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材料

搜索文档
专家报告:生物基纳米纤维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附22页PPT)
材料汇· 2025-06-09 23:03
海藻纤维研究方向 - 纤维表面微纳结构设计实现功能化改性,应用于结构材料、智能传感、能源催化等领域 [12] - 采用聚合物调黏和生物基高分子类流体策略,建立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高效成型加工新方法 [13] - 设计黏度可调的生物基高分子复合溶液,通过静电纺/湿纺/吹纺实现功能高分子纳米纤维高效纺丝成形 [15] 生物基高分子加工成形 - 基于大分子流体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高效成形加工 [16] - 现存问题包括低浓高黏、加工窗口窄、加工流动性差、成型效率低、高温易分解 [17] - 以流变学理论指导,基于静电作用液化多糖基聚合物,得到可调凝聚态结构的多糖流体 [17] 湿纺/吹纺生物基纤维高性能化 - 利用聚丙烯酸钠调控多糖溶液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诱导湿法纺丝中多糖纤维结构高取向,力学性能可达900 Mpa [19] - 借助超高分子量PEO和乙醇的不良溶剂效应,调节溶液中聚合物构象,实现大面积吹纺纤维膜制备 [19] - 完成海藻吹纺纤维膜中试,为生物多糖高值利用和产业化奠定基础 [20] 纤维功能化设计 - 基于纳米材料可控制备及组分锚定,制备系列有机/无机纤维 [22] - 通过理论计算精准设计三维互通的含催化剂纤维结构,实现钠硫电池正负极双改性 [24][25] - 以催化-吸附协同理论为指导制备复合纤维,形成高相容半相干界面提高催化稳定性 [28] 生物基材料在新能源领域应用 - 服务于碳中和目标下能源发展战略,突破复合海洋生物质纤维加工关键核心技术 [38] - SA/二价金属离子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复合物有效实现对多硫化物的吸附及催化转化 [41] - 以强电解质调控海藻在溶液中的聚集态结构,合成高载量单原子催化剂,初始容量高达1350 mAh g-1 [45][46]
领取!5月「 生物基」和「 生物制造」全球产业报告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9 21:43
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DT产业研究院发布《全球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2025年5月期,涵盖政策、资本、行业动态及科研进展四大板块,旨在提供全球生物基产业最新情报[1][6] - 报告显示国内生物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发改委发布第二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清单,涉及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3万吨PBX生物基材料等101个项目[7][8] - 行业动态显示国内企业加速布局,国科生物基拟投资1.2亿元建设秸秆制乳酸生产线,万华化学与金禾实业合资成立食品添加剂公司[9][10] - 资本层面,5月国内生物基领域发生3起融资事件,森奇新材、中科可监、灵蛛科技均获数千万元投资,涉及生物基膜材、降解塑料等方向[11] - 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广西大学团队开发木质素衍生碳耦合Ni-Mn2Mo3O8异质结催化剂,韩国团队研发出具有抗菌特性的生物基"电子皮肤"[12] 生物制造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首期《生物制造产业月度报告》同步发布,聚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领域,收录政策、行业、资本及科研四大类信息[14][17] - 政策端呈现地方特色,上海发布基础研究计划涵盖生物合成聚乳酸纤维等项目,深圳拟出台合成生物产业创新规定探索新型审评模式[18][19] - 行业合作案例显著增加,和晨生物与长春大成合作开发稀有氨基酸,伊明泰投资1亿元建设微生物发酵项目生产生物表面活性材料[20][21] - 资本持续加码生物制造,聚源生物获超亿元投资开发重组胶原蛋白,肆克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推进三代碳源生物制造技术[22] - 科研领域取得三项重要突破:上海交大构建工程菌株处理高盐环境污染物、中科院实现体外合成高阶碳水化合物、北京大学阐明红花色素生物合成途径[23] 行业会议信息 - 第四届SynBioCon大会将于8月在济南举办,设置绿色化工、AI+生物制造等专场,聚焦"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与商业化应用[25][26]
