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材料
搜索文档
专访普华永道蔡凌:六成中企在东盟盈利,七成或未来三年加码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6:04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北京报道 "我们的调研显示,中资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运营稳健,成效显著。东盟市场对中资企业的重要性凸 显,三成企业的东盟业务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20%以上。超六成受访企业实现盈利。"普华永道中国 全球跨境服务主管合伙人蔡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 近日,普华永道与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高管教育在深圳共同举办拥抱东盟新机遇及东盟最新投资环境分享 会,并联合发布《理性决策信心上扬——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调研》报告。调研显示,印度尼西亚、马 来西亚、泰国和越南成为中资企业最热门的投资地。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东盟地区投资流量为343.6亿美元,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尼、泰国和越 南,这四国合计占总量的九成。其中对新加坡的投资流量高达178.9亿美元,占总量的52%。印尼、泰 国和越南分别为45.9亿美元、45.6亿美元和39.2亿美元,三国合计占38%。 中国企业持续深耕东盟市场的原因何在?对此,蔡凌表示,中资企业进入东盟市场首要目的是扩大现有 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同时也会考虑供应链多元化、降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成本、获取"原产国"标签以便 于进入其他市场等商业因素。 ...
创新成果闪耀世界 四川建设西部创新高地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发展网· 2025-09-26 17:37
综合创新能力 - 研发经费投入预计达1500亿元,较2020年增长40%以上,基础研究经费占比预计达6.5% [3] -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94件,为2020年的2.7倍,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较2020年翻一番 [3] - 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由31.9%提升至40.9%,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超20% [4] 创新平台建设 - 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05个,包括国家实验室、2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及4个国家级创新中心 [5] - 加快建设10个国家大科学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及"中国环流器"系列装置取得突破性成果 [5] - 天府实验室在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全部实体化运行,成为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核心力量 [5] 技术攻关突破 - 航空航天领域配套嫦娥六号、天问一号等国家工程,全球首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发射,歼-20、翼龙无人机实现量产 [6] - 电子信息领域发布国际首款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C86芯片实现大规模国产替代,柔性显示屏出货量全国领先 [6] - 装备制造领域白鹤滩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可靠性达世界领先,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及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投入应用 [6] - 生物医药领域首款TROP2国产抗体偶联药物获批,重组三价新冠疫苗及Flash放疗设备进入临床 [6] - 先进材料领域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提升至50%、35%,航空级海绵钛等技术国内领先 [7] 创新主体活力 - 高新技术企业达1.9万家,为2020年的2.4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4万家 [8] - 企业牵头承担科技项目比例提高至60%,研发经费投入较2020年增长58.4% [8] - 国省级孵化载体达565个,存续私募基金规模达2927亿元,通过"天府科创贷"等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8] 人才队伍建设 - 在川两院院士达67人,研发人员突破40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454万人 [9] - 青年科技人才担任省级科技项目负责人比例超60%,每年支持基础研究项目2000项以上 [9] - 推行"天府英才卡"制度,优化外籍人才服务,使成都成为高层次人才聚集地 [9] 区域协同创新 - 川渝共建西部科学城,设立11个联合重点实验室,实施257项科技合作项目,共用大型仪器设备1.4万台套 [10] - 成都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升至第24位,绵阳全国科技创新城市排名升至第15位,德阳、泸州等特色创新高地协同发展 [10]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品质城市
齐鲁晚报网· 2025-09-26 16:15
T08 特刊 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版 4 0 3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 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品质城市 一十五载风雨兼 二十五载逐梦前 程。 行。滨州经济技术开发 区锚定滨州市发展战 略核心区定位,主动副 入城市发展新格局,剩 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理会 全力推动城市开 尖与产业升级目频书 提。昔日的城乡结合部 已螺变为"科创高地。 善治样板、宜居新城" 在经济提质、治理创 新、民生改善等领域写 下跨越式发展的答卷,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愈发浓 聚焦科创引领,构建 人民城市的产业新基座 经开区紧扣"大开放、大改 革、大发展"主线,以"科创经 产业高地"为目标,全力攻 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 济"三大战役",推动产业能级 持续跃升。 强科创筑高地。立足动海 生进技术研究院与魏桥回科研 究院"双核"引擎,扎实推进创 新平台建设,奋力打造科技创 新平台聚集区。魏桥国科获批 筹建全省第11家省实验室,智 算中心成为全省第一、国内一 流的优质算力基地。创新主体 培育成效显著,建立高企和科 小培育库,持续加大政策宣传 落实力度,精准指导服务,全力 助企实现科小、高企认定,2024 年高企、科小数量分 ...
