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

搜索文档
近20家公司排队IPO,上半年募资额同比暴涨711%,“硬科技”企业缘何青睐港股?
搜狐财经· 2025-06-28 08:29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27日当周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扬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 2%至24284 15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4 06%至5341 43点 国企指数涨2 76%至8762 47点 [2] -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募资额同比暴涨711% 科技行业公司占比显著 [2] IPO市场动态 - 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热 三花智控 周六福 圣贝拉 颖通控股等企业密集上市 拨康视云 富卫集团开启招股 [2] - 近20家科技企业冲刺港交所 包括群核科技 云迹科技 深演智能 奕斯伟 仙工智能 乐动机器等 [3] 政策环境优化 - 港交所2018年推出18A章节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2023年新增18C章节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领域特专科技公司 [4] -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 允许18A 18C企业保密提交申请 更新《新上市申请人指南》放宽不同投票权架构限制 [4] - 202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推出六项金融合作措施 包括优化"跨境理财通"及推动跨境征信合作 [5] 科技企业上市动因 - 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盈利欠佳 长期亏损问题 如海致科技三年累计亏损5 36亿元 亿航智能2024年净亏损2 3亿元 [7][8] - A股再融资收紧背景下 港股灵活配售 供股机制成为科技企业补充资金重要渠道 [8] - 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等赛道具备高成长潜力 海外投资者青睐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 [9] 全球化战略需求 - 赴港上市有助于科技企业搭建国际资本平台 提升国际市场知名度 如群核科技计划将募资用于美国 韩国 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扩张 [10][11] - 特斯联 极智嘉 越疆等企业通过港股对接全球供应链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12]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帮助企业整合全球资源 实现区域向国际化转型 [12] 行业格局展望 - 港股IPO市场呈现"科技+消费"双轮驱动 人工智能产业链将占据主导 预计享有更高估值水平及认购倍数 [6]
(机遇香港)港股全周三大指数齐扬 IPO热潮持续
环球网资讯· 2025-06-27 22:42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扬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 2%至24284 15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4 06%至5341 43点 国企指数涨2 76%至8762 47点 [1] - 2025年上半年恒生指数累升约21% 恒生科技指数累升约19 55% 国企指数累升约20 2% [1] IPO市场动态 - 三花智控23日登陆港交所 吸引众多投资者关注 [1] - 港交所26日上演"一日三鸣锣" 周六福 圣贝拉 颖通控股3家消费企业同日上市 [1] - 拨康视云 富卫集团当周开启招股流程 [1] 新股市场数据 - 香港2025年上半年40只新股上市 融资1021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新股数量增33% 融资额攀升673% [2] - 安永预计香港全年新股集资额约1600亿港元 [2] 市场前景展望 - 港股交投活跃 成交量维持高位 大型企业招股上市预计支撑券商股及交易所相关板块 [1] - 德勤与安永报告均指出香港新股市场将持续回暖 [2]
朗特智能(300916) - 2025年06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6 19:02
业务布局与规划 - 公司布局扫地机器人控制器、服务型机器人代工,但当前占比微小,会关注智能控制器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积极关注与公司具有上下游协同的产业投资机会 [2] - 公司2026 - 2027年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拓展ODM业务,坚持大客户战略,深化与核心客户战略合作,巩固国内市场地位,寻求海外市场机会 [3] 市场观点 - 公司对储能市场增长空间持积极乐观态度,目前储能产品聚焦小储能领域,在肯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市场开拓取得成效 [2] 政策影响 - 公司直接出口美国占比4%左右,中美关税政策变动对公司经营的直接冲击不显著 [3] 工厂生产 - 泰国工厂6月进入生产阶段,主要供应PCBA产品以及成品类产品,包括感应垃圾桶、洗手液、电动工具等 [3] 业务营收与拓展 - 2024年消费电子业务营收占比44%,其中雾化控制器平台贡献显著,公司将拓展雾化医疗和雾化美容等新场景 [3] - 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为12.26%,公司未来会通过技术升级、客户优化等多方面发力提升利润率 [3]
