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s

搜索文档
Teradyne(TER)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4-29 20: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销售额为6.86亿美元,接近指引上限,非GAAP每股收益为0.75美元,高于上限0.68美元,非GAAP毛利率为60.6%,因产品组合高于指引 [17] - 非GAAP运营费用为2.75亿美元,同比增加,环比下降,非GAAP运营利润率为20.5% [18] - 第一季度有一个客户直接或间接推动超过10%的收入,19%的收入运往中国,其中12%支持跨国客户,7%支持中国本土客户 [22] - 本季度税收率(不包括离散项目)在GAAP和非GAAP基础上均为13.5%,公司层面自由现金流为9800万美元,主要由收益和净营运资本改善推动 [23] - 本季度回购1.57亿美元股票,支付1900万美元股息,季度末现金和有价证券为6.22亿美元 [23] - 预计第二季度销售额在6.1 - 6.8亿美元之间,毛利率估计为56.5 - 57.5%,环比下降,运营费用预计占第二季度销售额的40.5 - 44.5%,非GAAP运营利润率中点为14.5%,非GAAP每股收益预计在0.41 - 0.64美元之间,GAAP每股收益预计在0.35 - 0.58美元之间 [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半导体测试业务(Semi Test) - 第一季度收入为5.43亿美元,其中SOC收入4.06亿美元,内存收入1.09亿美元,IST收入2700万美元,SOC增长主要由移动业务驱动,内存收入因客户消化2024年交付的HBM测试设备而降低,IST收入环比和同比均增长 [19] - 本季度内存业务单元获得一家主要DRAM制造商的HBM 4性能测试订单,预计下半年开始发货,这是在该客户处的首个DRAM晶圆分选订单 [9] - IST业务为AI加速器系统级测试的新Titan HP实现了初始客户验收,在IST领域看到新机会 [9] 产品测试业务(Product Test) - 第一季度收入为7400万美元,同比下降4%,无线测试收入29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但生产板测试因汽车行业疲软和国防航天项目时间安排问题而抵消了增长 [20] - LitePoint业务在无线测试市场自2023年以来总体疲软,但第一季度赢得13个WiFi 7无线测试机会中的13个 [10] 机器人业务(Robotics) - 第一季度收入为6900万美元,环比和同比均下降,其中UR贡献4900万美元,MiR贡献2000万美元,运营亏损2200万美元,符合预期 [20][21] - GAAP基础上第一季度亏损3700万美元,包括约1100万美元重组费用和400万美元无形资产摊销,重组后运营盈亏平衡收入从4.4亿美元降至3.65亿美元 [21] - 截至目前,机器人业务GAAP累计亏损2.31亿美元,包括约2.33亿美元无形资产非现金摊销、4500万美元重组成本和4700万美元累计非GAAP运营利润 [22] - 第一季度执行结构重组,整合UR和MiR面向客户的销售、营销和服务组织,收到全球汽车制造商有史以来最大订单,新托盘搬运车MiR 1200已交付经销商和部分领先客户并进行试点安装 [1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移动市场在连续两个季度因供应链转移而表现强劲后,预计第二季度收入下降,LPDDR移动应用开始改善,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为移动市场发货下一代图像传感器测试仪,并在移动市场SLT领域赢得新机会 [14][15][27] - 内存市场预计第二季度收入将大幅环比下降,市场继续消化已安装的HBM测试产能,2025年DRAM预计仍将主导内存组合 [19][2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认为AI、垂直化和电气化是推动行业和公司未来增长的主要长期主题 [5] - 为在高性能计算领域获得份额,公司计划在第二季度完成对Quantify Photonics的收购,以在硅光子测试领域建立领先地位 [10] - 公司各业务部门积极应对新兴机会,加强跨部门合作,如TAS与ADI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IST与SOC团队合作,产品测试业务的PBT在AI计算领域取得进展 [13][14] - 测试市场竞争激烈,有两大国际供应商以及中国和韩国的本土供应商,但关税未成为客户选择供应商的决定因素 [6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贸易政策和客户对终端市场需求的高度不确定性导致订单推迟,公司对第二季度之后的业务能见度有限,因此不评论或重申第二季度之后的预期 [6] - 尽管面临挑战,但公司认为长期来看AI、电气化和垂直化将推动行业和公司业务发展,公司凭借灵活的业务模式和强大的资产负债表,将继续在战略重要领域进行投资,等待终端市场更广泛的复苏 [29] - 公司历史上在宏观经济困难时期后表现更强劲,预计2025年也将如此 [1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将参加由摩根大通、TD Cowen和Stifel主办的科技和工业主题投资者会议,静默期将于2025年6月20日收盘后开始 [4] - 公司已将2025年股票回购目标从4亿美元提高到2026年底最高10亿美元,反映对长期计划和自由现金流生成的信心 [2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目前看到的订单动态是怎样的,哪些终端垂直领域受影响 - 订单提前拉动主要影响已有的产能,未看到显著的新增资本设备订单提前拉动,订单推迟主要来自服务汽车和工业领域的客户,未看到移动领域的显著推迟,但担心潜在的终端市场影响 [33][34] 问题2: HBM 4测试订单的客户情况以及获胜原因 - 该订单是在一个此前没有HBM 3或3E业务的客户处获得,是HBM内存晶圆级的性能测试订单 [37][38] 问题3: 全年新的毛利率范围和运营费用的更新看法 - 由于收入不确定性和贸易政策影响,不提供全年毛利率指引,上半年毛利率大致符合预期,第一季度稍好,第二季度稍差;运营费用方面,根据收入情况会有相应变化,优先考虑半导体测试、工程和市场推广,机器人业务运营费用预计同比下降,产品测试业务运营费用与上年大致持平 [41][42][43] 问题4: SLT在AI加速器和移动领域的情况 - 移动SLT方面,2025 - 2026年有额外的移动业务机会,2纳米过渡将在2026年带来积极需求;AI加速器方面,公司为领先的AI加速器实施了系统级测试解决方案,产品已被接受并投入生产,随着下一代加速器更复杂,SLT将是客户实现质量水平的最经济选择,该解决方案在热控制和电源方面有优势,预计2026年带来显著收入 [47][48][49] 问题5: 最大的机器人订单情况以及对业务的影响和发货时间,TAM是否有更新 - 该订单来自汽车客户,是公司收到的最大AMR订单,也是首次以机器人业务单元整体与该客户交易,展示了销售团队向战略客户销售所有产品的能力;AMR主要用于工厂物料搬运,协作机械臂用于现有工厂手动流程自动化;订单发货时间从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不会延伸到下半年;由于不确定性,不提供全年TAM更新 [53][54][57][58] 问题6: 关税是否导致国际客户转向非美国竞争对手,长期实现60%毛利率的措施 - 未看到因关税导致客户选择其他供应商的竞争影响;公司整体业务模式设计毛利率为59 - 60%,短期毛利率受产品组合影响,中长期仍将维持在该范围 [61][63][65] 问题7: VIP TAM计算是否包括SLT,以及SLT对TAM的影响,是否预计美国先进后端测试和封装线更多回流,时间框架及是否与美国先进逻辑晶圆厂产能扩张同步 - VIP TAM数字不包括SLT收入,SLT TAM预计占总TAM的10 - 30%,公司会适时更新;客户购买测试设备取决于需要测试的部件,生产地点不影响芯片终端市场需求,美国制造业回流对前端设备影响更大,测试设备购买取决于晶圆产量需求 [68][70][71] 问题8: 提高NAND测试需求所需的因素,以及测试仪利用率和客户购买新测试仪的时机 - 提高NAND需求的因素包括手机销量显著增长、AI智能手机对本地存储需求增加、新的接口标准以及云计算对存储需求增加;公司无法提供具体的测试仪利用率数据,但趋势向上,可升级系统数量比六个月前大幅减少,已看到与AI加速器相关的系统订单增加,移动业务也在消耗闲置测试仪 [75][76][79] 问题9: HBM堆叠测试是否意味着拥有所有三家HBM厂商的堆叠芯片测试订单,机器人加载和卸载Foops产品的收入时间和市场规模 - 并非拥有所有三家HBM厂商的堆叠芯片测试订单;该机器人产品第一季度已在半导体垂直领域产生收入,2025年收入为单数百万美元,预计未来增长,是向客户提供企业级价值主张的关键元素 [83][84] 问题10: 计算业务是否会按投资者日预期发展,机器人业务是否仍预计大幅超越工业同行 - 计算业务第一、二季度未看到显著订单推迟,但下半年存在不确定性,目前看法与投资者日基本一致;机器人业务希望大幅超越传统工业自动化同行,因为针对的是未充分渗透的先进机器人市场,且该市场有望受AI加速,但目前终端市场低迷,为应对此情况进行了重组以降低盈亏平衡点 [89][90][92]
一季度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充电桩等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深圳新质生产力迸发澎湃动力
深圳商报· 2025-04-30 01:28
文章核心观点 深圳一季度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新兴产业成经济增长重要动能,科技创新驱动工业经济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激发终端消费需求,深圳智造全球竞争力提升 [1][2][3][4][5] 产业新动能澎湃 - 2025年一季度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速比1 - 2月加快1.6个百分点 [1] - 今年一季度深圳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增长40.1% [1] - 2024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集群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拥有相关专利企业近4000家 [1] - 一季度深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3%,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成经济增长重要动能 [1] - 高技术产品和产业在深圳工业经济中占比和贡献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深圳工业经济支撑力进一步提升 [2] 创新动力更强劲 - 今年一季度多个创新成果在深圳落地,如镍氧化物材料高温超导、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头戴式成像显微镜等 [3] -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90% [3] - 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国内专利授权量连续7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市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 [3] 工业产品需求旺 - 产业结构优化激发终端消费需求,带动产品产量显著增长 [4] - 今年一季度深圳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充电桩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8.2%、40.1%、38.0%、11.5% [4] - 深圳智造凭借过硬产品实力,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如影石创新全景相机Insta360 X5在纽约受抢购 [5]
Primech AI Secures Foothold in Europe's Rapidly Growing €10+ Billion Service Robotics Market Through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TCOrobotics GmbH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4-29 20:30
