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燃料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武汉西南崛起“千亿大道”
长江日报· 2025-08-21 08:28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左岸大道经开段沌口至大军山段全长22公里于8月20日全线贯通 成为城市交通主动脉和新千亿产业带 [1] 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 - 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即将开学 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和3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包括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 [1] - 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一期已建成启用 在新能源汽车 氢能 智能网联 船舶交通等领域与武汉经开区深度融合 [1] - 军山新城规划建设22公里环大学创新发展带 科创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1] 制造业与供应链升级 - 湖北迈睿达供应链总部基地将打造国家级研发中心和智能物流机器人生产基地 [1] - 岚图云峰工厂安装1.6万吨超大压铸机产线 可使新能源汽车减重30%同时提高强度 [1] - 海珀特武汉研发中心推出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干线物流重卡 续航超过1000公里 正进军海外市场 [1] 产业集群发展 - 左岸大道沿线布局氢能 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 建设大军山科创园和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 [2] - 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集聚企业400余家 涵盖新能源整车龙头企业(莲花跑车 博雷顿 开沃) 新能源企业(中创新航 雄韬氢雄 中原长江)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日本爱机 韩国浦项 广州福迪) [2] - 智汽园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78亿元 2025年上半年工业产值增速达30% [2] 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协同 -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四期新建6条生产线 规划年产能40万套动力电池PACK 2026年投产后产值超百亿元 [2] - 中创新航项目将带动林泉 凌云 亿森等10多家配套企业临近布局 [2] - 左岸大道贯通将加速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 推动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 促进武汉西南片区产业协同发展 [2]
【感知生态之变】我国绿色产业领跑全球
央视网· 2025-08-16 19:58
风电产业发展 - 风电运输线路从2015年14条线路扩展到2022年新增8个制造基地覆盖山区、沿海和三北地区 [3] - 目前近40%风电运输车辆活跃于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 [3] -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十年间增长25倍 2024年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5] 清洁能源投资 -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占全球比重从十年前的25%提升至目前的33% [5] - 全球海上绿色船舶近80%来自中国 氢燃料电池全球占比达50% [10] - 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规模已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 [10] 绿色制造体系 - 全国建成近5000家绿色矿山 配备3000多个传感器实现毫米级山体监测 [7][8] - 6000多家绿色工厂支撑全国超过20%的制造业产值 [8] - 内蒙古矿区采用100辆电动无人矿卡使噪声显著降低 生态环境改善吸引野生动物回归 [8] 新能源基础设施 - 2015年京沪高速首次全线覆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2024年充电网络覆盖几乎所有高速公路 [10]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2015年增长超过60倍 [10] - 甘肃荒漠建成3万面镜面聚光装置实现光伏全天候发电 [5] 生态修复成效 - 库布齐沙漠从2022年荒芜状态转变为集中式光伏"蓝色海洋" [5] - 矿山持续十年声音监测数据显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7] - 绿色生产力推动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0]
“链”上山东
齐鲁晚报· 2025-08-12 13:38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通过实施"链长制"系统性重构产业治理模式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 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性和抗风险能力 [10][15][20] - "链长制"以政府统筹和链主企业带动为核心 实现跨部门协同、要素重组和精准服务 形成全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22][23][32] - 产业链重构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焦点 山东通过补链强链拓链提升产业韧性 并在县域经济、营商环境等多维度产生积极影响 [12][38][45] 产业链全球重构背景 - 全球产业链正经历深刻重构 地缘冲突催生去风险化浪潮 供应链从效率优先转向韧性优先 [12] - 技术封锁加剧供应链结构性调整 例如歌尔股份因境外客户暂停生产智能声学整机产品 年度营收减少不超过33亿元 [14] - 各国展开产业竞争 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 欧盟投资430亿欧元打造本土半导体产业链 [14] 链长制制度创新 - 链长制是应对国际复杂环境的制度创新 政府与市场结合实现系统化产业治理 [15] - 山东2021年全面推行链长制 聚焦9大产业领域43条产业链 由省市区三级领导挂帅 [20] - 模式重构打破部门墙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实现政策在链上集聚、项目在链上推动、服务在链上展现 [22]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 山东炼油产能达2.1亿吨 占全国28% 