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机遇湾区 机遇港澳丨深圳: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 无惧关税挑战
央视网· 2025-04-30 21:03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 - 深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4 2%提高到6 46% [1] - 深圳—香港—广州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集群 [1] - 深圳市拥有2 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 深圳市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8 9% 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3]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全球进入最多车厂实训的人形工业机器人可实现群体智能 通过AI加持实现数十台机器人协同作业 [1] - 公司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 从研发到设计制造再到商用化形成闭环 [3] - Walker S机器人擅长"打团战" 与"单兵作战"的天工Ultral师出同门 [4] AI技术创新生态 - 深圳"模力营"AI生态社区是大湾区首个专注大模型领域的垂直孵化器 [6] - 入驻企业研发的AI触觉传感器实现从芯片到算法的全链自主研发 [6]
Micropolis Signs Agreement to Deliv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Robotics Infrastructure for SEE Holding’s Sustainable City 2.0
Globenewswire· 2025-04-30 21:00
文章核心观点 - 阿联酋机器人、人工智能和自主移动领域先驱公司Micropolis与SEE Holding签署谅解备忘录,支持SEE Holding下一代可持续城市项目The Sustainable City 2.0的推出和长期发展,双方将深化合作并开展联合研发 [1][2][5] 合作双方情况 - Micropolis是阿联酋公司,专注于为城市、安全和工业应用设计、开发和制造自主移动机器人、人工智能系统和智能基础设施,具备从机电一体化、嵌入式系统到人工智能软件和高级自主性的垂直整合能力 [7] - SEE Holding是阿联酋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控股集团,通过SEE Solutions、SEE Developers和SEE Engineering三个业务板块设计、投资和建设可持续基础设施和城市,致力于实现净零排放未来和2050年联合国目标,目前在阿联酋迪拜、阿布扎比、沙迦以及阿曼均有项目 [8][9] 合作背景 - SEE Holding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Faris Saeed是Micropolis 2014年成立时的首批投资者之一,过去十年SEE Holding不仅为Micropolis提供战略资本,还在The Sustainable City为其提供真实测试环境 [3] 合作内容 - 战略协议将使Micropolis的先进机器人平台、人工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移动应用和边缘计算节点在SEE Holding全球新老可持续城市开发项目中部署 [2] - 谅解备忘录围绕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集成到The Sustainable City 2.0核心基础设施展开战略合作,包括开发集成指挥系统、部署自主车队和智能移动应用、创建连接居民与智能服务的数字平台 [4] - 双方将启动联合研发计划,推进Micropolis可持续城市技术,以提高SEE Holding全球可持续城市项目的运营效率、居民体验和环境绩效 [5] 双方表态 - Micropolis首席执行官Fareed Aljawhari表示The Sustainable City为其测试和完善技术提供了真实环境,很高兴将与SEE Holding的合作扩展到全球规模,为未来城市提供前沿自动化技术 [4] - SEE Holding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Faris Saeed称The Sustainable City 2.0通过人工智能驱动解决方案和净零原则的战略整合,正在彻底改变可持续城市生活,与Micropolis的合作加速了这一愿景 [6]
智能驾驶2025:从技术平权到生态重构的产业跃迁
36氪· 2025-04-30 20:00
新能源智能车市场趋势 - 2025年L2级别以上智驾渗透率有望达到21.4% [1] - 技术普惠推动入门级车型搭载智驾功能,实现智驾平权 [1] - 中国智驾技术影响力从国内市场向全球扩散 [1] 中国智驾公司的机遇 - 中国智驾企业在传感器、算法、系统集成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 - 2030年中国将占据全球智驾市场33%份额,技术输出规模突破千亿美元 [2] - 激光雷达前装搭载率2024年突破8%,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6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1% [2] 汽车电子化与智能化发展 - 域控制器市场迅速攀升,中国智驾方案在海外展现竞争力 [4] - 智能驾驶行业从"堆砌硬件"转向"算法优化"竞争 [4] - 美欧市场近90%新车配备AEB系统,日本34款车型实现100%标配 [4] 高阶智驾市场前景 - 2035年全球超半数新车将搭载L2+/L3功能 [6] - 