欧洲市场拓展 - Primech AI通过与德国TCOrobotics GmbH签署两年期谅解备忘录(MOU),正式进入德国、奥地利和瑞士(DACH地区)市场,分销其HYTRON AI自主浴室清洁机器人[1] - 欧洲服务机器人市场当前规模超100亿欧元,预计2030年将达200-300亿欧元,欧洲供应商占全球服务机器人供应商的44%[2] - DACH地区因劳动力短缺、技术先进和对自动化解决方案接受度高,成为清洁机器人部署的前沿市场,新冠疫情后专业清洁机器人需求显著增长[3][6] 合作细节 - TCOrobotics将负责DACH地区的分销全流程,包括安装、维护、技术支持和客户培训,并与Primech AI协同确保产品质量标准[4] - 合作方CEO指出HYTRON机器人能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升清洁一致性和运营效率,预计在商业场景中将快速普及[5] 行业背景 - 2022年全球专业清洁服务机器人同比增长12%,DACH地区商业场景中清洁机器人部署加速,企业将机器人应用视为实际需求和营销优势[6] - 欧盟对机器人创新的支持政策及严格的监管环境为Primech AI的欧洲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5] 公司背景 - Primech AI是Primech Holdings Limited(Nasdaq: PMEC)子公司,专注于突破性机器人技术创新[7] - Primech Holdings总部位于新加坡,提供技术驱动的综合设施服务,涵盖专业清洁解决方案,以可持续性和智能技术整合著称[8][9]
GDP同比增长5.2%!解码深圳经济增长背后的内生动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4-29 19:57
深圳一季度经济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8950.49亿元,同比增长5.2%,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及结构调整优化成效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 - 新能源汽车出口74.5亿元,同比增长2.2倍,显示外贸"新三样"的强劲势头 [3]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同比增长38.8%,机器人产业集群增38.0%(增速较2024年加快22.1个百分点),民用无人机产量增48.2%,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增22.3% [3] - 3D打印设备、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38.0%、11.5%,体现高技术产品高速增长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正确且形成稳定产业链 [5] 固定资产投资与重大项目 - 2025年重大项目计划安排798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076.4亿元(同比增长3.0%),1-3月完成投资770.0亿元(进度25.0%) [6]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3%,其中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增9.3%,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8.5%,制造业投资增4.6% [8] - 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至2.1%(较1-2月收窄1.1个百分点),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首轮发债76.76亿元,强化资金效率 [8][9] - "三铁"在建里程达598.7公里,"轨道+"生态联动超千家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8] 消费市场与科技文旅融合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3.17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较1-2月加快1.4个百分点) [11] - 商文旅融合通过"科技消费+烟火经济"双引擎驱动,推出比亚迪仰望U8、华为三折叠终端、无人机配送等创新场景 [12] - 家电/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59.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27.9%,通讯器材类增3.8%,政策补贴显效 [14] - 深圳机场口岸出入境人次达160万(同比增32%),轨道交通客运强度等指标全国领先 [11]
1.2kg超轻“外骨骼腰带”问世!弯腰搬货不怕闪腰,还能续航一整天!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9 19:20
目前市场上的 护腰设备主要分 两种: ✅ " 钢铁 侠 " 款:电机驱动力量足,但背着像 " 龟壳 " ❌ " 背背佳 " 款:轻便,但辅助力固定 " 哎哟,我的老腰! " —— 这句话已经成为现代打工人的日常感叹。据统计, 2019 年全球因腰伤支出的医 疗费用高达 3650 亿美元(约合 2.6 万亿人民币)。无论是 流水线工人、快递小哥,还是抱娃的宝妈、爱跳 广场舞的大爷大妈, 都难逃腰痛的折磨。 而现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款 会 " 自动 变硬 " 的智能护腰装置,穿上它搬砖、带娃、 做家务,腰部压力直接减半! 真正的打工人福音来了。 ▍ 传统护 腰 " 二选一 " ,这款却能智能切换三档 这款设备 首次将主动式设备的 灵活 性和被动式设备的便携节能性相结合, 通过巧妙设计的可变刚度弹性带 和折纸式软体肌肉,实现了实时智能调节: ⚡ 三档 秒 切换: 这种设计 不仅实现了辅助力的精准调节 (刚度分别为 0.58 N/mm 、 0.92 N/mm 和 1.7 N/mm ), 而且具 备了自主的松弛长度调整范围 ( 0 至 67 mm )。这种创新使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 使用场景进行快速切 ...
