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
搜索文档
翼菲科技报考港股上市:营收增长、持续亏损,多名股东临场退出
搜狐财经· 2025-07-01 22:44
公司上市计划 - 翼菲智能于6月30日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招股书,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计划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此前已完成多轮融资,包括2025年3月1.4亿元E轮和5月1.04亿元Pre-IPO轮融资 [5][6][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前身为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2025年6月迁至浙江台州玉环市 [3] - 注册资本5508.8492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创始人张赛 [3]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轻工行业工业机器人领域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3] 股权结构 - 上市前张赛控制约25.07%表决权,包括直接持股11.17%及通过三家合伙企业控制的股份 [4] - 主要股东包括张赛(12.31%)、济南梓道(9.79%)、CBC宽带资本(9.57%)、上海峰瑞(9.53%)等 [4] - 2025年E轮融资后估值达21.4亿元,Pre-IPO轮融资后估值增至36.039亿元 [6][7] 融资历程 - 成立至今完成多轮融资,累计金额显著:2014年600万天使轮,2015年1800万Pre-A轮,2016-2017年共6000万A轮,2019年8900万B+轮,2020年1.3亿C轮,2021年7100万D轮 [5] - 2025年关键融资包括:3月玉环投资1400万E轮,4月玉环国投1.1亿股权转让,5月Pre-IPO轮1.04亿 [6][7][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1.62亿(+24.1%)→2.01亿(+23.9%)→2.68亿(+33.3%) [10][11] - 毛利率波动:26.7%→18.3%→26.5%,2024年毛利7101.8万同比大幅提升92.6% [10][11] - 净亏损呈现收窄趋势:5755万→1.11亿→7149万,2024年亏损同比减少35.4% [10][11] - 经调整净亏损:5057万→1.06亿→5232万,2024年改善50.7% [12] 业务结构 - 收入主要来自机器人解决方案,2022-2024年占比95.0%→87.2%→79.2%,金额1.54亿→1.75亿→2.12亿 [11] - 机器人本体业务占比逐步提升,显示产品结构多元化趋势 [11] 行业地位 - 公司定位为工业全品类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商,建立全覆盖技术生态体系 [1][3] - 专注于轻工行业工业机器人领域,在国内细分市场具有领先地位 [3]
翼菲智能递表港交所
经济观察报· 2025-07-01 17:41
公司概况 - 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表,拟于香港上市,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2012年成立,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商业化,并提供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深耕轻工行业 [1]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1] 技术能力 - 公司拥有全栈机器人架构,围绕"脑""眼""手""足"四大核心功能构建,实现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 [2] - "脑"体现为一体化控制系统,支持智能决策并实现高速高精度运动及实时多机器人协同 [2] - "眼"是先进视觉系统,结合3D成像与深度学习算法成为高精度动态跟踪的关键 [2] - "手"将先进建模技术与精密制造结合以达成卓越性能及工业级可靠性 [2] - "足"由自主研发的移动平台硬件及调度软件组成,支持自主导航及动态避障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6亿元、2.0亿元、2.7亿元 [2] - 同期亏损分别为0.6亿元、1.1亿元、0.7亿元 [2]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人民币3,420万元、3,310万元及3,870万元,分别占当年营收的21.1%、16.5%及14.4% [3] 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少数具备规模化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全面覆盖能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 [1] - 公司助力各行业企业客户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成本及改进产品质量,推动其智能化转型 [1]
超400笔投资,VC跨越山海关
投中网· 2025-07-01 14:27
北方华创收购芯源微交易分析 - 北方华创通过两次股份转让合计耗资31.35亿元收购芯源微17.87%股权(3596.47万股),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取得控制权[1][2][3] - 北方华创为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2024年营收近300亿元(同比+35.14%),净利润56.21亿元(同比+44.17%),市值2300亿元,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排名第六[3] - 芯源微是国内唯一量产型中高端涂胶显影设备供应商,单片式湿法设备龙头,市值200亿元[4] - 双方合并可在产品、研发和供应链领域产生协同效应,提升国内半导体设备整体竞争力[5] 芯源微发展历程与国资支持 - 芯源微2002年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持股71.43%)联合韩国STL公司设立,初期通过技术引进切入半导体装备领域[12] - 沈自所持续提供科研支持,帮助公司2005年突破8英寸凸点封装设备技术,2007年推出首台国产12英寸涂胶显影机[15] - 2008年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获政府年均拨款3000万元(2010-2012年),缓解研发资金压力[16][17] - 2019年成为辽宁省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2023年北方华创收购标志其进入新发展阶段[19][20] 辽宁科创生态与投资动态 - 2020-2025年上半年辽宁发生418笔投资事件,融资总额约1900亿元,获投事件数量逐年递增(2024年86笔)[9][42] - 沈阳盛京金控构建三支百亿母基金(市投资基金、天使基金、市场化基金),累计投资230余个项目总额220亿元[37][39][40] - 辽宁产业投资基金(200亿元)已出资26支子基金,2023年联合四大央企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集群[41] - 典型案例包括新松半导体(获国家大基金二期等投资)和国瑞新材(深创投等投资核纯级石墨企业)[43] 辽宁科研与产业基础 - 中科院沈阳分院在辽设有4个研究所和2个转制公司,沈自所孵化芯源微、新松机器人等10余家科技企业[28][33] - 沈阳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集群成为辽宁首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半导体设备和机器人产业成为转型升级标杆[32] - 2024年辽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206家、高新技术企业1625家,涌现融科储能等独角兽企业[34] - 装备制造、航天军工、石油化工领域优势显著,2024年新增沈阳航空等三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3]