站在成渝“双圈”,重新认知产业西进
新浪财经· 2025-09-24 14:13
文章核心观点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通过主动布局新质生产力、构建产业生态和深化区域协同 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网联和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 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1][2][3][4][5][6][7][8][9][10][11][12] 交通与物流发展 - 成渝双城高铁日均开行102对 单日超13万人次跨省流动 [1][11] - 中老铁路国际班列3天可从成都直达老挝万象 [1] - 中欧班列助力动力电池和储能产品进入跨国车企和国际头部开发商市场 [7] 经济与产业规模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6.3万亿元跃升至8.7万亿元 [1] - 320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6个月完成投资2529.1亿元 [1] - 汽车产量占全国1/10以上 年产全国1/7汽车和超1/5动力电池 [1][3] - 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国1/10以上 年产全球2/3 iPad、近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超1亿台智能手机 [1][3] 产业承接与升级 - 成渝两地共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四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3] - 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采用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体系 平均每分钟一台新能源车下线 [2] - 赛力斯超级工厂实现焊接喷涂100%自动化 每30秒一台问界M9下线 [3] - 中创新航成都公司建设"零碳电池"基地 二期项目总投资120亿元 规划年产能30GWh [7] 技术创新与突破 - 重庆华峰突破近200项技术难题 己二腈年产能达20万吨 打破国外垄断 [6] - 阿加犀智能科技研发融合架构端侧AI技术 单芯片驱动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 [9] - 联合实施科技攻关项目111项 [11] 政府支持与营商环境 - 成都市构建"双核六区多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空间布局 [2] - 当地政府10天内为四川领克招聘1164人 支持产线扩张 [2] - 川渝高竹新区实行"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跨省协同机制 [11] 产业链生态建设 - 重庆华峰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 如重庆同辉天有气体利用其二氧化碳废气生产干冰和食品添加剂 [6] - 中创新航带动东部供应链伙伴向成渝聚集 形成以成渝为圆心的产业链聚集圈 [7] - 川渝高竹新区200多户企业形成协作密切、供销畅通的产业集群 [11] 人才与资本流动 - 2024年川渝两地人口净流入30万人 规模堪比东部沿海经济大省 [9] - 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2024年达317万人次 [11] - 依托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所等院所集聚专业人才 [9]
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持续提升工业“含绿量”
人民日报· 2025-09-21 10:18
文章核心观点 - 重庆正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树立绿色标杆和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三大路径,推动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升工业发展的“含绿量”和“含金量” [1][2][3][4][5][6] 产业结构优化 - 通过“加法”提升低能耗、高产出产业规模,例如在九龙坡区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736家、科技型企业4455家,博世氢动力系统公司生产的300千瓦氢动力模块即将在新疆规模化运营 [1] - 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万亿元级主导产业集群,今年前8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9万辆、同比增长31.4%,集成电路产量76亿块、同比增长65.6% [2] - 通过“减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对1000余家企业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实施6000余个工业技改项目,2021年至2024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2.3%,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压减至25%以下 [3] 绿色标杆引领 - 重庆华峰化工公司通过上百项技术攻关,其己二酸新工艺碳综合利用率超96%,年产能达135.5万吨,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4] - 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区依托龙头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链,去年低碳环保产业产值增长约20% [4] - 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0家、绿色工业园区16个,绿色工厂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29.5%,并形成绿色金融产品330余款以赋能绿色制造 [4] 资源循环利用 - 重庆数智产业园建成全市首个标准厂房光伏储充一体化项目,并实现水重复利用率连续3年保持在97%以上,有效降低企业能耗与排放成本 [5] - 全市已形成年利用废钢铁450万吨、再生铝60万吨、废旧轮胎20万吨、铸造废砂30万吨的循环利用产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常年超70%,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水耗累计下降15%以上 [6] - 重庆海螺水泥公司通过资源化处置项目,年处理生活和厨余垃圾替代燃料,节约标煤4.2万吨,实现生产与生态和谐共存 [6]
探索“政校企+”人才科创产业矩阵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9-18 16:07
构建创新治理新范式,完善矩阵组织架构。建立"三层次、多节点"网络化治理体系,在战略引领层设立 创新发展战略委员会,汇聚顶尖专家学者和产业领袖,负责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在资源协调层建立矩 阵运营中心,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创新要素的精准配置和高效调度;在实体运作层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 创新联合体,形成以龙头企业为牵引、高校院所深度参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产业创新集群。实 施"一链一策"精准治理,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量身定制支持政策。 建立产业链创新需求快速响应机制,通过"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的模式,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与创新供给。建立"三级矩阵长"负责制,构建"总矩阵长—产业矩阵长—执行矩阵长"三级责任体系,确 保矩阵建设高效推进。配套建立矩阵建设"双办公室"工作机制,设立矩阵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 筹协调、政策制定和督查考核;同步设立矩阵运营服务中心,为创新主体提供需求对接、资源匹配、政 策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创新要素配置机制,促进资源高效流动。实施"人才旋转门"工程,打破体制壁垒,建立"身份保留、待 遇衔接、成果共享"的人才流动机制。设立企业专家入驻高校的绿色通道,实施" ...
