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器械
搜索文档
锦波生物单季净利润首降
经济观察网· 2025-10-30 21:2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2.96亿元,同比增长31.1% [2]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9.29%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4.37亿元,同比增长13.36%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下降16.24%,为上市后首次单季度净利润下滑 [2] - 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幅呈现放缓趋势,从一季度超60%的增幅降至上半年营收增42.43%、净利润增26.65% [2] - 截至10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下跌7.07%至245.5元/股,较今年5月高点跌幅接近50% [2] 核心产品与业务构成 - 医疗器械产品薇旖美是公司营收主要来源,过去三年对营收贡献保持在80%以上 [3] - 公司业务分为医疗器械和功能性护肤品两大板块 [5] - 2025年上半年,医疗器械业务营收占比从2024年同期的88%降至82.5% [5] - 2025年上半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占比从2024年同期的8%升至14%,营收增速达152% [5] - 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医疗器械作为主营业务板块 [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械三证”是第三类医疗器械作为医美产品合法上市的通行证,审批严格且能形成技术壁垒 [3] - 公司于2021年6月获得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第一张“械三证”,并独家拥有三张证书 [3] - 2021年上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从1.02亿元增长至8.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9.9% [3] - 同期净利润从0.3亿元增长至3.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3.3% [3] - 2025年10月23日,巨子生物获得业内第四张重组胶原蛋白领域“械三证”,打破了公司独家包揽的格局 [3] - 创健医疗、华熙生物、敷尔佳、福瑞达等多家头部医美企业均处于“械三证”申请的不同阶段 [4] 公司技术储备与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三张“械三证”作为技术支撑 [4] - 第一张证用于自主品牌薇旖美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 [4] - 第二张证用于与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修丽可合作的“铂研”胶原针 [4] - 第三张凝胶类“械三证”于2025年4月获批,并已于2025年7月及10月分规格应用于旗下品牌推广面市 [4] - 公司称在重组胶原蛋白植入剂赛道具有技术积累和产品矩阵优势 [4]
化学老师下海创业,成新晋中国女首富!身家1410亿元远超宗馥莉
第一财经· 2025-10-30 20:03
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核心排名 - 翰森制药钟慧娟、孙远母女以1410亿元财富首次成为中国女首富 [1] - 蓝思科技周群飞财富增长470亿元,以1100亿元位列第二 [1] - 娃哈哈集团宗馥莉以875亿元排名第三,较去年下降两位 [1][7] 翰森制药与钟慧娟背景 - 钟慧娟于1982年从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毕业,曾担任中学化学老师,后转型创业进入医药圈 [4] - 1995年其丈夫孙飘扬参与组建江苏豪森药业,钟慧娟辞去教师工作加入管理公司 [6] - 钟慧娟于2019年6月14日正式带领翰森制药在香港上市,公司成为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重点关注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及自身免疫等疾病领域 [6] - 钟慧娟现任翰森制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2024年年薪为1192.5万元,其女孙远2024年年薪为1904.4万元 [7] - 钟慧娟名下关联10余家企业,涉及药业、投资、管理等领域,超半数为开业状态 [7] 翰森制药市场表现与财富增长驱动 - 翰森制药市值从2025年初约900多亿港元增长至最新超2000亿港元,公司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超100% [7] - 钟慧娟财富大涨与创新药行业爆发及公司估值修复相关 [7] - 孙飘扬身家为1000亿元,夫妻二人被称为"中国最牛医药夫妻档" [6] 榜单其他关键信息 - 前十名财富门槛较去年提高130亿元,至550亿元 [8] - 榜单共诞生两位千亿级女企业家,同期男企业家千亿级人数为37人 [8] - 今年胡润百富榜男女首富均姓"钟",钟睒睒以5300亿元第四次登顶中国首富 [8] - 新上榜者中,同花顺联合创始人叶琼玖以305亿元领跑,电子材料、医美器械等细分赛道出现多位新面孔 [8] - 有8位"80后"进入榜单,其中仅小红书瞿芳为白手起家,成为最年轻白手起家女企业家 [8] - 5位女企业家财富缩水或持平,以房地产商为主,碧桂园杨惠妍财富缩水105亿元,当前财富仅为5年前的14% [8]
国产射频微针首张三类证下发,医美器械合规化能否守住消费者权益?
