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政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建德师傅”一站式助力“技能致富”
杭州日报· 2025-10-15 10:27
项目启动与核心模式 - “建德师傅”一站式孵化体系项目在杭州市正式启动,标志着该技能人才品牌在培育模式、服务效能与产业带动能力方面迎来全面升级 [2] - 项目整合“技能、产业、品牌”三大功能,创新推出“定标准、学技能、严考核、练实战、帮创业”的五步孵化模式 [2] - 项目依托4家公共实训基地、23家培训机构和村镇培训站点,打造“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年均培训超1万人次 [2] 品牌内涵与产业规模 - “建德师傅”是涵盖草莓师傅、豆腐包师傅、麻糍师傅、家政服务“建德阿姐”等多类特色产业技能人才的共同品牌 [3] - 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4.2万名“建德师傅”,带动就业11.2万人,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13亿元 [3] - 孵化基地配套建设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与豆腐包师傅实训店,使学员无需跨区域即可完成从技能学习到就业创业的全流程孵化 [3] 预期目标与经济效益 - 项目预计年均孵化就业上岗人员将超过4000人,助力学员实现“以技提薪”,年收入提升20%以上 [3] - 计划每年新增创业实体1000家以上,并通过数据归集培育一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的龙头企业 [3] - 力争五年内带动1.3万名城乡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 [3] 成功案例与发展愿景 - 具体案例包括将“建德豆腐包”发展为连锁品牌的詹润、带领农户发展草莓产业的洪神安以及打造“建德阿姐”家政品牌的余兵燕 [4] - 未来项目将进一步发挥“小师傅带动大富裕”的效应,推动“建德师傅”从区域品牌走向全国,为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注入动能 [4]
那些和我一样“上户”的男陪伴师
虎嗅· 2025-10-14 14:56
那是他第一次"上户",也是第一次在别人的家中长住。这是一栋位于上海松江的联排别墅。他被安排住 在最顶层。那年他29岁,从西安城中村的出租屋搬出来,带着一个黑色登机箱,走进这个城市最精致的 社区之一。 阁楼上的摄像头 那间屋子不大,顶是斜的,像船舱,进门得低头。床贴着屋角,一张书桌、一盏落地灯,行李靠墙摞 着,没有衣柜。 窗帘是深灰色,白天也显得昏暗。房间装了摄像头,红点常亮。雇主不在家,但他知道,楼下的母亲随 时可以"看见"。 他的任务是陪伴一个十岁的男孩度过暑假。每日学习、户外运动、整理房间、英文阅读、晚间讲故事。 他自己制定日程表,也自己执行。孩子很乖,也很喜欢他。偶尔会问:"你今天是不是不高兴?"他 说,"那一瞬间,我挺被触动的。" 直到有一天,他让孩子在睡前刷牙,语气重了一点。第二天助理来找他说话,沟通解约。"她觉得我太 强硬了,说会伤害到孩子。"文聪回忆起这件事时,语速慢了一拍。"我也没有争。知道不合适,就离 开。" 那年夏天,他拿到的工资是每月8000元,包吃包住。对他来说,这在过去的人生中,已是很体面的收 入。他没有名校学历,也不是教育科班出身,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政人员。对方需要的,是一个"能 ...
“小而美”的民生一件事接地气 暖心服务为保姆行业筑起温馨“职业之家”
央视网· 2025-10-14 11:37
央视网消息:2025年以来,河北省人社厅创新推出"不住家"保姆新型家政服务模式,通过建设住宿服务站点、提供精准职业技 能培训等方式,为保姆行业筑起温馨的"职业之家"。 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城家政服务之家,家政人员张静正与同事一起探讨最新的育儿服务细节。2025年初,家在河北邯郸的她来到北 京,成为一名"不住家"保姆。 当时,"下班后去哪儿住"的问题让她一度忐忑不安,而河北省人社部门在北京设立的家政人员住宿服务站点为她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这里,不仅住宿费用远低于在外面租房,还能和住在一起的家政人员们进行交流学习。 截至目前,河北家政人员到北京就业规模达12万人,其中,近40%的人服务方式为"不住家"。为了解决大家的住宿问题,2025年以 来,河北省人社厅创新推出"不住家"保姆等新型家政服务模式,推动在北京、天津建立就近就地住宿服务站点48个。 河北省人社厅群体就业服务中心二级调研员吕小强介绍,这样做是为了让"河北福嫂"的品牌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也让更多 的"河北福嫂"在北京感觉到河北人民对她们的关心、关怀。 此外,河北省人社部门还创建了100家京冀家政服务员培训输转基地,针对不同服务群体的特点,开展精准职业技能培 ...
