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龙华,率先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21:37
龙华区促进上市培育服务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方案围绕龙华区"1+2+3"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旨在完善上市培育服务体系,推进"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推动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成为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 [4] - 提出7大工作举措,包括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培育库、出台支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等,目标是通过资本市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4][5][6][7] - 方案为新"国九条"发布后深圳市首个区级上市培育政策,旨在提振企业家信心并发展新质生产力 [9] 具体工作举措 提升上市培育服务水平 - 应用AI技术开展拟上市公司成熟度测评,提供"一企一档、一企一策"全流程服务 [5] - 开发服务"直通车"App,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和诉求当日分拨,覆盖增资扩产、用地保障等需求 [5] 上市储备培育库建设 - 按"初创-成长-成熟"三级梯度构建培育库,联动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等企业培育机制 [5] - 当前库内65家企业中,先进制造业占比超80%,包括13家超高清视频显示企业、12家工业母机企业及10家半导体企业 [10] 企业上市支持政策 - 设立并购重组专项母基金,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 [5] - 建立股权融资项目储备库,鼓励拟上市公司在龙华区设立股东或员工持股平台 [5] 空间要素保障 - 重点支持拟上市公司办公及研发用房需求,规划在深圳北站、鹭湖中心城打造"上市公司总部区" [6] 服务生态优化 - 推动头部金融机构落户,建立国际上市交流服务基地以畅通境外上市渠道 [7] - 构建"基金雨林"生态,强化龙华资本作为基石投资者的竞争力 [7] 政策背景与区域现状 - 龙华区现有境内外上市企业40家,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 [10] - 方案直接响应2024年新"国九条"及深圳市2025年产业金融中心建设要求,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9]
“芯”势力补位,南沙4家企业入选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0:52
南沙独角兽榜单动态 - 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广州有24家企业上榜 南沙区存量独角兽数量与去年持平[1] - 巨湾技研 中科宇航 中芯种业继续留榜 小马智行因上市退出榜单[1] - 芯粤能作为新晋独角兽填补空缺 成为国内最大车规级碳化硅芯片制造企业[1] 芯粤能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第一代1200V 16mΩ SiC MOSFET主驱芯片实现车规级应用 搭载该芯片的800V电驱总成已下线[1] - 相比国际同类产品 芯粤能芯片功率模块出流能力更强 核心性能指标进入行业第一梯队[1] - 产品线覆盖碳化硅SBD/JBS MOSFET IGBT等功率器件 专注车规级和工控领域[1] 存量独角兽发展分化 - 巨湾技研市值110亿元 排名下滑48位 主打5-15分钟快充电池技术[2] - 中芯种业市值90亿元 排名下滑52位 已培育12个瘦肉型猪品系 实现种猪本土化选育[2] - 中科宇航市值110亿元 排名上升39位 力箭一号火箭累计发射63颗卫星 总载荷超6吨[2] 小马智行上市进展 - 2024年11月登陆纳斯达克 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3] - 与丰田 北汽 广汽合作生产第七代Robotaxi 成本大幅下降 计划下半年投放千台无人驾驶车辆[3] 南沙产业生态特征 - 独角兽覆盖半导体 新能源 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领域[3] - 形成源头创新 技术攻关 产业孵化 企业培育 科技金融全链条创新生态[3] - 通过"毕业"与新增机制实现动态调整 推动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展[3]
深港联合资助A类项目启动申请 单项资助最高300万元
深圳商报· 2025-06-28 05:06
深港联合资助A类项目申请 - 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启动"深港联合资助A类项目"申请 立项项目不超过20个 单个项目资助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1] - 深港两地申请单位需就同一合作项目分别向本地科技部门递交申请 通过两地联合评审立项后由两地科技部门分别给予资助 [1] - 重点支持领域包括机器人与智能装备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脑科学与脑机工程等 [1] - 申请时间为即日起至8月22日 需通过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申请 [1] 项目类别与资助方式 - A类项目为深港澳联合资助项目 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香港创新科技署及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征集 评审和资助 [2] - B类项目为深圳单方资助的技术攻关项目 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局负责选题 发布 评审和资助 港澳单位可申请承担 [2] - C类项目为深圳单方资助的港澳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 鼓励港澳科研成果在深圳产业化 对研究领域不加限制 [2] 申请单位要求 - 申请单位需在深圳实际开展经营 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或医疗卫生单位 [2] - 需已与香港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明确技术 人力 设备 资金投入 知识产权归属等权利义务 [2]
广州南沙落地百亿元数字产业基金
快讯· 2025-06-18 20:43
广州南沙数字产业基金设立 - 广州产投资本与南沙科金控股集团合作设立目标规模100亿元的数字产业基金 [1] - 基金将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具体投资领域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数据要素流通 [1] 行业投资方向 - 数字经济成为基金的核心投资方向 [1] - 人工智能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 [1]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获得资金支持 [1] - 数据要素流通领域被纳入重点投资范围 [1]
