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该换卖车“密码”了?
商业洞察· 2025-04-13 17:23
余承东职务调整与华为汽车业务重组 - 余承东近期卸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及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职务[3][6] - 过去4年余承东在车BU的职务经历四次调整:2020年11月出任IRB主任、2021年5月兼任CEO、2023年9月转任董事长、2025年4月卸任全部车BU职务[7] - 职务调整与车BU分拆独立直接相关 华为与长安汽车合资成立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 徐直军任董事长 余承东任副董事长[7] 鸿蒙智行销量下滑与技术溢价挑战 - 2025年鸿蒙智行销量显著下滑:问界M9从1月12483辆降至3月5236辆 问界新M7月销量连续不足万辆[8] - 2月鸿蒙四界车型无一款月销破万:问界M9 5242辆 问界新M7 5204辆 智界R7 8748辆 智界S7 832辆 享界S9 622辆[11] - 技术溢价策略面临挑战 行业智驾功能快速普及 原30万元车型的高阶功能已下放至10万元车型[17] 华为汽车业务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智选车业务要求合作车型必须成为爆款(月销过万)才能实现商业闭环[15] - 技术溢价策略曾带来显著收益:赛力斯2024年营收1451.76亿元(同比+305.04%) 净利润59.46亿元(上年亏损24.50亿元)[15] - 华为车BU 2024年收入263.53亿元(同比+474.4%) 首次实现年度盈利[1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极致性价比策略成为新趋势:小鹏MONA M03下探至12万元 连续5个月交付量破3万[19][20] - 小米SU7 Ultra定价52.99万元(较预售价降28.5万元) 2小时完成全年1万辆销售目标[20] - 零跑凭借"半价理想"策略2024年实现盈利 成为第二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20] 华为战略调整方向 - 开始向性价比路线妥协:智界S7一年内三次降价 起售价累计下调4万元[22] - 推出问界M8填补35-45万元价格带 预售价36.8万元 小订突破10万辆[25][26] - 加码增程车型:享界S9增程版预售价31.8万元(较纯电版低10万元) 计划联手上汽推出20万元以下的"尚界"[27]
供货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湖南女首富又要IPO了
起点锂电· 2025-04-13 14:44
公司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式提交港股招股书,拟通过"A+H"双上市模式开启新征程 [2] - 此次赴港募资核心投向为产能全球化布局与智能制造升级,以应对苹果供应链"去中国化"战略 [2] - 选择此时赴港上市既受外部政策环境推动,也源于自身发展需求,港股活跃度提升及国际资本对中国AI、机器人技术的关注是关键动因 [9] 与苹果的合作及风险 - 公司2006年成为苹果玻璃盖板核心供应商,深度参与iPhone、iPad研发,营收从2011年60亿元增长至2024年698亿元 [3] - 2016年Q1因苹果订单波动,公司营收同比下滑35.84%,净利润下滑59.32% [2][3] - 2024年下半年因苹果产品创新乏力,公司股价在苹果秋季发布会前后两个月内暴跌25% [3] - 2022-2024年对最大客户(推测为苹果)销售额占比从71.0%降至49.5%,但2024年仍贡献近半收入 [3] 业务多元化进展 - 新能源车业务2024年收入59.35亿元(占总营收8.49%),同比增长18.7%,但毛利率降至10.17% [2][8] - 已与超过30家车企合作,包括特斯拉、宝马、奔驰、蔚来、理想等 [8] - 智能穿戴业务营收占比不足5% [2] -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已启动量产,向智元机器人批量交付灵犀X1整机产品 [8] 财务与资本运作 - 2024年毛利率15.8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为近4年最低 [3] - 固定资产从2016年109亿元增长至2024年363.79亿元 [3] - A股上市10年间直接融资约245.17亿元,包括1笔可转债、2笔定向增发 [9] - 2021年150亿元定增中仅1个项目完成,其余未产生收益,补充流动资金超监管红线 [9] - 2024年末货币资金109.88亿元,但短期借款15.61亿元及长期借款78.08亿元,形成"大存大贷"格局 [9] - 2024年分红19.84亿元,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73.39% [9]
特朗普又出新招:中方不撤34%关税就再额外加征50%关税;Meta大模型被曝训练作弊,内部员工辞职抗议;微软回应关停中国区业务
雷峰网· 2025-04-08 08:13