但曾面临上游产能过剩、中游技术受制、下游品牌竞争力弱问题 [19][20] - 通过链长制重组化工产业 2024年行业营收超2.86万亿元 其中高端化工产品占比过半 [24] - 化工园区从199家压缩到84家 17家园区入选全国百强 数量居全国第一 [24] 链主企业生态引领 - 山东重工作为四大产业链链主 带动2500多家上下游企业发展 [27] - 潍柴通过技术帮扶和利益绑定带动链上企业 核心供应商70%合作超10年 30家配套企业营收翻番 [28][30] - 全省180多个链主覆盖19条标志性产业链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万多家卡位入链 [32][35] 产业链协同成效 - 威海光威联合60多家规上企业 产品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和火箭 [36] - 太阳纸业跨界开发生物医药和食品领域 从木材提取木糖技术全国首创 [38] - 2024年19条省级产业链集聚规上企业超3.6万家 实现营收近11万亿元 占全省九成以上 [38] 县域经济突破 - 宁津健身器材产业通过链长制整合 市场份额占国内70%、全球30% [40] - 建成百亿生态圈 实现硬件+内容+服务全流程生产 有效压降物流成本 [40] - 县域产业竞争力重塑 可在全球产业链中实现逆袭掌控 [38][40] 营商环境优化 - 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成为营商环境吸铁石 吸引安徽芜湖造船厂等外部企业落地 [42][43] - 烟台蓬莱港集聚海上风电四大核心部件 依托化工与海工双产业链优势 [44] - 链式服务实现产业聚变升级与环境引力双向增强 [45] 跨链融合发展 - 新能源为汽车产业链赋能 新材料提升高端装备精度 产业边界逐渐消融 [46] - 需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卡脖子技术 推进多链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 [48] - 链长制需持续迭代 实现链随产动、制因链优的共生共舞 [46][48]
重塑能源: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为人民币106.9百万元,同比下降约9.9%
金融界· 2025-08-08 23:07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人民币106,948千元 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9.9% [1] - 期内亏损人民币352,201千元 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亏损为人民币3.86元 [1] - 毛利为负人民币13,455千元 [1] 业务亮点 - 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41.8% [1] -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约360.3% [1] 资产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为人民币4,610,107千元 负债总额为人民币2,999,300千元 [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人民币1,725,155千元 [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051,112千元 [1]
重塑能源(02570.HK)中期总收入约1.07亿元 同比减少约9.9%
格隆汇· 2025-08-08 21:49
业绩概览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07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9.9%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3.3亿元,较过往期间亏损人民币4.66亿元减少约28.7% [1] - 报告期间未宣派任何股息 [1] 收入结构 - 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收入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加约141.8%,达到人民币76.8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31.8百万元) [1] - 海外地区收入较2024年同期显著增长约360.3% [1] - 收入减少主要由于零部件销售同比下降所致 [1] 业务表现 - 燃料电池系统收入增长明显,反映客户需求及订单较2024年同期有所提升 [1] - 收入结构呈现优化趋势 [1]
Plug Power: Is Another Post-Earnings Drop For PLUG Stock Inbound?
Forbes· 2025-08-07 23:40
核心财务数据 - 公司预计2025年8月11日发布财报 市场预期营收1.58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亏损0.16美元 较去年同期1.43亿美元营收和0.34美元每股亏损有所改善 [2][3] - 过去十二个月营收6.42亿美元 但运营亏损达9.88亿美元 净亏损20亿美元 当前市值14亿美元 [4] - 历史数据显示财报后单日下跌概率达61% 中位数跌幅5.9% 最大单日跌幅达40.5% [2] 股价波动特征 - 过去五年18次财报发布中 出现11次负向单日回报 概率61% 正向回报仅39% [7] - 近期三年正向回报概率进一步下降至36% 正向回报中位数涨幅10% 负向回报中位数跌幅5.9% [7] - 存在短期与中期回报相关性策略 可通过1日与5日回报率关联性进行仓位布局 [8] 同业比较维度 - 同业公司财报表现可能影响股价反应 市场存在提前定价现象 [9] - 可比同业财报发布后的单日回报率可作为参考指标 [9]
氢蓝时代获评深圳瞪羚企业
证券日报网· 2025-08-04 12:48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公司成功入选"深圳市瞪羚企业"名单,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成长、高潜力特征 [1] - 此前已获得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大湾区领航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认定 [1] - 此次获评瞪羚企业是对公司持续创新能力和综合发展潜力的权威认可 [1] 核心技术与发展战略 - 公司聚焦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1] - 率先突破"膜电极—电堆—燃电系统/储能系统"全链条技术瓶颈,构建行业领先的产品矩阵 [1] - 业务持续高速扩张,产品广泛应用于中重载商用车、船舶、无人机及发电和储能等领域 [1] 市场拓展与项目突破 - 上半年中标全球最大规模PEM氢燃料电池调峰发电项目 [1] - 中标国际首个核电领域氢能备用电源项目,开创"氢动力"和"氢发电"双轮驱动发展里程碑 [1] - 公司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以"瞪羚"般的跃升之势推进愿景 [1]
豪赌下个风口,内蒙猛踩“氢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12:12
