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

搜索文档
唐某,被洪崖洞景区列入“黑名单”
券商中国· 2025-07-13 23:03
洪崖洞景区违规揽客事件处理 - 唐某因违规揽客且态度恶劣被区公安分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罚款 重庆市摄影行业协会对其采取从业限制措施 洪崖洞景区将其列入"黑名单"禁止从事经营活动 [1] - 唐某已向当事游客朱某波等公开道歉 渝中区文旅委派工作组上门慰问致歉并听取优化文旅服务的建议 [1] 渝中区文旅市场整改措施 - 当地将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乱象拉网排查 出台"十严禁"整治举措 重点打击"收费带路""拉客揽客""饭托"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以"零容忍"态度维护旅游秩序 目标打造安全文明的消费环境 [2] 注:原文中未涉及公司财务数据、行业趋势或具体投资机会相关内容 故未提取相应分析维度
假日经济乘“热”而上 “凉资源”点燃消费增长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7-13 19:22
清凉经济与夏日文旅新业态 - 高温天气催热清凉经济 多地围绕避暑休闲娱乐拓展夏日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1] - 湖北宜昌高岚河景区6.5公里漂流河道成为游客戏水热门选择 [3] - 杭州临安风之谷景区新增嬉水 深水探秘池 森林滑道等避暑项目 吸引大量游客 [5] 室内冰雪娱乐与水上活动 - 石家庄室内滑雪场暑期客流旺盛 增设冰雪乐园 冰壶 陀螺 攀岩等冰上游戏 [8] - 河南信阳南湾海岛水上乐园推出泼水抢凳 水中造浪 电音蹦迪等互动表演 [8] - 长江河漂流横跨豫皖两省 全长8公里 落差126米 漂流时长2小时 [10] 文旅融合与主题活动 - 信阳鸡公山推出古风舞蹈 民俗表演 音乐派对等30多场演出 结合茶乡游 亲水游等八大主题路线 [12] - 连云港连岛海滨景区开启降温模式 使用雾炮机 提供降暑饮品 延长夜间开放时间 [15] - 连云港渔湾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13% 水势平缓区域成为戏水热门打卡地 [17] 暑期特色旅游项目 - 徐州海洋极地世界结合足球元素 推出海洋剧场表演 互动挑战等活动 [19] - 当地利用"苏超"效应 推出票根经济半价福利 夜宿海洋馆等特色项目 [19]
4A级景区集体“死亡”
虎嗅APP· 2025-07-12 21:50
核心观点 - 4A级及以下景区面临集体性经营困境,包括破产、荒废、亏损及沦为"僵尸景区"等现象 [4][5][6] - 旅游市场呈现头部垄断趋势,300余家5A景区收入占3万多家景区总收入50% [7] - 新兴文旅现象(如"苏超")通过互动营销、平价策略及全民创作实现爆发式增长,反衬传统景区运营模式落后 [8][9][10][11] - 景区存活需解决"引进来"与"留得住"双重挑战,需差异化定位并建立深度IP [13][14][15][16][17] 行业现状分析 4A级景区经营危机 - 杭州兰里景区案例:占地6750亩的4A景区投入超200亿元后因客流不足被废弃,现进入拆迁阶段 [2][3] - 行业破产案例:5年内7家4A级、3家5A级景区破产,包括苏州静思园(耗资10年建设)、河南宝天曼(欠债1亿6折流拍)等 [5] - 上市旅企数据:桂林旅游旗下5家4A景区中4家亏损,黄山旅游2家4A景区均亏损 [6] 市场结构变化 - 收入集中度:354家5A景区收入占比达全行业50%,16187家4A及以下景区平均收入从2019年4085万元降至2024年2910万元 [7][14] - 资源错配现象:广东秋枫寨(投资10亿/占地万亩)、兰里景区等优质资源项目因运营问题荒废 [5][6] 失败原因剖析 传统景区运营短板 - 营销能力薄弱:如桂林丰鱼岩景区宣传素材质量低下,缺乏有效传播 [9] - 产品单向性: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禀赋,缺乏互动体验设计 [10] - 价格策略失误:普遍存在高价商品(20元泡面/10元矿泉水)导致游客流失 [11] 成功案例对比 - "苏超"现象:10元门票引发二手市场溢价至900元,带动江苏省景区预订量同比激增305% [2][11] - 龙潭大峡谷:1元冰棍/2.5元黄瓜等平价策略实现客流逆袭 [12] - 互动营销价值:"苏超"通过官方玩梗(如"恐龙大战美猴王")激发全民二次创作 [11] 转型路径建议 差异化定位策略 - 山岳型景区:开发剧本杀实景场地(如神农架"野人NPC"模式)或专项爱好者聚集地 [15] - 