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

搜索文档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超236% 九号公司董事长高禄峰:靠的不是“一击制胜”的技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7 14:3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1.12亿元,同比增长99.52%,归母净利润4.56亿元,同比增长236.22% [1] - 电动两轮车销量100.38万台,收入28.62亿元;自主品牌零售滑板车销量20.67万台,收入3.95亿元;全地形车销量4822台,收入2.15亿元 [4] - 机器人业务2024年营收8.95亿元,同比增长254.76% [10] 产品与市场 - 智能两轮电动车中国市场累计出货量突破700万台,距离600万台仅过去两个月 [1][3] - 产品矩阵包括电动滑板车、平衡车、全地形车及服务类机器人 [1][9] - 门店数量超7800家,预计2024年进一步拓展 [8] - 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超40%,目标长期中国占比30%-40%,欧美各30% [12] 战略与研发 - 业绩增长归因于"五年发展纲要"战略框架及团队协同 [4][7]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4.14%,重点布局智能短交通和机器人 [10] - 投资14.1亿元建设珠海智能电动车华南基地 [11] - 提前布局越南代工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变动 [12] 行业趋势 - 电动车行业从增量博弈转向存量博弈,智能化成为破局关键 [5][6] - 新国标实施和以旧换新政策刺激老旧车型淘汰 [8] - 割草机器人"Navimow"在亚马逊Prime会员日获全球销量第一 [12] 未来展望 - 愿景是服务全球10亿人,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行业引领 [14] - 持续创新是维持业绩增长曲线的核心 [14]
引入导航智能体,智能眼镜或成下一个“入口级”终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6 20:34
合作动态 - 高德地图与智能眼镜厂商Rokid合作推出基于全场景智能眼镜的导航智能体应用NaviAgent [1] - 合作将骑行导航功能整合到Rokid Glasses智能眼镜中 实现"手不离车"的动态场景导航体验 [1] - 导航功能包括红绿灯信息提示 后方来车监测 语音添加途径点 路线推荐等多样化服务 [1] - 双方计划将生活服务 文旅景区等内容融入智能眼镜 如周边商家优惠 景区导览等功能 [2] 技术发展 - 新一代智能眼镜融合语音 图像识别 翻译 拍摄等多模态能力 从功能演示走向实用场景 [3] - 智能眼镜通过语音 手势 头动等交互方式 在双手被占用时展现出成为下一代智能终端的潜力 [3] - 产品发展方向从基础硬件叠加逐步转向智能辅助与智能助理 未来可能成为智能协同与计算终端 [3] 市场趋势 - 智能眼镜行业经历低迷期后正进入发展上升期 受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驱动 [3] - Rokid旗下带显示功能的AI眼镜过去三个月全球已交定金订单超25万台 [3] - 华为计划发布集成AR导航 健康监测等功能的智能眼镜新品 苹果智能眼镜发布时间或提前至2026年末 [3] 战略布局 - 高德地图CEO表示导航智能体标志着出行服务从软件功能驱动向空间智能驱动的结构性跃迁 [2] - 公司将逐步构建环绕出行和位置服务的空间智能生态体系 [2]
牵手Rokid,高德推出全球首个导航智能体应用
观察者网· 2025-05-16 20:32
合作动态 - 高德地图与Rokid宣布达成合作 共同推出基于Rokid Glasses的全球首个导航智能体应用[1] - 高德Planner-Executor架构将开启跨终端合作部署 逐步构建空间智能生态体系[1] - 合作将拓展至生活服务、文旅景区等领域 探索智能服务更多可能性[5] 产品技术 - 融合高德AI导航智能体的Rokid Glasses采用"语音+视觉+环境感知"三维交互模式[3] - 支持步行、骑行、驾车三种导航模式的无缝切换[3] - 骑行模式下提供红绿灯信息、后方来车监测、途径点添加、到达时间查询等"秒懂式"导航功能[3] - 可推荐周边骑行公园并显示阴凉覆盖情况及不同坡度路线信息[3] 公司背景 - Rokid创立于2014年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 - 专注于AR眼镜等软硬件产品研发及YodaOS操作系统生态构建[5] - 涉及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光学显示、芯片平台等多领域技术[5]
INAIR发布空间计算机,想做打工人的“第二台电脑” | 最前线
36氪· 2025-05-16 19:42