2042年欧洲L2+/L3市场规模超40亿美元,ADAS整体市场突破160亿美元 [6] - L2+系统全球市场规模2045年达179.8亿美元,覆盖豪华车到主流车型 [6] 跨界创新与机器人市场 - 智驾企业技术复用率超60%,切入工业自动化、低空物流等万亿级市场 [6] - 知行科技成立艾摩星机器人,布局"AI+汽车+机器人"跨界融合 [6][8] - 头部企业从单一方案供应商进化为技术生态"奠基者" [9] 技术普惠与生态布局 - 中国智驾企业通过硬件降本和软件全球化适配实现技术普惠 [10] - 智驾技术从豪华车专属走向大众市场 [10] - 知行科技加速布局低空经济,收到飞行汽车公司定点开发通知 [12] 智驾技术多元化发展 - 智驾行业面临洗牌,机器人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15] - 知行科技通过技术复用建立机器人赛道优势 [15] - 头部企业布局"汽车+机器人"双业务,如地平线"征程+旭日"芯片矩阵 [17] 行业竞争与未来展望 - 未来行业霸主需同时驾驭"轮子"和"双腿"的超级平台 [17] - 头部公司将凭借技术实力、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占据领先地位 [17] - 行业竞争加剧,需保持市场洞察力和战略调整能力 [17]
3年亏8亿,押宝酒店机器人的云迹何以破局
36氪· 2025-04-30 19:53
公司发展历程 - 云迹科技成立于2014年1月,专注于商用机器人产品的应用和技术研发,初期通过酒店场景打磨产品力并验证商业潜力 [1][3] - 2015年推出"润(RUN)"系列机器人,开发智能送物、迎宾等酒店定制化功能,初期推广不顺但后期因外卖市场崛起迎来爆发期 [3] - 截至2023年,公司机器人产品已入驻超3万家酒店,全球和中国酒店场景市占率分别达9%和12%,成为行业一线品牌 [3]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0年服务型机器人市场规模283.8亿元,同比增长37.4%,云迹在2023年进入订单爆发期,酒店赛道收益超越国内外同行 [3] - 2022-2024年累计营收超5亿元,但净亏损累计超8亿元,盈利压力显著 [4][13] - "润"系列机器人单价从2022年2.32万元降至2024年1.31万元,降幅43.8%,2023年推出的"UP"系列一年内降价60%至2.23万元 [6] 竞争与经营挑战 - 海尔等传统家电企业进入酒店机器人赛道,迫使云迹通过价格战维护市占率,压缩短期利润空间 [8] - 核心算法依赖阿里IoT和腾讯云外部整合,缺乏自主AI技术突破,研发开支从2023年6900万元降至5700万元 [8] - 外卖小哥送货上门服务和外卖柜普及削弱酒店机器人服务竞争力,加剧存量市场竞争烈度 [8] 战略调整与未来展望 - 公司早期获阿里、腾讯、联想等投资方超12亿元融资,资方认可其商业模式和产品生态 [9][10] - 原计划通过酒店场景数据积累拓展养老型、陪伴型机器人产品矩阵,但因价格战被迫削减研发投入 [12] - 当前正推进产品向医院、社区等新场景渗透,寻求多元增长引擎以提升营收和研发投入能力 [12]
广东机器人企业年报扫描:“七剑客”业绩齐飘红,角逐商业化场景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9:45
文章核心观点 广东机器人产业在2024年发展形势向好,上市企业业绩亮眼,产业链完整,商业化场景不断涌现,在工业和服务机器人领域均有出色表现 [1][2][6] 广东机器人概念股整体业绩情况 - 43家广东机器人概念股中32家营业总收入正增长,26家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1][2] - 上市企业机器人相关业务营收势头强劲,头部企业成绩斐然 [2] 广东机器人“七剑客”及其他企业业绩 - 汇川技术通用自动化业务销售收入约152亿元,占比41.15%,同比增长约1% [2] - 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营收287亿元,占比7.05%,同比减少7.58% [2] - 拓斯达工业机器人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12.50% [2] - 巨轮智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业务营收2.40亿元,占比24.43%,同比增长4.68% [2] - 优必选总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行业定制机器人业务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26.1%,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业务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88.1% [3] - 越疆科技总营收3.74亿元,同比增长30.3%,六轴协作机器人销售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55.5%,复合机器人销售收益5654.7万元,同比增长64.8% [3] 广东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情况 - 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覆盖传感器、精密减速器等 [1][3] - 上市企业在感知系统层面实力强劲,超16家涉及此环节 [1][3] 广东机器人感知系统企业业绩 - 奥比中光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增长56.79%,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77.20% [4] - 奥迪威营业收入6.17亿元,同比增长32.13%,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3.87% [4] - 昊志机电营业收入13.06亿元,同比增长30.63%,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42.74% [5] 