休闲娱乐型:与脱口秀团队合作夜间场次,实现设施复用与客流导入 [16] - 古镇类:突破同质化商业街模式,强化在地美食IP或微型沉浸式项目 [16] 长效运营机制 - IP建设:参考乌镇通过世界互联网大会、戏剧节等持续更新内容 [17] - 价格体系:建立透明平价机制,如龙潭大峡谷8年不涨价策略 [12] - 技术应用: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精准传播,避免传统宣传失效 [9][10] 数据补充 - 土地规模:典型失败案例占地均在5000亩以上(兰里6750亩/秋枫寨10000亩) [2][5] - 投资规模:单个景区投入可达200亿元(兰里)或10亿元(秋枫寨) [2][5] - 客流波动:端午期间新兴文旅带动区域客流增长305%(江苏) [2]
“窝囊旅游”出圈 Z世代爱上“又怂又爽”新玩法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16:22
旅游行业新趋势 - "窝囊旅游"成为Z世代追捧的新潮流,包括减速版蹦极、自动扶梯登山和浅水漂流等"又怂又爽"的体验项目[1] - 减速版蹦极项目推出后,当地游客数量增长5-6倍,节假日日均体验人数超过200人次[1] - "窝囊漂流"平均水深仅0.5-0.8米,周末高峰期日均客流量可达6000-7000人[3][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62%的年轻人将"能出片"列为体验选择的首要标准,远超"刺激程度"的占比[3] - 年轻人追求"悦己""放松""反差"的消费需求,偏好"被自然怀抱"的温柔体验[4] - "半吊子勇敢"成为短视频时代可炫耀的社交资本[3] 景区运营创新 - 安吉县推出"窝囊旅游三件套"(蹦极、爬山、漂流),精准击中年轻人"又菜又爱玩"心态[3] - 杭州天屿山和台州神仙居等地推出"无痛爬山"自动扶梯,10分钟登顶吸引年轻游客[3] - 景区通过差异化策略满足游客个性化诉求,成功吸引大量人气[4]
从滨海沙滩到酒店景区 全省各地游客玩水享清凉
海南日报· 2025-07-12 08:30
旅游行业暑期旺季表现 - 海南各海滩、滨海景区、酒店泳池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消暑纳凉,享受夏日的清凉与欢乐 [2] - 进入暑期,来潜水的游客数量增多,大家想亲眼看看海底的景观 [2] - 三亚·亚特兰蒂斯的水世界以惊险刺激的项目和沉浸式体验吸引着无数游客 [3] 水上旅游产品创新 - 可以体验海底种珊瑚的"珊瑚保卫营"项目受到亲子客群的欢迎,这是海南景区首个珊瑚移植生态体验产品,目前已吸引近3万组家庭参与 [3] - 蜈支洲岛旅游区将在暑期举办海南国际潜水节,"海底花园"艺术装置、"海底颜选"、"高定艺术水摄"等一系列海底项目将亮相 [3] - 三亚·亚特兰蒂斯水世界推出夜场限定演艺秀《第七重奏》,演出融合大型机械装置、歌舞、唱跳、说唱乐队及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 [3] - 三亚美高梅度假酒店的泳池以多元化场景和潮流活动吸引游客,包括行政泳池、儿童泳池及中央泳池娱乐大秀 [4] 水上旅游产品供给 - 从大型主题水世界到高端酒店特色泳池,从滨海浴场到内河漂流,形成了覆盖不同客群、满足多样需求的水上游玩矩阵 [4] - 三亚·亚特兰蒂斯水世界自6月28日起将营业时间延长至21时 [3] - 三亚美高梅度假酒店儿童泳池安装了小冲天水滑梯及遮阳顶棚,配备趣味水枪、动力浮板等设施 [4]
当历史风貌与人间烟火融合在一起
人民日报· 2025-07-12 06:21
河北正定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 - 正定古城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馆藏文物7000余件,2012年以来实施16项文物本体保护工程[4] - 建立古城保护名录制度,每处文化遗址均纳入管理,每月开展集体巡查[4] - 2019年底完成24项古城保护风貌恢复工程,包括文物"三防"工程和周边环境提升[4] - 建成100多名义务小讲解员队伍,推动古城文化融入群众生活[5] - 街头闲置地块改造为口袋公园,形成"一游园一主题"的文化体验空间[6] - 古装旅拍成为旅游新名片,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超100人[6] -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供4.48万个免费车位、上千便民座椅、免费观光车等[6] 上海武康大楼城市更新 - 武康大楼始建于1924年,2009年和2019年完成两次保护性修缮,清除周边架空线实现"修旧如旧"[7] - 采用"微改造"模式,制定空调机架专项方案,最小化对建筑风貌影响[7] - 