跑完“半马”还有运动会,机器人为啥都爱搞体育?
机器人圈· 2025-04-29 17:05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机器人测试为何都选体育?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上的2V2机器人足球比赛,红蓝双方机器人在模拟绿茵场上攻防交替,贡献了"脚后跟 进球""中场射门"等名场面;投篮比赛中,机器人"铁墩"手腕轻扣,十投全中赢得满堂彩…… 往返竞速跑、足球对抗赛、机器人格斗……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近日在江苏无锡举行,150多台机器人"选 手"在运动场上展开比拼。此前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引起广泛关注,北京今年还 计划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从跑"半马"到运动会,机器人为啥要扎堆搞体育? "为什么搞体育?"江苏一家科技企业人形机器人事业部副总经理郭大宏说:"就是为了把机器人性能设计得更稳定 可靠,向应用领域拓展。"马拉松的耐力、格斗的对抗、运球的走位,模拟了现实中复杂的动态环境,考验机器人 的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能源管理等综合能力。 竞技体育为机器人研发测试走出"一条路",也为机器人走近大众、走向市场打开"一扇窗"。 科技创新也需要"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玄智(深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赛事总监王奕涛说:"大家都在 寻求突破,这次运动会能把这么多机器人研发企业的尖端 ...
FAIR plus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开发高校专场在深圳成功举办
机器人圈· 2025-04-29 17:05
会议概况 - 会议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产学研融合及创新应用,吸引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领军企业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技术开发者 [2] - 会议共设置六场专题报告,涵盖从教育创新到具身智能的多个热点领域 [3] 专题报告内容 教育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泰国清迈大学Dr Peerapong Pornwongthong强调高校应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可持续动力 [5] - 优必选科技通过开放核心算法平台与高校联合实验室,孵化出基于人形机器人的智能教学系统和工业协作场景解决方案 [9]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阚美娜团队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与深度学习算法优化,使机器人能在复杂动态场景中实现精准定位与自主避障,未来有望在医疗、助老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7] - 集智联机器人通过大规模仿真训练提升PNP机器人抓取效率,并开发面向工业4.0的智能协作机器人系统 [11] - 越疆科技研发的柔性机械臂成功应用于精密电子装配线,将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13] 行业生态与发展路径 - 逐际动力提出开源工具链与模块化设计将大幅降低技术门槛,生态共建是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15] - 会议总结指出技术突破需要开放协同,生态繁荣源于多方共建,期待更多创新者加入智能革命 [15] 行业动态与趋势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来袭,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重构 [19]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打通迎来机遇 [19] - 越疆科技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19]
特斯拉展示机器人产线,小鹏机器人Iron亮相上海车展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4-29 13:47
市场表现 - 国信人形机器人指数本周上涨5 99%,强于沪深300指数5 61pct,强于上证综合指数5 43pct,年初至今上涨12 9% [2] - 个股表现:拓普集团上涨9 29%,三花智控上涨5 69%,中鼎股份上涨4 4%,银轮股份上涨7 01%,北特科技上涨17 04%,双林股份上涨16 53%,贝斯特上涨3 46%,祥鑫科技上涨10 36%,双环传动上涨7 61%,斯菱股份上涨21 78%,豪能股份上涨16 01%,精锻科技上涨5 2%,蓝黛科技上涨7%,凌云股份上涨8 52%,旭升集团上涨6 14%,肇民科技上涨41 44%,爱柯迪上涨10 19%,均胜电子上涨6 35%,征和工业上涨11 94%,美力科技上涨5 31% [2] 行业动态 -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试生产线展示,计划2025年底生产数千台,目标2029-2030年年产百万台 [3] - 特斯拉机器人大规模招聘 [3] - 小鹏Iron机器人亮相上海车展 [3] -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无锡开幕 [3] - 智元发布具身智能一站式开发平台Genie Studio及开源仿真评测工具Genie