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

搜索文档
2025-2031年全球车灯控制器行业市场发展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可行性预测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07 10:30
车灯控制器行业政策环境 - 汽车电子行业采用政府宏观调控与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拟定行业发展规划[3] - 2024年国务院发布《政府采购领域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将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纳入绿色采购需求标准,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3] 车灯控制器行业产业链 - 上游原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和结构件,半导体材料在国内市场发展迅猛,部分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差距缩小[4] - 下游主要为整车制造业和售后维修市场,车灯控制器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通常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客户粘性强[4] - 2024年我国汽车产量3128.2万辆(+3.7%),销量3143.6万辆(+4.5%),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推动车灯控制器需求[4] 车灯控制器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车灯控制器产量24813.0万个,需求量21836.3万个,新能源汽车兴起带动需求增长[5] - 2024年市场规模108.79亿元,但市场价格从2016年77.3元/个下滑至2024年49.8元/个[8] 车灯控制器行业竞争格局 - 供应模式包括灯厂定点垂直一体化和主机厂定点第三方,第三方独立厂商因主机厂降低成本需求获得发展机遇[9] - 主要企业包括科博达、横店得邦照明、常州星宇车灯、上海信耀电子、北京经纬恒润科技等[9] 车灯控制器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向智能化、数字网络化、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电动汽车中电子产品成本占比显著高于传统汽车[10] - 车灯控制器软件开发成为核心技术体现,软件重要性日益凸显[10] 全球车灯控制器市场 - 2019-2024年全球市场持续发展,2025-2031年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大[12] - 德国、日本、美国等主要市场供需情况及未来预测数据详实[12] 中国车灯控制器市场 - 2019-2024年产销规模、利润总额、进出口数据等指标全面监测[14][15] - 区域分布显示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发展现状及前景差异[17] 行业投资与前景 - 2025-2031年全球及中国车灯控制器产值、产能、产量预测数据明确[21] - "十五五"期间行业投资特性、影响因素及价值评估分析完整[23][24]
从墨子平台到中央域控 航盛电子为汽车智能化变革“打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7 09:36
公司技术成果发布 - 航盛在2025年上海车展发布了一系列最新技术成果,包括墨子单芯片跨域融合平台、依智第四代智能座舱域控平台、全新一代全景视域抬头显示和中央域控制器等 [1][3] - 公司创立于1993年,已有32年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和交付经验,构建了包括智能座舱、智能交互、智能网联、辅助驾驶等领域的核心产品矩阵 [4] - 公司每年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额比例保持在10%以上,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舱驾融合、智能交互、抬头显示等领域 [4] 墨子单芯片跨域融合平台 - 墨子平台是行业首个基于单芯片实现异构计算的高级座舱和高级辅助驾驶相融合的方案,打破多芯片架构限制 [5] - 平台通过智能资源调度引擎实现算力毫秒级动态分配和数据"0拷贝"跨域交换,座舱和智驾功能数据高效无缝流转 [6] - 整机成本相比现有"座舱域控+智驾域控"方案优化超过30% [6] - 平台推出智舱版、智娱版、智行版三个配置,可根据不同车型定位动态分配算力 [7] - 已获得头部车企量产订单,预计2025年实现规模化量产装车 [7] 依智第四代智能座舱平台 - 基于最新3nm工艺设计芯片,提供280K DMIPS通用算力、4T flops硬件级光追图形算力和46 TOPS AI算力 [11] - 最高支持10屏并发和9K超高分辨率,支持全3D人机交互、大型3A游戏、4K高帧率视频播放 [11] - 实现端云混合大模型部署,支持DeepSeek-R及QWEN等通用和深度推理模型 [11] - 已获得头部车企量产订单,预计2025年实现规模化量产装车 [11] 全新一代全景视域抬头显示 - 采用不同于传统抬头显示的光学设计,通过小型化结构设计和自研灵动算法提升显示性能和交互安全 [12] - 实现全域120°超宽幅视场覆盖,投影清晰度较传统方案提升3倍 [12] - 深度整合仪表信息、CMS环视影像与信息娱乐系统等功能,关键数据表达效率提升40% [12] 中央域控制器 - 基于车规级异构计算平台实现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智慧神经中枢" [17] - 支持丰富接口和各类通信协议自由互转,集成T-BOX、BCM、数字钥匙等跨域功能 [17] - 支持国密SM2/3/4算法并获得ASIL-B功能安全与ISO21434信息安全双重安全认证 [17] - 已完成与主流车企联合验证并获得合作项目定点,2025年将实现规模化量产 [17] 公司市场策略 - 客户群体涵盖日韩厂商、欧美厂商、国内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 [18] - 根据不同客户群体需求及车型定位提供高算力、标准级和入门款产品 [18] - 通过"借船出海"和跟随国内自主品牌客户出海两条路径拓展海外市场 [19] - 海外市场已覆盖印度、泰国等地,更看重质量、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 [19]
开特股份新产品实现量产 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双增超40%
长江商报· 2025-05-07 07:3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48.05% [1] - 归母净利润4013.01万元,同比增长41.60% [1] - 扣非净利润3992.68万元,同比增长61.87% [1]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4.30%,规模效应释放使毛利率表现稳健 [1] 行业背景 - 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 [1]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 [1]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1.2% [1] 产品与业务 - 传感器类、执行器类产品销量稳步增长,执行器类新产品量产推动营收增长 [1] - 公司累计拥有专利340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覆盖汽车电子核心技术 [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02%至1108.78万元,占营收比重4.63% [2] 产能与战略 - 子公司开特电子云梦有限公司扩能项目及募投项目稳步推进,在建工程较上年末增长43.76% [2] - 公司计划深耕汽车热系统领域,挖掘客户与产品资源潜力以扩大市场占有率 [2] - 积极推进新一代传感器、执行器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全流程工作,确保可持续交付 [2] 股权激励 - 完成股权激励计划第三个解除限售期审核,进一步激发团队活力 [2]
经纬恒润(688326):控费成效初现,汽车电子爆发助盈利释放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6 21: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中性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营收55.41亿元同比+18.5%,归母净利润-5.5亿元;25Q1营收13.3亿元同比+49.3%,亏损缩窄,营收、盈利符合预期 [6] - 研发费用收窄盈利能力有望回升,2024年研发费用率18.7%同比降2pct,25Q1研发费用绝对值同比减少,预计2025年有望单季度扭亏 [6] - 智能驾驶电子产品加速量产,底盘域控制器项目增多,新能源和动力系统产品逐步放量 [6]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建立德国科布伦茨研发中心,提升马来西亚工厂产能 [6] - 随着产品技术进步等因素,毛利率和费用率有望改善,大客户新产品上市助营收恢复高增;维持25 - 26年营收预测73/89亿元,下调25/26年盈利预测至0.3/1.8亿,新增2027年营收/盈利预测102/2.9亿元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5月6日收盘价80.30元,一年内最高/最低114.88/54.95元,市净率2.5,股息率-,流通A股市值72.3亿元,上证指数/深证成指3316.11/10082.34 [2]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32.40元,资产负债率56.87%,总股本/流通A股1.2亿/9000万,流通B股/H股无 [2]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5541|1328|7335|8891|10207| |同比增长率(%)|18.5|49.3|32.4|21.2|14.