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健康
icon
搜索文档
7月2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观察者网· 2025-07-02 21:59
国内经济与政策 - 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 [6][7] - 前5个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8] - 6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环比小幅上升 [8] - 我国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 [8] - 今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已超5000列 [8] - 新疆喀什至重庆列车开行,实现新疆南疆至川渝地区直达 [8] - 安徽首条过江隧道通车 [8] -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锁边防护带合龙 [8] - 黑龙江启动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 [8] 国际动态 - 俄罗斯国防部称击落乌方多枚"风暴之影"巡航导弹和173架无人机,乌克兰方面称击退俄军进攻并击落100多架俄军无人机 [8] - 美媒称美国防部暂停向乌克兰提供部分武器 [8] - 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地带北部打击约100个军事目标,巴勒斯坦媒体称袭击造成至少51人死亡 [8] - 也门胡塞武装宣布打击以色列机场等目标,以色列称将报复 [9] - 伊朗称逮捕50多名以色列相关恐怖分子 [10] - 美联储主席称美关税政策致降息推迟 [10] - 巴西东北部特高压项目进入建设阶段 [10] - 气象组织警告欧洲高温频率强度正在增加 [10] 区域发展与产业 - 吉林通化加快建设人参、文旅、医药健康等产业集群,谱写新时代振兴发展新篇章 [6] - 各地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 [7] - 徐玲带领村民们发展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成效 [7]
中关村小微企业科创支持项目今起申报
北京青年报· 2025-07-02 02:21
申报条件 - 申报企业需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硬科技领域 [1] - 企业需为2020年1月1日(含)以后注册成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或已填报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的企业 [1] - 企业2024会计年度年末从业人员需在100人(含)以下,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含)以下 [1] - 注册成立时间为2023年1月1日(含)之前的企业,2024会计年度研发费用的同比增量需达到100万元(含)以上 [1] - 注册成立时间为2023年1月1日之后的企业,2024会计年度研发费用需达到100万元(含)以上 [1] - 企业和企业法人需无不良信用记录 [1] - 2023年、2024年内已获得该项目支持的企业不再纳入2025年项目支持 [1] 申报流程 - 企业需通过北京市科技计划综合管理平台在线服务系统进行线上申报,不接受线下申报 [2] - 申报企业需在申报本项目前,登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板块完成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评价并提交相关材料 [2] 监管要求 - 申报企业和法人需对填报的所有数据信息及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和合法性负责 [2] - 2025年年底前将对拨款企业资格进行监督检查 [2] - 对于当年撤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编号而不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将按程序追回支持资金 [2]
中小微企业日,民营经济政策宣讲走进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7 23:19
活动背景与目的 - 6月27日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当天,"小微,您好"首都民营经济政策宣讲服务团在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行活动,重点面向医药健康领域小微企业宣传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 [1] - 活动由市工商联、市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主办,旨在推动产业政策在民营小微企业落地生根 [1] - 首都民营经济政策宣讲服务团上月启动,此次走进昌平标志着其在宣传法律、服务政策落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3] 昌平区产业发展现状 - 昌平区重点打造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1] - 全区规模以上中小微型企业达2285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超过90%,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1] 企业案例与政策效果 - 诺诚健华从十几人小微企业成长为港沪两地上市的中型创新药企,企业高管强调政策支持对医药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3] - 北京出台的促进创新医药产业"32条"政策对创新药企发展产生显著助力 [3] - 华熙生物董事长通过分享自身经验,为小微企业如何用好政策提供实践参考 [3] 政策宣讲与服务方向 - 宣讲服务团通过创新方式讲述民企发展故事,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策落地 [4] - 重点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 [3][4] - 市工商联呼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法治、诚信、清廉、责任型企业 [4]
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7月启幕,将采用“1+6+1+N”模式
北京商报· 2025-06-26 22:01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将于7月5日—7日在昌平区举办,采用"1+6+1+N"模式,包括1场开幕式及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1场专题展览以及多场闭门研讨会、行业招商推介及投资考察活动 [1][3] - 本届论坛首次与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深度融合,形成"双会融合"模式,旨在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1][3] - 论坛以"探索生命 共创未来"为永久主题,已成功举办3届,累计开展上百场平行论坛和配套活动,吸引数万名嘉宾参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3] 论坛特点 - **双会融合**:联合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促进前沿科技创新理念与百强医药工业企业资源交融,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动力 [4] - **内容丰富**:汇聚国内百强医药工业企业、头部创新药企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织政策解读、产业对接等活动,探讨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 [4] - **突出实效**:聚焦前沿技术、医疗器械、AI+药械、合成生物、美丽健康等赛道,集中呈现昌平医药创新成果,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4] 行业背景与目标 - 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驱动中国医药产业向创新化、高端化迈进 [5] - 论坛目标是通过学术与产业双向赋能,加速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化,推动北京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昌平建设国家级医药健康生态高地 [5][6] 核心举措 - **学术交流**:举办"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等专题论坛,探讨AI、RNA等前沿技术应用,设立中药产学研融合创新专场 [6] - **资源协同**:组织对外贸易座谈会、生物医药园区论坛,搭建政企对接平台,开展精准招商、产融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6] - **政策导航**:围绕医药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深入解读与探讨,配套产业推介、实地考察,助力企业把握政策红利 [6] - **趋势洞察**:聚焦产业前沿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主题发言、主旨报告、案例展示解析产业底层逻辑,激发创新动能 [6]
首次双会联动,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将于7月5日开幕
新京报· 2025-06-26 21:44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将于7月5日至7日举办,采用"1+6+1+N"模式,包括1场开幕式及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1场专题展览及多场闭门研讨会等活动 [1] - 论坛联合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与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共同举办,实现双会联动 [1][5] - 论坛以"探索生命 共创未来"为主题,已成功举办3届,累计开展上百场平行论坛及配套活动,吸引数万名嘉宾参与 [4]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 - 2024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1.06万亿元,实现万亿级跃升 [2] - 医药工业规上企业436家,完成产值约18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 [2] - 北京市拥有12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 [2] 创新成果与重大项目 - 2024年北京市获批4款创新药、7款创新医疗器械,累计获批79个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国近25%) [2] - 爱博诺德的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打破进口垄断 [2] - 建成标准厂房超300万平方米,2024年供应超500亩工业用地,设立200亿元市级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 [2] 数智化转型进展 - 北京市建成2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0家先进级智能工厂,GE医疗北京基地成为国内医疗装备领域首个"灯塔工厂" [3] - 获批48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33个手术机器人,27个项目入选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揭榜优胜单位(均居全国首位) [3] 昌平区产业布局与增长 - 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年均增速8.14%,2024年达1040亿元(同比增长14.3%) [7] - 累计获批11个1类创新药、32个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市超40%、全国近10%) [7] - 诞生泽布替尼(中国首款"十亿美元分子"新药)和奥布替尼("国内十亿分子"新药) [7] 产业空间规划 - 昌平区布局"一核、一带、三片区",包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创新核)、前沿技术产业带、医疗器械片区、美丽经济片区及合成生物制造片区 [7] - 国际医疗器械城建设中,重点打造"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交流中心",展示国产替代高端医疗装备 [8] 论坛特色与目标 - 聚焦前沿技术、医疗器械、AI+药械、合成生物、美丽健康等赛道,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5][6] - 推动学术与产业双向赋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5]
金华四平共筑南北对口合作新标杆
搜狐财经· 2025-06-22 10:20
产业合作模式升级 - 金华与四平对口合作从单一产业扩展到全产业链融合 通过"拱e拱"追溯系统实现猪肉养殖、运输、检疫全流程可溯源 [1] - "浙肉吉养"模式带动四平生猪销路 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 相关企业年产值达9亿元 带动就业超300人 [1] - 两地合作涵盖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等环节 浙江企业投资10亿元在梨树县建立全产业链项目 [1] 农产品销售成果 - 四平138款农特产品通过金华渠道销售 包括大米、鲜食玉米等10多个品类 达成销售意向约100万公斤 [2] - 2024年四平大米、猪肉、鸡肉在浙江销售额突破1.86亿元 鲜食玉米销量超600吨 2024年计划翻倍增长 [2] - 通过"四平米·香八婺"等推介活动 推动"浙粮吉供""浙粮吉储"合作模式 [2] 产业项目进展 - 年产3000吨猪肉深加工项目进入试运营 新能源和无人驾驶汽车智能转向系统项目已投产 [2] - 四平(梨树)吉浙产业园累计入驻20家企业 重点培育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健康产业 [2] - 2024年双方签订13个框架协议 开展20余次对接交流活动 [3] 跨区域经济协同 - 四平年出栏生猪超600万头 金华作为"火腿之乡"需求量大 形成产业互补优势 [1] - 合作延伸至疗休养、劳务、文旅等领域 推动项目从清单转向实施 [3]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估值多年全国第一,正构建长效生态 | 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17 11:37
北京独角兽企业生态建设 -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2024年新晋独角兽企业23家 其中13家来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如通用人工智能 智慧出行 新型储能 商业航天等 [1] - 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企业成立仅3年即成为独角兽企业 [1] - 北京市设立总规模千亿元的8支产业投资基金 正积极投向独角兽企业 [1][3] 政府投资基金布局 - 北京市8支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未来将形成千亿级投资规模 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3] - 2025年北京将重点发挥人工智能基金 信息产业基金 医药健康基金 机器人基金 新材料基金等8支政府投资基金作用 鼓励投早 投小 投硬科技 [3] 中国独角兽企业整体情况 -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 总估值约15068亿美元 平均估值36.84亿美元 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近30% [3] - 独角兽企业分布于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智能装备 医药健康等12个领域 覆盖57个城市 [3] - 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 总估值5949亿美元 占全国"北上深杭广"城市群超六成份额 [3] 独角兽企业定义与特征 - 独角兽企业指创办10年以内 估值超10亿美元 获私募投资未上市的高成长性企业 通常具备颠覆性商业模式或前沿技术 [3]