工业机器人市场情况 - 202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至842.62亿元,2025年有望达900亿元以上 [6] - 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24万台,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31.2%,占全国40%以上 [6] - 2024年库卡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销量份额达8.2%左右,库卡中国销售收入和订单规模双增长,移动机器人海外收入占比超50% [6] 服务机器人市场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广东服务机器人累计产量194万套,同比增长10.8% [7] - 酒店餐饮、农业和医疗等场景机器人出货量增长迅速 [7] -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2023年规模4.18亿美元,2032年预计突破11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4.5% [7] - 2021 - 2024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从15亿美元增至26亿美元,预计2028年突破4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超13% [7] - 拓邦股份割草机器人方案国内专业第三方市场出货量领先,机器人板块业务销售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6.09%,毛利率28.68% [8] 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趋势 - 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向高精度、高灵敏度场景渗透 [1][8] - 服务机器人向医疗康养、家庭服务及教育陪伴等民生领域延伸,形成全场景服务闭环 [1][8]
又有高校闯入VC圈
FOFWEEKLY· 2025-04-30 18:00
高校成为创投新力量 - 高校群体正成为创投行业的一股新力量,通过设立基金或母基金的方式积极参与创投领域 [2][3] - 武汉理工大学发起设立武理科创基金,首期募资规模为10亿元,并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6] - 上海交通大学设立「交大-云启AI天使基金」,规模3亿元,重点布局大模型行业应用、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9][10] 高校创投布局形式 - 高校通过设立基金、成为LP、与产业资本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股权投资 [10] - 2024年高校总计新成立4只基金,整体规模达到170亿元人民币,全部专注于科技成果转化 [10] - 高校基金集中于985、211等知名院校,围绕学校优势学科选择知名管理机构合作 [10] 高校创投的具体案例 - 武汉理工大学与14家单位签署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协议,签约金额4.37亿元 [6] - 上海交通大学推出"AI光临计划荣誉基金"(1000万元)、"AI全球链计划"(2亿元引才基金)支持AI领域人才和科研 [10] - 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成立的企业获得近亿元投(增)资 [6] 高校创投的行业背景 - 机器人、人工智能、半导体等行业热潮涌动,创投市场掀起新一轮科技投资风暴 [6] - 2025年以来,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赛道持续火热,高校凭借科研底蕴与资源优势强势入局 [8] - 高校从基础研究端突破转向通过资本纽带深度介入产业化进程 [10] 高校创投的未来趋势 - 高校基金集群效应深化,运作模式成熟,未来将在股权投资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12] - 高校为硬科技孵化、产业升级输送"源头活水",为股权投资行业带来全新发展契机 [12] - 地方政府、龙头企业、投资机构与高校建立紧密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6]
吴世春:创业者注定是孤独的,背后的心酸谁会懂
创业家· 2025-04-30 17:42
以下文章来源于i黑马 ,作者i黑马 i黑马 . 让创业者不再孤独@i黑马 吴世春 梅花创投合伙人、黑马加速导师 创业者注定是孤单的,注定是要在同行的路上,寻找自己的同行者。 就像周星驰说的一句话: 机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经济、卫星通讯、 AI+产业的创业者看过来! 如果所有人都得理解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子呀? 大部分老朋友或儿时的伙伴,只适合过年的时候互道个新年快乐,甚至合适的时候把你的朋友圈对他们都关闭,就是不要给他们造成更多的刺 激。 真的,他们希望你过得好,但不希望你不要过得比他们好。 担心朋友过得苦,又怕朋友开路虎,这是人性。 5月23日-25日 , 跟我一起去 无锡 , 深入梅花创投投资版图, 打开万亿赛道蓝海,咱们 边游学、边提高、边拿钱! 文章末尾扫码,即可咨询报名。 吴世春导师亲自带队 | 2025.05.23-25 走近梅花投资版图 共筑科技创新产业 建立产业协同生态 打开万亿赛道蓝海 你将收获 1场 产业重做的深度链接之旅 与独角虎企业、梅花投资人深度交流,占据产业链关键卡 位,共建协同生态 3 大 深度沉浸式学习与认知共振 4年 电 电 竞 网 外 电 电 可 川 用 从汶 个 小 。 ...
洞察无锡“AI+” | 从物联网到具身智能,时代之问如何作答?