A股市场“新陈代谢”加速:年内50家公司首发上市,近150家被实施风险警示
华夏时报· 2025-06-25 07:33
A股市场"进退有序"态势 - 今年以来50家公司成功实现首发上市 合计募资约370亿元 较去年同期呈现增长 [2] - 年内13家公司退市 近150家上市公司被实施ST或*ST警示 退市机制常态化推进 [2][5] - 市场生态变化驱动因素包括退市制度完善 注册制改革深化 投资者行为转变 [6] IPO市场活跃表现 - 海阳科技登陆上证主板 主营尼龙6系列产品研发生产 形成完整产品体系 [3] - 影石创新科创板上市募资19.38亿元 2022-2024年营收从20.41亿元增至55.74亿元 净利润从4.07亿元增至9.95亿元 [3] - 华之杰上交所主板上市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0.19亿元 9.37亿元和12.30亿元 [4] 退市案例与监管动态 - *ST吉药因连续多年亏损被摘牌 2019年净亏损约18亿元 [5] - 中航产融主动撤回上市交易 业务涵盖融资租赁 信托 证券等多个领域 [5] - 国务院文件要求加大退市监管力度 包括严格退市标准 完善市值指标等 [7] 市场优化建议 - 优化IPO审核流程 提高效率 强化信息披露质量审核 防止带病上市 [8] - 动态调整退市标准 加强执行力度 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 [9] 长期影响分析 -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支持效率 [6] - 倒逼上市公司强化合规经营 提升整体质量 [6] - 净化市场生态 增强投资者信心 [6]
雷赛智能: 关于2025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之股票期权首次授予登记完成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5 01:33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审批流程 - 2025年5月16日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激励计划草案及相关议案[1] - 同日第五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草案并核查激励对象名单[2] - 2025年5月19日至29日进行激励对象名单公示未收到异议[2] - 2025年6月3日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3] - 2025年6月11日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调整事项及首次授予议案[3] 股票期权首次授予详情 - 股票期权简称雷赛JLC3代码037499[3][4] - 首次授予日2025年6月11日登记完成日2025年6月24日[3][4] - 调整后行权价格50.28元/股[3][4] - 首次授予486.30万份占计划总量81.05%[4] - 涉及266名中层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4][5] - 预留113.70万份占总量18.95%[4][5] 行权安排与考核机制 - 计划有效期最长60个月分三期行权[5][6] - 第一期(12-24个月)可行权20%[6] - 第二期(24-36个月)可行权30%[6] - 第三期(36-48个月)可行权50%[6] - 2025-2027年度考核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8][9] - 2025年最低要求营收或净利润增长10%[8] - 2027年最高要求营收增长80%或净利润增长90%[9] 计划调整情况 - 因2024年度权益分派实施调整行权价格至50.28元/股[10][11] - 29名激励对象放弃导致首次授予人数从416人减至387人[11][12] - 首次授予权益总量从1214.70万股调整为1136.30万股[12] - 预留部分从115.30万股增至193.70万股[12] 财务影响测算 - 采用Black-Scholes模型测算期权公允价值[13] - 预计总激励成本2533.62万元[13] - 2025-2028年分期摊销费用[13] - 对各年净利润影响有限长期看将提升经营效率[14]
瑞德智能(301135) - 2025年6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4 19:52
新赛道业务情况 - 2024 年汽车电子、电机电动等新赛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1,623.06 万元,同比增长 63.03%,在汽车电子赛道量产平衡车、滑板车等智能控制器创新产品,电机电动赛道洗地机、扫地机等产品需求提升,市场扩大 [1] - 2024 年成功实现智能鱼缸、宠物喂食器、宠物饮水机等智能控制器产品量产,2025 年将秉持“创新驱动”理念,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与产品创新 [1] 机器人布局情况 - 围绕 AI 大模型、智能视觉感知、数字孪生、结构仿生等技术领域进行研发投入,智能控制器产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已成功应用并落地 [2] - 与外部成熟云服务商合作进行天量级数据处理,关注人形机器人与家居生态协同技术路径,研发高精度控制模组、低延时通信模块及场景化算法 [2] - 与顺德职业技术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人形机器人、光伏逆变等关键领域智能化进程,泳池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已量产 [2] 业务布局战略 - 构建 1+3+N 产业格局,以家电智能控制业务为核心,推动电机电动、汽车电子、数智能源等新赛道智能控制器业务增长,拓展医疗健康、宠物科技等产业的战略探索业务 [2] - 优化业务结构,深入理解客户需求,通过创新引领、联合研发、多元协作,加强与战略客户深度合作,壮大核心客户群体 [2] 全球化布局规划 - 中国制造业出海是全球化战略关键,2024 年 8 月越南生产基地开业,标志“珠三角 - 长三角 - 东南亚”三极产能布局成型,获得多家客户订单,产能加速释放 [3][4] - 未来以越南市场为重点,对其他海外地区开展市场调研和分析,挖掘潜在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 [4] 政策与市场影响 - 国补政策有助于促进家电行业消费增长,带动公司智能控制器相关产品销售,但公司业务多元化和季节性产品可对冲国补政策变化影响 [4] - 公司建立越南生产基地,推进全球产能布局,降低美国关税政策潜在风险 [6] 业绩与业务结构变化 - 近年来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边际持续改善,2025 年一季度业绩增速达 37.22% [5] - 业务结构打造 1+3+N 产业新格局,家电智能控制器传统赛道占比下降,电机电动、汽车电子、数智能源等新赛道业务占比提升 [5][6] 应对策略 - 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追踪原材料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运用套期保值锁定价格,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替代方案,推进数字化转型优化生产流程 [6] 未来展望 - 2025 年继续践行五大战略主轴,深化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驱动与数字化赋能,优化运营管理与成本控制,推进全球市场拓展与国际化进程,努力达成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 [6]
一周港股IPO:新奥股份等20家递表;富卫集团等6家通过聆讯
财经网· 2025-06-23 19:36
港股IPO市场概况 - 上周(6月16日至6月22日)共有20家公司递表,6家公司通过聆讯,12家公司招股,1家新股上市 [1] - 2025年以来港股IPO融资额达779.88亿港元,同比增长565.48%,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41] - 港股打新市场表现强劲,今年已上市新股破发率仅26%,较去年同期32%明显改善 [43] - 前三大超额认购IPO为布鲁可6000倍、蜜雪冰城5258倍、沪上阿姨3617倍,远超2024年同期 [44] 递表公司分析 能源与公用事业 - 新奥股份是中国最大民营天然气企业,2024年市场份额6.1%,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500.20亿元、1411.15亿元、1349.46亿元 [2] 科技与制造业 - 沃尔核材是全球第二大高速铜缆制造商,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24.9%,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3.37亿元、57.19亿元、69.20亿元 [3] - 极智嘉科技是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2021-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45%,达24.1亿元 [6][30] - 视源股份MAXHUB品牌会议平板中国市场份额25.0%,全球9.9%,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09.90亿元、201.73亿元、224.01亿元 [6][7] - 兆易创新NOR Flash业务全球第二、中国第一,2024年市场份额18.5%,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1.30亿元、57.61亿元、73.56亿元 [18] 消费与服务业 - 巴奴国际是中国最大品质火锅品牌,2024年市场份额3.1%,门店数量145家较2021年增长74.7%,2024年收入23.07亿元 [4] - 极易电商是中国第二大数字零售综合运营服务商,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1.17亿元、13.56亿元、14亿元 [9][10] 金融与专业服务 - 滴灌通累计投资超40亿人民币,采用投资公司方式申请上市 [11][12] - 宇信科技在中国金融科技多个细分市场排名第一,包括网络银行解决方案市场份额35.7% [15] 通过聆讯公司 - 富卫集团是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2024年净保险及投资业绩9.11亿美元 [24] - 峰岹科技在中国BLDC电机主控芯片市场排名第六,2024年收入6.00亿元 [25] - 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与智能汽车领域市场份额分别为13.0%和20.9%,2024年收入698.97亿元 [29] 招股公司情况 - 海天味业募资101亿港元,为2025年内第二大港股IPO,获5.95亿美元基石投资 [31] - 三花智能香港公开发售获747.92倍认购,国际发售获23.57倍认购 [31][32] - 曹操出行引入6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9.52亿港元 [34] - 云知声引入商汤等基石投资者,每股发售价165-205港元 [37] 新股上市表现 - 海天味业上市首日收盘价36.5港元,较发行价36.3港元上涨0.55% [40]
半导体龙头来了,就在周五!