80后学霸创始人控盘,年亏7100万却手握4亿订单?这家企业携具身智能机器人赴港上市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1 10:39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计划通过18C章程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1] - IPO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机器人技术开发(30%)、生产线开发及产能建设(25%)、海外业务网络发展(20%)、供应链上下游投资(15%)及补充营运资金(10%)[1] - 近期宣布"翼菲机器人"项目落户绍兴上虞区曹娥江经开区,计划总投资5.2亿元,重点建设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基地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1] 公司概况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总部位于浙江台州,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设有子公司,2023年4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 - 是一家集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控制系统开发、视觉系统开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设备提供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 - 竞争优势体现在全栈研发能力、柔性解决方案及快速市场响应等方面[2] - 创始人张赛博士直接及通过控股平台控制公司约25.07%的表决权,为单一最大股东团体[2] - 业务里程碑包括2014年实现并联机器人首次销售、2019年推出SCARA机器人、2022年推出晶圆搬运机器人,2024年签订首家海外分销商,2025年启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2]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2.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8.5%[9] - 收入主要来自机器人解决方案(占比超79%)及本体销售(20.8%)[9] - 2022-2024年毛利分别为4324.5万元、3686.8万元、7101.8万元,毛利率26.7%、18.3%、26.5%[9] - 2023年毛利率下滑主因存货减值及市场竞争,2024年随产品结构优化回升[9]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手订单价值超过4亿元[9] - 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5755.3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亏损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及市场拓展开支[9]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构建了覆盖"脑、眼、手、足"的全栈机器人技术架构,形成五大产品系列[5] - Bat系列并联机器人:20+标准机型,模块化设计适配轻工业高速分拣、取放等场景[5] - Camel系列移动机器人:AGV/AMR产品载重50kg至2000kg,支持货架顶升搬运[5] - Python系列SCARA机器人:450-800mm臂展,适用于3C产品精密组装[5] - Mantis系列六轴机器人:模块化铰接架构,空间利用率高[5] - Lobster系列晶圆搬运机器人:四自由度设计,支持单/双臂配置,获TÜV SEMI认证[5] - Bat系列并联机器人可实现20,000小时无故障运行[6] - Python系列SCARA机器人符合ISO 4级洁净标准,Lobster系列晶圆搬运机器人达到ISO 1级洁净度[6] - 自主研发的控制及视觉系统实现智能决策、动态追踪,截至2024年末拥有271项授权专利(含36项发明专利)及79项软件著作权[6] 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7] - 2024年轻工业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为200.3百万元,市场份额1.2%[8] -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20年的31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5.8%[11]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20年的12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9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438亿元[11] 研发投入与存货情况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3420万元、3310万元及3870万元,分别占当年营收的21.1%、16.5%及14.4%[10] - 2022-2024年存货分别为1.47亿元、1.21亿元、1.40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390天、297天、241天[10] 融资历程与股权结构 - 从2014年开始首次融资,至今已融资10余次,2023年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13] - 在18C章程下,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为宽带资本和清控银杏[13] - 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为36.04亿元人民币,股权较为分散[13]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上市后将持续推进"技术领先+市场扩张"双轮驱动[14] - 目标通过募资金源提升研发迭代速度,巩固轻工业自动化领域优势,同时向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制造领域延伸[14] - 目标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核心供应商[14]
