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

搜索文档
天柱山5A级景区“旧你最好花园民宿”启幕迎客 赋能文旅产业升级
中国发展网· 2025-07-01 23:46
项目概况 - 安徽潜山重点文旅招商项目"旧你最好花园民宿"正式营业,位于天柱山5A级景区万亩竹海腹地,定位为长三角高端度假市场新地标 [1] - 项目以徽派禅意建筑为基底,融合现代奢居体验,打造"山水之间的隐逸之所" [1] - 工程历时十年开发,现为市政府重点文旅招商项目及政企合作示范单位 [2] 区位与设计特色 - 地处天柱山竹海生态区核心,坐拥百亩修竹与万重山峦,兼具"离尘不离城"的区位优势 [2] - 采用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风格,营造水墨画般的意境 [2] - 15间客房均融入宋式美学元素,配备迪拜七星帆船酒店同款定制床垫、日本大金中央空调与地暖系统 [3] 设施与服务 - 设置百万级禅意茶空间内置古琴与茶烟装置,支持商务洽谈场景 [3] - 配备百米悬挑式无边泳池、状元桥、聚贤亭等景观节点,串联竹韵文脉 [4] - 提供专业管家服务与高端会议设施,可承接政企接待及品牌活动 [4] 运营模式与市场定位 - 客房定价覆盖轻奢房型至高端云端套房,瞄准家庭度假与商务接待需求 [3] - 推出"竹海禅修季"主题活动,包含古法造纸、竹编手作等非遗体验及瑜伽冥想项目 [4] - 通过高端民宿业态激活山区文旅经济,推动"景村融合"发展模式 [2] 行业影响 - 助力天柱山景区从单一观光向"高端度假+文化体验"转型 [4] - 为安徽文旅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4]
小民宿”赋能乡村“大振兴
金融时报· 2025-07-01 12:59
文旅金融融合模式 - 九寨沟采用"金融+文旅"双轮驱动模式推动乡村振兴[1] - 当地金融机构推出无抵押免担保的特色信用贷款产品支持民宿业[3] - 中国人民银行阿坝州分行运用"再贷款+民宿"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系列"民宿贷"产品[6] 民宿产业发展现状 - 下寨村已有10多户民宿运营中70多户正在改造[2] - 漳扎镇龙康村民宿经营主体超过170户40余户正在提档升级[5] - 金融机构今年以来对接走访200余户民宿商户提供资金支持3000余万元[3] 金融支持成效 - 阿坝农商银行九寨沟支行为下寨村提供9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首户民宿[2] - 建行九寨沟支行发放140万元"信用快贷"支持漳扎镇民宿扩建[4] - 农行九寨沟县支行发放160万元"惠农e贷-乡旅贷"支持龙康村客栈改造[5] - 龙康村累计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达2.05亿元[6] 经营模式创新 - 民宿通过减少房间数量打造特色"网红"消费场景提升入住率[4] - 当地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包括特色琵琶制作等工艺[3] - 金融机构信用贷款线上占比已达100%大幅提升服务效率[4] 市场供需情况 - 漳扎镇民宿旺季供不应求淡季入住率仍达90%[4] - 游客对住宿品质要求提升推动民宿集群升级改造潮[5] - 周末游节日游假期游持续火爆带动民宿需求增长[5]
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特色民宿焕活美丽乡村(探访)
人民日报· 2025-07-01 05:55
中央政策与行业概况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 [1] - 浙江省持证民宿超过2万家 2023年民宿产业营收超100亿元 [1] - 个性化民宿成为年轻人旅行热门选择 浙江通过发展民宿经济推进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 [1] 德清县民宿产业发展 - 德清县莫干山集聚全县95%以上民宿 2024年846家民宿接待游客超890万人次 营收超30亿元 [2][3] - 德清县发布《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范》 建立职业化标准 全县民宿管家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 [2][3] - 莫干山民宿管家培训中心累计培训1.7万余人次 开设茶艺、咖啡调制等课程 [2] - 当地政府对通过考核的民宿管家给予奖励补助 对获得技能等级证书者发放人才技能津贴 [3] 桐庐县民宿业态创新 - 桐庐县石舍村建成32家民宿综合体 节假日入住率保持70%-80% [4] - 民宿综合体融合咖啡书屋、乡村酒吧、瑜伽馆等多元业态 定期举办艺术市集和乡村音乐会 [4] - 邮储银行桐庐县支行为民宿业发放437万元产业贷 [5] - 石舍村吸引40多名创客常驻 包括农学专家、书画家等 村民76户中50多户领取营业执照 [5] 区域协同发展成效 - 石舍村与芦茨村、茆坪村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芦茨村主打亲水休闲 茆坪村侧重田园体验 [5] - 三村差异化定位保留古村落风貌 打造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带 2024年三村集体总收入545万元 [5] - 富春江镇培育多个"民宿+"产业集群 三村民宿总量超300家 年接待游客249万人次 [5] - 桐庐县2024年民宿经营收入达5.53亿元 成为富民增收重要途径 [6]
四川北川:工业“活水”精准反哺农业 绘就乡村振兴“好样子”
环球网· 2025-06-30 18:52