改造废弃空间为空中花园,形成居民休闲与议事场所[8] - 2020年扩建源点广场至500平方米,缓解游客拍照安全隐患[8] - 武康-安福风貌街区(0.4平方公里)日均客流2-3万,2023年财政贡献突破亿元[10] 杭州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 - 良渚文化大走廊串联良渚古城遗址、运河文化、径山文化等资源,形成"廊道式"发展带[11] - 创新"建新城保古城"机制,土地出让金反哺遗址保护,吸引1200多家数字文化企业入驻良渚新城[12] - 企业将良渚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如书法软件公司开发玉器纹样相关产品[11][12] 山西平遥古城保护与活化 - 平遥古城保存300余处文物古迹和近4000处传统建筑,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3] - 通过移民工程将居民从4.5万减至1.1万,缓解保护压力[14] - 投资13.9亿元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解决雨污分流和电力负荷问题[14] - 打造《又见平遥》情境剧,12年累计演出,本地演员占比超80%[15] - 培育6条特色产业街区和400余家旅游商铺,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15] 广东潮州古城活化利用 - 牌坊街义井巷雪居老宅改造为网红咖啡茶舍,保留1946年原始建筑元素[16] - 古城保留"外曲内方"街巷格局,139处文物点和1000多座古民居完成修缮[17] - 2023年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5.8万原住居民维持传统社区生态[18]
上半年预盈900万元至1100万元 西域旅游加速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证券日报· 2025-07-11 22:10
业绩预告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00万元至1100万元 同比下降62 55%至69 36% [2] - 业绩下滑主因系"遇见喀什""遇见赛湖"等旅游演艺项目处于市场培育初期阶段 叠加旅游消费市场及消费结构变化导致投入增加 [2] 战略转型 - 行业生态正从依赖自然景观的"资源红利"模式向"价值体验"模式加速转型 [2] - 公司依托天山天池景区资源优势 布局文旅消费新生态 加速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型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 - 通过科技与文化双向赋能推动旅游资源整合 培育文旅服务消费新业态与新模式 [3] 新项目进展 - 沉浸式演艺项目《遇见喀什》自2024年12月首演以来吸引超7万人次观演 带动喀什古城景区上半年接待游客超1300万人次 [3] - "遇见赛湖"沉浸式演艺项目体验中心以"自然共生·科技赋能"为理念 已于2025年5月开始调试 [3] 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新疆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6个月内增持股份比例不低于0 70%且不超过1 35% [4] - 截至2025年7月4日已增持近56万股 合计持股比例从28 79%提升至29 00% [4] 未来计划 - 下半年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灵活调整营销策略 提升服务质量以扩大市场份额 [4]
桂林旅游: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17:15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约800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1,909.3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为亏损约1,610万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1,808.74万元有所收窄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盈利约0.017元/股,2024年同期为亏损0.041元/股 [1] 业绩变动原因 - 