,可利用内部专业知识和资源转型 [37][39] - **Acquire**:低可转移性和高灵活性,可通过并购或内部扩张获取机会,如AXL、LEA、VC [39][42] - **Sell**:高可转移性和低灵活性,可出售或与收购方合作 [40] - **Stay Put**:低可转移性和低灵活性,应专注核心业务,如ADNT、PHIN [41][49] 关键矿产 - **需求增长**:类人机器人将显著增加关键矿产需求,到2050年累计将增加8000亿美元的增量需求,尤其是稀土 [28] - **供应风险**:中国企业控制着大部分稀土开采和精炼供应,西方生产商需实现供应链多元化 [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研究报告相关**: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的信息和意见由多家公司准备,研究受多种政策和规定约束,分析师认证、利益冲突、评级定义等重要信息需关注 [54][57][69] - **投资建议**:报告提醒投资者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仅为投资决策的一个因素,投资应考虑自身情况,且研究报告不构成个性化投资建议 [5][89] - **市场数据**:提供了全球不同地区众多汽车供应商的财务数据和评级,包括价格、目标价、市盈率、市净率等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