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550|-120|28|175|287| |同比增长率(%)|-|-|-|518.8|64.5| |每股收益(元/股)|-4.78|-1.05|0.24|1.46|2.39| |毛利率(%)|21.5|21.4|23.8|24.1|24.6| |ROE(%)|-13.2|-3.1|0.7|4.0|6.2| |市盈率|-18|/|341|55|34| [5]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678|5541|7335|8891|10207| |营业成本(百万元)|3527|4349|5589|6745|7692| |税金及附加(百万元)|20|32|43|52|59| |主营业务利润(百万元)|1131|1160|1703|2094|2456| |销售费用(百万元)|186|300|323|365|388| |管理费用(百万元)|309|391|411|445|490| |研发费用(百万元)|968|1039|1108|1174|1286| |财务费用(百万元)|-97|-29|12|56|78| |经营性利润(百万元)|-235|-541|-151|54|214| |信用减值损失(百万元)|-57|-102|10|9|14| |资产减值损失(百万元)|-104|-89|-8|39|13| |投资收益及其他(百万元)|80|124|107|78|57| |营业利润(百万元)|-284|-595|-40|182|298| |营业外净收入(百万元)|-2|-3|0|0|0| |利润总额(百万元)|-285|-598|-40|182|298| |所得税(百万元)|-68|-53|-68|8|12| |净利润(百万元)|-217|-545|28|174|286|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0|5|0|-1|-2|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217|-550|28|175|287| [7]
德赛西威(002920):2025车展多项发布,从传统汽车电子供应商向“汽车智能化加速者”转型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6 21: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车展战略发布标志德赛西威从传统汽车电子供应商向“汽车智能化加速者”角色深化转型 重申“买入”评级 因其乙方文化易被低估 管理是易被忽视的优势 作为ADAS代表出海有技术和制造优势 维持盈利预测 2025 - 2027年收入预测为325.17、402.67、460.18亿元 2025 - 2027年利润预测为26.66、33.12、34.83亿元 对应2025年PE估值22倍[6][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4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76.18亿、325.17亿、402.67亿、460.18亿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6.1%、17.7%、23.8%、14.3% [2] - 2024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5亿、26.66亿、33.12亿、34.83亿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6%、33.0%、24.2%、5.2% [2] - 2024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3.63、4.80、5.97、6.28元/股 毛利率分别为19.9%、20.0%、20.1%、20.1% ROE分别为20.8%、22.8%、23.3%、20.9% 市盈率分别为30、22、18、17 [2] 市场数据 - 2025年5月6日收盘价107.13元 一年内最高/最低为144.50/82.87元 市净率5.8 股息率1.12% 流通A股市值590.84亿元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为3316.11/10082.34 [3]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18.43元 资产负债率52.96% 总股本/流通A股为555/552百万股 流通B股/H股为 - / - [3] 事件 - 德赛西威在2025上海车展发布多项重要成果 发布2030年全新使命愿景 推出全栈式智慧出行解决方案Smart Solution3.0 首发点亮旗舰级智能座舱G10PH 展示其敏捷研发与工程化能力 发布车路云一体式架构EEA4.0 可满足整车计算需求 为智能集成服务提供全栈平台 还发布了全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覆盖多元场景需求 舱驾一体方案具成本优势 且在研高阶辅助驾驶方案 致力于推动辅助驾驶普惠与行业智能化加速[7] 点评 - 2025年车展上德赛西威发布2030年全新使命愿景“创领安全、愉悦和绿色的出行生活” 并推出全栈式智慧出行解决方案Smart Solution3.0 集成150余项前沿技术 并通过四大场景[8] - 推出核心基座EEA4.0架构 全面赋能汽车AI化 可满足未来融合式架构演进及整车计算需求 可灵活扩展配置不同车型 激活端侧AI潜力 实现更高效的智能决策与通信交互 是德赛西威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三大业务的集大成者[8] 智能驾驶座舱新品发布 - 第五代智能座舱G10PH硬件平台成功首发点亮 亮点是先进AI能力、较高计算性能、高清图形处理功能 采用高通Oryon™ CPU、高性能的高通Hexagon™ NPU以及行业领先的高通Adreno™ GPU 配置8K P to P显示屏与30吋4K显示屏 构成完整的前排座舱交互界面 接下来将逐步实现更多功能集成[9] - 目前德赛西威智能座舱域控方案市占率第一 