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

搜索文档
“多半” 商标引争议 白象食品品牌声誉与业绩受考验
新浪证券· 2025-06-13 17:11
商标争议事件 - 公司因"多半袋面"、"多半桶面"系列产品商标问题引发舆论风波,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榜首[1] - 产品包装标注"多半"为注册商标,但实际净含量仅比普通款多1/5到1/4,并非消费者理解的"多半"[1] - 公司官方客服证实"多半"是商标,产品克重以包装为准,并将消费者质疑反馈给产品建议部门[2] - 公司发布声明致歉,解释"多半"产品是在原70克面饼基础上推出的110-120克大分量产品[2] - 公司决定将原"多半"系列更名为"面饼120克","多一半"系列更名为"面饼110克",并停止生产原包装产品[2] 公司发展历程 - 2003年推出1元大骨面火爆出圈,成为"骨汤方便面"品类开创者,但长期走低端路线[3] - 202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土坑酸菜"事件后,公司凭借回应迅速走红,品牌形象大幅提升[3] - 借助热度推出"中国面"系列新品,销售金额快速攀升[3] - 2023年全年销售额达91.75亿元,超越今麦郎跃居行业第三[3] - 2024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大关,超越统一晋升行业第二[3] 经营现状 - 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被指出存在过于依赖线上渠道的问题[3] - 线上与线下渠道发展不均衡[3] - 价格体系混乱[3]
白象,被“流量”反噬
搜狐财经· 2025-06-11 19:04
公司动态与舆情 - 白象食品旗下"多半袋"产品因注册商标"多半"被质疑误导消费者 公司紧急声明解释产品为110~120克大分量系列 并致歉将调整包装 [1] - 该系列实际自2018年推出 包装已明确标注克重及"多半"品牌名称 舆论被指有炒作嫌疑 [1] - 公司2023年收入达91.75亿元 2024年方便面业务同比增长20% 营收预计120亿元 市场份额超越统一升至行业第二 [2] 品牌崛起路径 - 2021年河南暴雨期间通过捐赠物资和500万元救援款获得广泛关注 品牌美誉度显著提升 [4][5] - 2022年"土坑酸菜"事件中迅速澄清未涉事 配合"拒绝日资""助残就业"等事迹被挖掘 品牌声量爆发式增长 [5] - 2023年入选央视国货名单 电商渠道销售额在2022-2023年度位居全网第一 [5][6] 产品战略与挑战 - 高端化尝试遇阻:鲜面传系列月销不足3000单 跨界产品撩面/盘面已下架 收入仍依赖"汤好喝"等中低端产品 [7][9] - 推出蟹黄拌面/香菜面等猎奇口味 联合王者荣耀等品牌营销 短期拉动销量但复购率存疑 高价策略影响性价比 [9][10] - 行业同质化加剧 原汤/大面饼概念竞品增多 传统产品护城河被削弱 [9] 渠道布局与产能扩张 - 2024年启动广东河源(华南首基地)和湖南平江生产基地 重点开拓南方市场 [11][13] - 线下渠道占比78.4%的行业格局下 公司因线上低价策略导致经销商利润受损 一二线城市终端铺货弱势 [13][14] - 拼多多等平台售价低于经销商批发价 引发渠道价格体系紊乱 线下网络面临瓦解风险 [14] 行业竞争格局 - 康师傅/统一主导中高端市场 推出"汤大师""满汉大餐"等产品 公司2019年起尝试高端化但成效有限 [7] - 方便面行业向高端化/健康化转型 公司当前产品结构仍集中在中低端 面临品牌溢价能力不足的瓶颈 [7][9]
“多半”更名:一个行业的集体“困境”与白象的突围
经济观察报· 2025-06-10 19:40
产品更名与停产决策 - 白象食品决定将"多半"系列更名为"面饼120克","多一半"系列更名为"面饼110克",并停止生产原包装产品[2] - 该决策在48小时内迅速做出,涉及供应链、渠道商等多方调整,成本巨大[5][7] - 更名后原有"多半"品牌资产将归零,公司需从零开始建立新包装认知[9] 事件背景与消费者反应 - 争议源于网友发现"多半"为注册商标,而产品克重标注引发歧义[2] - 公司解释"多半"系列面饼克重较原70克基础增加50%以上,符合商标注册初衷[8] - 消费者对商业符号敏感度提升,任何歧义都可能引发信任危机[8]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方便面行业规模2020年达1022亿元,近年呈现个位数波动[12] - 行业陷入克重内卷,品牌通过"半系列"话术制造超值感[13] - 产品价格带分为1.5-3元基础款、3-6元中端款和6元以上高端款[13] 公司历史与创新策略 - 白象1997年首创100克大面饼,当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17] - 近年推出臭豆腐火鸡面、香菜面等创新产品,响应速度仅2个月[18] - 建立社交媒体反馈机制,将网友建议直接纳入产品改进[20] 商业价值观重塑 - 公司选择透明化沟通,直接标注克重取代营销话术[10] - 决策体现"用户至上"理念,将消费者信任视为核心资产[15] - 在存量市场竞争中率先跳出营销怪圈,回归需求本质[15]
任正非说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苹果WWDC发布规模最大设计更新!一人坠亡,康师傅被罚!燃气公司招北大毕业生当抄表工!中概股大涨!