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市场营销、加强应收款催收力度等举措改善经营 [1] - 2025年1-6月公司旗下景区(丰鱼岩、资江天门山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48.02万人次,同比增长约3.09% [1] - 漓江游船客运业务接待游客约33.82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62% [1] - 漓江大瀑布饭店接待游客约10.73万人次,同比增长约6.98% [1] 非经常性损益 - 公司在2025年1-6月转回前期已计提的坏账准备1,999万元,增加半年度净利润1,999万元 [2]
超好吃的湖北小城,夏天穿长袖都怕冻着
36氪· 2025-07-10 07:42
气候与地理优势 - 利川市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爽之城"称号,夏季平均气温22℃,是避暑胜地 [1] - 利川位于北纬30度,海拔1079.5米,四周群山环抱,形成独特的高山盆地气候 [2] - 降水、湿度、风速、气压、日照等气候因素组合适宜,被誉为"天然氧吧、中部凉城" [2] 自然景观资源 - 腾龙洞是世界特级洞穴之一,洞内温度14~18℃,兼具地质奇观与清凉体验 [3] - 恩施大峡谷喀斯特地貌壮丽,朝东岩绝壁长达万余米,是"华中第一绝壁" [3] - 齐岳山是南方最大高山草场,风车林立,可观赏秋叶、冬雪雾凇等气象景观 [2][3] - 清江古河床徒步路线包含绝壁、溶洞、瀑布等多样地貌,是探险旅游热点 [3] 人文与民俗特色 - 利川聚居29个民族,土家族文化突出,有灯歌、肉连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7] - 龙船水乡风景区是民歌《龙船调》发源地,展现水乡文化与土家风情 [3] - 大水井古建筑群和鱼木寨古寨保存完好,是研究土家族历史建筑的重要遗址 [3] 特色饮食文化 - 饮食融合鄂渝湘特色,如南坪鳝鱼结合土家腊肉与川湘辣味 [5] - 建南咸菜有数百年历史,可生吃、炒菜或作面食浇头 [5][6] - 利川莼菜因独特气候水质形成厚果胶层,口感鲜嫩,是地理标志产品 [6][9] - 柏杨豆干采用本地大豆与泉水制作,工艺独特难以复制 [6] 旅游发展定位 - 利川整合山、水、洞、寨等资源,提供一站式避暑与自然体验 [4] - 相比恩施、神农架,利川以高性价比和多样化景观形成差异化优势 [4]
在刘公岛穿越历史与山海
齐鲁晚报· 2025-07-10 05:31
历史资源开发与保护 - 刘公岛拥有28处国宝级文物遗址,已修复面积超10万平方米,占管护总量1/6,未来仍需持续投入[2] - 采用"不分产权"的协作模式,如与部队合作修缮英租时期共济会馆,并活化利用老建筑举办展览[2] - 通过情景剧演绎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家书表演),增强游客情感共鸣[3] - 依托黄岛炮台等历史场景举行升旗仪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3] 红色教育创新 - 推出"刘公岛模式"红色教育体系,包含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课程,覆盖全国34个行政区划[4] - 年定制化课程受众超1.6万人次,针对党员干部和青年学子分众化设计[4] - 开发爱国励志、军事拓展等研学产品,打造"海图腾青少年"等品牌[5] - 融入甲午元素的纪念币和道具复刻品增强互动性,课程入选全国十大革命文物主题示范课[4][5]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 森林覆盖率87%,栖息280余头野生梅花鹿,但受松材线虫病防治和防火压力限制开发[5] - 商业街严格管控,商铺由管委统一规划招标,业态以教育服务为主[6] - 民宿改造自北洋海军老建筑,保留胶东风味餐饮与咖啡店,维持海岛静谧气质[6] 城市经济与文化影响 - 带动威海高端康养、研学旅行、海洋经济协同发展,支撑"最具幸福感城市"四连冠荣誉[8] - 澳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落户,首次在内地设立国家安全观培训平台[8] - 规划建设水下遗址博物馆,未来拟打造"露天历史博物馆群落"[8]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定位为"中华民族警醒之岛",融合历史、红色、生态基因构建立体精神场域[7][9] - 通过分众化定制实现红色教育深度,推动威海向滨海国际城市转型[8] - 3.15平方公里的岛屿成为城市精神象征,承载历史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