氢能汽车行业现状 - 氢能汽车在卡车领域具有加氢速度快、低温损耗小、动力强、碳排少等优势,目前已在部分港口、矿区的大货车及城市公交车、环卫车中应用 [1] - 氢能汽车推广面临制氢运氢成本高、车辆造价高、加氢配套不足等瓶颈,导致市场接受度低与产业链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恶性循环 [1] - 政策补贴和财政引导被视为破解初期市场化困境的关键,同时城市区位禀赋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 内蒙古氢能产业发展 - 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乌海等城市已形成绿氢工厂、加氢站、氢装备工厂、燃料电池等全产业链布局 [2] - 国鸿氢能透露内蒙古用氢成本每年下降20%,预计2-3年内氢能卡车成本将低于纯电车型 [2] - 公司凭借价格优势向马来西亚出口氢能发动机,并认为氢能重卡将最终替代纯电车型,实现终极能源目标 [2] 技术路线竞争 - 氢能卡车与纯电重卡现阶段形成互补关系,但行业认为氢能技术路线将最终胜出 [2] - 丰田氢能商业化困局被作为反面案例,凸显基础设施与成本控制对技术路线成败的决定性作用 [1]
财务造假,这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被判刑!“90后”女儿被提名为董事候选人,她毕业于美国名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01:05
公司核心事件 - 公司实控人沈万中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 [1] - 沈万中已辞去公司董事长及董事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其他职务 [1] - 公司提名沈万中之女沈家雯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沈家雯目前持有公司0.94%股份 [1][7]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核能/火力发电厂等工业企业的水处理系统设备研发设计及集成业务 [3] - 公司已掌握氢能源发动机系统核心技术并实现产品商用交付多款产品通过国家检测 [3] - 公司核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实现进口替代应用于"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 [3] 财务违规历史 - 2022年9月浙江证监局发现公司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多列支研发费用等问题 [4] - 2023年1月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5] - 2023年6月查明公司2021年通过提前确认11个项目进度虚增营收和利润 [5]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共被处以300万元罚款沈万中个人被罚300万元 [5] 事件发展进程 - 2024年3月沈万中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案被取保候审 [6] - 2024年7月案件审结沈万中被判刑公司称不影响正常经营 [6] - 上交所曾就此事向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 [6] 人事变动情况 - 沈家雯拥有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等学历背景 [7] - 沈家雯曾任汇添富投资管理合规风控负责人2025年5月起任公司董事长助理 [7] - 补选董事事项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7]
氢燃料电池行业如何蹚过“深水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8 09:03
核心观点 - 氢燃料电池行业面临严重产销下滑和亏损 处于从政策驱动向商业化转型的艰难调整期 核心矛盾在于基础设施不完善 成本高企和应用场景单一 [2][3][4] - 行业破局需全产业链协同 重点突破上游制储运加环节降本 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 并延续政策支持以稳定市场预期 [6][7][9][12] 产销数据表现 - 2025年6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188辆同比下降81.5% 销量251辆同比下降76.4% [2] - 2025年上半年累计产量1364辆同比下降47.2% 累计销量1373辆同比下降46.8% [2] - 中国成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有量最多国家 但总销量偏低且市场发展缓慢 [2] 企业财务表现 - 重塑能源2024年营收6.49亿元同比减少27.5% 归母净亏损7.37亿元 [3] - 国鸿氢能2024年营收4.42亿元同比减少36.9% 毛利4000万元同比减少77.2% 归母净亏损4.07亿元 [3] - 亿华通2024年营收3.67亿元同比下降54.2% 归母净亏损4.56亿元 [3] - 国富氢能2024年营收4.59亿元同比下降12.2% 归母净亏损2.1亿元较上年7330万元亏损扩大 [3] 行业困境分析 - 行业处于商业化早期 正经历从政策示范驱动向场景商业化驱动的适应性调整 [4] - 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市场需求不足 产业链资金周转压力增大 [4][6] - 应收账款问题突出:亿华通2024年应收账款坏账损失1.94亿元同比增加122.6% 两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从28%升至48% [4] - 补贴政策回款周期长 企业需垫资导致经营压力巨大 [5][10] - 上游制储运加环节成本占比终端氢价60%以上 存在技术卡脖子和进口依赖 [6] 成本与技术挑战 - 氢气储运成本高:20MPa长管拖车仅储运238kg氢气 50MPa拖车可降本40-50% 液氢运输成本为高压氢气1/10 [8] - 加氢站建设周期长(固定站需1年)且审批流程复杂 [8] - 行业需氢气价格降至20-25元/kg才能与柴油车竞争 预计3年左右可实现 [10] - 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从15000元/kW下降至2500元/kW 降幅80% [12] 破局路径与建议 - 拓展非车用场景:重塑能源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151.7% 非车用燃料电池系统销售增132.6% [10] - 推动氢能高速网建设:京津冀免收高速通行费后 旭阳氢能销量突破2000万立方米同比翻倍 [13] - 政策需延续并优化:建议资金直接发放企业 扩大推广区域 提供金融/路权/氢碳协同等多元化激励 [15] - 拓展航空、航运、工业减碳等应用场景 构建可再生氢标准推动出口 [11][14] - 加强央国企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加氢站需8年以上才达盈亏平衡 [14] 基础设施与生态建设 - 全国已建542座加氢站 绿氢产能达12万吨/年 输氢管道达400公里 [12] - 内蒙古规划400公里"西氢东送"管道 吸引中石化配套制氢厂落地 [13] - 需构建"车、工、电、政"四轮驱动的利益共同体 实现全产业链协同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