观察者网· 2025-10-29 16:37
从医疗器械分类管理的逻辑来看,按照风险程度,医疗器械被分为一、二、三类,风险递增,监管也递 增严格。三类医疗器械被视为"最高管理规格",包括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高风险产品,其临 床下证要求极其严格,被业内称为"医疗器械界的珠峰"。 而三类证的下证流程通常需要经历产品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技术审评、行政审批等多个环 节,整个周期往往长达数年。其中,临床试验是最大的门槛——需要在多家医疗机构进行大样本量的临 床验证,收集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且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和严格的监管审核。 半岛医疗向观察者网透露表示,为了完成"半岛逆时针"的临床验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 中心牵头,多中心核心专家团队参与的"逆时针"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逆时针"癫痕改善效果显 著,受试者满意度高达90%以上。在医美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虚假宣传泛滥的当下,这种官方背书显 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三类证下发的迫切性,源于长期以来医美器械市场的监管真空。观察者网此前曾多次报道医美 行业乱象:无资质机构违规经营、低价引流后诱导消费、使用走私或假冒器械、夸大宣传治疗效果等问 题层出不穷。 10月29日,一张医疗器械 ...
港股异动 | 巨子生物(02367)午后跌超6% 医美新品由获批至上市推广仍需一定筹备时间
智通财经网· 2025-10-27 13:41
股价表现 - 巨子生物午后股价下跌超过6%,截至发稿时跌幅为4.51%,报39.8港元,成交额为5.13亿港元 [1] 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旗下“重组I型α1亚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三类医疗器械获批,该产品是中国首个重组I型天然序列胶原蛋白面部注射剂产品,通过器审与药审联合审评正式获批 [1] - 华泰证券表示,考虑医美新品由获批至上市推广仍需一定筹备时间,维持公司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 业务运营与财务预测 - 招银国际报告指出,可复美品牌在双十一首阶段线上销售表现相对疲软,估算其下半年线上收入或将同比下滑10% [1] - 可复美品牌全年线上收入增速预计回落至约5%,然而可丽金品牌全年线上收入有望实现约40%的高增长 [1] - 公司线下业务预计将保持稳健增长,招银国际预计公司2025年收入增速预测将放缓至12% [1]
中金:维持巨子生物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7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27 09:24
投资评级与估值 - 维持巨子生物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70港元,对应2025-2026年市盈率分别为27倍和21倍 [1]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市盈率分别为16倍和13倍,存在68%的上行空间 [1] - 维持公司2025-2026年盈利预测 [1] 核心产品获批与市场前景 - 公司重组I型α1亚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三类医疗器械)获批,成为中国首个重组I型天然序列胶原蛋白面部注射剂产品 [2][3] - 产品适应症为面部真组织填充以纠正额部动力性皱纹(眉间纹、额头纹和鱼尾纹) [3] - 重组胶原蛋白医美注射剂市场仍属蓝海,公司具备先发优势,预计该产品中长期收入有望达到10亿元量级 [3] 商业化准备与渠道优势 - 公司已积极进行商业化准备工作,包括团队搭建及与医生、机构的沟通 [4] - 公司二类械敷料产品已有10余年销售历史,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覆盖约1700家公立医院和3000家私立医院及医美诊所 [4] - 现有渠道资源及C端品牌运营经验(如可丽金星光瓶、科睿希)可复用于医美产品推广 [4] 研发管线与未来增长 - 公司后续医美产品管线储备丰富,包括处于注册申报阶段的非交联水光产品、已获优先审评资格的交联颈纹产品以及推进中的交联鼻唇沟产品 [5] - 首款医美产品获批验证了公司技术领先性与安全性,为后续管线落地奠定基础,有望拓宽第二成长曲线 [5] - 化妆品业务有望随达播活动恢复而逐步改善 [5]
巨子生物拿下重组胶原蛋白“械三”证,或挑战锦波独家地位
华尔街见闻· 2025-10-25 17:21
市场格局变化 - 巨子生物的重组I型a1亚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得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以纠正额部动力性皱纹(眉间纹、额头纹和鱼尾纹)[1] - 此次获批打破了此前仅有锦波生物一家拥有重组胶原蛋白注射材料械三证的局面[2] - 随着获批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械三证数量增多,市场竞争或愈加激烈[3] 产品技术特点 - 巨子生物产品由重组I型a1亚型胶原蛋白组成,选用人天然I型a1单链氨基酸序列中的305-1057位,共753个氨基酸,不具有三螺旋结构[1] - 锦波生物的核心材料是重组III型胶原蛋白,具有三螺旋结构[3] - I型胶原蛋白主要在皮肤中提供支撑力和弹性,占人体总胶原蛋白的80-90%,在皮肤中占比80%左右[2] - III型胶原蛋白主要负责弹性修复[3] 公司财务表现 - 锦波生物2024年收入为14.43亿元,同比增长了超8成[2] 产品适应症与市场定位 - 巨子生物与锦波生物的产品获批适应症相同,均为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以纠正额部动力性皱纹(包括眉间纹、额头纹和鱼尾纹)[1][3] - 巨子生物表示其获批的天然序列胶原蛋白与人体胶原蛋白序列一致,覆盖I型胶原全部功能域,免疫风险低,生物相容性高[2]
国金证券:维持巨子生物“买入”评级 本次械三证获批有力打开公司长期成长天花板
智通财经· 2025-10-24 15:11