东风华为合作新车 - 疑似华为"第六界"战略首款SUV路试谍照曝光,车身标有"东风+?+华为"及"华为最强智驾"字样,可能为东风、长安、华为三方协作产物 [2] - 新车预计搭载华为智驾ADS 4.0系统,配备激光雷达和L形大灯组,定位中型或中大型SUV,尾部或采用贯穿式尾灯 [2] - 动力或参考问界M7,搭载1.5T增程器,最大功率152马力,提供单/双电机版本 [2] 微软合资公司关停中国业务 - 微软旗下合资公司微创软件突然关停中国区业务,涉及Office相关外包部门,波及约2000名员工,补偿方案为N+1 [5][7][8] - 微软声明否认停止中国运营,称传闻不实,微创软件为微软在华首家合资公司,成立于2002年,业务覆盖高科技、金融等多个行业 [8] vivo MR及机器人布局 - vivo申请注册MR头显商标,首款产品vivo Vision对标苹果Vision Pro,采用外接电池方案,配备6颗摄像头,原型机2025年中期亮相 [8][9] -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称将聚焦家庭机器人"大脑"和"眼睛"技术,优势包括技术复用性、场景连续性和产业共荣理念 [11] - 巴西子品牌JOVI首款产品二季度发布,定价3000-5000 BRL(约3700-6200元),长期目标对标苹果三星,未来拓展平板等产品 [19] 宁德时代洽购蔚来能源 - 宁德时代拟收购蔚来能源控股权,后者运营3000+座换电站,2024年融资估值超100亿元 [11][12] - 3月宁德时代已对蔚来能源战略投资不超过25亿元,双方计划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 [12] 阿里AI智能眼镜 - 阿里AI智能眼镜由天猫精灵团队开发,采用高通AR1+恒玄BES2800双芯片,分无显示版和AR版,后者采用单绿色Micro LED光机模组 [13] - AR版本优先开发,与通义大模型驱动的"夸克"AI深度融合,预计2025年底发布 [13] 旷视科技VIE架构调整 - 旷视科技拆除为港股IPO搭建的VIE架构,新增蚂蚁集团、联想控股等股东,注册资本从571.5万增至3394.2万人民币 [13][14] - "AI+汽车"为重要方向,创始人印奇出任力帆科技董事长,智能汽车团队规模达数百人 [14] 小米股价与业务动态 - 小米股价单日跌21%,市值跌破万亿港元,此前高位配售募资425亿港元,机构浮亏31.5% [14][15] - 辟谣SU7被拒保传闻,称五大合作保险公司均未出具拒保通知,投保服务正常 [24][25] 华为Mate 80系列 - Mate 80系列全面切入直屏,分辨率1.5K,采用3D人脸识别,等深微曲屏退出历史舞台 [16][17] - 延续四款机型组合,Q4发布并搭载原生鸿蒙系统 [17] 米哈游资本动作 - 旗下远望计划科技公司注册资本从1000万增至4亿(增幅3900%),万众一体科技从1000万增至5.5亿(增幅5400%) [19] - 增资或预示新战略布局,业务涵盖动漫游戏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等 [19] Meta大模型争议 - Llama 4被曝训练作弊,内部员工称测试集数据混入训练以提升指标,部分高管辞职抗议 [32][33] - Meta官方否认测试集预训练,称模型差异因快速发布导致,将修复性能漏洞 [34]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威胁对华再加征50%关税,要求48小时内撤销反制措施,否则终止双边会谈 [30] - 若苹果转嫁关税成本,iPhone 16 Pro Max美国售价或从1599美元涨至2300美元(涨幅44%) [30] - 汽车关税或致美国销量减少300万辆(占去年销量近20%) [31] OpenAI硬件布局 - OpenAI拟斥资36亿收购前苹果设计团队创立的AI硬件公司,开发无屏"手机"或AI家用设备 [37] - 项目名为io Products,由OpenAI提供技术,Jony Ive工作室负责设计 [37] Neuralink盲视计划 - Neuralink计划2025年底前首次人体植入"盲视"设备,初期提供低分辨率视觉(类似雅达利图像),目标恢复盲人视力 [38][39] 三星电视业务应对关税 - 北美销售电视主要在墨西哥生产,受美国关税影响较小,将根据政策调整全球10个生产基地产能分配 [40]
老板当网红,本质上是一场豪赌
创业邦· 2025-04-04 18:11
小米汽车舆情事件分析 - 小米汽车因一起交通事故陷入负面舆情,导致股价持续走低,近两天市值缩水超过1200亿港元 [3] - 事故后雷军保持沉默72小时,期间仍发布手机宣传内容,引发公众对其冷漠态度的质疑 [4][7] - 舆论对雷军回应态度两极分化:部分认可其坦诚,部分指责其回避责任 [9] 雷军个人IP战略与效果 - 雷军IP通过"反精英"草根人设、高频社交媒体互动、自黑式传播等策略打造,微博粉丝2631.9万,抖音粉丝4559万 [17][18] - 采用"参与感三三法则"经营IP: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大战略,开放参与节点等三大战术 [15][16] - 雷军IP效应显著:SU7首年交付13.7万辆,估算年省营销费用超10亿元,个人影响力横跨政商两界 [22][30] 流量经济的双刃剑效应 - 创始人IP深度绑定品牌带来高风险,此次事故暴露信任崩塌危机,舆论从产品安全上升至道德批判 [31][32] - 宣传与现实割裂加剧信任危机:雷军曾演示"西瓜砸不烂"电池技术,但事故中车辆爆燃且车门无法打开 [32][35] - 类似案例中,特斯拉马斯克也因IP绑定面临反噬,特斯拉Q1交付量同比下降13% [40] 行业启示与战略反思 - 过度依赖创始人IP存在致命缺陷,需构建制度护城河降低个人形象依赖 [13][43] - 企业家IP营销本质是豪赌:成功可节省数亿费用,失败则引发全面危机 [36][41] - 公众对"人设经济"祛魅趋势显现,企业长期价值需回归产品安全与制度理性 [43] 雷军IP运营方法论 - 戏剧性宏大叙事:立高目标(超越苹果、媲美保时捷)并制造话题 [26] - "听劝式"互动:将用户吐槽转化为产品创意(如红米手机、卫生巾商标注册) [26][27] - 多元化形象策略:通过自黑("Are you OK"鬼畜视频)、极客标签强化亲民形象 [30]
余承东职务调整!