新浪财经· 2025-06-10 09:08
华为任正非访谈 - 面对外部封锁打压,华为采取"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的务实态度,强调逐步推进[4] - 昇腾芯片被美国警告风险,但华为认为单芯片仍落后美国一代,通过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群计算补单芯片实现实用化[5] - 中国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存在机会,化合物半导体潜力更大,硅基芯片通过集群计算满足需求[6][7] - 软件领域不存在卡脖子问题,核心挑战在于教育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未来中国将发展数百种操作系统支持各行业[7] 苹果WWDC25发布会 - 苹果聚焦软件更新,iOS/iPadOS/macOS等系统集体升级,未发布新硬件[8] - 推出迄今最大设计更新"Liquid Glass",融合玻璃光学特性与灵动交互,基于硬件/芯片/图形技术突破[9][10] - 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向所有App开放权限,延续iOS 7开创的简约设计语言[8][9] 康师傅安全事故 - 重庆工厂发生工人高处坠落致死事故,因未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被罚52.5万元[11][12] - 具体违规包括现场管理缺失、未监督防护用品使用,违反《安全生产法》第45条[12][14] - 涉事公司为康师傅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美元[14] 燃气公司人才招聘 - 泸州华润燃气招聘抄表维修工,录用名单含北大本科、爱丁堡硕士等高学历人才[15][16] - 岗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燃气相关经验或特种作业证优先[16] - 公司确认招聘属实,拟录用者年龄跨度24-41岁,专业涵盖国际关系/经济/艺术设计[17] 中概股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2%,逸仙电商涨14%/金山云涨9%领跑[18][20] - 美股科技七巨头指数涨0.61%,特斯拉涨4%/亚马逊涨1%[20] - 大宗商品方面,伦敦银现货涨超2%,WTI原油期货涨超1%[20]
风波中的白象,不止商标一个“麻烦”
北京商报· 2025-06-09 22:48
商标风波与产品调整 - 白象天猫旗舰店内部分产品包装仍显示"多半袋面",但详情界面已改为"多半牌方便面",疑似为商标风波后的调整[1] - 公司此前因"多半"商标被质疑玩文字游戏,已发布声明道歉并解释"多半"产品是基于原70克面饼推出的110-120克大份量产品[3] - 公司决定即日起对"多半"和"多一半"系列产品更名,本月内停止生产原包装产品[3] - "多半"系列产品原为2018年推出的回馈消费者产品,当时宣传"加量不加价",现被部分消费者认为存在欺骗嫌疑[4] 渠道价格体系问题 - 线上零售价格与线下经销商拿货价格基本一致,导致部分经销商出现亏损[1] - 具体表现为:袋装汤好喝方便面批发价2.2元/袋,线上零售价2.38元/袋;桶装批发价3.83元/桶,线上同价[5] - 公司回应称线上销售的是专门产品,在克重方面与线下不同[6] - 专家指出线上价格体系扰乱线下市场,反映公司对渠道一体化经营管理的缺失[6] 渠道战略转型 - 2019年公司线上营收占比不足5%,但近年来加速线上布局[7] - 2021年成立独立电商公司,构建多维电商矩阵,拥有独立的生产中心和供应链体系[7] - 2023年推出专门针对线上销售的"网感"产品如"香菜面",成为网红产品[7] - 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白象品牌在全网销售额中排名第一[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康师傅以806.5亿元营收稳居行业龙头,统一营收303亿元但方便面业务增长乏力[8] - 白象凭借双位数增长,一跃成为行业第二[8] - 专家建议公司需要平衡好线上线下价格体系,避免为一方牺牲另一方[8]
白象“多半”商标致歉背后:市场竞争困境与品牌信任危机
搜狐财经· 2025-06-09 22:05