北京市工商联支持服务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
新华网· 2025-06-17 10:59
会议背景 - 北京市工商联举办支持服务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1] -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立佳、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燕瑛等领导出席并致辞 [1][3] - 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严卫群主持会议 [1] 产业专委会成立 - 北京市工商联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具身智能、新能源新材料4个产业专委会和投融资专委会 [3] - 产业专委会和投融资专委会将促进首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3] - 专委会将聚焦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支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3] 专委会职能与目标 - 专委会需立足功能定位,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 [3] - 通过惠企政策直达、技术研发支持等方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3] - 加强与政府对接,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优化营商环境 [3] 政策与合作协议 -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局宣讲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政策举措 [4] - 北京市工商联与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签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协议 [4] - 北京市工商联与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签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战略协议 [4] 参会情况 - 全国工商联、北京市相关部门、各区工商联、专委会成员及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会 [4]
重点产业设备更新融资成本降七成
搜狐财经· 2025-06-17 04:16
政策核心内容 - 市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重点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实施方案》,加大对八大重点领域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预计贴息期内融资成本下降超七成 [1] - 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与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八大领域,覆盖基础研究、原创性科技攻关、医药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 [2] - 政策适用于设备采购金额达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可为单独设备购置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设备购置部分 [3] 支持领域 - 八大重点领域包括科技创新与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社会投资公共服务、文化旅游与消费场所改造升级、农业 [2] - 具体覆盖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商业航天、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以及数据中心、云计算、智慧交通等新基建 [2] 贴息政策细节 - 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5个百分点的贴息,贷款实际利率低于2.5%的按实际利率安排,贴息期限2年 [3] - 以5年期以上LPR 3.5%测算,贴息期内融资成本可下降超七成 [3] - 示例:某算力平台项目贷款9.6亿元,利率2.66%,贴息后实际利率0.16%;某水电机组项目贷款5000万元,利率2.34%,贴息后为无息贷款 [3] 申报流程 - 政策实行即申即享,取消集中征集环节,企业可随时申报,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4] - 项目单位向所在区发改委报送材料,符合要求的由市发改委批复并下达资金 [4] - 鼓励企业尽早申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4]
8大领域仪器厂商注意:北京市设备更新贷款贴息实施方案发布
仪器信息网· 2025-06-13 10:12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 们的推送。 近日,市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重点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实施方案》,进一步 加大对科技创新与研发等八大重点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支持力度,预计获支持 的项目在贴息期内融资成本可下降超七成。 今年重点支持的领域包括:科技创新与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 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社会投资公共服务、文化旅游与消费场所改造升级、 农业等8个领域。这 八大领域覆盖基础研究、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医药健康、集成电路、 汽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商业航天、智能机器人 等未来产业,数据中心、云计算、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等新基建 。 根据政策,本市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为社会投资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对符合条 件的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5个百分点的贴息,贷款实际利率低于2.5%的按照贴息率不超过贷 款实际利率安排。贴息期限2年。 "按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即5年期以上LPR为3.5%左右测算,预计获支持的项目在贴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