是行业绝对领军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2025年1月智能座舱领域供应商相关排行榜 德赛西威以12.8万套的装机量及18.8%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 第五代智能座舱G10PH推出后 有望巩固其在座舱域控的市场优势[9] 与高通全面合作 - 德赛西威与高通深化ADAS合作 采用“同套硬件、两套算法”的合作模式 在中国市场搭载德赛西威的本地化算法 在国际市场则配套高通的通用化算法 此前已基于高通8620、8650平台联合推出覆盖多种环境的辅助驾驶方案[15] - 双方基于高通8775打造舱驾融合方案 实现在单颗SoC上完成座舱和ADAS工作的能力 并支持在异构计算资源上运行混合关键级工作负载 该方案已被包括奇瑞在内的多家全球领先的汽车品牌应用[15] - 8775舱驾融合方案或具有成本优势 仅芯片成本就可能比“8155 + 8620”组合低约15% 整个系统级别的成本降幅甚至可能达到20%或者更高 成本优势有利于智能辅助驾驶向更低市场普及 预计后续10 - 15万元车型有望成为舱驾融合方案主要需求方[17] - 为服务量产交付 德赛西威在内部建设标准化交付体系 硬件设计周期压缩到6 - 10个月 算法层面打造跨平台算子迁移能力 减少对芯片厂的依赖[17] 发布全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 德赛西威基于72TOPS舱驾融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覆盖高速、城市复杂路况及记忆泊车三大场景 凭借高效算力调度与智能算法优化 在有限硬件资源下实现极致性能释放[18] - 高速行驶在上下匝道、效率变道等场景表现顺畅 城市行车在72T有限算力下完成上海复杂路况的城市记忆领航辅助驾驶场景 车/VRU占道避让绕行、红绿灯识别处理、路口直行/左右转顺利完成 在停泊一体方面 已覆盖泊出、闸机通行、寻找车位等功能[18]
车展现场揭秘:均胜电子如何用“汽车基因”切入机器人赛道
江南时报· 2025-05-06 19:16
核心观点 - 均胜电子在2025上海车展推出多款机器人传感器套件及解决方案,计划将机器人业务打造为"第二曲线"[1] - 公司利用汽车电子领域技术积累实现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突破,特别是在电池管理系统和传感器领域[2][3] - 机器人与汽车电子具有高度技术同源性,公司通过技术迁移快速布局机器人领域[6] -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达380-2050亿美元,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8] - 公司规划机器人业务分5阶段发展,并已启动港股上市计划重点押注该领域[8][9] 产品技术突破 - 推出"星驰"机器人动力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充电效率提升40%,能量失控风险降低70%[2] - 电池系统实现-20℃至60℃宽温环境适应,具备快充功能[3] - 开发轻量化机甲减少能量消耗,无线充电系统效率达90%以上,续航提升30%[3] - 传感器套件包含六维力传感器、电子皮肤、双目深度相机等产品[1] - 自主研发嗅觉传感器可检测食物氧化、预警燃气泄漏等[9] 技术协同优势 - 将汽车800V高压平台、仿生液冷温控(±1.5℃)等技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2] - 汽车自动驾驶传感器技术(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可应用于机器人环境感知[4] - 乘员监测系统(OMS)核心算法可用于机器人环境感知[4] - 全电动安全带(DMR)技术与机器人运动平衡调节相似[5] - 智能汽车视觉神经网络算法可应用于机器人路线规划[4] 业务发展规划 - 机器人业务分5阶段:核心零部件研发→工业场景数据空间→商业化应用→产业生态→全球化布局[8] - 2024年营收558.64亿元,过去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65亿元[9] - 已向知名人形机器人公司送样核心零部件[7] - 与智元机器人合作开发"大小脑"及关键零部件,共同开拓海内外市场[9] - 下游客户覆盖全球100多个汽车品牌,为业务拓展提供渠道支持[7] 行业前景 - 全球近20家车企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8] - 2025年Q1具身智能赛道投融资达33起[8] - 激光雷达成本已降至3000元/颗,机器人成本有望再降1/3[7] - 汽车产业链成熟度有助于降低机器人生产成本[6] - 人形机器人在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潜力[9]
奥海科技20250505