山东发布标志性产业链技术需求
大众日报· 2025-09-17 09:02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2025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山东行(潍坊)暨重点高校校地合作对接交流会,于9月16日在潍坊举行 [2] - 活动主题为“产才融合赋能齐鲁 协同创新领航未来”,吸引30所国内知名高校参会 [2] 技术需求发布 - 现场发布348项山东省标志性产业链企业技术需求,覆盖全省重点产业链及骨干企业 [2] - 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占比超七成,达272项,聚焦先进材料、新能源装备等领域 [2] -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需求有52项,涵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AI质检、数字孪生等方向 [2] - 绿色低碳与安全提升需求有24项,针对钢铁、化工等重点领域 [2] 合作模式与落地举措 - 技术需求计划通过联合研发、技术引进、人才共享等模式突破产业瓶颈 [2] - 活动为工信部直属高校驻潍坊7所技术转移中心揭牌 [2] - 活动为“才聚潍坊—直通名校”招生就业合作16家共建单位授牌 [2] - 潍坊市同步发布“9+3+N”产业链技术需求 [2]
上海市松江区 全力推进“四区”建设,澎湃发展新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9-17 05:54
工业发展 - 工业产值曾占上海市七分之一 涵盖31个工业大类中的41个 [1] -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18家 连续3年居上海市首位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均列全市第二 [1] - 构建"2+4"现代产业体系: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包括智能终端 智算服务 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设施 仪器仪表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 四大百亿级特色产业包括先进材料 生命健康 时尚消费品 文旅影视产业 [2] 产业生态与要素保障 - 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实施"拿地即开工"和"一日办结"机制提升企业落地效率 [2] - 通过项目流转与财力共享机制优化产业资源配置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2] - 通过"降本增效·益企同行"政策优化能源 金融 物流要素保障 设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速产业资本对接 [2] 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 - 松江大学城集聚8所高校和12万余名师生 加快建设"松江大学城科创源"推动产学研协同 [3]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果拍卖会累计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通过赛事 孵化器 加速器等机制放大创新效应 [3] - 建有百余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完善三级人才服务网络和动态"人才地图"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重点投向硬科技 新能源 新材料产业 [4] 企业创新与产业培育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上海市第四 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均列全市第三 [4] - 2024年科技服务业增幅23.8%居全市第二 聚焦6G产业培育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 [4] -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培育创新产品并推动高端创新药械产品研发产出及国际化 [5] 产城融合与城市建设 - "十四五"期间推动广富林 仓城 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中山生态商务区 松江枢纽及华阳湖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 [6] - 2024年导入市级重大功能项目4项 推动区区结对项目3项 协调推进82个新城项目落地 [6] - 构建国家高铁网 轨道交通网 中运量公交网和地面公交网"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 依托松江枢纽打造一站式服务功能 [6] 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 地产农产品品牌发展指数连续3年居上海市第一 "松江大米"成为上海首个稻米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8] - 水稻亩产量连续6年居全市第一 创新组建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全产业链体系 [8] - 千兆光纤与东方有线覆盖7镇84村 打造300余个养老睦邻点和25所养老机构形成特色互助养老模式 [9] - 近5年创建1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2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创建比例均居全市第二 [9] 农村改革与集体经济 - 深化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 搭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平台 [9] - 通过"集体经济+国企"合资建设产业园区 成立区级平台公司赋能集体经济转型 [9] - 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 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10]
多家上榜!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备案名单公布
扬子晚报网· 2025-09-15 20:34
企业获评情况 - 苏州相城区黄桥街道近三年共有156家企业获评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 [1] 企业业务范围 - 民营科技企业覆盖工业设计、先进材料、精密机械等多个战略新兴领域 [3] 代表性企业业务详情 - 苏州轩昂工业设计有限公司专注于全流程设计服务 设计投产产品超过2000个 合作品牌遍布全球 [2] - 苏州妙海纳米科技主要从事锂电负极复合材料研发生产 提供从原材料处理到性能测试的全产业链服务 [3] 行业作用与发展规划 - 民营科技企业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 黄桥街道将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数量提升、质量飞跃和结构优化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5]
第八届进博会倒计时50天 “进博老友”携新成果再赴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7:01
公司参展动态 - 肖特集团连续八年参展进博会 今年将首次在中国市场公开展示整合后的天然石英玻璃技术 该材料可耐上千度高温且具有绝佳化学纯度、惰性和电绝缘性 是微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 [1] - 美敦力将携百余款创新医疗科技产品亮相进博会 包括亚太首展的全球首款闭环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系统及另外5款中国首展产品 [2] - 赛诺菲连续八年参展 将聚焦全球免疫领域前沿创新科技 全面展示突破性药物和疫苗 包括多款免疫学领域的创新疗法 [2][3] 中国市场战略 - 肖特通过进博会开拓更多商机 持续扩大对中国市场投资 构建服务于产业迭代升级的创新集群 [1] - 美敦力借助进博平台实现30余款明星展品变商品 完成从参展商到投资商的战略升级 并推动创新成果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跨越 [2] - 赛诺菲将中国定位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及战略关键引擎 秉持长期承诺以患者为中心助力共建中国健康新生态 [3] 技术产品创新 - 肖特除石英玻璃外还将展出玻璃-金属密封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和产品 [1] - 美敦力在人工智能与医疗深度融合领域找准中国节奏 持续推动中国智能医疗生态建设与发展 [2] - 赛诺菲致力于通过进博会扩展本土合作 推动生物医药行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形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