58到家讲师担任“朝匠技弈”赛事执裁
北京商报· 2025-10-11 15:21
家政服务市场愈发规范化。据悉,58到家不断升级培训体系,搭建"教学评就"一体化模式。公司通过线 上讲师与线下辅导老师相结合的"双师模式",使知识得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传递。仅2024年,其 双师课堂累计学习时长就达到71万小时,二线及以下城市参培人数同比增长229%;大多数学员实现快 速就业,七成以上还实现薪资提升。 北京商报讯(记者 王维祎)10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58到家获悉,北京朝阳区第三届"朝匠技弈"职 业技能竞赛——育婴员技能大赛决赛成功举办。58到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多位培训老师担任比赛的执行 裁判,社会化培训力量正日益成为行业标准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58到家培训讲师陈丽华表示,现代家政服务早已超越传统"经验活"的范畴,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支 撑,也离不开标准化的实操体系。"真正的专业育婴员,不仅要掌握护理技能,更要懂营养、早教与儿 童心理,行业需要复合型专业人才。" ...
破解“AI +家政”障碍
经济日报· 2025-10-10 06:19
一方面,完善数据保障机制,防范隐私泄露风险。有关部门应强化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数据安全的 政策支持和法规体系仍需完善。制定AI家政设备数据采集与使用规范,要求企业公开算法逻辑,确保 所有数据的使用均获得用户知情同意,赋予用户数据访问与删除权限,严禁未经许可将用户信息用于商 业用途。企业应该健全数据管理机制,不断研发安全保障程序,升级技术系统,通过数据加密存储、匿 名化处理等技术防护手段防范黑客入侵,切实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 另一方面,创新情感反馈系统,消除AI服务情感缺失难题。在现有智能家居的基础上着力创新人工智 能的情感感知及反馈能力,通过多模态感知技术捕捉用户语言、动作、表情等信息,精准分析用户情 绪,模仿人类社会的情感供需关系,及时动态调整作出反馈,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保姆型机器人在 识别出用户产生孤独、焦虑等情绪后,可通过语音互动提供陪伴服务;清洁型机器人则能在用户学习或 工作期间,安静高效地完成清洁任务。通过情感反馈系统的优化,推动家政服务既具备工作效率又拥有 人文温度,使用户在接受高效高质的家政服务时获得情感价值。 此外,依托人社、民政等部门在社区或街道设立家政技能培训点,针对家政服务人员开展 ...
58到家助力“药企高管”再创业, 单月营收超30万元
中国经济网· 2025-10-09 16:45
"家政服务这一行,非常神圣。" 高马尾有力摇摆,西装外套烫得笔挺,高跟鞋噔噔作响,早上7点50分,威海市58到家入驻商家宫飞飞准时跨进门店,笑着向会议室清一色 女员工问好。 今年是宫飞飞家政创业的第8年。43岁的她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在知名药企担任高管,管着手下230人。"决 定转型"后,宫飞飞一头扎进家政行业,带领"全女"团队为威海上万女性赋能,坚持为从事家政行业的女性发声。 在58到家引领下,她与团队又实现全新跨越:入驻不到1年,员工收入轻松过万,公司业绩单月30万元。 比起"名企高管"、"名校毕业"等各种头衔,宫飞飞更看重她在家政事业脚踏实地的每一步。她不觉得自己在"向下兼容":"帮助更多的姐妹高 薪就业,我们是在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高知高管转型干家政 不久前,宫飞飞到济南开会,会上有不少山东家政行业的同行,其他家政老总们称她为"山东学历最高的家政公司老板"。 "老天爷比较眷顾我。"人生的前30年,宫飞飞过得顺风顺水。 "学习对我而言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我属于'逢考必过型'。"2005年,从山东大学包装工程专业毕业后,宫飞飞回到老家威海,进入当地知名 的大型制药集团。短短 ...