翼菲科技冲刺港交所:或成「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在手订单超4亿
IPO早知道· 2025-07-01 09:05
公司概况 - 翼菲科技是一家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和商业化,并提供综合机器人解决方案,深耕轻工行业 [2] - 公司成立于2012年,计划于2025年6月30日通过18C章程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农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2]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2] 产品与技术 - 工业机器人产品组合涵盖并联机器人(Bat系列)、AGV/AMR移动机器人(Camel系列)、SCARA机器人(Python系列)、晶圆搬运机器人(Lobster系列)和六轴工业机器人(Mantis系列) [4] - 具备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控制及视觉系统(Gorilla及Kingkong系列) [4] - Bat系列并联机器人是国内首批获得可靠性及耐用性认证的型号,可实现20,000小时无故障运行 [4] - Python系列SCARA机器人符合ISO 4级洁净标准,Lobster系列晶圆搬运机器人获得TÜV SEMI认证,RW-A晶圆搬运机器人达到ISO 1级洁净度 [4] - 建立了整合"脑"、"眼"、"手"、"足"的核心技术系统,实现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 [5] 客户与市场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服务69名、158名和275名直销客户,覆盖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与新能源、医疗健康、快消品和半导体等领域 [5] - 客户包括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显示屏供应商、生物活性材料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全球最大的微型声学设备供应商之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等知名企业 [5] - 全球客户覆盖中国2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以及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及东南亚等2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 [6] - 2024年海外收入约为2550万元,约占当年收入的9.5% [7]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手订单价值超过4亿元 [8]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568亿元,预计将以16.7%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1,216亿元 [8]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为1,929亿元,预计将以19.9%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4,745亿元 [8]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已从2020年的123亿元以14.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4年的209亿元,预计将以16.3%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438亿元 [8]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已从2020年的369亿元以17.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4年的711亿元,预计以19.5%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1,710亿元 [8] 财务与融资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和2.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8.5% [9] -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6.7%、18.3%和26.5% [9] - 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为宽带资本和清控银杏,资深独立投资者包括常春藤资本、春华资本、国科盈峰等 [9] - 在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为36.04亿元人民币 [10] 资金用途 - 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机器人技术的开发、生产线开发和产能建设、发展海外业务网络、供应链上下游的投资以及补充营运资本 [10]
新股消息 | 翼菲智能冲刺港交所 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21:52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商业化,并提供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深耕轻工行业 [3] - 公司已建立强大的全覆盖技术生态体系,实现规模化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 [3]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3] - 公司是中国少数具备规模化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全面覆盖能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 [3] 产品与技术 - 公司针对中国轻工行业设计了全面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组合,涵盖并联机器人、AGV/AMR移动机器人、SCARA机器人、晶圆搬运机器人及六轴工业机器人 [3] - 公司具备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 控制及视觉系统 [3] - 公司提供基于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机器人解决方案,以应对智能制造中的特定应用场景 [4] - 解决方案支持广泛的自动化功能,包括上下料、分拣、取放、包装、视觉检测、组装及涂胶系统 [4]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公司实现收益收入分别约为1.62亿元、2.01亿元、2.68亿元人民币 [4] - 同期,公司实现毛利分别为4324.5万元、3686.8万元、7101.8万元人民币 [4] - 2022年、2023年、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6.7%、18.3%、26.5%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除税前亏损分别为5746.5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人民币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5755.3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人民币 [5]