产品发布 - INAIR发布智能新品INAIR AI空间计算机,瞄准差旅商务人士和轻办公用户的市场需求 [1] - 产品核心逻辑是直觉操作,所有设备和智能功能都围绕满足用户第一直觉设计 [1] - 产品由三部分组成:AR眼镜INAIR 2 Pro、独立计算中心INAIR Pod和3D空间操作键盘INAIR Touchboard [1] 产品功能 - 可投射等效4米的134英寸无边界巨幕,突破传统笔记本的屏幕限制 [3] - 通过串流技术实现远程操控办公室电脑,在AR空间中直接打开电脑界面 [3] - 搭载自主研发的INAIR AI Agent系统级智能助手,支持自定义命名和深度行为习惯学习 [3] - 智能助手可实时理解用户上下文做出回答,预判需求提升工作效率 [3] - 采用护眼设计,画面模拟4-5米观看距离,比手机或电脑更符合人眼自然状态 [4] 技术合作 - 国内版本与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智谱清言等多家大模型合作 [3] - 海外版本搭载ChatGPT,会根据不同场景调用不同大模型 [3] 市场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22年,聚焦轻办公场景的AR+AI眼镜市场 [4] - 现阶段目标是逐步取代Pad和笔记本的市场份额 [4] - 智能眼镜替代平板电脑在技术上已可实现,但用户认知和市场教育仍是主要障碍 [4]
亿道信息:5月15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15 22:4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4.41%,净利润同比增长80.85% [2][7] - 扣非净利润-322.76万元,同比上升74.32%,毛利率17.04% [7] - 负债率30.39%,财务费用-461.57万元,投资收益23.4万元 [7] 业务突破 -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品设计体系,涵盖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提升技术实力 [2] - 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积极导入优质客户,提升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质量,增强客户黏性和满意度 [2] - 智能硬件产品主要包括加固智能终端(加固笔记本电脑、加固平板、加固手持终端等)和消费类智能终端(PC、平板、IoT及XR类产品) [4] 研发成果 - 报告期内研发项目和新申请专利数量增加,推出I行业终端、I企业工作台、I眼镜、I边缘计算大模型、I数字人、I Server等多项突破性成果 [5] - 2024年1月成立亿道研究院,联合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机构,推动人工智能、感知技术、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研发 [5] - 与英特尔、超威半导体、联发科、高通、微软、谷歌等核心器件及技术原厂保持全方位合作,深度参与应用系统原型开发和验证 [6] 投资者权益与市值管理 - 自2023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5958.62万元(2023年度及2024年度) [3] - 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1273.02万元 [3] - 未来将持续规范运作,专注主业,稳健经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增强投资者认可度 [3] 研发优势 - 构建涵盖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设计到软件设计的全方位产品开发设计体系,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 [6] - 亿道研究院专注于人工智能、感知技术、空间计算领域,旨在通过长期科技投入构建核心竞争力 [6] - 吸纳培养研究加产品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公司未来发展赋能 [6]
消费+科技,港股的新征途
搜狐财经· 2025-05-15 20:33
中美经贸会谈影响 - 中美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关税下调幅度大超预期 [1] - 港股当日恒生指数涨幅超3%,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5% [1] - 港股作为中资和外资博弈场,战略地位关键复杂,分子端聚集优质中国上市企业,分母端估值与美元流动性相关 [1] 港股消费板块 - 消费板块以"港股三姐妹"为代表,Z世代将情绪价值置于首位,重塑消费市场格局 [2] - 某潮玩品牌盲盒产品以不确定惊喜感激发购买欲,IP形象引发情感共鸣,满足社交需求 [2] - 某黄金珠宝品牌将传统饰品与非遗工艺融合,按工艺计价,赋予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 [2] - 某平价饮料品牌以超高性价比成为大众"快乐源泉",价格亲民且满足情感需求 [3] 港股科技板块 - 科技企业成为AI时代中国科技巨头试验田,受益于国内科技创新和美联储降息周期 [3] - 某互联网电商巨头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有望成为AI时代"电力枢纽" [3] - 某科技公司构建智能硬件生态圈,完成"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闭环 [3] - 港股科技板块被称为"东方硅谷",短期调整充分,长期受益于国产替代和AI技术迭代 [4] 港股后市展望 - 港股分子端受益于国内经济复苏和科技创新,分母端受益于美联储潜在降息周期 [4] - 科技板块短期波动后长期逻辑不变,仍值得关注 [4] - 聚焦新兴产业的港股将在AI时代找到新命题 [5]
