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解决方案

搜索文档
机器人IPO,在港股扎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9:51
港股成为机器人企业融资宝地 - 今年以来已有10家机器人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在香港联交所披露招股书,包括极智嘉、云迹科技等业内知名企业 [1] - A股机器人板块知名企业如埃斯顿、兆威机电、三花智控、石头科技等纷纷寻求打造A/H双上市平台 [1] - 三花智控已完成港股IPO,IPO后股价一度冲击26.90港元/股,H/A折价接近消失,显示机器人行业在港股的火爆程度 [1] 港股吸引机器人企业上市的原因 - 香港市场融资环境相对宽松,对新兴科技企业接受度较高,上市门槛较低 [2] - 机器人企业处于行业发展关键期,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加速商业化进程 [2] - 港股对未盈利企业包容性较强,部分板块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适合需要大量研发投入的机器人企业 [7] - 香港上市流程短,更容易形成完整机器人板块,获得投资者关注和合理估值 [7] 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情况 - 极智嘉为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连续六年领先,客户806家,累计交付56000台 [3] - 斯坦德机器人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五(市场份额3.2%),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第四 [3] - 仙工智能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第一,适配300+种零部件,服务1500+集成商与终端客户 [4] - 云迹科技酒店场景机器人智能体市场全球第一,2023年收入1.38亿元,市场占有率9% [5] - 埃斯顿为重负载工业机器人第一股,三花智控为机器人热管理赛道第一股,兆威机电为一体化微型传动系统第一股 [5] 行业经营状况与挑战 - 近期申请IPO的10家企业中,7家处于亏损状态,仅三花智控、兆威机电、石头科技盈利 [6] - 极智嘉、埃斯顿2024年亏损均超8亿元人民币,云迹科技亏损超1.8亿元人民币 [6]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30万台,同比下滑5%,6kg负载六轴机器人降价明显 [6] - 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尝试海外扩张以跳脱国内存量博弈市场 [6] 上市对企业的意义 - 上市可提供必要资金加速技术研发、市场扩展及品牌建设,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 [7] - 帮助依赖重资本投入的企业缓解财务压力,优化资本结构,推动业务发展 [7] - 头部企业因细分领域领先地位、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前景获得较高估值 [7]
工业机器人厂商翼菲科赴港IPO:本体业务占比仅两成,三年亏2.38亿盈利困局待解
证券之星· 2025-07-04 15:20
公司概况 - 翼菲科技是一家深耕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股"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业务涵盖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控制系统开发、视觉系统开发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2] - 产品线包括并联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多关节机器人、晶圆搬运机器人、控制器及视觉系统等[2] - 客户包括富士康、蓝思科技、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2.68亿元,呈现稳健增长但整体规模较小[3] - 累计亏损2.38亿元,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5755.3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5] - 综合毛利率波动明显,分别为26.7%、18.3%、26.5%[7] - 机器人本体业务毛利率从10.8%(2022)降至7.1%(2023)后飙升至35.6%(2024)[7] - 机器人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8.6%(2022)降至20%(2023)后回升至24.1%(2024)[7] 业务结构 - 2024年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占比20.8%,解决方案占比79.2%[3] - 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从2022年8143万元(5%)增长至2024年55724万元(20.8%)[4] - 并联机器人营收占比从2.1%(2022)提升至7.4%(2024)[4] - 移动机器人业务从无到有,2024年营收占比达3.9%[4] 客户与市场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83.3%(2022)降至50.1%(2024)[4] - 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71.2%(2022)大幅下滑至23.7%(2024)[4] - 海外收入占比9.5%(2024),业务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 研发与营销 - 研发开支分别为3420万元(2022)、3310万元(2023)、3870万元(2024),占营收比例从21.1%降至14.4%[5]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1478.9万元(2022)增至5314.9万元(2024),费用率从9.1%升至19.8%[5] - 拥有202名研发人员,平均年薪14.7万元,获得271项授权专利(36项发明专利)[6] 产能与募资计划 - 2024年三条生产线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73%、55%[11] - 募资用途:30%用于技术开发、25%产能建设、20%海外业务、15%供应链投资[11]
给项目又给钱,顺丰“喂”出一个物流IPO
36氪· 2025-07-04 08:13