探访中国工业机器人生产重镇——佛山
环球网资讯· 2025-06-30 09:34
行业概况 - 佛山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重镇,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3][5][6][8][10][11][13][15] -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生产销售工业机器人达11万台 [6] 企业动态 - 华数机器人佛山总部基地展示活跃的生产测试场景,其工业机器人产品引发行业关注 [3][5][8][10][13] - 华数机器人正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基地内有学生实习项目 [11] - 华数机器人公司高层向调研团介绍企业发展情况 [15]
创投界“铁娘子”缘何败走A股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6-30 03:13
艾迪的投资历程与转折 - 艾迪曾是创投界"铁娘子",2015年获中国创投委优秀股权和创业投资家突出成就奖,管理联创集团基金规模超400亿元,投资300多家企业,98家实现退出 [4][5] - 2016年与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擦肩而过,错失投资机会,泡泡玛特当前市值超3000亿港元 [1][5] - 2016年底以32.4亿元高溢价收购友利控股(后更名哈工智能),试图转型智能制造,但最终市值缩水97%并退市 [2][8] - 2021年联手闫春雨接盘天喻信息(*ST天喻),同样遭遇亏损、被*ST及监管立案 [3][11] 哈工智能的资本运作与失败原因 - 收购友利控股后火速启动资产收购,包括9亿元收购天津福臻工业装备等机器人产业链公司 [8] - 收购资金近80%通过借款筹集,采用高杠杆"收购—质押—再融资"模式,埋下隐患 [9] - 2021-2024年累计计提商誉减值8.71亿元(2.64亿+2.34亿+2.76亿+0.98亿),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年亏损(5.89亿+7.84亿+4.02亿+2.15亿) [10] - 审计机构对2024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退市前市值仅1.674亿元,较收购价缩水97% [10] 天喻信息的困境 - 2024年亏损3.64亿元,被*ST,高管离职,实际控制人闫春雨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11] PE/VC入主上市公司的行业反思 - 并购六条支持私募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但面临产业经营能力不足、短期逐利与长期价值矛盾、高溢价收购反噬风险 [12] - 常见模式为注入成熟资产,但高溢价叠加业绩不达预期会损害上市公司 [12][13] - 成功关键需建立长期产业思维、透明治理制度及专业经营团队,转向慢节奏低杠杆的产业整合策略 [15] 创投转型实业的挑战 - 一级市场创投家转战二级市场易"水土不服",需克服短期套利思维与产业规律的背离 [3][12] - 产业经营能力是最大门槛,现有人才磨合与利益分配问题突出,职业经理人体系是关键 [15]
一天16家企业递表!香港IPO募资创3年新高
券商中国· 2025-06-29 23:41
港股IPO市场热度 - 6月27日单日16家内地企业向港交所递表申请IPO 其中5家为已A股上市企业(石头科技 用友网络 龙旗科技 埃斯顿 豪威集团)[1][3] - 16家递表企业中10家来自科技行业 4家医疗健康 1家食品 1家消费(户外)[4] - 截至6月29日港交所待处理IPO申请达188家 另有11家已通过聆讯未上市[5] 融资规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总融资额超440亿美元 其中IPO融资140亿美元 全球交易所排名第一[2][7] - 上半年40家IPO企业募资1047亿港元 171家企业完成配售募资1379亿港元 均超2024年全年[8][9] - 单项目募资超100亿港元的IPO达5个(宁德时代 恒瑞医药等) 20-100亿港元项目7个[10] 行业分布特征 - A+H股上市潮成为主要驱动力 超30家A股企业已递交H股申请 另有20余家宣布计划[6] - 活跃板块集中在消费零售 高科技 新能源 医疗四大领域[10]
埃斯顿报考港交所上市:2024年巨额亏损,债务压力大,欲募资还贷
搜狐财经· 2025-06-29 17:19
公司上市及融资历史 - 公司于2015年3月在A股上市,IPO发行价为6.8元/股,发行3000万股,募资2亿元 [1] - 2016年完成定增募资9.5亿元,2021年7月完成另一次定增募资8亿元,发行价28元/股 [3] - 截至2025年6月27日,公司股价报收20.06元/股,较定增价累计下跌28.36%,市值约174亿元 [3] - 公司计划在港交所上市,募资用于扩充产能、战略投资、研发、数字化管理及偿还贷款 [4] 股权结构及控制权 - 主要股东南京派雷斯特科技持股29.4%,吴波直接持股12.8%,三人合计控制42.15%表决权 [4][7]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2.23%,华夏中证机器人ETF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均低于1.5% [4] - 南京派雷斯特质押1100万股A股为公司贷款提供担保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8.81亿元、46.52亿元、40.09亿元,2024年同比下降13.8% [7][8] - 2024年工业机器人板块收入减少5.66亿元,同比降幅15.7% [8]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1.34亿元、-8.18亿元,2024年亏损主因无形资产减值3.6亿元 [7][8][9] - 2025年Q1净利润回升至1262.99万元 [9] 债务及资本结构 - 2022-2024年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从28.83亿元增至47.22亿元 [5] - 2024年末金融负债合计72.6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负债53.8亿元,资产负债率81.34% [10][11] - 2022-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2580万元、2600万元、5200万元,2024年度未分红 [11][12] 业务概况 - 公司为工业机器人企业,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覆盖汽车、锂电、光伏等8大行业 [7] - 全球布局包括75个服务网点和7个制造基地,产品涵盖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 [7]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2024年研发开支从3.08亿元增至4.42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