券商中国· 2025-04-04 12:12
余承东职位变动 - 华为官网显示余承东现任职位仅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删除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描述 [1][8] - 微博、抖音等平台同步更新了余承东的身份认证信息,取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头衔 [5] - 2023年9月余承东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转任董事长,靳玉志接任CEO [10] 华为智能汽车业务重组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被装入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持股比例从100%降至80%,阿维塔科技和赛力斯汽车各持股10% [7][13] - 引望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徐直军,管理层包括徐直军(董事长)、余承东(副董事长)及车企高管 [14] - 引望定位为"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开放平台",整合华为车BU技术与资源 [14] 车企入股引望的交易细节 - 赛力斯汽车分两期支付115亿元收购引望10%股权,已累计支付80.5亿元 [15] - 阿维塔科技同样以115亿元收购引望10%股权,两期累计支付80.5亿元 [16] - 开源证券认为股权合作将增强车企与华为的合作意愿 [17] 鸿蒙智行业绩表现 - 2024年鸿蒙智行累计交付新车44.5万辆,位居中国汽车品牌市场成交均价第一 [11] - 问界品牌2024年销量达38.94万辆,同比暴涨267.96% [12] - 2025年前三月问界M9销量2.33万辆,同比增长117.83%,但赛力斯整体销量下滑46.31% [12] 行业影响与前景 - 平安证券预测华为车BU独立后年营收规模可达1275亿-1650亿元,对应净利润191亿-248亿元(净利率15%) [18] - 引望落地加速,华为车BU业务模式从供给方转向"需求+供给"融合体 [14][17]
​营收重回8000亿元,华为公布2024年业绩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4-01 17:30
公司业绩 - 2024年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净利润626亿元人民币 [2] - 销售收入为历史第二高水平,仅次于2020年的8914亿元 [3] - ICT基础设施业务收入3699亿元,同比增长4.9% [3][4] - 终端业务收入3390亿元,同比增长38.3% [3][4] - 云计算业务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8.5% [3][4] - 数字能源业务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4.4% [3][4] -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474.4% [3][4] - 其他业务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79% [4] 产品发布 - 2024年推出多款手机包括HUAWEI Pocket 2、HUAWEI nova Flip、HUAWEI Pura 70系列、HUAWEI Mate XT非凡大师、HUAWEI nova 13系列、HUAWEI Mate 70系列、HUAWEI Mate X6等 [5] - 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HUAWEI Mate XT非凡大师,三屏态时屏幕尺寸达10.2英寸,机身厚度3.6毫米 [6] - 发布"阔折叠"手机PuraX,首款全面搭载HarmonyOS 5,原生鸿蒙正式版使整机性能提升40% [6] - 华为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计划2024年5月推出鸿蒙电脑 [7]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1797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20.8% [9] - 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2490亿元人民币 [9] 智能穿戴 - 截至2024年底,华为智能穿戴产品全球累计发货量超1.82亿 [8]
华为2024年业绩来了!孟晚舟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3-31 20:0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 [2][5] - 净利润6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 [2][5] - 研发投入17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占收入比例20.8% [2][5] - 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12490亿元人民币 [2][5] - 近五年营收:2019年8588亿元、2020年8914亿元、2021年6368亿元、2022年6423亿元、2023年7042亿元 [6] 业务板块表现 - ICT基础设施业务收入3699.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 [7][8] - 终端业务收入3390.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3% [7][8] - 云计算业务收入385.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 [7][8] - 数字能源业务收入686.