亿道信息(001314) - 2025年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19:02
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4.41%,净利润同比增长80.85% [2] 投资者权益与市值管理 - 公司自2023年2月14日上市以来,仅2023年度及2024年度累计现金分红5958.62万元 - 2024年度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1273.02万元 [3] 业务产品 - 公司主要业务分为加固智能终端和消费类智能终端 - 加固智能终端产品包括加固笔记本电脑、加固平板和加固手持终端及其他加固工控产品,应用于智能制造、交通运输等场景 - 消费类产品包括PC、平板、AIoT及XR类产品,服务品牌及企业客户 [4] 研发成果 - 报告期内研发项目和新申请专利数量增加,推出AI行业终端、AI企业工作台等多项突破性成果 - 2024年1月成立亿道研究院,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推动前沿科技研究开发 [5][6] 研发优势 - 构建涵盖工业设计到软件设计的全方位产品开发设计体系,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 - 与英特尔等核心器件及计算机技术原厂全方位合作,赢得技术领先及市场布局双重优势 - 2024年成立亿道研究院,专注人工智能等领域,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6]
智微智能(001339) - 2025年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18:14
公司基本情况 - 国内领先的智联网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秉承“构建数智底座,共创智能未来”使命,为产业数智化提供硬件底座 [2] - 构建多场景产品定义、多形态产品研发等核心能力 [2] - 主营业务覆盖行业终端、ICT 基础设施及工业物联网三大领域 [2] - 新布局智算相关业务,强化“云网边端”战略布局 [2][3] 工业物联网业务 - 2024 年业务收入增速近 50%,近两年高速增长 [4] - 是公司从 ODM 向 OBM 战略转型、国产替代的关键一步 [4] - 2019 年切入,面向多下游应用领域,开发完善产品品类 [4] - 已与比亚迪等国内知名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5] - 全国经销商网点达 60 - 70 家 [5] - 预计 2025 年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5] 智算业务 - 2024 年新增业务板块,业绩亮眼 [5] - 2023 年做行业研究及团队接洽,2024 年初合资成立控股子公司腾云智算布局 [6] - 提供端到端的智算中心全流程服务 [6] - 核心团队经验丰富,与设备原厂合作稳定,多地设有售后网点 [6] - 已与国内知名互联网大厂等开展合作,销售收入稳步增长 [6] - 2024 年营业收入 3.01 亿元,净利润 1.74 亿元,归母净利润 0.89 亿元 [7] - 毛利率达 81.89%,大部分业务按净额法确认收入 [7] 财务情况 经营性现金流 - 2024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1.48 亿元,较同期增加 11.74 亿元(+4,468.36%),因销售收入增长回款增加和增加供应商票据结算金额 [8] - 2025 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2.10 亿元,较同期增加 4.30 亿元(+195.64%),因销售收入增长回款增加和逾期应收账款回款加快 [8] 预付账款 - 2024 年末预付账款 3,037.03 万元,较同期增加 1,446.33 万元(增幅 90.93%),系预付智算业务材料采购款 [8] - 2025 年 Q1 预付账款 6.37 亿元,较同期增加 6 亿,Q2 陆续转入存货交付 [8] 资产减值 - 2024 年底应收账款及存货金额 17.29 亿元,较同期增加 1.60 亿元(+10.20%) [9] - 2024 年信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金额 0.12 亿元,较 2023 年减少 713.52 万元(下降 37.54%),因客户回款增加 [9] - 2024 年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0.21 亿元,较同期增加约 600 万元(+42.50%),因存货规模增加 [10] - 2025 年一季度转回信用减值损失 0.21 亿元,后续加强客户回款管理降低计提 [10] - 2025 年一季度存货跌价准备计提 0.16 亿元并转销 0.16 亿元 [10] 机器人领域布局 - 推出基于多芯片平台的机器人控制器系列产品,为行业提供计算底座和算力支撑 [9] - 联合合作伙伴制定机器人控制器行业标准 [9] - 在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充分储备,全面布局核心部件 [9]