工业反哺农业模式 -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通过工业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以工业之"智"强农、产业之"链"兴村、资源之"合"惠民,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1] - 通泉镇实施"百企联百组"行动,引导工业企业将资金、管理优势导入农业,与村社共建特色农业产业合作社,并提供启动资金、技术顾问及稳定订单 [3] - 通泉镇成功回引10余位企业管理人员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育储备20余名企业人才作为后备力量 [4] 企业参与农业转型成效 - 在"企业式"管理模式带动下,双紫村成功发展6家家庭农场,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 [3] - 双紫村引进8家民宿主体,建成500亩优质杨梅基地、百亩特色粮油蔬菜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 [4] - 通过企业食堂和工会福利直采机制,推动农产品销售规模年均增长20%,合作社社员人均年增收保持在10%以上 [4] 产业链延伸与就业带动 - 擂鼓镇引导工业企业将农产品初加工搬到田间地头、精深加工搬到厂房车间,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6] - 四川康养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建成白芨种苗育苗数字化大棚4座和加工厂房2个,年产量达1000万株,年产值700余万元 [6] - 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周边30余人稳定就业,预计帮助农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 [6] 资源整合与共同富裕 - 永安镇引导工业企业成立商会组织,探索"商会+就业""商会+销售""商会+公益"等多种助农增收模式 [9] - 永安镇商会推动辖区工业企业优先使用本地用工,永安籍员工人数超300人,占用工总数约35% [9] - 商会为65户农户、5个家庭农场牵线形成定向销售渠道,上半年带动销售额增加15余万元 [9] 整体发展成果 - 2024年先行区乡村旅游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25%以上的增长 [9]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4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1万元 [9] - 工业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优势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10]
政行企校共筑乡村振兴人才新高地 精品民宿与农旅电商产教融合共同体在烟台成立
齐鲁晚报· 2025-06-28 18:42
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 "数智农旅·匠心民宿"精品民宿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农旅电商产教融合共同体在烟台成立,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指导,山东文旅集团、山东师范大学、迈富时管理有限公司、山东工商学院等联合主办 [2] - 两大共同体成立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战略的生动实践,旨在深化产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4] - 成立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和学校代表共500余人参加 [3] 共同体目标与职能 - 精品民宿和农旅电商产教融合共同体将推动"农、文、旅、商"技术革新、人才储备、文化传播和品牌塑造 [6] - 共同体将促进本科院校、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11] - 共同体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资源汇聚高地和协同创新联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3] 合作项目与协议 - 山东文旅集团数字未来发展有限公司与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签署共建"烟台文旅数字创新产业学院"协议 [23] - 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慢便利(杭州)便利店有限公司等签署"农旅零售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合作协议 [25] - 多家院校联合发布国家级课题项目《电商与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与路径研究》 [27] 行业研究与发展 - 多家行业协会与院校共同启动"中国民宿行业发展竞争力指数年度报告编制"项目 [29] - 民宿职教联盟19家发起单位共同启动联盟并发布系列教材编写项目 [31] - 专家提出"民宿+艺术""民宿+健康"融合新模式,探讨跨境电商运营、全域零售人才培养等议题 [39][41] 实地考察与未来规划 - 与会代表赴蓬莱精品民宿与葡萄酒庄聚集区考察,调研"民宿集群+特色农业"的烟台模式 [41] - 两大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民宿与农旅电商领域首次形成全国性产教协同网络 [41] -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将以共同体成立为起点,深化"政行企校"多方联动,探索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路径 [41]