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4% [7][8] -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263.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4% [7][8] - 其他业务收入196.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 [8] 战略与展望 - 人工智能被视为未来10年最大机会,重点关注AI算力需求、终端格局和智能网联车 [11] - 坚持长期主义,聚焦根技术研发,拒绝机会主义 [11][12] - 未来三年将逆周期加大战略投入,错位发展 [12] - 通过多产业联合创新解决客户问题,建立行业样板 [13] - 截至2024年底,鲲鹏/昇腾生态拥有665万开发者、8500家合作伙伴 [13] - 鸿蒙生态拥有720万开发者,设备超10亿台 [13] - 2025年重点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强化质量管理 [14] 管理层观点 - 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强调AI技术呈现加速突破趋势 [11] - 认为AI终端渗透率将在短期内显著提升 [11] - 提出"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建设理念 [13] - 表示将持续做强根生态,开放平台能力 [14]
华为发布!AI成“关键词”,孟晚舟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3-31 19:01
3月31日,华为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8620.72亿元,同比增长超22%,实现净利润625.74亿元,同比出现下滑。截至2024年底,华为公 司总资产为1.29万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为884.17亿元。 2024年成为了华为研发投入的大年,全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为179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2490亿元。对于未来发展, 华为董事长梁华表示:"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滚滚洪流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 | 2024 |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 --- | --- | --- | --- | --- | --- | --- | | | (美元自万元)(人民币自万元) | | | (人民币自万元) | | | | 销售收入 | 118,162 | 862,072 | 704,174 | 642,338 | 636,807 | 891,368 | | 营业利润 | 10,878 | 79,361 | 104,401 | 42,216 | 121,412 | 7 ...
筹资约425亿港元、小米8亿股配售已完成!
证券时报· 2025-03-31 18:12
配售股份计划 - 公司顺利完成8亿股配售 筹资净额425亿港元 [1][3] - 配售价每股53 25港元 较公告前收盘价折价6 6% [4] - 8亿股配售予不少于六名独立第三方承配人 [4] 股权结构变化 - 配售前创始人雷军持股24 1%(60 54亿股) 配售后降至23 4% [6] - 承配人持股占比3 1%(8亿股) 其他股东持股占比73 6% [6] 资金用途与战略方向 - 筹资将用于业务扩张、研发投资及一般公司用途 [7] - 公司计划五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2021-2025) 2025年研发投入超300亿元 [10] - 2025年研发资金中25%将投入AI领域 [10] 财务与研发表现 - 2024年营收3659 06亿元(同比+35 04%) 经调整净利润272 34亿元(同比+41 31%) [9] - 2024年研发支出240 50亿元(同比+25 9%) 现金储备336 61亿元 [9] 业务发展目标 - 智能手机高端化战略:瞄准6000-10000元以上超高端市场 [10] - 从手机、汽车拓展至全生态 从中国走向全球市场 [10] - 国际新零售业务启动 日本首家直营店于3月开业 [10] 行业观点 - 银河证券认为AI与澎湃OS2融合将强化"人车家"生态战略 [10] - 民生证券看好公司在高端手机、AIOT及汽车业务的长期成长空间 [11]
春夏连宣两款新机,2025星纪魅族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
雷峰网· 2025-03-31 11:13
" 2025年是星纪魅族「All in AI」后的答卷之年。 " 作者丨雪银 编辑丨相辉 "2025年的春天,星纪魅族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廖清红在星纪魅族2025春季媒体沟通会上如是说。 3 月 27 日,星纪魅族在成都举办了 2025 春季媒体沟通会,星纪魅族COO廖清红围绕产品创新、融合 AI 生态及全球化等议题,阐述了公司的发展规划与战略布局。廖清红在演讲中预告,魅族 22 旗舰系列新 品将于今夏发布,"国民严选"魅族Note 16系列手机也将于4月强势回归,目前已正式开放线上线下预 约。 "3+1"的发展思路,星纪魅族全面发力 最初靠做MP3起家的魅族凭借M3、M4、E6等几款产品,在几乎0宣传的状态下就摘得了国产MP3行业的 桂冠,魅族在2008年强势进入手机行业,自2009年开始就相继推出M8、M9、魅蓝等一连串在当时引领 国产手机风潮的爆款产品,直至2016年魅族"机海战术"失利,曾经被誉为"国产机皇"的魅族手机自此淡 出人们的视线,最后在2022年7月份被吉利旗下的星纪时代收购。2023年3月份星纪魅族集团正式成立, 魅族完成了品牌焕新。 自2024年9月25日星纪魅族 AI 生态发布会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