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

搜索文档
财经观察丨从夏季达沃斯看“金融科技”蚂蚁在AI医疗赛场加速跑
齐鲁晚报· 2025-06-30 00:11
夏季达沃斯论坛与AI医疗 - 2007年至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大连和天津轮流举办 上周论坛聚焦"AI新动能"并公布首届MINDS项目评选结果 [1] - 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管家AQ入选MINDS项目 作为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唯一创新实践 评审认为该产品为中国可信医疗AI基础设施提供可借鉴模式 [1] - AQ应用提供上百项AI功能 连接全国超5000家医院和近百万医生 与多家健康管理设备和可穿戴品牌合作 6月26日上线各大应用市场 [2] 蚂蚁集团医疗布局 - 蚂蚁集团近期动作密集 与北京友谊医院合作上线消化专科智能体"消化百事通" 探索AI医疗融合新范式 [2] - 公司年初完成对好大夫在线的收购 以自研医疗大模型为核心 构建"医疗机构-医生-患者"三维服务闭环 [2] - 支付宝医疗聚合超3600家医院 为超8亿用户提供数字化服务 AI健康管家已服务超7千万用户 [5] AI医疗行业现状 - 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88亿元增长至2033年3157亿元 十年复合增长率43.1% [5] - 多家科技巨头布局AI医疗:科大讯飞"讯飞晓医"下载量2400万 华为构建临床AI辅助诊断体系 京东健康AI数字人年服务3500万人次 [6] - 行业关注重点包括医疗垂类模型完善 专业咨询回答质量提升 以及降低AI幻觉问题 [6]
AI25H2(2):AI医疗大势所趋
东北证券· 2025-06-29 21: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本次评级为优于大势,上次评级同样为优于大势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医疗催化不断,看好国内AI医疗发展,如爱尔眼科与华为云合作、微脉递表、蚂蚁发布应用等 [2] - AI医疗大势所趋,顺应国内老龄化趋势,是提升就医效率必要工具,未来B端渗透率提升后有望走向C端 [3] 相关目录总结 行业数据 - 成分股数量362只,总市值43429.03亿,流通市值25041.00亿,市盈率1772.09倍,市净率3.89倍,成分股总营收2860.32亿,总净利润24.51亿,资产负债率43.91% [7] AI医疗发展情况 - 催化事件不断,6月有多起合作、发布、融资等事件 [2] - 大势所趋,顺应老龄化,成为提升就医效率必要工具,未来有望从B端走向C端 [3] AI医疗场景 - 影像诊断全模态智能化、精准医疗与基因组学深度整合、手术机器人自主化跃升、远程医疗与健康管理普及 [3] 医疗大模型落地情况 - 临床全面落地,百家三甲医院完成深度求索本地化部署,居家医疗与健康监测创新,脑机接口与康复医学突破 [3] 相关标的 - AI医疗相关标的有麦迪科技、美年健康、翔宇医疗、润达医疗、卫宁健康、嘉和美康(除麦迪科技外其余尚未有研报覆盖,仅有限列示,不作为投资推荐) [4]
为何市场开始关注AI医疗
证券之星· 2025-06-27 15:42
AI医疗行业发展趋势 - AI医疗已跨越概念验证阶段,正以数据资产为燃料、临床场景为轨道,开启效率革命 [1] - 全球医疗AI市场预计将以43%的年复合增长率冲向4910亿美元规模 [5] - 产业核心矛盾从"大模型与算力竞争"转向"数据价值深度挖掘",数据质量、规模及稀缺性成为核心壁垒 [6][8] 主要企业动态 - 美股AI医疗龙头Tempus AI拥有2.5亿患者基因图谱和临床数据,商业版图覆盖药物研发、临床决策、患者管理全周期 [1] - 蚂蚁集团推出AI健康管家AQ,连接3600家医院、聚合百万医生资源,构建"技术-场景-临床"铁三角模式 [4][5] - 传统医疗IT企业凭借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优势形成"系统服务+数据智能"复合竞争力 [7] - 诊断类企业如润达医疗、金域医学利用检验数据优化辅助诊断模型 [8] 技术应用场景 - 预防阶段通过早筛服务与慢病管理降低发病率 [6] - 诊疗阶段实现线上复诊开方与远程咨询 [6] - 康复期结合日常监测数据优化干预方案 [6] - 多模态交互、服务闭环连接、个性化决策三大能力直击医疗场景痛点 [4] 中国市场特点 - AQ平台承载8亿用户医疗需求,见证中国医疗数字化十年进程 [4] - 中国方案注重将技术沉淀转化为可信赖的AI基座,在数据安全与临床有效性间寻找平衡 [5] - 技术迭代围绕让专业医疗服务突破物理边界,实现可及性与公平性双重突破 [4]
AI医疗革命中的技术定义者,讯飞医疗(2506.HK)大模型再迎新升级
