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抽水蓄能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抽蓄工程首台投产
中国电力报· 2025-08-27 15:23
项目投产与市场意义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首台机组于8月26日投产,实现我国抽水蓄能电站首次"投产即入市" [1] - 该项目是"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抽蓄工程,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2021年12月核准,2022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 [1] - 首台机组投产使梅蓄二期成为我国首个核准、开工、发电均在"十四五"期间完成的抽蓄工程 [1] 技术性能与装备特点 - 机组总重约2000吨(相当于1000台新能源汽车),总高超过30米(10层楼高),底座"蜗壳座环"最大直径超过12米 [3] - 机组铁心由超过10万张0.5毫米厚硅钢片叠加而成,运行时振动幅度控制在50微米(1根头发丝粗细) [3] - 机组转速达每分钟375转,每小时可将30万立方米水能转化为30万度清洁电能,满足5万居民用户单日用电需求 [2] - 调试试验项目多达70余项,包括分部调试、整机启动、涉网联调、考核试运行四个阶段 [3] 电力市场运营 - 新机组投产当日即参与广东电力市场交易,推动梅蓄电站市场交易规模达150万千瓦,位居全国抽蓄市场之首 [8][9] - 电站采用"报量报价"方式参与电力现货交易,累计交易市场电量17.4亿度,响应市场需求启动4200余次 [6] - 市场化运营后日均启动次数较"入市"前增长37% [6] - 二期机组直接按电力现货交易技术条件设计安装,实现"一步到位"市场化运营 [9] 生态环保与工程规模 - 电站总库容达9200万立方米(相当于六个半西湖),二期工程采用共用上下水库方式,降低建设施工量约30% [11] - 工程实现周边生态环境"零扰动",废水零排放、施工除尘、噪声控制等环保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 [11] - 梅蓄电站获评"2025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是我国两个获此荣誉的抽蓄电站之一 [13] 行业影响与发展规划 - 我国抽水蓄能在运规模超6100万千瓦,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全产业链达世界领先水平 [10] - 二期工程全面投产后,电站总装机规模将达240万千瓦,调节能力达480万千瓦 [13] - 年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约72亿千瓦时,可减少标准煤消耗约21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约590万吨 [13] - 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是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最大的抽蓄工程,将推动大湾区抽蓄在运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调节能力达2000万千瓦 [13]
向“新”向“绿”,新突破!能源“大动脉”再添“多重保险” 夯实经济硬支撑
央视网· 2025-08-27 12:53
西气东输果子沟管道工程 - 西气东输果子沟管道控制性工程首条山岭隧道于8月27日贯通 创多项行业纪录 标志长输管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能力实现新突破 [1] - 工程包括4条长距离山岭隧道 为国内油气管道领域单次掘进长度最长(6612米) 断面尺寸最大(6870mm) 海拔最高(2005米) 高差最大(324米)的项目 [5][10] - 隧道总长23.16公里 首尾落差668米 采用双护盾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 平均每月掘进450米 预计2027年9月全线投产 [7][8][10][12] - 工程线路全长32公里 建成后将与现役管道联合运行 互为备用 提升西部油气能源大通道安全运行能力 [8][12] - 西气东输二线 三线已累计输送天然气超5570亿立方米 惠及沿线5亿人口 [7] 超超临界双拱型燃煤机组 - 世界首台套660兆瓦超超临界双拱型燃煤机组全部成功投运 标志高效清洁煤电技术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13] - 机组采用煤层气启停及助燃 同等耗材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3% 氮氧化物 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超90% [15] - 专为燃烧难着火 难稳燃 难燃尽的无烟煤设计 每年可节约电煤成本7200余万元 [15][18] - 项目采用"煤电+新能源"方式 为"风光火储一体化"清洁能源项目 [15]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 - "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抽蓄工程——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首台机组于8月26日投产发电 [19] - 每小时可产生30万度清洁电能 相当于5万居民用户一天用电需求 全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19] - 工程装机规模120万千瓦 推动广东抽水蓄能市场化运营规模达150万千瓦 [19][20] - 建成后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抽蓄在运规模和调节能力分别突破10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 [20]