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奥海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经营与财务表现**:2024 年第四季度和 2025 年第一季度经营回暖,2024 年第四季度营收增长 16.89%创单季最佳,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78%,毛利率提至 19.93%;2025 年第一季度毛利率达 20.1%,得益于消费电子电源领域批发零售结合战略调整[2][3] - **海外市场布局与关税应对**:在印度和印尼布局生产基地,海外产能占 35%(印度 15%、印尼和越南各 10%),海外毛利率普遍高于国内;对美出口采取与客户产品打包报关策略,全球布局上国内生产美国之外订单、海外生产美国订单以规避关税风险[2][4][5][6][9] - **2025 年业绩预期**:第二季度营收环比预计增约 5 亿元,手机、识别器、ToC 等板块均有贡献;全年手机业务预计营收 39 亿元(三星导入为主要增量),物联网维持 11.5 - 12 亿元,士电业务增量 3 亿元来自汇普科技,ToC 业务目标 12 亿元,车业务预期 3 亿多元,服务器业务目标 5.5 亿元[2][7][8] - **业务增量与市场份额**:2024 年主要增量来自 OPPO,市场份额达 24%,销售数量超 3000 万支,销售额 66 - 67 亿元[2][11] - **毛利率情况**:整体毛利率提升得益于产品结构改善和内部降本增效;各业务板块毛利率有别,手机业务约 17% - 18%,生产设备 23% - 24%,PC 业务 25%等;中期整体预期毛利润可达 22% - 23%,长期有望超 25%[12][13][14] - **新客户与生产安排**:新客户项目有望带来更好盈利,生产采取国内外双线并行策略,客户希望在国内、印度和印尼生产,海外客户去海外生产意愿增强[15][16][17][18] - **海外子公司情况**:正调整股权结构,由新加坡控股所有海外基地以规避政策问题,新加坡成全球总部;2024 年香港澳海与新加坡澳海合计收入约 11 亿元[22][25] - **分红与投资收益**:2024 年股息率突破 4%,公司现金充沛,营收增长时分红将增加;通过国际化进展及国外金融产品降低汇率波动风险,提高收益率[10][26][27] - **各业务进展**:服务器业务 2024 年收入 3.8 亿,2025 年预计 5.5 - 6 亿,未来几年预期良好;汽车电子控制领域 2024 年收入约 5.6 亿元,2025 年预计 8 - 9 亿元,未来规模有望达二三十亿元;手机行业二季度订单预计环比增长约 30%,二季度毛利环比有望改善;人形机器人与小米确定合作方案,正与其他厂商对接[28][29][30][31][32] - **战略规划**:短期内盈利能力回升,中期国际消费电子品牌新导入项目和新汽车客户进展好,长期 133 战略落地,通过分红与经营创造投资者价值[3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海外产能扩产相对简单快速,如 SMT 轻量化产线一个月左右可完成复制;新增产线涉及运费、组装测试费用及新购设备投入,但公司资金状况健康、负债率低[20][21] - 2024 年印度工厂生产近十亿元订单,但接单主体情况复杂,单纯看子公司报表意义不大[23] - 公司市值约 100 亿元,账上现金 40 亿元,几乎无负债[26]
以园区能级之“进” 撬动经济发展之“稳”
中国经济网· 2025-05-06 10:25
园区高质量发展战略 - 崇川区印发《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奋斗目标》,明确到2027年三大园区(崇川经济开发区、港闸经济开发区、市北高新区)分别跻身全省前30、前40、前5 [1] - 三大园区对标先进开发区:崇川经济开发区对标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目标三年实现工业规上产值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200家 [9];市北高新区对标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标三年全省排名进前五 [9];港闸经济开发区对标无锡经济开发区,目标三年实现"产创融合新高地,总量冲刺四百亿" [10]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 - 崇川经济开发区舰船装置研发及制造基地项目投资5亿元,占地40亩,预计达产后年产值3亿元、税收上千万元 [2] - 市北高新区幂帆集成电路设备研发制造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应税销售约3亿元,税收1800万元 [3] - 港闸经济开发区号角半导体砂轮制造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预计年产碳化硅减薄砂轮1万片,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应税销售1亿元、税收500万元 [4] - 泰科电子汽车事业部南通先进制造基地投资1.5亿美元,预计今年产值2.5亿元,明年实现翻番增长 [4][6] 产业布局与创新驱动 - 崇川经济开发区以通富微电为链主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奥创特新新能源材料等项目年内达产 [9] - 市北高新区聚焦集成电路、汽车电子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三年累计新签约注册市重特大项目40个以上 [9] - 港闸经济开发区计划三年内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 [10] 服务业项目发展 - 森迪文旅度假区二期包括森迪极地冰雪王国和森迪非洲原野酒店,其中酒店项目总投资6亿元,预计年接待住客30万人次,税收超1500万元 [7] - 森迪极地冰雪王国已建成运营,去年接待游客量80万人次 [7] 园区经济表现 - 一季度全市项目发展总指数中,市北高新区、崇川经济开发区、港闸经济开发区分别位列省级开发区第一、第二、第三名 [4] - 崇川19个项目入选省市重大项目,一季度已开工14个,新竣工10个项目,转化达产8个项目 [7]
怎么玩?新股上市5天跌4天,从140元跌到99元,马上破发!
