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搜索文档
9部门发文扩大服务消费
新华社· 2025-09-16 21:50
政策框架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 [1] -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持续深化"购在中国"品牌打造 [1] - 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及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 [1] 消费场景创新 -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 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 [1] - 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 [1] - 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 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1] 服务业开放 - 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互联网及文化领域有序开放 [1] - 扩大电信 医疗 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1] - 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1] 文旅体育优化 - 延长热门文博场馆及景区营业时间 优化预约方式并鼓励免预约 [1] - 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 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 [1] - 打造高知名度精品赛事及自主知识产权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1] 托育服务拓展 - 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 [1] - 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及家庭托育点 [1] - 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并给予政策支持 [1] 假期制度调整 -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 在总天数不变前提下科学调整学年教学放假时间 [2] - 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 [2] - 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2]
9部门: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搜狐财经· 2025-09-16 18:30
政策支持措施 -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支持文化 旅游 养老 托育 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1] - 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企业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服务消费相关领域投资[1]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并加大对经营主体信贷投放力度[1] 金融创新支持 - 金融机构需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以实现可持续支持服务消费[1] - 支持金融机构针对服务消费经营主体特点和融资需求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1] - 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 集聚区和相关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1]
利好!九部门联合发布,事关服务消费!
证券日报网· 2025-09-16 18:15
政策框架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包含5方面19条具体任务措施 [1] 消费促进平台 -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并开展"服务消费季"活动以打造消费热点 [1]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设并促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 [1] 服务供给升级 - 提升文化娱乐 体育 家政 养老 托育等服务供给水平 [1] - 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1] 消费新增量拓展 - 吸引境外人员入境消费并扩展数字服务消费以激发新增长点 [1] 财政金融支持 -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服务设施建设 [1] - 加大服务消费信贷支持力度并实施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1] 统计监测体系 - 优化服务消费统计方法并创新开展服务消费监测分析 [1]
19项措施扩大服务消费!9部门重磅发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7:57
文章核心观点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旨在通过培育消费平台、丰富服务供给、激发消费增量、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及健全统计监测制度,推动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1][4] 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 -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围绕重点领域培育服务消费品牌和热点 [5]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新场景,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5] 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 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5] - 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精品创作,打造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等场馆,培育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 [5] - 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免预约,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并开放馆藏资源开发文创产品 [5] - 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知名精品赛事和自主知识产权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5] - 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训市场,规范发展非学科教育培训,鼓励市场化职业技能培训,有序发展社区学院等提供优质培训 [5] -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覆盖面,加强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领域从业人员培养培训 [5] -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场地支持和运营补助,鼓励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等 [5] - 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外商投资和民营资本进入 [5]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 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签证政策和便利化措施,为符合条件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 [6] - 加强文旅资源国际宣传推广,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鼓励推出适合外国人的特色旅游线路,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 [6] -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数字消费场景,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应用案例推荐 [6] -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在总天数和教学时间不变前提下,鼓励有条件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缩短寒暑假,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6]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7] - 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 [7]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加大对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 [7] -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通过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方式分担消费信贷风险,开展消费贷款贴息,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 [7] - 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推动降低融资成本,激发服务消费市场活力 [7] 健全统计监测制度 - 优化服务消费统计方法,加快推进分地区服务零售额测算工作,客观反映服务消费发展情况 [8] - 创新统计监测方法,鼓励有条件地方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服务消费监测分析 [8]
刚刚!重大利好!
中国基金报· 2025-09-16 17:35
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 - 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围绕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开展服务消费促进活动,培育服务消费品牌,打造服务消费热点 [1][3]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1][3][4] 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 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1][4] - 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推出一批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充分利用已有场馆,打造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培育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 [1][4] - 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其收益可按规定用于绩效激励 [1][4] - 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赛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1][4] - 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训市场,规范发展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类非学科教育培训,完善许可条件,符合条件的线上、线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可依法依规申请行政许可 [1][4] -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加强对养老护理、家政服务、长期照护等领域从业人员培养培训 [1][4] - 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场地支持和适当运营补助,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 [1][4] - 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民营资本进入,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1][4]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 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完善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政策和通讯、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措施,为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 [1][4] -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服务消费场景,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广运营,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案例推荐 [1][5]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1][5]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1][5]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1][5] -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通过新设或纳入现有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方式,分担消费信贷风险,开展重点领域消费贷款贴息,引导金融机构和商家合作开发适合服务消费特点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1][5] - 聚焦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消费领域,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推动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1][5]
19项措施扩大服务消费!9部门重磅发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7:28
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包括: 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 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 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 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 支持文博场 馆创新办展方式,其收益可按规定用于绩效激励,根据工作成效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鼓励文博单位开放馆 藏资源,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文创、数字产品,推动市场化方式举办的各类文化展览进商场、进社区、进公 园。 (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文化和旅游、文物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全文如下: 服务消费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 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提出以下措施。 1、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 (一)实 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工作方案》,从加强政策支持、搭建平台载 体、扩 ...