58到家助力“药企高管”再创业, 单月营收超30万
北京商报· 2025-10-09 15:29
"家政服务这一行,非常神圣。" 高马尾有力摇摆,西装外套烫得笔挺,高跟鞋噔噔作响,早上7点50分,威海市58到家入驻商家宫飞飞 准时跨进门店,笑着向会议室清一色女员工问好。 不久前,宫飞飞到济南开会,会上有不少山东家政行业的同行,其他家政老总们称她为"山东学历最高 的家政公司老板"。 "老天爷比较眷顾我。"人生的前30年,宫飞飞过得顺风顺水。 "学习对我而言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我属于'逢考必过型'。"2005年,从山东大学包装工程专业毕业后, 宫飞飞回到老家威海,进入当地知名的大型制药集团。短短几年内,工作认真、学习能力强的她成为这 家企业当时唯一的80后总监,任子公司总经理期间,管理着230位员工。 2012年,宫飞飞又在职攻读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硕士。人大治学严谨,全班49人,她成为成功毕业的 23人中的一员。 而这位"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自信满满的威海姑娘,在2014年迎来她的"职业叛逆期"——在 一次会议上,她与集团领导因工作安排问题产生分歧, 但并没有因此选择妥协,而是合上笔记本,内 心已然做出了决定:"是时候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一个新的方向了。" 这场争吵,终于让宫飞飞有机会开口提辞 ...
从凭经验到靠数据 “AI+家政”进入发展快车道
经济日报· 2025-10-05 10:52
行业政策支持 - 安徽省发布《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在家政领域应用 [1]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四方面12项举措,包括加快家政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精准服务 [6] - 合肥市商务局深入推进“AI+”融合应用,建立涵盖家政、育婴、养老知识及培训资料的行业学习互联网平台,并计划将信息用于训练AI模型 [5] 技术应用与创新 - 皖嫂家政与复旦大学联合研发“人工嗅觉”智能感知技术设备,用于检测婴儿奶瓶奶嘴的清洗消毒情况以及判断婴儿消化系统状况 [2] - 皖嫂家政接入DeepSeek大模型打造安徽首个家政服务垂类模型“皖嫂智家”,提供AI智慧客服功能,帮助用户解决家政问题并为服务人员提供学习渠道 [4] - 家政企业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用户画像,通过多维度信息为雇主匹配推荐合适的家政服务人员,降低信息收集和匹配成本 [3] - 企业引入人工智能软件对员工开展全面系统培训,以解决线下培训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3] - 创新应用“AI虚拟管家”,通过智能设备与服务人员结合,实现对家庭的全方位管理和细节优化 [5] 行业成效与数据 - 皖嫂家政服务平台累计服务13.6万人次,服务家政人员近5万人,客户服务满意度由70%提高至98%以上 [2] - 安徽省已有767家企业入驻全国家政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从业人员信息59.1万条 [6] - 截至今年8月底,合肥市开展家政岗前培训、回炉培训400余场,线上培训考试31场,累计培训30771人次 [7] - 安徽省商务厅通过“集中培训+精准辅导”模式,成功举办16场专题培训及35家企业上门辅导活动 [7]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解决家政行业服务标准化程度低、人员流动性高、供需匹配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等发展窠臼 [1] - 家政消费从“基础服务”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延伸,消费者更注重服务体验并愿意为专业人员支付溢价 [6] - 人工智能技术为应对老龄化、少子化问题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并拓展如心理健康咨询、法律咨询等多样化服务 [6] - 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共振正在重塑家政服务价值链,未来趋势是“机器做脏活,人类做暖活”的和谐共处 [8]
“AI+家政”进入发展快车道