1234天,未来智能坐稳AI耳机TOP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18:13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iFLYBUDS系列耳机线下出货总量超20万,累计用户突破100万,用户留存率持续超过70% [1] - 产品覆盖科技、金融、工业、消费、服务等50多个行业,进入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公司连续三年实现营收翻倍增长,成为行业内极少数实现盈利的企业 [1] - 在AI会议耳机市场占据TOP1位置 [1] 产品功能与技术优势 - iFLYBUDS Pro 3具备"主动式助理服务",能自动创建会议标题和概览,深度理解行业需求并提炼专业术语 [3] - 支持32种语言实时翻译,通过声纹克隆技术实现"语音嘴替" [11] - 多场景闪录技术突破网络限制,支持离线录音和后续一键转写 [5] - 音质体系结合交响乐声场表现与职场清晰度需求,在极端场景仍可精准分离主讲人声 [5] - 耳机单次续航时间长,支持同时配对8台设备并智能切换 [9][11] 用户导向的产品理念 - 用户留存率高达70%,源于对用户反馈的紧密跟踪和实时改进 [7] - 基于用户调研重新设计产品,解决触控误操作、腔体过大、续航焦虑等八大核心问题 [9] - 采用"皮革+金属"商务美学设计,专为亚洲肤色优化配色方案 [9] - 重新设计耳机平衡重量分布,实现多点层压佩戴舒适度 [11] 战略定位与生态布局 - 锚定"应用-载体"交叉领域,构建"垂直办公场景穿透+多模态硬件协同"竞争壁垒 [12] - 采用"双轮驱动"增长模型:硬件产生数据反哺AI进化,AI推动硬件渗透新场景 [13] - viaim大脑技术框架包含感知层、智能推理模块、实时交互能力和安全体系 [15] - 计划拓展视觉、触觉等终端产品,实现"五感协同" [16] - 拥有100万留存用户和700万小时高价值数据作为竞争壁垒 [16] 行业洞察与竞争策略 - 聚焦办公会议场景(职场人日均2.1小时高频需求) [17] - 采取"窄门哲学",在垂直领域做到极致专注,与大厂的"大而全"策略形成差异化 [18][19] - 验证"深度大于广度"的商业逻辑,用户黏性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19] - 正在研发神秘智能硬件产品,计划覆盖更多办公场景需求 [18]
INAIR AI空间计算机发布,传统笔记本市场将迎来新玩家
齐鲁晚报· 2025-05-15 17:54
产品发布 - INAIR发布全球首台量产的AI空间计算机INAIR AI空间计算机,计划2025年6月正式发售 [1] - 产品基于公司在AI+AR轻办公领域的技术积累,融合超大尺寸空间大屏与系统级AI助手 [1] - 产品由三部分核心硬件组成:AR眼镜INAIR 2 Pro、独立计算中心INAIR Pod和3D空间操作键盘INAIRTouchboard,集成在笔记本电脑形态的"外部舱"中 [2] 产品技术特点 - INAIR 2 Pro AR眼镜采用索尼Micro-OLED显示技术,重量仅77g,可呈现134英寸空间屏幕,PPD角分辨率达49,支持120Hz高刷新率与3Dof空间悬停 [5] - 产品获得瑞士SGS A+ 2.0低视觉疲劳认证,并具备行业独创的无极电致变色功能 [5] - 产品可投射等效4米的134英寸无边界巨幕,支持至多6屏多窗口同台显示,并可自由调节显示界面远近距离与画面尺寸 [7] - 采用显示与主机分体式设计,INAIR Pod搭载高通7系8核芯片,集成多种高精传感器 [9] - 自研INAIR OS空间操作系统支持原生3D应用和海量安卓应用运行 [9] 跨设备兼容性 - 产品具有跨设备接入能力,可无缝调动手机、Windows与Mac设备 [11] - 通过INAIR OS系统可实现远程串流笔记本电脑,在AR空间中打开电脑界面并调用本地主机处理任务 [11] - INAIRTouchboard维控键盘支持高效内容编辑与空间窗口自由控制 [11] AI功能 - 搭载自研系统级AI助手INAIR AI Agent,支持自主命名和深度学习用户习惯 [13][14] - AI助手采用陪伴式交互模式,可实时理解用户上下文并预判需求 [16] - 与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智谱清言等国内大模型合作,海外版本搭载ChatGPT [16] 发售信息 - 全能套装建议零售价6999元,包含AR眼镜、计算主机、键盘等配件 [16] - 产品将于618期间在京东等官方渠道开售 [16] 公司背景 - INAIR成立于2022年,聚焦轻办公场景的AR+AI眼镜,现为全球领先的AI空间计算终端厂商 [17] - 联合创始人任旭阳为斯坦福管理学硕士,曾创立爱奇艺等多家科技公司 [17] - 联合创始人黄海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超十年XR产研经验 [4][17] - 核心团队来自百度、字节、小米、戴尔等头部科技企业 [17] - 公司近期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威海创投领投,累计融资近亿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