白象"多半"商标事件 - "多半"是白象的注册商标而非面量增加描述 话题阅读量达1.6亿 讨论量2.8万 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1] - 公司声明"多半"产品实际为70克面饼升级至110-120克 "多一半"产品为60克升级至100克 将调整包装避免误解 [3] - 2018-2024年间公司成功注册"多半""倍半""一半"商标 "多半袋""多半桶"商标被驳回 [5]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但线下渠道严重失衡 线上售价低于线下进货价导致滞销 [6]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1681条投诉 主要涉及面饼发霉 食品异物等问题 影响"国货之光"品牌形象 [7] 方便面行业现状 - 2024年康师傅方便面业务营收284.14亿元同比下滑1.3% 统一方便面业务营收98.49亿元同比增长2.6% [7] - 自热火锅 速食拉面等新型速食崛起 线上外卖 预制菜普及挤压方便面消费场景 [7] - 骨汤面市场竞争激烈 统一"汤达人" 今麦郎"汤真好"等竞品抢占市场份额 [7] 公司业务挑战 - 饮料业务发展受阻 方便面经销商缺乏饮料运营经验 新渠道建设成本高 [7] - 需在产品创新 渠道策略 品牌形象维护等方面持续发力应对市场竞争 [9]
白象食品“多半”商标玩文字游戏翻车 销售超百亿难掩渠道失衡终端渗透不足
长江商报· 2025-06-09 07:09
商标风波事件 - 白象食品因"多半"商标问题引发争议,被质疑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 [1][2][3] - 电商平台产品包装突出"多半""多一半"字样,实际面饼重量为100-120克,仅比基础款多40克 [10][11][12] - 公司解释"多半"商标用于区分常规产品,但2018年宣传文案曾使用"多半袋"表述 [12][13] - 商标申请记录显示"多半袋""多半桶"因易导致消费者误认被驳回 [13] 品牌营销与业绩表现 - 2022年借"土坑酸菜"事件营销,三天销量暴涨200%,推出"中国面"系列产品 [18] - 通过慈善捐赠塑造"国货之光"形象,包括设立救助基金、援建希望小学等 [18] - 2023年销售额91.75亿元,市场份额12%超越今麦郎,2024年收入突破百亿超越统一 [6][7][19] - 方便面行业排名从第三升至第二,与统一差距缩小至5亿元 [19] 产品与市场策略 - 2003年推出1元大骨面开创骨汤方便面品类,主打低端市场 [16][17] - 产品线包含多半袋面(110-120克)、多一半面(100克)等大份量系列 [10][12] - 线上销售占比过高,商超渠道能见度低于康师傅、统一 [20] 经营风险与挑战 - 终端渠道渗透不足,皖北、豫东等地小超市反映动销差 [20] - 价格体系混乱,线上百亿补贴价与线下批发价倒挂 [21] - 内部协同效率问题影响运营,需快速补齐渠道短板 [22] 行业竞争格局 - 方便面行业前三名为康师傅、白象、统一,白象2024年超越统一 [7][19] - 今麦郎市场份额10%被白象反超,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19]
白象,不老实
凤凰网财经· 2025-06-07 20:53
商标争议事件 - 白象"多半袋面"商标引发争议,实际面饼仅比基础款多25克(增幅29%),与消费者"多一半"的常识认知不符[2] - 公司声明称"多半"系列是基于原70克面饼推出的110-120克产品,"多一半"系列是基于60克面饼推出的100克产品[2] - 记者发现白象经典款面饼重量(60-75克)低于康师傅(80-85克)和统一(82.5克)[4] - 天眼查显示公司自2018年起系统布局"多半袋"等擦边商标,组合使用时被律师指出存在法律风险[4] - 公司最终决定将产品更名为"面饼120克"和"面饼110克",并停止使用争议名称[4] 公司发展历程 - 前身为河南省粮食厅下属国有小厂,1996年转型生产方便面[8] - 2003年推出1元大骨汤面主打低端市场,2007年曾达到行业规模第二[12] - 2022年借"老坛酸菜"事件和"雇佣残疾人"等正面形象实现爆红[13] - 2023年销售额达91.75亿元,接近统一企业食品业务的98.49亿元[6][9] - 2024年收入增速达双位数,突破百亿元,与统一形成直接竞争[22] 营销与产品策略 - 通过"香菜面"等社交化产品制造话题,成功吸引流量[16] - 推出火鸡面、拌面等爆款品类,臭豆腐火鸡面从需求发现到上架仅用2个月[17] - 早期布局短视频平台,截至2025年6月抖音旗舰店粉丝达510万,远超康师傅(124.3万)和统一(7.1万)[18] - 2021年成立独立电商公司,形成多维电商矩阵[18] - 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全网销售额排名第一[22] 行业竞争格局 - 方便面市场消费量从2020年463.6亿份降至2024年438.0亿份,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5][28] - 