太行深处“超级充电宝”攻坚正酣
河南日报· 2025-08-26 07:30
项目概况与建设进展 - 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太行山区辉县市黄水乡 目前上下库道路已贯通 上库及下库大坝开挖填筑累计完成40% 进厂交通洞全线贯通1588米 地下厂房开挖进度完成40% 整体工程处于可控状态[1] - 项目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 首台机组计划2028年12月投产发电 预计2030年2月全部机组投产运行[2] - 项目是河南省在建装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也是河南省"十四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的能源类项目[1] 技术参数与能源效益 - 电站总装机容量2100兆瓦 额定水头682米 设计年发电量25.2亿千瓦时 相当于11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2] - 项目年均可节约标准煤15.6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85万吨 将以500千伏电压接入河南电网[2] - 电站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发电厂房系统及开关站等建筑物构成[2] 战略意义与功能定位 - 项目承担华中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 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的清洁灵活调节电源[2] - 被纳入《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 以及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和重大项目白名单[1] - 建成后将有效保障能源电力安全 缓解电网调峰难题 提升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 为区域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提供支撑[2]
“做实政治监督 推动绿色发展”之四丨让秦岭美景永驻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监督 - 陕西省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深刻吸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 坚决扛牢保护秦岭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3] - 聚焦五方面监督重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问题整改 职能部门监管 水源地保护 公路桥梁安全[6] - 建立"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整改纠偏—深化治理"监督闭环 制定三张清单(政治监督重点任务 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问题风险提示)[7] 生态修复与管控措施 - 将秦岭99%核心保护区 74%重点保护区 22%一般保护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占秦岭总面积的45.67%[8] - 启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清零行动" 预计"十四五"末基本解决地质环境问题[8] - 实施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8] 违建整治与执法成效 - 西安市拆除违建别墅并改建公园 当前整治重点为"五乱"问题(乱砍乱伐 乱搭乱建 乱排乱放 乱采乱挖 乱捕乱猎)[9] - 2021年以来开展监督检查392次 推动整改问题317个 查处案件106件248人 党纪政务处分161人 组织处理87人 移送检察机关5人[9] - 通过卫星遥感 视频监控 无人机巡航和AI识别技术实现重点区域可查可视可控[11] 尾矿库治理与生态修复 - 商洛市拥有134座尾矿库 占全省总量43% 大洞沟尾矿库经加固工程后于2023年11月闭库销号[12] - 山阳县纪委监委联合多部门通过实地检查 账目核对等方式监督治理进度 落实"一库一策"精准治理[12] 绿色能源与生态经济转型 - 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作为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 配备4台35万千瓦机组 年税收预计1.15亿元[13][14] - 电站通过削峰填谷提高西北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 每消纳5度低谷电能可发出4度高峰电能[13] - 商洛市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 推动"生态颜值—特色产品—优质商品—多元价值"转化路径[16] 文旅与茶产业融合发展 - 柞水县朱家湾村发展民宿集群和景点 年吸引游客超150万人次 旅游收入1.2亿元 带动人均年增收3.36万元[17] - 商南县通过茶旅融合实现全产业链产值20亿元 带动2.4万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发放绿色贷款6.98亿元[17]
我国在建和年内计划开工的能源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1.6%
人民网· 2025-08-12 14:10