搜狐财经· 2025-05-05 17:19
新股表现 - 天有为上市5天连续下跌4天 股价从最高140元跌至99元 接近破发价93 5元 [1][8] - 同一天上市的江顺科技5天内从84元跌至55元 接近腰斩 [11] - 宏工科技上市10天跌9天 股价从83元跌至51元 首日买入即被套 [14] - 近期新股普遍呈现首日冲高后持续阴跌走势 投资者面临较大亏损风险 [17] 公司业务 - 天有为专注于汽车仪表研发制造 产品涵盖电子组合仪表 全液晶仪表 双联屏等 [5] - 业务向智能座舱领域延伸 涉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空调控制器 无线充电器等 [5] 发行情况 - 天有为发行价93 5元 发行4000万股 实际募资37 4亿元 超募7 36亿元 [7] - 保荐机构中信建投收取1 75亿元费用 包含300万元保荐费及4 7%承销费 [7][8] - 询价区间跨度达48-177 5元/股 最终定价接近区间中位 [7] - 发行费用包含2179万元审计费 981万元律师费 均按进度分阶段支付 [7] 市场现象 - 新股呈现"上市即巅峰"特征 首日高开后持续阴跌成为普遍现象 [1][17] - 保荐机构通过超募获取高额佣金 与二级市场投资者亏损形成对比 [8] - 近期多只新股出现上市5日内跌幅超30%的极端走势 [11][14]
德赛西威(002920)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15:26
公司基本信息 - 股票代码为 002920,股票简称为德赛西威,是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时间是 2025 年 4 月 29 日,形式为电话会议 [2][4] - 活动参与人员众多,包括高盛、瑞银、长信等多家机构的人员 [2][3][4]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证券事务代表林洵沛先生 [5] 2025 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 实现营业收入 67.92 亿元,同比增长 20.26%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82 亿元,同比增长 51.32% [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4.97 亿元,同比增长 34.08% [5] 领航辅助驾驶域控进展 - 产品已为理想、小鹏等多家车企车型提供配套支持,并斩获长城、奇瑞等车企新项目订单 [5] - 2024 年与奇瑞合作开发舱驾一体中央计算平台,成为业内首款可量产舱驾一体产品 [5] - 与昊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新一代舱驾一体及中央计算平台落地 [5] - 高级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加速商业化落地,推动业务高速增长 [5] 海外市场拓展情况 - 2024 年海外订单年化销售额超 50 亿元,同比增幅超 120%,获多家国际知名车企新项目订单 [5] - 海外产能布局主要在欧洲,德国工厂正常运营,西班牙工厂预计 2025 年底竣工,2026 年供货 [5][6] - 在东南亚构建本地化制造和服务能力,在墨西哥设厂服务北美、南美客户 [6] 智能座舱业务竞争优势 - 致力于构建新人机交互关系,2024 年业务保持增长,全年营收达 182.30 亿元 [6] - 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 160 亿元,巩固市场地位 [6] - AI 等技术发展释放应用场景,智能座舱迭代升级,渗透率提升,市场空间扩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