25位生物基行业领袖闭门会,「Bio-based 2025」总结6个观点和3个核心结论与您共享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8:36
全球碳中和博弈下的生物基产业破局路径 核心观点 - 生物基产业面临上游原料依赖、中游认证壁垒、下游应用局限三大矛盾,需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实现技术、政策、市场三重突破 [1][6][20] - 国际品牌对生物基材料提出"可计算的绿色"需求,包括认证溯源、10%价格溢价容忍度及场景化性能要求 [9][10][11] - AI技术可降低30%研发成本,加速生物基材料创新 [15] 品牌用户需求分析 - **认证溯源**:国际品牌要求非粮生物基原料C14检测+供应链追溯,体育用品巨头倡导废弃物转化纤维,卫浴企业推行20%-50%梯次替代策略 [10] - **价格敏感度**:品牌方普遍接受10%以内溢价,成本翻倍则难推广,快消品企业指出需政策引导突破消费者价格壁垒 [11] - **性能场景化**:汽车零部件需轻量化装饰材料,化妆品商要求生物基包装不影响灌装效率,粘合剂企业强调需定向开发而非简单替代 [11][13] 材料企业技术突破方向 - **FDCA产业化**:当前价格是PTA的40倍,需解决纯度与泛黄问题,万吨级产能是降本关键 [14][16] - **差异化定位**:PLA纤维防虫蛀、FDCA胶粘剂强度跃升、PEF包装气体阻隔性超PET,挖掘非替代性独特价值 [16] - **政策协同**:呼吁中欧共建生物基标准体系,借势欧盟PPWR法规打通碳足迹认证出海通道 [15] 区域产业布局与技术赋能 - **舟山产业集群**:重点引进PLA/PHA/FDCA-PEF项目,提供原料、用地、基金、中试四重支持,已集聚糖能科技、华康股份等企业 [17] - **AI技术应用**:蛋白质改造使酶效率提升,研发周期与成本降低30%,生物基企业全面转向AI计算 [15] 行业共识与破局路径 - **上游原料**:非粮化(秸秆糖等)是商业化前提,需政策与技术双驱动 [20] - **中游认证**:构建国际碳足迹标准破除绿色贸易壁垒 [20] - **下游应用**:品牌与材料商需联合定义场景,从"性能替代"转向"价值创造",全产业链协作跨越"死亡之谷" [20][22]
25位生物基行业领袖闭门会,「Bio-based 2025」总结6个观点和3个核心结论与您共享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8:36
核心观点 - 生物基产业面临上游原料依赖、中游认证壁垒、下游应用局限三大矛盾,需通过市场重塑、政策协同、技术突围解决 [1][6] - 行业共识认为生物基材料需从"性能替代"转向"价值创造",全产业链协同是破局关键 [20] 品牌用户需求 - 认证溯源成刚需:国际品牌要求非粮生物基原料认证(C14检测+供应链追溯),部分企业提出"梯次替代"策略(从20%生物基含量起步) [10] - 价格容忍度:品牌方普遍接受10%以内的价格上浮,成本翻倍则难以推广 [11] - 性能场景化突围:汽车零部件需轻量化与装饰性材料,化妆品需不影响灌装效率的包装材料,粘合剂需定向开发生物基单体 [11] 生物基企业破局策略 - FDCA产业化面临挑战:当前价格是PTA的40倍,需解决纯度问题(产品泛黄等技术痛点)和万吨级产能落地 [14][16] - 挖掘独特价值场景:PLA纤维混纺羊毛防虫蛀,FDCA基胶粘剂强度跃升,PEF包装气体阻隔性远超PET [16] - 政策协同:呼吁中欧共建生物基材料标准体系,引导非粮原料开发并通过碳足迹认证打通出海通道 [15] 技术创新 - AI赋能:某企业通过AI蛋白质改造使酶效率提升,研发成本降低30%,研发周期和准确率提升30% [15] - 产业链协同:需打通"HMF→FDCA→PEF"全链条,避免节点卡位 [16] 区域布局 - 舟山重点引进PLA、PHA、FDCA-PEF、戊二胺等项目,提供原料供应、化工用地、产业基金、中试场景四重支持,已集聚糖能科技、华康股份等标杆企业 [17] 行业共识 - 上游原料:非粮化(如秸秆糖)是商业化前提,需政策与技术创新双驱动 [20] - 中游认证:加快构建国际接轨的碳足迹标准 [20] - 下游应用:品牌方与材料商需联合定义场景 [20]
国内首家!合物致知科技携“植物靛蓝40%纯度”亮相生物基大会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4 22:21