证券时报· 2025-06-23 08:11
屹唐股份申购信息 - 公司将于6月27日进行科创板申购 单一账户申购上限为41000股 顶格申购需持沪市市值41亿元 [2] - 公司为全球半导体设备供应商 主营晶圆加工设备研发生产 产品包括干法去胶设备、快速热处理设备、干法刻蚀设备 [2] - 产品已应用于国际知名集成电路制造商生产线 干法去胶设备和快速热处理设备2023年全球市占率均排名第二 [3] 公司经营与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63亿元、39.31亿元、46.33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3亿元、3.09亿元、5.41亿元 [4] - 全球累计装机量超4800台 客户覆盖全球前十大芯片制造商及国内行业领先厂商 [3]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将投向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制造服务中心项目、高端集成电路装备研发项目及科技储备资金 [5] 上周新股表现 - 华之杰首日上涨170.1% 盘中最高涨幅250.4% 单签最高收益2.49万元 [7] - 新恒汇首日上涨229.1% 盘中最高涨幅290.6% 单签最高收益1.86万元 [7] - 华之杰主营锂电电源管理及智能控制系统 新恒汇聚焦芯片封装材料及eSIM芯片封测业务 [7]
和而泰(002402) - 002402和而泰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0
2025-06-20 19:24
公司基本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6.59 亿元,各业务板块稳步发展 [3] - 2025 年公司各业务板块拓展良好,基本盘业务持续市场渗透,重点投入业务领域向好 [4] 业务板块情况 家电业务 - 规模持续扩大,产品渗透加速,终端客户份额占比稳步提升,收入增长源于大客户内部份额提升、产品品类拓展和新客户开拓 [4][9] - 与海外大客户伊莱克斯、惠而浦等及国内海尔、小米等建立合作,在海尔份额增长迅速 [10] 电动工具及工业自动化业务 - 主要客户渗透跨平台突破,新客户产品交付提速,营收占比稳步提升,产品品类跨领域拓展 [4] 汽车电子业务 - 聚焦智能座舱及能量管理细分领域布局,产品线丰富,客户涵盖多家企业,产品应用渗透主流整车厂,预计未来营收增速较快 [4] - 收入增长源于在手订单交付起量、新客户和新产品拓展,自研 HOD 控制器和天幕控制系统成核心竞争力产品 [7] 智能化产品业务 - 依托技术积淀融合前沿技术,致力于智能场景解决方案,产品解决方案丰富,终端应用加速落地,软硬一体化能力提升 [4] - 智能化产品应用于多领域,涵盖多种产品,未来将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拓展产品品类和场景边界 [8] 盈利能力与战略规划 - 今年加强成本及费用管理,降本增效,通过战略调整与内生优化提升经营质量,整体毛利率有望改善 [5] - 坚持大客户战略,拓展业务市场,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和体系,提升抗风险与经营韧性,关注经营质量等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 [6] 问答环节要点 海外产能布局 - 已在越南、意大利、罗马尼亚、墨西哥建成投产海外产能基地,可满足未来 2 - 3 年产能规划,后续按需调整 [8] 智能化产品落地 - 智能化产品应用于智能家电、家居等领域,涵盖多种产品,未来将深化创新应用和拓展边界 [8] 家电业务增速原因 - 源于大客户内部份额提升、产品品类拓展和新客户开拓,与国内外大客户建立紧密合作 [9][10] 关税政策影响 - 出口美国占比小,采用离岸价结算,关税政策直接影响有限,管理团队已做好应对预案 [10] 投资并购战略 - 围绕主营业务及产业链上下游进行 [11] 与源洛科技合作 - 投资源洛科技契合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正进行业务探讨,后续按需拓展业务 [7]
华之杰上市募4.97亿首日涨171% 经营现金净额连降2年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16:22
公司上市表现 - 华之杰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首日收盘价53.87元,涨幅170.98%,成交额10.03亿元,振幅80.78%,换手率81.33%,总市值53.87亿元 [1] - 公司发行股票数量25,000,000股,发行价格19.8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49,700.00万元,净额44,416.44万元,较原计划少4,192.14万元 [3][4] - 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发行费用总额5,283.56万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2,485.00万元 [7] 公司业务与股权结构 - 公司定位于智能控制行业,核心业务为锂电池电源管理、智能控制、无刷电机驱动和控制技术,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开关、智能控制器、无刷电机等 [1] - 发行前控股股东颖策商务持股39.27%,发行后持股29.45%,仍为控股股东 [1] - 实际控制人陆亚洲通过多家公司间接控制发行前92.00%股份,发行后69.00%股份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1,883.96万元、93,710.49万元、123,001.58万元,2024年同比增长31.26% [8][10]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70.27万元、12,146.00万元、15,350.13万元,2024年同比增长26.38% [8][10]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33,652.04万元,同比增长30.05%,归母净利润4,431.11万元,同比增长17.63% [11][12] 募投项目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8,650万件电动工具智能零部件扩产项目(预计投资42,608.58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6,000.00万元) [6] - 项目已取得备案号张行审投备[2022]578号和环评文号苏行审环评[2020]10123号 [6] 上市审核关注点 - 上市委关注智能开关产品毛利率快速提升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业绩大幅波动风险 [2] - 关注募投项目与前次申报科创板上市未变化的原因,以及新增产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