公司上市及募资计划 - 凯乐士科技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国际和中信证券 [1]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推进核心机器人产品线、底层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和全球市场扩张战略 [1] 公司业务及技术优势 -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营物流机器人研发,拥有三大核心产品线:多向穿梭车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和输送分拣机器人 [2] - 公司是全球少数掌握全栈机器人技术并实现场内物流核心功能全覆盖的企业之一 [2] - 截至2024年底待交付项目合同总金额达21亿元人民币 [2] - 2024年机器人及系统销售业务收入7.03亿元,占总收入97.4%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57亿元、5.51亿元、7.21亿元人民币 [3] - 同期毛利分别为1.03亿元、9166.7万元、1.14亿元人民币 [3] - 年度亏损从2022年2.10亿元收窄至2024年1.78亿元 [3] - 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1.17亿元减少至2024年5050万元 [3] 市场拓展与客户增长 - 截至2024年底业务覆盖12个国家和地区 [3] - 2022-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7718.5万元、3647.6万元和1.05亿元 [3] - 累计项目数量从2022年1156个增至2024年1530个 [2] - 累计客户数量从2022年566家增至2024年779家 [2] 股东结构及融资历史 - 创始人谷春光拥有清华大学和MIT学位,曾任麦肯锡管理咨询 [4] - 公司完成多轮融资:2017年A轮6750万元,2020年D轮数亿元,2022年E轮数亿元 [4] - 2022年E轮融资后估值达35亿元 [4] - 创始人夫妇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0.3% [5] - 主要股东包括顺丰科技(8.46%)、中金基金旗下基金(6.22%和3.93%)、招商局先进技术(6.48%) [6] 战略合作与客户关系 - 顺丰集团既是股东也是客户,公司为其提供智能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及售后服务 [6] - 2017年与清华长三院全面合作 [4] - 售后服务项目从2022年390个增至2024年515个 [2]
极智嘉 全栈技术筑壁垒掘金仓储自动化黄金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7-02 17:30
公司上市与募资 - 极智嘉计划于2025年7月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140,353,000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4,035,400股,国际发售126,317,600股 [2] - 发行价为每股16.80港元,预计募集资金23.58亿港元 [2] - 引入4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9130万美元(约7.167亿港元),包括雄安机器人、Arc Avenue、保诚旗下Eastspring Investments和纵腾集团持有的亿格 [2] 核心技术 - 公司构建了覆盖硬件、软件、算法的全栈技术体系,形成显著技术护城河 [3] - 激光视觉融合SLAM技术定位精度平均低于±10mm(±1°),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4] - Hyper+核心算法平台支持25种仓储任务算法,单仓可协调超5000台机器人协同作业,拣选效率达每工位每小时400件(货架到人)和300件(货箱到人) [5] - 全球首个机器人通用技术平台Robot Matrix支持全品类机器人开发,研发效率提升30%以上 [6][7] - 全栈软件系统包括仓库执行系统(WES)、机器人管理系统(RMS)和智能运营平台(IOP),系统可用率99.99%,故障恢复时间<10分钟 [8] 专利与技术积累 - 截至2024年累计申请专利超2000项,覆盖路径规划、多机调度、传感器融合等关键领域 [8] - PopPick货箱到人拣选方案可降低客户50%仓储成本,分拣准确率达99.9987% [8] 行业前景 - 全球AMR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387亿元增至2029年的16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3.1% [10] - AMR在仓储自动化中的渗透率将从2020年的4.4%提升至2029年的20.2% [10] - 电商、3PL及制造业升级是主要增长动力 [13] -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战略,地方政府对自动化仓储项目提供补贴 [15] 竞争优势 - 连续6年全球仓储履约AMR市占率第一(2024年:9.0%),收入超国内最大竞品海柔创新(2023年极智嘉营收21.4亿元vs海柔约10亿元) [23] - 2021-2024年营收从7.9亿元增至24.1亿元,复合增长率45% [23] - 2024年订单金额31.4亿元,同比增长16.6% [23] - 毛利率提升至34.8%(仓储履约AMR毛利率39.2%,海外业务毛利率46.5%) [23] - 全球48个服务站点+13个备件中心,7×24小时响应,客户复购率74.6%(关键客户84.3%) [24] - 覆盖63家财富500强企业,包括沃尔玛、西门子、顺丰等 [24]
重磅!模组龙头拟融资2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2 15:35
公司定增方案 - 公司23亿元定增方案获上交所受理 [1] - 定增资金主要用于车载及5G模组扩产、AI算力模组产业化、总部基地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 [2] - 具体项目投资总额24.97亿元,募集资金23亿元,其中车载及5G模组扩产项目投资9.57亿元,AI算力模组项目投资4.11亿元 [3] 业务布局与产能扩张 - 车载及5G模组扩产项目建设期18个月,通过租赁厂房、购置设备提升自主生产能力 [3] - AI算力模组项目建设期18个月,将引进通信、算力、智能算法等领域高端人才 [4] - 车载业务前装市场合作车企超30家,包括奔驰、丰田等品牌,5G+V2X模组获多家车企定点 [4] 市场地位与行业数据 - 公司2024年5G模组出货量占全球31%,位居第一,服务客户超1000家 [4] - 2025年Q1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同比增长16%,公司市场份额保持全球第一 [8] - 中国蜂窝物联网模块市场同比增长19%,受益于5G和Cat 1bis应用 [11] 新兴业务发展 - AI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5%,应用于工业质检、机器人等场景 [4] - 与逐际动力联合发布Robrain AI机器人解决方案,采用高算力AI模组SG885G [5] - 卫星通信模组、边缘AI模组等新兴业务预计2025年收入占比超30% [12] 行业前景与政策支持 - 2024年全球5G物联网终端出货量2253万台,公司5G RedCap模组预计2025年出货量突破2000万片 [4] - 预计2029年蜂窝模组全球出货量达7.05亿片,收入92.39亿美元 [11] - 受益于中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公司有望承接2025年50%以上新增需求 [11]
哈工大校友团创业,斯坦德冲刺港股,小米智造加持创始人却已清仓?
搜狐财经· 2025-07-02 11:42