新华财经· 2025-04-30 17:41
无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概况 - 无锡定位为"人工智能+"标杆城市 正在从物联网向具身智能产业升级[1] - 物联网产业已形成覆盖传感器 感知设备 智能硬件等全产业链 建成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 - 具身智能发展路径为"整机牵引-模型赋能-部件强基" 重点布局机器人整机 大模型及配套零部件[4] 物联网基础优势转化 - 无锡130余家传感器企业覆盖全产业链 为具身智能提供感知基础[3] - 车联网先导区路侧数据 工业互联网平台工艺参数等场景数据助力模型训练[2] - 美新半导体MEMS加速度传感器 北微传感惯性传感技术等应用于机器人平衡控制[3] 重大项目布局进展 - 引进优必选 软通动力等领军企业 推动天奇自动化等传统工业机器人升级[4] - 与百度合作"文心大模型" 落地文远知行车联网大模型训练基地[4] - 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联盟集聚威孚高科等企业 实现谐波减速器等本地化配套[4] 技术创新方向 - 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聚焦大模型 运动控制 肢体控制等核心技术[5] - 推动仿生机械臂 灵巧手等轻量化与刚柔耦合设计[5] - 兴澄特钢轧制力预测模型缩短新品开发周期40%[4] 应用场景规划 - 重点覆盖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 纺织服装等工业领域[5] - 探索科研 教育 配送 咨询等个性化服务场景[5] - 吉利极氪5G智慧工厂已应用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4]
连山东的县级市都在举办机器人峰会!各地开启“机器人时刻”
齐鲁晚报· 2025-04-30 17:24
机器人产业区域竞跑 - 国内工业大市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南京成立"机器人攻坚办",无锡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方案,目标3年产业规模超300亿元[1][6][13] - 2024年4月多地密集举办机器人赛事:北京举办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济南展示搬运/植保/陪伴等多功能机器人,无锡运动会涵盖体育竞技和工业应用场景[2][4] - 县级市积极参与产业布局,邹城举办智创未来机器人展,吸引75所高校和300家企业,签约32个项目[6] 产业链与区域经济转型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涵盖硬件(灵巧手/丝杠/减速器)和软件(大模型/控制算法),与各地重点布局的AI/芯片/精密制造高度契合[8] - 无锡利用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平替转型机器人产业,关节模组产能2024年达3万套,2025年将扩至18万套[8][13] -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逆袭案例显示,完整产业链对区域经济提升显著,2024Q1安徽汽车产量76.17万辆居全国首位[7] 企业商业化进展 - 乐聚机器人在苏州建成首条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明星产品"夸父"实现工业场景应用,2025年目标交付量破千台[10] - 钧舵机器人灵巧手2024年出货近3万台,2025年预计销售8-9万台,灵猴机器人单月最大产能达200台[10] - 珞石科技2024年销量超8000台,2025年预计翻倍,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建成后将实现年产5万台规模[16] 区域产业生态 - 苏州聚集600余家机器人企业,2024年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形成完整产业链;吴江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50亿元,累计应用2.2万台[11] - 无锡2020年起人形机器人专利爆发式增长,机械手和电机领域专利授权率55%居江苏第一[13] - 山东规划2027年培育10家产值过亿企业,济宁机器人产业近5年年均增长20%,2024年营收30.8亿元[16][17][19] 专精特新企业崛起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机器人企业数量从首批5家激增至第六批95家,涵盖系统集成/机器视觉/协作机器人等细分领域[15] - 遨博智能协作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淄博基地产能从2020年不足5000万增至2023年5.2亿元[19] - 山东泽翔精密预计2026-2028年谐波减速器年配套能力达10万套,产值2.8亿元[19]
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超300家!
机器人圈· 2025-04-30 17:10
以下文章来源于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 ,作者编辑部 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 . 聚焦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和落地需求开拓,搭建具身智能移动机器人产需、产业链企业对接平台,传播人形机器 人案例、产品、技术、企业最新资讯。 人形机器人行业已步入快速扩张期。 据新战略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 2024年12月 ,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经 超220家 。其中,中国企 业占据半壁江山, 超过110家 ;美国企业占据20%,超过45家;日本企业占据10%,超过22家。 在城市分布上, 北京 、 上海 、 深圳 三城合计占据全国本体企业数量的 60% 。北京拥有小米机器人、星动纪元、银河 通用、睿尔曼智能等代表企业;上海则聚集了智元机器人、傅利叶、开普勒等实力玩家;深圳则是优必选、越疆机器人、 乐聚机器人、众擎机器人、数字华夏、帕西尼感知等企业的根据地。 这种区域集聚效应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与资源整 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产业生态的形成。 进入2025年以来,尽管围绕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质疑声不断,但全球市场热度依然高涨,入局者持续增加。从企业属性来 看,在人形机器人本体研发企业中,成立五年以内的初创企业占比达到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