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
搜索文档
 农业农村部:加快奶业纾困提升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快讯· 2025-07-30 18:06
 政策举措 - 农业农村部提出加快落实粮改饲 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 奶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中央财政支持政策[1] - 政策要求增加优质饲草供给 改善养殖场设施装备条件 促进种养循环发展 提升综合生产能力[1] - 引导乳品企业大力发展简装奶和平价奶 减少过度包装以满足城乡居民日常消费需求[1]   产业支持方向 - 推进养殖加工双向延伸并鼓励发展乳制品深加工[1] - 加强奶牛品种改良和奶类消费宣传普及[1] - 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并持续强化金融服务保障[1]
 中国民营企业共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30 17:50
 会议核心观点 - 全国工商联及山东省政府共同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1][3] - 企业需主动融入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浪潮 深化数据治理与AI技术研发应用 在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 [3] - 通过技术改造与装备升级减轻环保负担 将环境治理过程转化为产业形态 [4]   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战略 - 山东省开展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和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 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 [3] - 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指出AI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打破传统产业边界 推动生产方式与商业模式变革 [3] - 企业需深化数据治理与AI技术研发应用 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开辟新路径 [3]   行业实践案例 - 中国奶业上游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水平居全球前列 伊利集团通过生态网络促进产业降本增效和创新转型 [4] - 中交一公局集团将数据视为无形资产和合作纽带 以数据为基石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赢 [4] - 山东省生态环境企业联合会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环保成本 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环保事业 [4]   平台建设与战略支撑 - 山东省着力搭建交流平台举办黄河生态大会 支撑国家黄河战略及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实施 [4] - 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盟产城融合协同发展委员会以数据为合作纽带深化产业链协同 [4]
 优然牧业营收突破200亿,跻身内蒙古民营企业榜单第11名
 中金在线· 2025-07-23 09:46
 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 优然牧业以209.78亿元营业总收入位列2025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榜单第11名,在呼和浩特市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二 [1][2] -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以1157.80亿元营收位居榜首,汇能媒电集团(877.59亿元)和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648.23亿元)分列二三位 [2] - 榜单前10名企业营收均超过200亿元,其中5家来自鄂尔多斯市 [2]   科技创新民营企业30强 - 优然牧业同时入选2025内蒙古科技创新民营企业30强榜单,排名第5位 [1][4] - 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位列科技创新榜单首位,伊利实业集团排名第6 [4] - 科技创新榜单中包头市企业占据4席,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各占3席 [4]   奶业发展现状 - 奶业是内蒙古最具代表性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政府出台多项振兴政策措施支持行业发展 [5] -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原料奶供应商、中国最大反刍饲料供应商、最大奶牛育种企业和最大苜蓿草供应商 [5] - 公司运营中国最大乳业上游交易中心 [5]   科技创新成果 - 公司打造全智能化"无人牛舍",引领行业进入"无人化养牛"时代 [6] - 2024年自主研发"育种1号芯片",突破国外基因组检测技术壁垒,培育出TPI指数超3300的种公牛5头 [6] - 草业业务自产特优级苜蓿占比超60%,武威基地青贮玉米亩产超5吨 [6]   业务拓展与成效 - 饲料产品首次出口蒙古国,支持当地畜牧业现代化升级 [6] - 实施降本增效13条核心举措,祁县和通辽牧场单公斤原料奶饲料成本分别降至1.66元和1.70元 [6] - 公司全群奶牛单产达49公斤,创国内最高纪录 [6]