上市申请与公司背景 - 斯坦德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目标成为港股市场中的"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由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创业团队源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现由王永锟和李洪祥等哈工大校友领导,共同拥有并控制公司30.9%的投票权 [1] - 公司吸引了小米智造、博华资本、蔚来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小米智造持有8.4%股份,D轮融资估值达21亿元 [1]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核心业务是为工业场景提供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RoboVerse智能协同系统 [2] - 在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五,在3C行业和汽车行业均位居第二,半导体行业排名第五 [2] - 公司实现自主研发全栈技术,是中国首批开发工业智能机器人专有操作系统的企业之一,并首批发布SLAM技术和VLA模型 [2] 财务表现与客户情况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净亏损持续存在,经调整净亏损规模逐渐收窄,毛利率从12.9%增长至38.8% [4] - 2024年研发投入大幅下降,占比从57.7%降至14.6% [4] - 为超过400家客户提供服务,关键客户留存率超过60%,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知名企业 [4] 未来发展计划 - 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加强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开发新产品及专有技术、扩展销售及服务网络、提升生产能力及营运资金 [4]
小米YU7火爆后 这家小米参投机器人公司冲刺港交所“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证券时报· 2025-07-02 08:52
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YU7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其生产依赖小米投资的斯坦德机器人提供的工业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1] - 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市场份额领先 [1] - 公司采用"1 + N + S = ∞"核心理念,通过核心技术平台、多功能机器人和智能协同系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7][9] - 斯坦德机器人客户留存率超60%,2022-2024年机器人销量从725台增长至1932台,2025年前4个月出货量达650台 [10] - 公司立足长三角和珠三角,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并计划通过香港上市辐射海外市场 [12][13][15] 行业地位 - 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3.2%) [4] - 全球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4] - 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的世界模型及协同智能的公司 [9] - 少数能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的公司之一(一般工业场景不超过500台) [9] - 在电脑、通讯及消费性电子行业位居第二 [1] - 汽车行业位居第二 [1] - 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1] 产品与技术 - 提供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和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3]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融合移动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协作机器人的高精度操作能力 [4] - 自主研发全场景智能智造解决方案已嵌入比亚迪、丰田、蔚来、小米等400多家科技企业 [3] - 具身机器人具备移动能力,还能完成抓取、装配、检测等多种复杂工序 [7] - RoboVerse系统实现世界模型与群体智能,支持多机协作 [9] 客户与市场 - 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丰田、蔚来、小米、富士康、OPPO等头部企业 [3] - 采取客户中心化市场进入策略,专注3C、汽车、半导体领域 [3] - 2022-2024年机器人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和1932台 [10] - 2025年前4个月机器人出货量达650台 [10] 公司发展 - 2016年成立于深圳,依托珠三角电子产业链快速成长 [12] - 2021年在江苏昆山设立数字物流示范工厂 [13] - 2025年将注册地变更至无锡,获无锡市梁溪科创产业投资基金14.29%股权投资 [13] - 小米智造持有公司8.40%股份 [13] - 计划通过香港上市拓展全球业务 [15]
小米YU7火爆后 这家小米参投机器人公司冲刺港交所“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证券时报· 2025-07-02 08:44
小米汽车YU7在6月27日下午开售,仅18小时锁单量便突破24万台,火爆程度可见一斑。而这一爆款车型的生产,离不开小米参与投资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 企业——斯坦德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坦德机器人")。 6月23日,斯坦德机器人通过"18C章程"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外界称其有望成为未来的"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目前,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公司已成为全球多个高科技领域最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在电脑、通讯及消费性电子行业,公司位居第 二;汽车行业位居第二;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机器人公司向港交所发起IPO冲击。此次,斯坦德机器人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进一步扩充了行业上市大军。 为中国智造提速、赋能 不久前,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亲自将腾势N9的钥匙,交付给斯坦德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永锟。王永锟打趣道:"我们为比亚迪集团的生产车间 提供智能机器人。今天有幸成为比亚迪的车主,比亚迪也是我们的车(ROBOT)主。" 事实上,除了比亚迪外,数百家科技企业和智慧工厂都是斯坦德机器人的车(ROBOT)主。 这家成立不到10年的年轻公司,已将自主研发的全场景智能 ...