格隆汇· 2025-06-27 15:20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国家联合22个部门实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专项行动,加速AI技术向全产业渗透,医疗健康领域成为战略要地[1] - 全球数字医疗投融资额Q1环比增长47%达53亿美元,创2022年Q2以来峰值,交易数量下降9%显示资本向头部集中[2] - 中国数字医疗市场Q1投融资金额达50亿元,环比增幅150%,展现强劲发展动能[2] 公司技术突破 - 讯飞医疗发布星火医疗大模型V2.5国际版,实现六大核心能力突破,包括医疗知识问答和复杂语言理解[6] - 模型开发"快慢思考"融合机制,结合实时响应与循证医学深度思考,拓宽AI在复杂医疗决策中的能力边界[6] - 在心血管内科等专科领域,大模型诊疗能力达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水平,部分维度超越人类专家[6] - 模型原生支持中英文双语,普通话、粤语、英语三语沟通,为国际化奠定技术基础[6] - 讯飞晓医APP覆盖疾病突破1600种,药品库扩至5万余种,医疗OCR识别率达97%[7][8] - 新增慢性病主动管理功能,自动跟踪指标、评估风险并生成个性化干预方案[8] 国际化战略 - 讯飞晓医APP香港版上线,融合粤语、英语支持及中医辨证等本地功能[9]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是公司输出AI医疗解决方案的天然跳板[10] - 香港医疗服务体系接轨欧美,英文医疗数据和海外培训医生群体为模型训练提供宝贵资源[14] 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公司形成G端、B端、C端多元化商业路径[12] - 2024年G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达3.91亿元,B端收入激增103.4%至1.32亿元,C端收入增长56.6%至2.11亿元[12] - "智医助理"覆盖全国692个区县、超7.3万个基层机构,累计完成超10亿次AI辅助诊断[11] 市场前景 - 全球AI医疗市场预计从2022年137亿美元以35.5%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30年1553亿美元[14]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年初至今涨幅达50%,港股市场氛围持续修复[17] - 多家机构对讯飞医疗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认可其稀缺性价值[18]
微脉冲刺港股:年营收6.5亿亏1.9亿 源码元璟及微光创投是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6-27 12:36
上市计划与股权结构 - 公司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上市 并设立两个英属维尔京群岛平台(ESOP BVI I及ESOP BVI II)分别持有1868万股和1811万股激励股份 占总股本6.03%和5.85% [2] - D+轮融资中投资者以1.2亿人民币及517.5万美元认购172万元注册资本 投后估值达5.59亿美元 [2][3] - 创始人裘加林通过iChoice Holding控制24.35%投票权 主要机构股东包括源码资本(9.45%)、元璟资本(6.31%)、IDG China III(13.55%)及MPC IV L.P(9.57%) [21][23][25] 融资历程与估值演变 - 自2016年A轮至2023年D+轮共完成6轮融资 累计融资额超5.6亿美元 每股成本从0.25美元升至1.81美元 [3] - 公司估值呈阶梯式增长:B轮7150万美元→C轮2.27亿美元→D轮5.25亿美元→D+轮5.59亿美元 [3] - D+轮融资条款显示估值折让率稳定在35.58% 较早期融资折让幅度(如A轮91.08%)显著收窄 [3] 业务模式与技术平台 - 定位AI全病程管理服务商 通过CareAI平台整合M.A.S(多智能体系统)和MoM(混合模型)架构 实现医院服务价值链重构 [4][6] - 运营省级AI医疗研究机构 利用真实世界数据训练自适应模型 提升临床患者管理效率 [9] - 2024年收入结构:全病程管理占72%(4.7亿元) 医疗健康产品销售占19.4%(1.26亿元) 保险经纪占8.6%(5626万元) [12][13]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近三年营收持续增长:2022年5.12亿元→2023年6.28亿元→2024年6.53亿元 毛利率从17.2%提升至19.9% [11][12] - 亏损呈现波动:2022年亏损4.14亿元→2023年收窄至1.5亿元→2024年扩大至1.93亿元 经调整净亏损从2.33亿元降至3020万元 [13][14] - 现金流改善显著:2024年经营现金净流出3947万元 较2022年2.43亿元大幅缩减 年末现金储备达3614万元 [15][16] 管理团队与股东背景 - 执行董事团队由创始人裘加林领衔 6名成员均来自中国本土 独立董事包含浙江大学韩洪灵等学术专家 [18][19][21] - 股东阵容涵盖知名机构:元璟资本(阿里系)、源码资本、IDG、千骥资本等 其中元璟资本近期已推动多家被投企业上市 [17][23][26] - 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11.88%股权 投资机构中IDG系合计持股14.22%为最大外部股东 [23][25]
蚂蚁再入无人区:AI健康管家AQ,是“普惠医疗”的终极答案?