公司概况 - 凤冈合物致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投资额2000万人民币[4] - 公司拥有5000亩种植园,年产能80吨,年销售额4800万,带动30人就业[4] - 2023年初取得实验成果转化,获得环评批复,申请4项专利技术[4] - 2024年10月通过中国计量院测试,植物靛蓝纯度达40%-50%,是国内首家取得高纯度南板蓝根靛蓝染料成果的企业[4] 技术突破 - 公司展示40%纯度植物靛蓝产品,采用突破性专利植染提取技术[1][4] - 技术使成品染料浓度达40%,改进染色工艺,提升色牢度,优化色光表现[4] - 纯天然植物靛蓝染料具备绿色、环保、健康特性,通过智能化生产降低成本[4] 产品应用 - 植物靛蓝40%纯度主要功能为纺织品环保植物染色原料[5] - 技术亮点在于高纯度可实现工业化生产[5] - 产品已入驻bio-basedlink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新品库[7] 市场前景 - 在全球环保需求推动下,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明显,国际市场持续扩大[5] - 产品有望与合成染料竞争,成为主流染色技术[4] - 公司参与第十届生物基大会暨展览(Bio-based 2025),展示最新成果[1]
100+热点话题分享!第十届生物基大会暨展览完美收官!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5-29 09:36
生物基大会概况 - 第十届生物基大会在上海举办,吸引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演讲人、60+参展企业、1000+参会代表 [1] - 设置3大颁奖、20+专场和对接会、10+核心话题讨论,涵盖国际趋势、产业化技术、下游应用等维度 [1] -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致开幕辞,多位专家分享"十五五"石化趋势、HMF电催化、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等前沿议题 [1] 关键化学品与材料创新 - 苏尔寿冠名论坛探讨PLA/PCL生产技术、生物基烯烃、低碳弹性体等,万华化学分享生物基1,3-丙二醇在化妆品包材应用 [4] - 京博中聚展示非粮衣康酸酯橡胶,诺华赛介绍AI助力生物基生产,中石化研究院探讨生物基尼龙技术 [5] 汽车行业应用 - 玛斯新材、蔚来汽车、三菱化学等企业讨论软木皮革、天然纤维、生物基聚碳酸酯DURABIO在汽车中的应用 [7] - 固特异轮胎和阿朗新科分享可持续材料轮胎技术,先锋对话聚焦汽车行业绿色转型与生物基材料准入门槛 [7] 包装领域创新 - 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解析欧盟包装法规影响,微构工场展示PHA新材料产业化,麦德龙探讨自有品牌可持续发展 [9] - 先锋对话围绕可持续包装应用挑战与机遇展开,涉及政策动态、材料替代等方向 [9] 国际合作与纤维技术 - 芬兰、韩国、荷兰等国际机构分享生物经济政策,Spiber介绍合成生物蛋白纤维,中科院曼谷中心探讨科技出海合作 [13] - 非粮生物基化学纤维、PLA复合熔喷无纺布、生物基PTT纤维等技术在纤维-面料专场展示 [15][16] AI与未来材料 - 镁伽科技冠名论坛探讨AI辅助分子设计,凯赛生物分析生物制造挑战,华东理工大学展示高分子材料AI设计 [18] - 复星锐正资本等机构对话未来材料趋势,聚焦AI在生物基材料研发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19] HMF-FDCA-PEF产业链 - 利夫生物论坛讨论葡萄糖二酸工业化、FDCA原料解决方案,万凯新材分享生物基呋喃聚酯技术 [21] - 苏尔寿等企业深入探讨PEF材料开发趋势与FDCA量产工程化核心问题 [21] 生物基皮革创新 - 贻如生物、朴飞生物展示菌丝体皮革量产技术,一汽研发总院探讨材料在汽车内饰的应用潜力 [26] - 先锋对话分析生物基皮革商业化路径与核心价值 [26]
揭牌!爱慕股份、青岛大学等共建海洋生物基材料产业联盟研究院
synbio新材料· 2025-05-27 17:50