翼菲科技报考港股上市:营收增长、持续亏损,多名股东临场退出
搜狐财经· 2025-07-01 22:44
公司上市计划 - 翼菲智能于6月30日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招股书,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计划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此前已完成多轮融资,包括2025年3月1.4亿元E轮和5月1.04亿元Pre-IPO轮融资 [5][6][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前身为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2025年6月迁至浙江台州玉环市 [3] - 注册资本5508.8492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创始人张赛 [3]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轻工行业工业机器人领域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3] 股权结构 - 上市前张赛控制约25.07%表决权,包括直接持股11.17%及通过三家合伙企业控制的股份 [4] - 主要股东包括张赛(12.31%)、济南梓道(9.79%)、CBC宽带资本(9.57%)、上海峰瑞(9.53%)等 [4] - 2025年E轮融资后估值达21.4亿元,Pre-IPO轮融资后估值增至36.039亿元 [6][7] 融资历程 - 成立至今完成多轮融资,累计金额显著:2014年600万天使轮,2015年1800万Pre-A轮,2016-2017年共6000万A轮,2019年8900万B+轮,2020年1.3亿C轮,2021年7100万D轮 [5] - 2025年关键融资包括:3月玉环投资1400万E轮,4月玉环国投1.1亿股权转让,5月Pre-IPO轮1.04亿 [6][7][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1.62亿(+24.1%)→2.01亿(+23.9%)→2.68亿(+33.3%) [10][11] - 毛利率波动:26.7%→18.3%→26.5%,2024年毛利7101.8万同比大幅提升92.6% [10][11] - 净亏损呈现收窄趋势:5755万→1.11亿→7149万,2024年亏损同比减少35.4% [10][11] - 经调整净亏损:5057万→1.06亿→5232万,2024年改善50.7% [12] 业务结构 - 收入主要来自机器人解决方案,2022-2024年占比95.0%→87.2%→79.2%,金额1.54亿→1.75亿→2.12亿 [11] - 机器人本体业务占比逐步提升,显示产品结构多元化趋势 [11] 行业地位 - 公司定位为工业全品类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商,建立全覆盖技术生态体系 [1][3] - 专注于轻工行业工业机器人领域,在国内细分市场具有领先地位 [3]
翼菲智能递表港交所
经济观察报· 2025-07-01 17:41
(原标题:翼菲智能递表港交所) (产品代码: 515170)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算,翼菲智能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 业。也是中国少数具备规模化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全面覆盖能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助力各行业企业客户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成本及 改进产品质量,最终推动其智能化转型。 翼菲智能拥有全栈机器人架构,围绕熟练技术工人"脑""眼""手""足"四大核心功能构建,实现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脑"体 现为一体化控制系统,支持智能决策并实现高速高精度运动及实时多机器人协同;"眼"是先进视觉系统,结合3D成像与深度学习算法成为高精度 动态跟踪的关键;"手"将先进建模技术与精密制造结合以达成卓越性能及工业级可靠性;"足"由自主研发的移动平台硬件及调度软件组成,支持 自主导航及动态避障,这些能力共同构成产品紧密协同且可扩展的技术基底。 翼菲目前面临着多重风险和挑战,因处于工业机器人产品商业化的相对早期阶段,在往绩记录期实现收入增长后于2024年才达到上市规则第 18C.03 (4)条规定的收入要求。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处于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