康师傅和统一采取"方便食品+饮品"双线驱动模式,统一饮料业务正向200亿冲击[25] - 白象线上促销价与经销商拿货价持平,导致线下渠道利润空间压缩[23] - 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淘天平台销售数据被康师傅反超[30] - 公司产品仍以猎奇经济为主,缺乏长期消费粘性[24] 未来发展挑战 - 依赖营销红利的发展模式可能触及天花板[23] - 渠道建设劣势制约持续增长,线下仍是主要销售战场[23] - 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康师傅和统一的多元化业务布局[25][29] - 需构建品牌护城河以应对激烈红海市场竞争[30][32] - 消费者情绪性消费终将回归对产品性价比的本质需求[32]
白象回应:“多半”系列产品更名为“面饼120克”
齐鲁晚报· 2025-06-07 18:21
白象食品商标更名事件 - 公司决定即日起将"多半"系列更名为"面饼120克"、"多一半"系列更名为"面饼110克",本月内停止生产原包装产品[1] - 该决策基于网络建议和评论,体现"以消费者为本"的经营原则和"至诚"企业文化[1] - 更名举措在互联网上收获大量好评,引发媒体与公众广泛关注[1] 方便面行业商标现状 - 行业存在类似商标注册现象,康师傅曾申请"一倍半""1碗半"等商标,今麦郎曾申请"一桶半""1袋半"商标,目前均无效[4] - 市面同类产品如康师傅"1倍半"、今麦郎"1桶半"面饼份量均为110g,与白象"多半"系列相同[4] 白象产品市场表现 - 近期推出的辣条方便面受到年轻人热捧[4] - 香菜面成为爆款产品,首日即售罄,源于与抖音的"爆款共创"计划,成功利用香菜争议性话题[4] - 产品创新体现公司对年轻消费群体和社交平台流量的精准把握[4] 国货品牌发展现状 - 国货产品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需接受消费者审慎监督[4] - 如何平衡流量获取与产品质量是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4]
白象,不老实
盐财经· 2025-06-07 17:58
商标争议事件 - 白象"多半袋面"因商标名称与实际分量不符引发争议,面饼仅比基础款多25克(增幅29%),与消费者认知的"多一半"存在差距 [2] - 公司声明称"多半"系列为110-120克面饼的大分量产品,"多一半"系列为100克面饼产品,商标申请初衷是与常规产品区分 [2] - 记者调查发现白象经典款面饼重量(60-75克)低于康师傅(80-85克)和统一(82.5克)但价格相近 [4] - 天眼查显示公司自2018年起系统布局"多半袋""一半袋"等擦边商标,律师指出组合使用时存在法律风险 [4] - 公司最终宣布将产品更名为"面饼120克"/"面饼110克",并停止原包装生产 [4]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2023年白象销售额达91.75亿元,接近统一食品业务98.49亿元,2024年据传已超越统一但未获证实 [6] - 2023年统一方便面收入95.94亿元,2024年增至98.49亿元(增速2.6%),白象同期实现双位数增长并突破百亿 [20] - 抖音旗舰店粉丝达510万,远超康师傅(124.3万)、今麦郎(153.6万)和统一(7.1万) [18] - 2022年8月-2023年7月全网销售额排名第一,2024年3月-2025年2月淘天平台被康师傅反超 [20][30] 品牌发展历程 - 前身为河南国有小厂,1996年转型方便面生产,2003年推出1元大骨汤面主打低端市场 [10][12] - 2007年曾达行业规模第二,后因定位问题发展停滞 [12] - 2022年借"老坛酸菜"事件和雇佣残疾人等正面形象实现爆红 [13] - 通过香菜面、臭豆腐火鸡面等社交化产品强化年轻化形象,但部分产品被评"只尝一次" [15][16][24] 渠道与运营策略 - 2021年成立独立电商公司,早期布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形成电商矩阵 [18] - 线上促销导致价盘失守,线下经销商利润空间被压缩 [22] - 线下渠道建设薄弱,而小店和超市仍是方便面主战场 [23] - 缺乏康师傅、统一的"方便食品+饮品"双线驱动模式 [25] 行业环境 - 中国方便面消费量从2020年463.6亿份降至2024年438.0亿份,市场进入存量竞争 [26][29] - 头部企业转向中高端和饮品市场,中型公司专注大单品 [30] - 外卖冲击和健康意识增强导致行业增长停滞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