SimBenchmark [3] - 人形机器人"进军"电网建设 [3] - 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启用 [3] - 开普勒K2"大黄蜂"在上汽通用完成实景实训 [3] 政府新闻 - 国资委: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3] - 工信部:深入实施"机器人+"等供需对接和推广应用行动 [3]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访问浙江,考察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企业 [3] - 东莞市长莅临墨现科技 [3] 融资动态 - BYD入股帕西尼感知 [3] - 中科航芯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3] 公司公告 - 拓普集团:灵巧手电机等已多次向客户送样,积极布局机器人躯体结构件、传感器、足部减震器、电子柔性皮肤等 [3] - 斯菱股份:机器人零部件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首条产线投产,第二条产线建设规划中 [3] - 贝斯特:行星滚柱丝杠工艺不断优化,批量化生产工艺布局完善 [3] - 旭升集团:投入关节壳体、躯干结构件等关键产品研发,并斩获多家海内外客户项目定点 [3] 核心观点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量产节奏逐步清晰,叠加海内外相关巨头(Figure、英伟达、华为、宇树、智元等)持续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加速落地 [1][4] - 2025年有望成为行业爆发的起点,看好人形机器人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机遇 [1][4] 投资建议 - 总成环节:拓普集团、三花智控 [5] - 减速器环节:双环传动、精锻科技等 [5] - 其他相关:银轮股份、均胜电子、瑞鹄模具、爱柯迪、美力科技等 [5]
百亿养老机器人市场融资不断!机器人ETF基金(562360)现涨1.35%,实时成交额突破130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4-29 11:55
养老机器人行业 - 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79亿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159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15% [1] - 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行业从探索期迈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1]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大规模量产前夕,核心零部件领域存在巨大投资机遇 [2] - 丝杠市场空间预计在百万台量产规模下达到140亿元 [2] - 谐波减速器市场空间预估同样达到140亿元,适用于小臂、腕部等轻负载部分 [2] - 无框力矩电机和空心杯电机在百万级量产规模下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80亿元和204亿元 [2] 资本市场表现 - 4月29日A股机器人应用方向领涨,信邦智能、禾川科技涨超7%,多只成份股涨超4% [1] - 机器人ETF基金(562360)连续2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跟踪指数与人形机器人指数成份股重合度63% [1] - 相关ETF覆盖数字化车间和生产线系统集成商,把握人形机器人量产和工业机器人升级趋势 [1]
深圳先进院吴新宇研究员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南方都市报· 2025-04-29 11:40
"我们的研究,就像在机器与人脑之间架起的信息纽带,只有时刻保持科学探索的劲头,继续去拓宽外 骨骼机器人研究与应用的边界,机器人才能更准确理解人类意图,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智能伙 伴。"吴新宇说。 今年,深圳市有16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获得表彰,其中劳动模范11名,先进工作者5名。 吴新宇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务委员、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智能仿生中心主 任、研究员。2009年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后入职深圳先进院,专注于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的研究。 2012年,吴新宇带领团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出截瘫康复助行机器人,可帮助脊髓损伤患者实现自 主站立和行走,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载人自平衡行走的外骨骼研究团队。此后不久,该系统成功实现自 平衡载人上、下斜坡、上楼梯等更为复杂的运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南都讯 记者伍曼娜 4月28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 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吴新宇研究员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据悉, 今年中国科学院系统共有12人、深圳市共有5人获此殊荣。 吴新宇(左二)带领团队调试外骨骼机器人。 吴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