特别报道 | 苏州工业园区:“623”产业体系铸就发展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6-18 13:45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概况 - 国家级经开区从1984年首批14家发展至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数量超230家,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 -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新首个政府合作项目,30年间从农田洼地发展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级经开区考评中实现"九连冠"[3] - 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实现税收1.09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54万亿美元,经济密度与创新浓度全国领先[4][13] "623"产业体系构建 - 苏州工业园区形成6大重点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新能源及绿色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8] - 2024年"623"产业体系规上企业总规模达8460亿元,培育千亿级产业链5条、500亿级产业链7条[8] - 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全国第一,纳米新材料与生物医药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74%[8][20] 制度创新与协同机制 - 构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协同机制,落地全国首个跨省市航空前置货站、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等创新政策[5] - 在DEPA框架下开展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身份互认等制度创新,实施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成创新[5] - 国务院通过《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工作方案》,推动经开区与自贸试验区在体制机制、科技创新等领域协同[6][7] 产业生态与创新资源 - 园区集聚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89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8家[8][14] - 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和30亿元天使母基金,建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专业产业园[9]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61%,引进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424名[14][20]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布局集成电路/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制定"一链一策"专项政策[10] - 推动链主企业与上下游协同,促进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ESG/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10] - 目标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打造双向开放节点和现代产业高地[23][24]
一季度REITs业绩分化,生物医药园区投资加速
搜狐财经· 2025-06-13 16:29
生物医药产业园投资动态 - 报告期内共录得7起投资事件,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园2起 [2] - 福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项目将新增医疗器械、单克隆抗体等生产能力,成为产业发展新载体 [2] - 华创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园占地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预计2027年底竣工,定位为大湾区智慧医疗全产业链平台 [2] 产业基金与融资情况 - 报告期内共录得5起融资事件,融资类型以产业基金为主,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江苏省数据产业基金总出资额15亿元,由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等共同设立 [3][4] - 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赛米产业私募基金"规模50亿元,聚焦半导体产业链重点项目及龙头企业 [4][5] 产业园REITs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多家产业园REITs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差异显著 [1][6] - 国泰君安临港创新产业园REIT租金同比下降5.47%,但出租率同比上升4.02个百分点 [8] - 华安张江产业园REIT租金同比下降1.88%,出租率同比提升12.96个百分点 [8] 重点项目进展 - 创金合信电子城产业园REIT已获受理,基础设施资产总建筑面积7.20万平方米,出租率88.28% [8] - 朝阳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200亿元,依托中关村朝阳园等推进"商务+科技"双轮驱动战略 [8] - 广州南沙区计划到2026年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000家以上,产业规模超500亿元,目前已有超400家企业入驻 [3] 区域发展规划 - 华创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园采用"三擎驱动"模式,目标打造千亿级智慧生物谷核心载体 [3] - 南沙区将围绕智能医疗装备制造、医疗大数据应用及精准医疗服务构建产业生态链 [3] - 福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将促进创新药研发生产,助力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建设 [2]
创投月报 | 深创投:50亿赛米产业基金落地 三成获投项目为先进制造公司
新浪证券· 2025-06-06 11:05
私募基金市场动态 - 2025年5月境内新增登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仅2家 较4月骤降83.3% 同比减少60% [1] - 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合计339只 同比增长55.5% 环比下降18.7% [1] - 一级股权投资市场融资事件428起 同比减少13.6% 环比减少18.0% 披露总融资额约182.33亿元 平均单笔融资额约4290.04万元 创近五个月最低点 [1] 深创投基金布局 - 深创投管理资本规模超4700亿元 2025年5月末备案新基金深圳市红土种子一号创业投资基金 注册出资额3亿元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2] - 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目标总规模50亿元 已出资36亿元 由深圳市引导基金、龙岗区引导基金联合出资 深创投与深重投共同担任GP [2][3]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将投资深圳市重点项目和细分龙头企业 构建本地化产业链供应链 [3] 深创投投资活动 - 2025年5月深创投公开披露股权投资事件10起 同比翻5倍 环比提升66.7% 2025年前五个月共出手43次 达2024年全年的58.1% [3] - 投资项目中六成处于天使轮和A轮早期阶段 先进制造赛道占比30% 覆盖集成电路和航空航天领域 [6] - 生物材料研发公司灵蛛科技获深创投独家投资 出资平台为15亿元的深圳合成生物私募基金 [6] 赛陆医疗融资进展 - 赛陆医疗完成A+轮融资 由复星医药领投 深创投持续加码 资金用于全国产测序平台注册申报及全球化拓展 [11] - 深创投曾于2023年12月领投赛陆医疗数亿元A轮融资 支持基因测序平台研发和商业化 [11] - 赛陆医疗自主研发的Salus Pro测序仪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为国内首个全应用场景覆盖的国产设备 [12]
四川人才招聘引进活动上,2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3700余个 “15+N”重点产业链带来就业新机会
四川日报· 2025-06-01 09:33