硬AI· 2025-06-26 22:49
核心观点 - 蚂蚁集团推出独立AI健康应用AQ,旨在解决互联网健康信息"信任赤字"问题,将医疗健康业务升级为核心战略板块[1] - AQ定位为家庭健康管家,通过技术、服务整合与信任重建解决行业痛点[1] - AQ采用"三位一体"架构,围绕专业性、全面性和可信度构建价值核心[2][4] 专业性 - AQ从静态"一问一答"升级为动态"多轮追问"模式,能处理模糊症状描述并给出针对性建议[3] - 具备多模态识别能力,可解析图片、报告等非结构化数据[3] - 底层采用蚂蚁医疗大模型,学习超万亿tokens医疗语料,融合千万级医疗知识图谱,在权威评测中表现领先[5] 全面性 - 连接全国超5000家公立医院、近百万可挂号医生及200位名医"AI分身"[7] - 整合鱼跃、三诺等慢病管理设备及华为、苹果等可穿戴设备数据[7] - 形成"预警-咨询-问诊-追踪"闭环服务,增强生态粘性[7] 可信度 - 组建千人医学标注团队,核心团队60%为医学专业背景[8] - 邀请廖万清院士、王俊院士等专家作为"AI训练师"参与模型训练[9] - 通过信通院医疗健康大模型双领域可信评估,获安全测评最高等级[9] 战略意图 - 通过"名医AI分身"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单名医分身日服务量达11万人次(对比真人月接诊600人)[11] - 赋能基层医生,与仁济医院共建的专科智能体使基层医生诊断正确率提升4%-8%[11] - 目标成为全周期国民健康管理平台,从供给侧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11][12] 行业影响 - 中国7.8%三级医院承担超50%门诊量,农村执业医师占比不足20%,凸显资源结构性矛盾[11] - AQ探索将成AI医疗行业重要风向标,其技术-服务-信任捆绑模式具有系统性价值[13]
蚂蚁再入无人区:AI健康管家AQ,是“普惠医疗”的终极答案?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21:50
行业痛点与战略定位 - 互联网健康领域存在每日超2亿人次的健康问题查询需求,但面临广告泛滥与信息真假难辨的"信任赤字"问题[1] - 蚂蚁集团发布独立AI健康应用AQ,旨在解决行业信任痛点,此前已在支付宝内测10个月并服务超7000万用户[1] - 医疗健康业务从支付生态增值服务升级为核心战略板块,AQ定位为家庭健康管家而非搜索引擎[1] 产品架构与技术能力 - AQ构建"专业性、全面性、可信度"三位一体价值核心[2] - 采用动态多轮追问交互模式,突破传统健康搜索静态问答局限,支持图片、报告等非结构化数据处理[3] - 底层蚂蚁医疗大模型学习超万亿tokens医疗语料,融合千万级医疗知识图谱,在HealthBench等权威评测中综合得分94.7分领先行业[4][5] 生态连接与服务闭环 - 连接全国5000家公立医院、近百万医生及200位名医"AI分身",整合鱼跃、三诺等医疗设备及主流可穿戴数据[6] - 形成"预警-咨询-问诊-追踪"自强化闭环:可穿戴数据触发预警→AI引导咨询→真人医生问诊→持续健康管理[8] 信任体系建设 - 组建千人医学标注团队,核心团队60%为医学专业背景[9] - 廖万清院士、王俊院士等担任"AI训练师"参与模型训练,通过信通院医疗健康大模型双领域可信评估及安全测评最高等级[9] 普惠医疗战略 - 瞄准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7.8%三级医院承担50%门诊量,农村执业医师占比不足全国20%[10] - 名医AI分身实现服务能力数千倍放大,如睡眠专家毛洪京AI分身单日服务11万人次(对比本人月接诊600人)[11] - 赋能基层医疗,与上海仁济医院共建专科智能体提升基层医生诊断准确率4%-8%[11]
为什么看好讯飞医疗(02506)?MedBench登顶只是开始,国际化才是核心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15:11
公司动态 - 讯飞医疗在香港数码港举办技术应用发布会 推出星火医疗大模型V2 5国际版及讯飞晓医香港版 标志着从技术研发向全球化商业落地的关键转型 [1] - 发布会获得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梁君彦 数码港主席陈细明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等政府要员参会 [1] - 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在MedBench评测中以98 4分综合得分高居榜首 是目前业界唯一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医疗大模型企业 [1] 产品技术 - 星火医疗大模型V2 5国际版专科诊疗能力显著提升 在心血管内科 儿科 呼吸内科等专科领域综合诊疗水平达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标准 [2] - 新版本融合快速推理和循证医学长链推理双重能力 支持中英文双语及普通话 粤语 英语三语交互功能 [2] - 