核心观点 - 国金证券维持巨子生物“买入”评级,认为其重组I型α1亚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三类医疗器械批准上市,标志着公司医美业务实现突破,将打开长期成长天花板,带来EPS与估值的双重上修 [1] 产品获批与管线布局 - 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I型α1亚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于2025年10月21日获NMPA批准上市,注册证编号为国械注准20253132049,是公司三类械管线中首个获批的药械组合产品 [1] - 获批产品使用人源化序列,选用人天然I型α1单链氨基酸序列中的305-1057位共753个氨基酸,具备卓越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适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以纠正额部动力性皱纹 [1] - 公司后续还布局有液体、凝胶与交联凝胶等剂型,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1] 技术平台与研发实力 - 公司凭借超过50种分子的重组胶原蛋白分子库,在型别研发上实现广泛布局,包括全长链、截取片段、重复链等多个类别 [2] - 本次获批的I型胶原蛋白填补了该型别在注射领域的市场空白,与市场上已有的III型胶原产品形成明确差异化竞争 [2] - 公司同时推进Ⅳ型、ⅩⅦ型等胶原蛋白面向热损伤修复、毛发再生等领域的应用,具备多适应症方向的全面技术积累 [2] 商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三类械证获批推动公司医疗器械业务实现由二类辅料向三类注射的跃升,将带动板块收入大幅提升 [3] - 未来注射类产品有望基于现有械二产品实现提价,驱动毛利率提升 [3] - 公司现有械二产品可丽金星光瓶终端价可达平均2000元/4ml,验证市场对公司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高支付意愿与品牌认可 [3] - 公司凭借已建立的渠道基础与重组胶原市场的认知基础,注射新品有望在高接受度下快速放量,商业化进度较行业初期提速 [3]
国金证券:维持巨子生物(02367)“买入”评级 本次械三证获批有力打开公司长期成长天花板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15:10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I型α1亚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批准上市 标志着公司医美业务实现突破并打开新的增长曲线 [1] - 三类械证的获批被视为公司监管审批壁垒的重大突破 将推动公司医疗器械业务从二类辅料向三类注射跃升 有望带来收入大幅提升和毛利率改善 [1][3] - 公司凭借广泛的技术平台和产品管线布局 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构建了差异化竞争壁垒 为长期成长奠定基础 [1][2] 产品获批与管线布局 - 获批产品为固体冻干纤维制剂 是公司三类械管线中首个获批的药械组合产品 使用人源化序列 具备卓越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 适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以纠正额部动力性皱纹 [1] - 产品注册证编号为国械注准20253132049 于2025年10月21日获批准上市 [1] - 公司后续还布局有液体、凝胶与交联凝胶等剂型 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1] 技术平台与研发实力 - 公司拥有超过50种分子的重组胶原蛋白分子库 在型别研发上实现广泛布局 包括全长链、截取片段、重复链等多个类别 [2] - 本次获批的I型胶原蛋白填补了该型别在注射领域的市场空白 与市场上已有的III型胶原产品形成明确差异化竞争 [2] - 公司同时推进Ⅳ型、ⅩⅦ型等胶原蛋白面向热损伤修复、毛发再生等领域的应用 具备多适应症方向的全面技术积累 [2] 商业前景与财务预测 - 三类械证获批将带动公司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大幅提升 未来注射类产品有望基于现有械二产品实现提价 驱动毛利率提升 [3] - 公司现有械二产品可丽金星光瓶终端价可达平均2000元/4ml 验证了市场对公司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高支付意愿与品牌认可 [3] - 公司凭借已建立的渠道基础与市场认知 注射新品有望快速放量 商业化进度较行业初期提速 [3] - 基于业务突破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为2.35元、2.83元、3.38元 [1]
巨子生物(02367):首款Ⅰ型重组胶原三类械获批,打开医美成长新曲线
东吴证券· 2025-10-24 14:0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巨子生物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为维持评级 [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巨子生物首款Ⅰ型重组胶原蛋白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为公司打开了医美领域新的成长曲线 [1][7] - 公司是我国重组胶原领域引领者,品牌力和产品力领先,凭借核心技术平台与渠道拓展,消费端与医疗端双轮驱动下保持成长性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报告预测公司营业总收入将从2024年的55.388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116.1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显著 [1][8] - 预测归母净利润将从2024年的20.623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40.455亿元,2025年至2027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4.43%、25.26%和25.86% [1][7][8] - 基于预测,报告显示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至2027年的市盈率分别为15.65倍、12.49倍和9.92倍 [1][8] 近期事件与产品管线 - 2025年10月21日,公司重组Ⅰ型α1亚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批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以纠正额部动力性皱纹(眉间纹、额头纹、鱼尾纹) [7] - 公司目前共有4款申请中的重组胶原注射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覆盖水光和填充等不同应用 [7] - 公司的三类械重组胶原蛋白凝胶(颈纹)产品已于2024年12月5日进入优先审批通道,预计后续产品获批进度可期 [7] 科研创新与技术布局 - 2025年8月,公司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分别涉及修护基底膜和舒缓褪红的重组IV型胶原蛋白组合物,以及富含特定人参苷的人参发酵产物,持续拓展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边界 [7] 财务数据与指标 - 报告显示公司财务稳健,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11.42%,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8] - 公司盈利能力强劲,2024年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82.09%和37.23%,预计未来将维持在高位 [8] - 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表现优异,2024年ROE为29.01% [8]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1024
第一创业· 2025-10-24 11:40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回主线,再次明确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2024年中国人均GDP为13000美元以上,预计“十五五”时期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3][4] - 政策导向增长与安全并重,强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需大幅跃升,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4] - 科技自立自强与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成为战略支点,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4] - 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成为长期方向,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作用[4] PCB产业链分析 - PCB产业链多家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覆铜板大厂生益科技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52%[6] - PCB转针生产企业鼎泰高科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80%;PCB电镀设备商东威科技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38%[6]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增速高于前三季度累计增速,毛利率也明显更高,AI推动的高多层和HDI板需求高增长消耗了更多产能,看好整个PCB产业链景气度进一步提升[6] 汇川技术业绩分析 - 汇川技术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16.63亿元,同比增长24.6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2.54亿元,同比增长26.84%[7]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11.53亿元,同比增长21.05%,净利润12.86亿元,同比增长4.04%,净利润增速不及收入增速主要因研发投入高增长[7] - 分业务看,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业务销售收入约148亿元,同比增长约38%,通用自动化(含工业机器人)业务销售收入约131亿元,同比增长约20%[7] - 公司作为智能化执行领域的领导企业,将受益于四中全会提出的立足实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7] 多氟多业务展望 - 多氟多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5.18%,实现归母净利润2672.44万元,扭亏为盈,业绩改善源于主要产品出货量增加及债务重组收益[9] - 公司六氟磷酸锂散单价格达8.5-9万元/吨,大客户长单价相对滞后,第四季度长单影响将减弱,六氟磷酸锂扩产周期18-24个月,预计第四季度业务将迎来量价齐升[9] - 电池业务快速发展,预计今年产出10GWh,年底产能达20GWh,2026年1月、9月扩充至30、50GWh,2027年底扩张至120GWh,主要产品为大圆柱电池,应用于电动汽车、家庭便携储能等领域,前三季度已实现盈利[9] 消费与医美行业动态 - 巨子生物首款重组I型α1亚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证书,适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针对眉间纹、额头纹等,成功切入胶原蛋白注射市场,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11][12] - 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新一批游戏版号共计166款,延续版号发放数量高位常态化趋势,过审产品涵盖角色扮演、策略等多种类型,包括多家上市公司重点产品[12] - 游戏行业投资主线已从政策博弈转向对公司产品周期的验证,产品上线后的流水和利润兑现能力成为市场关注核心,新获版号、产品储备丰富的公司有望抓住市场机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