重点产业招聘活动 - 第五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落幕 活动包含2025年"智汇天府"四川省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招聘引进活动 [4] - 2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3700余个岗位 涉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 [4][5][6] - 岗位学历要求中硕博占比55% 本科占比45% 薪资方面年薪10万元以上占48% 30万元及以上占29% 少数岗位年薪达100万元以上 [6] 重点产业链发展情况 - 四川省"15+N"重点产业链包含人工智能 高端能源装备 航空航天 新型显示 新能源 医药健康等领域 [6] - 成都市2024年重点产业链企业招聘岗位达18万个 同比增长208% 2024年1-4月发布岗位1.8万个 同比增加28.9% [7] - 自贡市重点发展节能环保 新能源 新材料 无人机及通航等"4+3"重点产业 为各类工程师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7] 企业用工需求 -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24个岗位 全部生产线投产后将提供2000余个岗位 [6] - 四川新川航空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急需设计研发人员 提供高薪待遇及地方政府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6] - 全省1800余家重点企业中有110余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提出近200类急需紧缺人才需求 [7] 政策支持 - 四川省出台《加强人力资源支持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的十条措施》 将不少于500户重点产业链企业纳入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 [4][8]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题招聘活动在广州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6 15:56
招聘活动概况 - 活动由省委人才办等6家单位联合主办,主题为"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题招聘,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举办 [1] - 线上线下共吸引328家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参与,提供1780个在招职位和8122个优质岗位 [1] - 高薪岗位占比显著:30万以上年薪岗位1721个(占21.2%),50万以上年薪岗位697个(占8.6%) [1] - 活动吸引超1.1万人次现场求职,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183人 [1] 行业分布与岗位特点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企业占比近40%,成为招聘主力 [2] - 六大产业集群重点招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材料与新能源、低空经济等 [1] - 高含金量岗位集中:算法工程师、机器人研发工程师、测绘应用工程师、软件架构师、新材料工程师等 [1] - 30多家新兴产业科研院所参与招聘,包括广州国家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国家级机构 [2] 企业招才策略 - 企业提供全方位福利:吃住保障、充足科研经费、明确晋升渠道 [1] - 头部企业现场路演:亿航智能、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展示应用场景 [2] - 广东省科学院组织17家研究所组团招聘,形成规模效应 [2] 招聘服务创新 - 设置多元化服务区:政策咨询、AI+就业服务体验、职业规划、人才加油站等 [2] - 提供"一条龙"支持:简历打印、模拟面试、AI证件照拍摄等数字化服务 [2] - 专业人力资源支持:名企HR和高校就业导师现场提供职业诊断与发展建议 [2]
基金数量规模东莞居首 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年底开园
南方都市报· 2025-05-23 07:07
综述篇 - 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定位为"科技金融集聚区"和"千亿园区",承担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任 [3] - 园区已进驻220余家金融服务机构及基金机构,基金数量184家占全市59%,认缴规模962亿元占全市75%,均居全市第一 [3] - 上市企业7家、后备企业57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彰显资本增值潜力 [3] - 东莞将整合政策、资本、产业资源,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新高地 [3] 规划布局 - 集聚区规划面积5200亩,首开区750亩,以"一轴两翼"空间布局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业态 [4] - 围绕"金融新业态先行区、基金集聚区、政策创新区、产品示范区、生态样板区"五大核心定位发力 [4] 战略逻辑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支持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 [5] - 松山湖拥有7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华为终端总部等行业龙头企业,形成"1+4+1+X"现代化产业体系 [5][6] - 集聚区将吸引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6] 资本集聚 - 园区已备案基金184家,总投资认缴规模962亿元 [7] - 2018年出台《促进基金业发展实施办法》,2021年设立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东莞基地 [8] - 2023年设立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东莞松山湖分中心,2024年建设数字人民币全域应用集聚区 [8] 政策支持 - 设立每年1亿元融资损失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出"天使贷""园区保"等创新融资产品 [9] - 2010年设立广东省首家"金融法庭"和金融纠纷调解中心 [11] -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及东莞法院助力17家科创企业获1.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贷" [11] 服务体系 - 构建覆盖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梯"服务体系,满足初创、成长、成熟期企业差异化需求 [12] - 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五大母基金落户松山湖,目标形成2000亿元母子基金群 [12] - 松山湖天使基金总规模10亿元,已投资19个项目,今年将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 [12][14] 生态协同 - 成立"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队,提供超100亿元融资,实现"全科会诊"服务模式 [15] - 案例:为蓝潜海洋技术提供近2000万元"股权+债权"资金支持 [16] - 推动银行参考风投评估调整授信,企业通过股债结合降低股权稀释风险 [16] 未来发展 - 研究修订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政策,起草科技金融集聚区政策 [17] - 建设"三个高地":政策创新高地、机构汇聚高地、产品创新高地 [17] - 设立百亿母基金,构建"投贷债保"联动机制,强化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导向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