 从“跟跑”到“超越” 中国奶业现代化有何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7:49
 奶业发展历程   - 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从1949年的0.4公斤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0.5公斤,75年增长100倍 [1]   - 中国牛奶产量近年稳定全球前四位,2023年起年产量突破4000万吨 [1]     产业实力突破   - 中国奶牛单产水平用20年时间接近或超越多数奶业发达国家,2024年规模牧场单产达10.9吨,达到美国水平 [2]   - 2024年中国生鲜乳合格率100%,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达发达国家水平 [2]   - 头部企业原奶核心质量指标远优于欧盟、美国、加拿大等标准,菌落总数平均值进入四位数时代(<10000CFU/mL)[3]     现代化驱动因素   - 发展模式:选择适度规模化经营道路,提升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数智化水平,头部企业带动智慧养殖样板如敕勒川智慧生态牧场 [5]   - 科技支撑:在繁育、饲喂、设备等环节全面注入科技动力,形成大批科技成果 [5]   - 政策推动:出台多项政策破除壁垒、疏通堵点、强化保障 [5]     行业地位与影响   - 中国奶业核心指标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原奶品质达世界级水平 [2][3]   - 高质量原奶提升乳制品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营养的产品 [3]
 塞北别样质量风光 内蒙古纵深推进质量强链行动加速培育重点产业新质生产力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18 13:15
 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 - 内蒙古推进乳及乳制品检测与监控技术、牛羊乳肉制品风险防控与关键技术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1] - 包头建成自治区首个大型叶片试验检测认证平台 已完成首批6支百米级叶片检测 [1] - 质量基础设施作为技术支撑体系 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核心竞争力 促进上下游企业技术衔接 [1]   质量强链行动核心任务 - 内蒙古市场监管局聚焦产业链质量技术攻关、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与集成服务、全链条质量协同提升三大任务 [1] - 靶向提升重点产业质量竞争力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1] - 构建"精准识别—协同攻坚—制度保障"三维体系 打通关键环节质量技术堵点 [2]   重点产业技术突破 - 牧场奶牛乳房炎预警防控系统预警灵敏度达80%以上 年节约成本5000万元 [2] - 稀土抗抑菌及防霉试验方法体系帮助企业优化15种产品工艺 开拓17种新产品 [2] - 聚焦奶业、稀土新材料、风电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4个全国质量强链重点项目 [2]   质量基础设施布局 - 国家稀土质检中心技术能力通过CNAS认可覆盖率达85% [3] - 现代煤化工产业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中心集聚4家自治区级技术机构力量 [3] - 国家碳计量中心乳业分中心实现伊利集团100%工厂系统接入 生成96款产品碳足迹 [4]   标准体系建设 - 发布1项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13项团体标准 [4] - 2项稀土检测国际标准制定工作顺利推进 [4] - 234家企业331个产品完成与国际标准比对 [4]   质量服务平台 - "蒙检在线"NQI平台集成服务1551项 入驻技术机构145家 累计服务43556次 [4] - "惠企质量贷"为131家企业授信5.37亿元 质量融资增信要素清单达20项 [4]   链主企业引领 - 伊利集团帮助牧场奶牛单产提升3.7公斤 单公斤奶饲喂成本降至1.69元 [6] - 北方稀土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76家上下游企业 年输送技能人才超9000人 [6] - 伊利构建供应商赋能管理体系 193家供应商415人通过质量认证 [7]   产业链协同创新 - 明阳集团实现风电整机核心部件和20个关键部件属地化 [7] - 开展风电计量新技术研究 突破3类关键参数计量技术 [7] - 建立风电质量数据库 通过数据挖掘输出技改建议 [7]