能源投资总体增长 - 全国能源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额超过1.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6% [1] - 东、中、西部地区投资额同比增速均超过20% [1] - 新增能源投资呈现"向绿向新"聚集趋势 [1] 新能源发电投资 - 广西、新疆陆上风电完成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 [1] - 集中式光伏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4.5% [1] - 分布式光伏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70% [1] - 光热发电完成投资额较去年同期接近翻番 [1] 电力供应保障投资 - 煤电、核电等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1] - 华东、华中、内蒙古西部一批电力保供重点煤电项目建成投产 [1] - 电网、抽水蓄能等领域投资保持稳步增长 [1] 能源新业态投资 - 氢能重点项目投资额实现翻番 [1] - 吉林多个在建绿氢项目加快推进 [1] - 充换电基础设施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近70% [1] - 新型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均超过30% [1] 民营企业投资 - 能源领域民营企业上半年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7.8% [1] - 民营企业在分布式光伏、陆上风电领域投资额同比增长均超过40% [1] - 民营企业在充换电基础设施、集中式光伏领域投资额同比增长约15% [1]
装机容量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我国抽水蓄能发展步入快车道
新华网· 2025-08-12 13:52
抽水蓄能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达5869万千瓦日本美国分列第二第三[1] - 华东区域装机容量最大华北南方区域次之全国在建核准装机约2亿千瓦[1]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对抽水蓄能等灵活调节电源提出更高要求[1] 资源禀赋与市场机制 - 全国普查筛选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规模约16亿千瓦绝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2] - 广东山东等地率先开展抽水蓄能电力市场交易试点市场化运营机制成重点[2] - 当前电力现货市场逐步完善但容量市场未建立需通过差异化试点完善机制设计[2] 政策支持与规模规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提出合理布局有序开发抽水蓄能电站[2] - 建议建立2024-2028年省级布局优化调度机制动态调整核准计划[2] 电价机制与技术发展 - 现行两部制电价政策保障投资收益建议过渡至"标杆容量电价+差价合约"机制[3] - 需加强勘测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环节技术创新降低工程造价[3] -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重点攻关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关键环节[3]
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年启动次数创同期历史新高
科技日报· 2025-08-05 10:39
电站运行数据 - 惠蓄电站机组年启动次数达10000次 较去年同期增长39.5% 平均每台机组每天启动超6次 [1] - 机组年运行时长突破2万小时 较去年同期增长9.97% 两项数据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1] - 完成时间分别较去年提前77天和16天 为粤港澳大湾区迎峰度夏提供支撑 [1] 电站规模与功能 - 电站安装8台30万千瓦大型抽水蓄能机组 总装机规模240万千瓦 规模居全国第二 [1] - 抽蓄电站具有上下水库 负荷低谷抽水 负荷高峰发电 是电力系统调节器 [1] - 8台机组调节总能力达480万千瓦 调节能力接近大湾区在运抽蓄总量四分之一 [1] 电网调节贡献 - 广东最大负荷达1.64亿千瓦 抽蓄调节能力1936万千瓦为全省负荷创新高提供超10%支撑 [2] - 单日调节电量一度突破1.1亿千瓦时 惠蓄电站今年累计调节电量超37亿千瓦时 [2] - 相当于293万户居民7个月用电需求 16年来累计为大湾区调节电量超750亿千瓦时 [2] 区域能源协同 - 邻近江城直流 楚穗直流等远距离输电通道落点 周边风电 核电等清洁电源充足 [1] - 在大湾区远距离消纳清洁电能及就近消纳新能源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1] - 新能源在广东电力系统占比提高 电网对抽蓄等调节电源需求日益迫切 [2] 技术发展历程 - 是我国抽蓄机组设计制造国产化首批依托工程 开启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国内生产制造先河 [2] - 2009年5月首台机组投产 2011年5月全面投产 运营至今已16年 [2]
又一个万亿风口,电力央企集体争抢
36氪· 2025-08-04 08:45