讯飞晓医累计下载量突破2400万次 完成AI健康咨询超1 4亿次 用户满意度高达98% [2] - 讯飞晓医香港版新增粤语和英语健康咨询服务 优化症状自查 药物查询 中医辨证等核心功能 升级为主动健康管理模式 [3] 战略布局 - 选择香港作为国际化战略重要支点 入选香港特区政府"重点企业伙伴"计划 享受扶持政策 [3] - 作为港交所"医疗大模型第一股"具备稀缺性标的价值 有利于获得国际资本关注 [3] - 在数码港设立国际研究院 汇聚全球人才开展前沿技术研发 [3] - 香港作为亚太商业中心可有效覆盖东南亚 中东等新兴市场 [3] 商业化体系 - 构建政企市场与消费市场双轮驱动格局 智医助理覆盖全国692个区县 超7 4万家基层医疗机构 服务22万名基层医生 [4] - 与超500家等级医院建立深度合作 提供患者管理智慧服务和医疗质量提升解决方案 [4] - 讯飞晓医从工具型产品向平台型服务转型 商业化空间逐步打开 [4] - 形成数据闭环效应 政企端医疗数据优化模型性能 消费端健康行为数据丰富用户画像 [4] 投资价值 - MedBench评测榜首确认AI医疗领域技术领先优势 全国产算力路径具备独特战略价值 [5] - 从全科向专科升级符合AI医疗应用发展规律 商业化前景更清晰 [5] - 国际化战略加速落地 有望迎来估值体系重新评估 [6] - 参考海外同类企业 成功国际化AI医疗公司通常享有明显估值溢价 [6]
医渡科技(02158)2025财年爆点:经调整EBITDA持续盈利 AI医疗长跑加速度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11:2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财年实现总收入7.15亿元,经调整EBITDA同比增长25.6%,年度亏损缩减至1.35亿元,同比减亏38.9% [1] - 在手订单达7.89亿元,反映业务持续增长潜力 [1] - 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AI for Medical)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10.3% [3]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AI for Life Science)收入2.47亿元,前20大客户收入留存率87.51% [4] - 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AI for Care)收入1.22亿元 [5] 技术能力与创新 - 核心算法引擎YiduCore累计处理超60亿份医疗记录,覆盖4000家医院,疾病知识图谱覆盖所有已知疾病,专病库覆盖超90个病种 [1] - 自研医疗垂域大模型形成"1+N+X" Copilot产品矩阵,AI诊疗助手累计服务患者2.6万人次 [2] - AI中台升级至2.0,支持多种大模型统一管理,数据中心Eywa 5.0数据流转效率提升4倍以上 [3] - 推出iEDC解决方案,实现临床数据管理效率指数级飞跃,患者招募准确率提升3倍 [5] 业务进展与客户覆盖 - 大数据平台板块客户包括110家三甲医院和44家监管机构 [3] - 生命科学板块活跃客户132家,服务16家头部跨国药企,完成411项临床研究 [4] - 健康管理平台连续运营"深圳惠民保"(参保率超35%)和"北京普惠健康保"(累计参保1500万人次),活跃用户超2400万 [5] 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以"数据-算法-场景"增长飞轮为核心,持续投入AI医疗深度应用 [1] - 通过AI中台实现从综合医院全局智能到专科专病深度穿透的多场景落地 [2] - 未来将深化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6]
医渡科技(02158)2025财年业绩:大模型加速落地!30家三甲医院实现多场景突破
智通财经网· 2025-06-25 17:53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实现收入人民币7.15亿元,年度亏损缩减至人民币1.35亿元,同比大幅减亏38.9% [1] 技术研发与数据积累 - 核心算法引擎YiduCore累计处理和分析超过11.5亿患者人次的60亿份经授权的医疗记录,沉淀对上万种疾病的理解洞察 [1] - 疾病知识图谱基本覆盖所有已知疾病,专病库覆盖超过90个病种,产出20个专病领域数据集 [1] - 医疗领域大模型技术水平行业前列,2024年9月在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大模型分导诊场景竞赛中排名第一 [1] 产品应用与市场渗透 - AI中台已在30多家三甲医院部署应用,2025年2月至6月基于AI中台构建的AI诊疗助手累计服务患者2.6万人次 [2] - 实现肿瘤专科医院诊疗多场景突破性落地,与滕皋军院士团队推出国内首个肝癌诊疗智能体 [2] - 大模型智能导诊+数字疗法赋能天津滨海新区经开区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