 提升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奶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8 08:41
 奶业发展现状与成就   - "十四五"期间中国奶业取得突破性成就,包括产能供给质效双升、质量安全国际领先、品牌矩阵构建竞争优势、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 [2]   - 2024年牛奶产量达4079.4万吨,较2018年增长32.7%,奶源自给率达72.8% [8]   - 奶牛场(户)均存栏518头,较2018年增长234%,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78%,较2018年提高16.6个百分点 [8]   - 荷斯坦牛平均单产9.9吨,较2018年增长2.5吨,特色奶总产量82万吨,年均增速18% [8]   - 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99.9%以上,乳脂肪、乳蛋白和菌落总数平均值优于国家标准,体细胞数平均值优于欧盟标准 [8]     行业面临的挑战   - 消费潜力释放不足,城乡差距制约市场扩容 [2]   - 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成本压力持续加大 [2]   - 核心竞争力存在短板,关键领域依赖进口 [2]   - 利益联结机制待完善,产业链协同效率偏低 [2]     未来发展机遇与战略路径   - 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乳制品消费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开拓农村市场,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科技突破,"双循环"格局助力品牌国际化 [3]   - "十五五"期间重点任务包括消费扩容提质工程、培育奶业新质生产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3]   - 乳企规划聚焦全链硬实力锻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如伊利提出激活创新驱动力,蒙牛强调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光明乳业注重新质生产力 [4]   - 牧业企业重点培育"超级种公牛"、开发功能性原料奶、打造智慧牧场、践行可持续发展 [5]     奶业复苏信号与建议   - 需关注消费、奶价和生鲜乳过剩三大复苏信号 [9]   - 建议主产省产业纾困政策继续实施1-2年,奶牛养殖企业积极去产能 [9]   - 未来5-10年重点方向包括建立供需研判和产能规划调控机制、研究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奶农办加工、促进种养结合和绿色低碳转型 [9]     政策与产业协同建议   - 统筹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奶牛养殖节本提质增效,合理规划生产布局 [6]   - 加强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扩大种养结合比例,持续推进奶牛遗传改良 [6]   - 乳企应提高稳定可控奶源比例,与养殖场户建立稳固关系,放宽准入门槛支持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办加工厂 [7]   - 优化乳制品结构增加平价产品供应,促进原制奶酪等新型产品消费,拓展乳功能蛋白应用场景 [7]
 20年跨越百年差距,顶尖牛奶何以实现中国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08:00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   - 中国奶业经过20年发展,产业素质显著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行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   - 规模牧场生鲜乳乳蛋白、乳脂肪含量分别达到3.3%、3.8%,菌落总数、体细胞数等指标优于欧盟标准,单产普遍达10吨/年以上 [1]   - 中国奶牛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集约化水平全球领先,牛奶产量自2003年起稳居全球前四 [3]     奶源建设与单产水平   - 中国用20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产业化历程,奶牛单产从2000年不足美国1/3提升至2024年与美国持平 [3]   - 全国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78%,完成从散养向规模饲养模式转变 [11]   - 规模牧场采用机械化挤奶技术,原料奶质量显著提升,2024年与2012年奶牛存栏量相当但产量提升32% [10]     乳品质量与技术应用   - 连续17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达奶业发达国家水平,菌落总数平均值连续两年低于1万CFU/mL(欧盟标准≤10万) [3][6]   - 引入饲草加工、挤奶、粪污处理等机械化设备,应用电子耳标、机器视觉、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精准饲喂和健康监测 [12][13][14]   - 规模化牧场采用智能机器人(饲喂/挤奶/清洁)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标准化、智能化养殖体系 [14][22]     龙头企业示范效应   - 伊利牛奶脂肪、蛋白质满足欧盟标准,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远优于欧盟标准,2023-2024年菌落总数平均值<1万CFU/mL [4][6]   - 伊利在内蒙古建设乳业集群项目,全国每6杯牛奶有1杯来自内蒙古,奶牛存栏量和产量居全国首位 [17][18]   - 伊利率先应用智能风机、除粪机器人、精准饲喂系统,并推进AI养牛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如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 [19][20][23]     历史发展进程   - 改革开放32年间全国奶牛存栏量增长21倍,牛奶产量增长29倍,个体饲养户占比从1978年6.1%提升至1990年68.1% [9]   - 1997年成立首个奶牛养殖专业村挤奶站,1999年推广"分散饲养、集中挤奶"模式,机械化挤奶显著提升原料奶质量 [9]   - 2014年起乳企主导养殖业升级,规模化牧场生产比例持续提高 [11]
 优然牧业与中国奶协共建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创新试验牧场成效显著
 中金在线· 2025-07-16 09:57
 奶业行业降本增效实践   - 公司与中国奶业协会共建祁县、通辽2座"降本增效"创新试验牧场,探索奶牛养殖降本路径[1]   - 祁县牧场单公斤原料奶饲料成本降至1.66元,通辽牧场降至1.70元[1]   - 总结出13条核心降本增效举措,适用于自有超62万头大型牧场及客户牧场[1][3]     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 采用"科技+精益"双轮驱动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行业实践样本[3]   - 建立原料近红外营养数据库,通过精准配方软件系统降低饲喂成本[3]   - 开发奶牛淘汰预警模型,整合饲喂成本、产奶量等数据提升牛群质量[3]     技术体系输出   - 将13条降本增效举措通过自有技术服务体系向全行业推广[3]   - 推动行业向精细化、低成本、高效率方向转型升级[3]   - 提供可复制的技术体系增强行业应对周期能力[5]
 现代牧业研讨会成功举办 共商产业链高效破局之道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15 20:12
 奶产业链高效发展模式研讨会 - 现代牧业主办第十六届中国奶业大会研讨会 主题为"奶产业链高效发展模式解密" 协办方包括现代饲草实业和内蒙古爱养牛科技 [1] - 研讨会分为"面对困境 勇突破"和"探索未来 谋发展"两大板块 从国家战略 产业体系 技术创新等多视角探讨奶业发展路径 [4]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 现代牧业总裁强调全产业链协同是奶业破局关键 公司已构建20年全产业链体系 [3] -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肯定现代牧业在规模化养殖和种养加一体化方面的行业引领作用 [3] - 公司副总裁提出以全产业链布局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提供牧场降本增效与可持续发展的整合方案 [3]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 专家聚焦"碳效率"概念 提出奶业低碳转型的全链路协同蓝图 重塑产业绿色竞争力 [3] - 现代牧业展示"科技兴粮"实践 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实现牧业降本增效 [3] - 提出"数据即新粮仓"理念 通过信息流拉通提升牧场效益 [3]   行业发展方向 - 研讨会指出奶业需筑牢奶源基础 优化养殖结构 实现降本增效的价值提升和绿色低碳发展 [3] - 强调科技创新引领 协同发展支撑 绿色可持续方向是实现奶业长足进步的关键 [5]
 “强科普,拓销路,提信心” 第六届乳品消费研讨会成功举办
 新华网· 2025-07-15 09:1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当前乳品消费市场面临居民营养认知不足、生产加工水平与社会需求适配度不高、国民对国产乳品质量信心不足等挑战 [2]   - 养殖环节存在短板弱项、产业链衔接不畅、产品供需结构不平衡、消费培育不充分等问题凸显 [3]   - 行业正处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3]     政策与战略方向   - 需整合科普资源并创新形式以提升国民营养认知水平 [2]   - 加强传统渠道建设并拓展新兴渠道,优化消费场景 [2]   - 建强优质奶源基地,支持调优乳品结构,挖掘深加工潜力 [3]   - 鼓励地方探索扩大学生饮用奶实施范围,开发本地化产品以培养饮奶习惯 [3]     企业行动与创新   - 伊利提出"三破"策略:信任破局(依靠品质)、需求破圈(洞察新产品/场景)、科普破壁(提升健康意识) [3]   - 蒙牛、卫岗等企业代表聚焦市场创新与科普宣传,推动释放消费潜力 [4]   - 专题报告涵盖AI驱动创新、乳品深加工转型、功能性糖应用等前沿领域 [3]     行业活动与协作   - 会议汇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100余人 [5]   - 圆桌论坛达成共识:全行业需协同提振消费,促进奶业脱困与平稳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