国网新源增资扩股 - 国网新源增资规模达365亿元,创国资产权交易现金募资规模之最,资金将用于抽水蓄能项目建设,预计撬动投资超3000亿元 [1] - 投资方包括中国石油、中国人保、皖能集团、农银投资等多家大型机构,显示资本对抽水蓄能赛道的高度认可 [1] - 公司为国家电网旗下企业,成立于2005年,核心业务为抽水蓄能 [1] 抽水蓄能行业规划 - 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年装机目标6200万千瓦以上,2030年目标1.2亿千瓦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运及在建抽水蓄能项目总投资额已达2万亿元 [1] - 2024年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5850万千瓦,同比增长14.84%,在运规模4995万千瓦,在建规模15013万千瓦 [6] 国家电网布局 - 国家电网规划2025年经营区内抽蓄装机5000万千瓦,2030年1亿千瓦,占国家规划目标的80% [2] - 公司在7省拥有75座抽蓄电站,总装机9404万千瓦,全球第一,预计2025年底在运规模达5900万千瓦(相当于2.5个三峡电站) [2] 南方电网布局 - 南方电网2024年底在大湾区运营7座抽蓄电站,总装机1028万千瓦 [3] - 子公司南网储能有9座在建抽蓄站,总规模1080万千瓦,总投资超700亿元 [3] - 规划投运、在建、规划抽蓄装机总容量突破"三个一千万" [3]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3060双碳目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扭转了抽水蓄能此前发展滞后的态势 [5] - 容量电价政策明确40年经营期和6.5%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保障投资收益 [5] - 现行项目造价已升至8000-10000元/千瓦,部分超10000元/千瓦 [6] 技术经济性比较 - 抽水蓄能综合效率约75%(抽水用电4千瓦时、发电3千瓦时) [9] - 单体装机规模普遍百万千瓦以上,可实现4-8小时长周期充放电 [9] - 对风光资源带动效应达1:4或1:5(100万千瓦抽蓄可为400-500万千瓦风光电站调峰) [9]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占据抽蓄市场领导地位,因其先天电网属性 [2][3] - 五大发电集团积极参与风光大基地配套抽蓄项目建设 [9] - 2024年南方区域抽蓄机组调用次数突破4万次,时长11万小时,促进新能源发电量增长36% [3] 市场空间测算 - 按2亿千瓦在运及在建规模计算,行业总投资额1.6-2万亿元 [6] - 相比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在调节时长、能力与效率方面优势显著 [9] - 中国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资源占比仅18.5%,远低于西方国家30%的水平 [7]
365亿,国家电网大手笔增资这一大赛道
36氪· 2025-08-01 08:08
01 抽水蓄能行业,传出重磅消息。 近日,国家电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国网新源")增资扩股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签约。本次募资 金额达到365亿元,创下国资产权交易现金募资规模之最,同时也是国内2025迄今最大一笔私募股权投 资。 本次投资阵容也颇为"豪华",中国石油、中国人保、皖能集团、农银投资、交银投资、中银资产、中信 金融资产、海港人寿、皖能资本、川投资本等大型央国企和金融机构均参与增资。 值得注意的是,国网新源增资扩股项目正式签约的消息披露后,国家电网新事业部国网抽蓄事业部也在 近日正式成立运行。 据"电网头条"消息,国家电网在7月24日召开的2025年下半年重点工作推进会后,国家电网各单位认真 落实会议部署推进下半年工作,其中便包括"国网抽蓄事业部(新源集团、新源控股)"。 "我国抽水蓄能经历了消化吸收到国产化替代的转变。"国网抽蓄事业部(新源集团、新源控股)主任 (董事长)郭炬近日在接受《中国电力报》专访时曾表示。事实上,我国抽水蓄能领域规模化投产和运 营实践时间较短,早期相关技术研究未起步时,设备全部依靠进口,但价格高昂,且关键部件的供货周 期有时需要3至6个月。 2003年,国家电网和各有关 ...
今年最大国资轮诞生,365亿
投资界· 2025-07-29 16:05
能源之战 - 国网新源近日完成2025年迄今国内最大一笔私募股权投资,创下国资产权交易现金融资规模之最 [1] - 本次增资引入中国石油、中国人保、皖能集团等10家战略投资方,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入抽水蓄能项目建设,预计可撬动项目投资超3000亿元 [5][6] - 中国人保作为最大金融机构投资人战略投资50亿元,皖能集团在激烈竞争中锁定42亿元投资份额 [7] 国网新源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国家电网旗下专业开发运营绿色调节电源的直属单位,以抽水蓄能为核心业务 [3] - 2012年建成我国第一座全面实现设备国产化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标志行业进入主辅设备国产化阶段 [11] - 目前拥有在运在建抽蓄电站75座、容量9404万千瓦,成为全球抽蓄运营规模最大企业之一 [14] 抽水蓄能技术 - 通过电能与势能转换实现大规模电力调度,具备储能容量大、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7] - 在风光新能源消纳中发挥调峰、调频等关键作用,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7] - 已实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创造多个行业纪录如全球最大装机容量(3600兆瓦)等 [14] 能源行业趋势 - 中国连续十年保持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第一,2024年投资达6250亿美元较十年前翻番 [16] - 光伏、风电等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全球50%光伏组件和40%风电整机产自中国 [16] - 电力成本占智算集群运营成本60%-70%,能源保障成为AI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16] 行业重大进展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元建设五座梯级电站 [16]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获7家机构共同投资114.92亿元 [17] - 华电新能挂牌首日市值超3500亿,此前曾完成150亿元战略融资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