扩大服务消费 商务部等九部门发文
央视网· 2025-09-16 17:17
央视网消息: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全文如下: 服务消费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 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提出以下措施。 一、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 (四)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推出一批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充分利用已有 场馆,打造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培育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 牌,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世界文化遗产、文博场馆、非遗机构、历史文化名城,挖掘传统文 化IP市场价值,打造服务消费新场景。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优质演艺、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线上流 量带动线下场景创新。(党委宣传、财政、商务、文化和旅游、广电、文物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支持 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其收益可按规定用于绩效激励,根据工作成效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鼓励文 博单位开放馆藏资源,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文创、数字产品,推动市场化方式举办的各类文化展览 ...
九部门发文扩大服务消费,涉及体育赛事、首发经济、托育……
第一财经· 2025-09-16 17:15
政策核心与框架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共19条举措 [1][3] - 政策目标为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通过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满足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1][3] 消费促进平台与场景创新 -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 [4]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首发经济 [1][4] - 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1][4] 文化服务供给优化 - 统筹利用资金渠道支持推出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打造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等场馆 [4] - 支持世界文化遗产、文博场馆等挖掘传统文化IP市场价值,创新办展方式,收益可用于绩效激励 [4][5] - 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 [1][4] 体育消费与赛事经济 - 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精品赛事和自主知识产权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1][6] - 持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活动,发挥赛事带动效应 [1][6] 多元化服务市场培育 - 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训市场,规范发展非学科教育培训,鼓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社区教育 [5] -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覆盖面,加强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领域从业人员培养培训 [5] - 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 [2][5] - 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吸引外商投资和民营资本进入 [5] 入境消费与数字服务拓展 - 吸引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签证、通讯、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措施 [6] -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场景,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 [6] - 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案例推荐,打造信息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 [6] 消费时间与配套政策优化 -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在总天数不变前提下,鼓励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1][6] 财政与金融支持措施 -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7] - 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服务消费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 [7]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8] -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通过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方式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8] - 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推动降低融资成本 [8] 统计监测制度完善 - 优化服务消费统计方法,加快推进分地区服务零售额测算工作,鼓励利用大数据开展服务消费监测分析 [8]
九部门:积极发展首发经济 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7:09
政策核心目标 - 扩大服务消费 推动消费转型升级 发挥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作用 [1] - 更大力度提振消费 扩大内需 [1] 消费平台培育 -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 [2]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 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新场景 [2] - 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2] 服务供给扩容 - 扩大互联网/文化/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对外开放试点 [2] - 支持推出一批文学/艺术/影视/动漫领域精品创作 打造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文化场馆 [2] - 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 优化预约方式 鼓励免预约 [2] - 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 打造精品赛事和自主知识产权体育竞赛品牌 [2] - 培育多元化教育培训市场 规范发展非学科教育培训 [2] - 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领域市场准入 吸引外商投资和民营资本 [3] 民生服务强化 - 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 加强养老护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 [3] - 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场地支持和运营补助 支持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3] 跨境消费促进 - 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 优化入境免签政策 [3] - 为符合条件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 加强文旅资源国际宣传推广 [3] - 推出适合外国人的特色旅游线路 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 [3] 数字消费创新 - 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数字服务消费场景 [3] - 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案例推荐 [3] 消费时间优化 - 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缩短寒暑假时间 增加旅游出行服务消费时间 [3] 财政支持措施 -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设施建设 [4] -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服务消费企业 [4] 金融支持政策 - 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4] - 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加强对消费场景和重点项目支持 [4] - 开展消费贷款贴息 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4] - 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 降低融资成本 [4] 统计监测优化 - 加快推进分地区服务零售额测算工作 [6] - 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服务消费监测分析 [6]
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商务部网站· 2025-09-16 16:55
服务消费促进平台培育 -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围绕重点领域培育服务消费品牌和热点 [2]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发展首发经济,支持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新场景 [2] - 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2] 高品质服务供给丰富化 - 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2] - 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推出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打造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 [2] - 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并允许收益用于绩效激励 [2] - 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高知名度精品赛事和自主知识产权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2] - 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训市场,规范发展非学科教育培训,鼓励市场化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序发展社区学院、市民夜校、老年培训 [2] -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制度覆盖面,加强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领域从业人员培养培训 [2] -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场地支持和运营补助,支持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 [2] - 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外商投资和民营资本进入 [3] 服务消费新增量激发 - 吸引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入境免签政策,为更多符合条件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 [3] - 加强文旅资源国际宣传推广,发挥美食、中医药等传统文化优势,鼓励推出适合外国人的特色旅游线路,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 [3] -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服务消费场景,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 [3] -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在总天数不变前提下鼓励有条件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以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3] 财政金融支持措施 -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4] - 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服务消费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 [4] - 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4] -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通过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消费贷款贴息等方式,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4] - 对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推动降低融资成本 [4] 统计监测制度健全 - 优化服务消费统计方法,加快推进分地区服务零售额测算工作,客观反映服务消费发展情况 [5] - 创新统计监测方法,鼓励有条件地方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服务消费监测分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