经济日报· 2025-10-05 06:00
行业政策支持 - 安徽省发布《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家政领域的应用从市场自发探索进入政策引导的快车道[1]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四方面12项举措,包括加快家政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精准服务[6] - 合肥市商务局深入推进"AI+"融合应用,已建立行业学习互联网平台,并计划将平台积累的海量信息用于培育AI模型[5] 技术应用与创新 - 皖嫂家政与上海复旦大学联合研发"人工嗅觉"智能感知技术设备,用于检测婴儿奶瓶奶嘴的清洗消毒情况以及判断婴儿消化系统情况[2] - 皖嫂家政接入DeepSeek大模型打造安徽首个家政服务垂类模型"皖嫂智家",提供AI智慧客服功能,能快速解答如婴儿哭闹原因等问题[4]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员工培训,安徽大海家政集团通过引入AI软件对员工开展全面系统培训,以替代成本高、效率低的线下培训活动[3] - 合肥安心家政公司通过AI生成用户画像,辅助匹配和推荐家政服务人员,降低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成本[3] 服务提升与成效 - 皖嫂家政服务平台累计服务13.6万人次,服务家政人员近5万人,客户服务满意度由最初的70%提高至98%以上[2] -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家政消费从"基础服务"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延伸,消费者更注重服务体验并愿意为专业人员支付溢价[6] - 安徽省已有767家企业入驻全国家政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从业人员信息59.1万条,为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提供支撑[6] 行业培训与能力建设 - 合肥市商务局指导4家家政企业与合肥开放大学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落实"学历+技能提升"培训模式[7] - 截至今年8月底,合肥市开展岗前培训、回炉培训400余场,家政服务平台开设线上培训考试31场,累计培训30771人次[7] - 安徽省商务厅通过"集中培训+精准辅导"双轨推进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成功举办16场专题培训及35家企业上门辅导活动[7] 未来发展趋势 - AI虚拟管家场景可实现家庭全方位管理,服务人员能通过AI虚拟管家的指示对环境进行细节优化,并按照AI日程照顾老人和儿童[5] - 人工智能技术将拓展家政服务范围,如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法律咨询等,满足家庭日益多样化的需求[6] - 未来的家政服务将是"机器做脏活,人类做暖活"的和谐共处[8]
十万家政出吕梁
虎嗅· 2025-09-29 10:11
"既然小孙子已经上小学,我想借着外出工作的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证明自己在这个年纪依旧 有用。"2025年上半年,53岁的侯雪梅第一次向家人提出了要外出工作的想法。 过去三十余年,侯雪梅和丈夫在山西省吕梁市开过录像厅、小卖部、养殖场。最近十年,随着两个孙子 陆续出生,她成为了一名"三转婆姨"(吕梁方言,即围着锅台、老公、孩子转)。 一开始,她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丈夫说:"两人从未分居过,家中需要有人操持。"儿子的意 见是,"这么大年纪,不要再折腾"。但她和家人反复说:"两个孙子上学后,闲在家里的日子很难熬, 外出就业还能挣钱补贴家里。" 53岁并不是找工作的"黄金年纪"。为了能在外面找到工作,8月21日,侯雪梅选择了一条山西吕梁许多 农村妇女都曾走过的路:参加当地的免费护工培训班。 她的同学里有普通的农村妇女、曾经的流水线工人、辞职的销售和失意的小微企业老板等。课程内容丰 富,既有基础的护理理论和实践,也有一些新兴的技能,比如如何使用豆包进行搜索的AI(人工智 能)课。 9月18日,历经26天的标准化职业培训后,同学们陆续前往北京、太原、青岛等大城市就业。 一、26天的标准化培训 从表情到声音,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