海洋生物基材料产业联盟研究院成立 - 青岛大学、爱慕股份、青岛源海新材料、山东联润新材料、东莞永愉针织联合组建海洋生物基材料产业联盟研究院正式揭牌 [1] - 该研究院是"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模式 汇聚高校科研力量和企业市场经验及产业资源 [3] - 青岛大学拥有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海洋多糖领域研究领先 突破多项核心技术专利 [3] - 爱慕股份2023年与青岛大学实验室签订战略协议 推出海藻睡眠衣 2024年参与制定海藻纤维国家标准 [3] - 产业链企业在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有成熟技术和经验 [3] 海洋生物基材料发展现状与前景 - 海洋生物基材料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 可自然降解 环境友好等优势 能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依赖 [4] - 该材料可避免占用大量耕地 降低环境污染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4] - 目前面临原料来源有限 生产成本高 部分性能待提升等产业化挑战 [4] - 研究院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攻克技术难题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 [4] 行业动态 - 湖南年产5万吨合成生物制造新材料项目开工 以芦苇秸秆为原料生产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7] - 凯赛生物山西年产5000吨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生产线建成 合肥Bio-PPA CFRT生产基地开工 [7]
全球首个!光伏级生物基 EVA 牌号正式发布
DT新材料· 2025-05-22 23:28
Braskem生物基EVA材料商业化 - 全球首个通过ISCC PLUS认证的光伏级生物基EVA材料"I'm green EVA 7870S"实现商业化量产[1] - 产品采用100%甘蔗乙醇原料,碳足迹较石油基EVA降低65%,生物基碳含量达70%[1] - 每吨产品可减少3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60棵成年树木碳汇能力[1] 产品性能与技术优势 - 透光率>91.5%,抗PID性能>3000小时湿热老化后功率衰减<0.5%[1] - 适配单玻/双玻组件,针对N型TOPCon电池开发0.08mm超薄结构,提升组件功率增益1-3W[1] - 已获隆基、晶科等头部光伏企业批量订单,2025年产能规划10万吨,可满足20GW光伏组件封装需求[1] 生物基产业会议信息 - 2025年5月25-27日在中国上海佘山茂御臻品之选酒店举办生物基产业会议[11][15] - 包含生物基产业宏观论坛、关键化学品与材料创新技术论坛、可持续应用论坛等专题活动[15] - 同期举办第十届生物基展览,展示1000+创新产品,并组织终端品牌需求对接会[15] 会议核心议程 - 5月26日上午开幕式及新叶奖颁奖典礼,院士报告涵盖HMF电催化氧化还原技术[17] - 技术论坛涉及纳米纤维素造纸、生物质催化转化、生物基尼龙产业现状等议题[20][21] - 可持续应用论坛设汽车专场讨论绿色转型趋势,包装专场分析欧盟法规影响[26][27] 国际合作与认证标准 - 设国际合作专场,分享芬兰、荷兰、韩国等地区生物基产业发展经验与投资机会[31] - 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标准要求由北京绿林认证有限公司解读[21] - 涵盖生物基纤维非织造布专场,讨论聚乳酸纤维技术、生物可降解涤纶纤维等方向[28]
专家报告:我国生物基材料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路径(附37页PPT)
材料汇· 2025-05-21 23:41
生物基材料全球发展趋势 - 全球生物基塑料产能将从2022年220万吨增至2027年630万吨,年均增速23% [8][9] - 2022年产能结构中生物可降解占比51.5%,非生物可降解48.5% [8] - 中国现有生物基材料产能约1100万吨(不含生物燃料),产量700万吨,产值超1500亿元 [9] - 国际化工巨头如巴斯夫、杜邦、科思创加速布局生物基材料领域 [9]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均出台推动生物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 [10] - 经合组织预测未来10年20%以上石化产品可被生物基替代 [13] - 欧盟预测2030年6-12%化工原料和30-60%精细化学品将采用生物基制备 [13] 生物基化学品发展现状 有机酸领域 - 中国柠檬酸产能240万吨/年占全球70%,出口量超80% [17] - 乳酸产能85万吨/年占全球60% [17] - 衣康酸产能10万吨/年全球领先 [17] - 维生素C产能占全球95%以上 [17] 氨基酸领域 - 中国为全球最大氨基酸生产国,2023年出口占比:谷氨酸32%、赖氨酸35%、苏氨酸68% [25] - 华恒生物L-丙氨酸产品全球市占率超70% [25] 基础化学品 - 生物乙醇全球以第1代(玉米/小麦)和第1.5代(甘蔗)为主,中国玉米发酵占比64% [26] - 1,3-丙二醇80%用于生产PTT聚酯,美国杜邦垄断技术 [31] - 1,4-丁二醇主要用于PTMEG、PBT等产品,生物法占比仍低 [32] 生物基树脂发展 聚乳酸(PLA) - 全球产能85万吨/年,中国占65%(55万吨) [49] - 主要采用两步法聚合工艺,技术难点在丙交酯合成与纯化 [48] - 行业开工率仅25%,医用高端领域依赖进口 [49] 生物基尼龙 - 全球需求增速预计达30% [53] - 生物基PA11/PA1010比石油基PA6/PA66熔点低30-60℃,吸水率仅0.1-0.4% [54] - PA4为目前唯一可生物降解的尼龙品种 [54]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 - 全球产能约3.8万吨,中国占1.5万吨 [56] - 市场价格5万元/吨,是聚烯烃的5-10倍 [56] - 加工窗口窄(5-10℃),处于产业化初期 [56] 非粮原料开发利用 秸秆资源 - 2022年中国秸秆理论资源量9.77亿吨,可收集7.37亿吨 [79] - 原料化利用价格400-600元/吨,但占比不足1% [77] - 纤维素含量30-40%,半纤维素15-30%,木质素15-20% [80] 木薯产业 - 全球产量3.3亿吨,非洲占64.7% [85] - 中国进口依赖度86%,2023年进口890万吨 [85] - 广西占国内70%种植量,淀粉含量最高达80% [88] 甘蔗资源 - 全球产量19亿吨,巴西、印度、中国、泰国为主 [91] - 中国产量1.1亿吨,广西、云南、广东占95% [91] - 国内生产成本380元/吨,显著高于巴西(145元/吨) [92] 技术发展路径 酶制剂开发 - 诺维信和杜邦占据全球70%酶制剂市场 [92] - 秸秆糖化过程中酶成本占比达30-50% [93] - 需开发非粮原料专用酶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94] 工程菌种 - 中国菌种知识产权占比低于5% [97] - 需开发五碳糖/六碳糖共利用菌株 [97] - 重点突破乙二醇、己二酸等产品的工程菌 [97] 分离纯化技术 - 分离成本占生产过程30% [96] - 膜分离法需解决膜污染问题 [100] - 原位分离技术可提高发酵产量 [104]
中石油/中石化/巴斯夫/陶氏/赢创/万华化学/金发/东丽/三菱化学/恒力/恒逸.......
DT新材料· 2025-05-21 23:38
行业大会概况 - 第十届生物基大会以"向绿而行,向新而质"为主题,聚焦全球视野和下游用户需求,设置1场评选、6大论坛、17大专场、4大特色对接会,预计吸引1500+行业同仁参与 [1] - 活动由4位院士领衔,100+企业高层和顶尖专家共同探讨生物基行业未来十年发展路径,涵盖行业大会、创新展览、新叶奖评选三大板块 [1] 核心议程亮点 - 开幕式将发布全球首份《Bio-based 100+生物基材料创新应用案例集》并举行第三届新叶奖颁奖 [23][26] - 主论坛设置院士专题报告,包括孙立成院士的HMF电催化氧化还原研究、朱锦研究员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进展等前沿课题 [26] - 技术论坛覆盖关键化学品创新(PLA/PCL生产技术、生物基烯烃)、可持续应用(汽车/包装/纤维专场)、AI赋能材料研发等细分领域 [29][32][35][53][59] 参展企业阵容 - 新品展示区汇聚万华化学、三菱化学、苏尔寿、利夫生物、聚维元创等100+企业,涵盖生物基材料全产业链 [21] - 国际参与度显著,包括芬兰商务促进局、德国nova研究所、韩国生物塑料协会等机构分享欧洲/东盟市场机遇 [50][52] 产学研融合 - 青年科学家论坛集中展示32项前沿技术,如南京林业大学的生物基光固化材料、北京师范大学的胆酸聚酯抗菌肽等创新成果 [78][80] - 专家"坐诊"环节提供与10+产业化专家的小型私享交流会,覆盖技术合作与项目落地 [89] 产业投资动态 - 生物基产业投资专场聚焦"入局正当时"主题,联动合肥建投资本、招银国际等机构探讨融资机会 [76][111] - 终端品牌对接会设置服装/运动鞋/汽车专场,吸引李宁、蔚来汽车、延锋等企业参与需求匹配 [88][95] 国际协作网络 - 国际合作专场邀请芬兰、荷兰、泰国等代表分享政策创新,如荷兰的"生物经济转型加速计划"和芬兰的可持续发展案例 [50][52] - 韩国生物塑料协会分析产业挑战,德国nova研究所解读欧盟包装法规对亚洲市场影响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