听见河南山水的呼吸 新乡实践为全省民宿高质量发展解锁新场景
河南日报· 2025-06-25 07:45
民宿经济与乡村振兴 - 精品民宿成为深度旅游体验的新标配,承载旅游住宿、情感价值、生活方式等多重需求,是传承乡愁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引擎 [1] - 新乡辉县市凭借太行山生态资源禀赋,抢占民宿经济新赛道,林境三湖小镇、水泉映月、黄岩根等高端精品民宿以独特体验频登热搜,实现市场热度与口碑传播双丰收 [1] - 中共河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强调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新乡以民宿产业为支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1] 民宿产业发展与转型 - 新乡民宿故事始于20世纪90年代太行山区的农家乐,彼时产业尚处萌芽期,景区周边遍布简陋农家乐,食宿同质化严重,村民难破"旺季忙接待、淡季空置房"的怪圈 [6] - 2018年全国乡村民宿推进会将乡村民宿定位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2019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民宿发展走进辉县"活动为新乡民宿产业带来转机 [8] - 新乡市通过"闲置房屋二次创业"战役整合老旧房屋,打造特色山区农家小院,村集体有了收入,村民帮着打理院落也有工资 [8] 民宿经济带动乡村发展 - 郭亮村项目投资3亿元整体改造153户农房,打造"悬崖宿集",每户年租金突破20万元 [8] - 通过旅游民宿的引流,当地的山楂、小米等"大山的礼物"走出大山,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 [9] - 获嘉县建设同盟古镇并引入精品民宿,与非遗工坊、古法酿醋作坊形成体验闭环,周末一房难求 [10] 政策与金融支持 - 2023年辉县率先出台民宿发展十条意见,投入2100万元推进民宿项目建设,卫辉市推出等级民宿奖励政策 [9] - 金融领域诞生"民宿贷",政府设立风险补偿金,银行以1∶10比例放大贷款,八里沟的水泉映月民宿负责人凭借省级五星民宿资质,一月内获批100万元贷款完成泳池改建 [9] - 辉县市形成中高端精品民宿阶梯式发展的良好局面,拥有全国乙级旅游民宿1家,河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民宿7家,新乡市级精品民宿27家,等级民宿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第一 [9] 民宿与文化融合 - 云华里非遗艺术民宿将唐三彩、剪纸、字画、青铜器等元素融入客房,常年保持淡季六成、旺季九成以上的入住率 [14] - 云上院子由废弃小学改造为全国甲级民宿,保留石砌教室,将课桌椅转化为艺术装置,院中百年古槐下常举办太行山歌会 [14] - 新县丁李湾漫居民依托700年古村落建筑群,活态传承地灯戏、打铁花、舞龙舞狮等非遗,定期举办非遗工坊,使濒危技艺重获生机 [14] 城乡融合与创新模式 - 嵩县白云山云裳小筑民宿集群以"622"利益联结模式盘活乡村资产,城市资本注入改造资金,村民以闲置房屋入股分红,平台公司负责运营管理 [15] - 返乡创业者张建辉将国家级咖啡师赛事引入南太行,创建咖啡学院培育本土人才,形成"咖啡旅居"新场景 [15] - 民宿产业重构乡村价值链条,非遗传承通过"民宿+文化"模式实现活态化,城乡要素在民宿场景中双向流动,推动农民收入结构从单一租金向"租金+分红+工资"转型 [16] 民宿产业挑战与突破 - 土地政策衔接不畅、专业人才短缺、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制约产业纵深发展 [18] - 河南民宿普遍存在"重硬件轻内容"的误区,缺乏场景化表达,未完全展现出独特风貌 [18] - 借鉴莫干山"宿集"模式,济源市打造"小有洞天"康养民宿集群,将中医诊疗、山野骑行等业态植入 [18] 未来发展方向 - 河南省民宿行业协会建议建立省级民宿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破解公安、消防、土地的多头管理困局 [19] - 设立中原民宿产业基金,支持"设计+运营"全链条创新,推动"民宿学历教育" [19] - 河南民宿正书写新时代的"归去来兮辞",从太行山的悬崖宿集到黄河滩的田园综合体,从伏牛山的森林木屋到豫东平原的粮仓艺术酒店 [21]
珠海民宿十年规划出炉,打造“广东海岛田园样板”
南方都市报· 2025-06-24 22:18
"到2035年,珠海将培育10家国家级民宿,备案民宿超300家,营收达2亿元,打造'中国乡村旅游度假胜 地.广东海岛田园样板''广东省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样本城市'。"6月23日下午,伴随珠海市2025年乡村 酒店(民宿)行业交流活动举行,备受关注的《珠海市乡村酒店(民宿)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 揭开面纱。 当天的活动上,珠海市、区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广东民宿发展研究院、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 任公司、珠海市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旅游民宿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民宿高质量发展展开政策解 读、经验分享与深度交流。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民宿产业已成为广东乡村发展的新赛道、新热点,珠海民宿产业如何抢抓 机遇,乘势而上?规划主要起草人之一、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红色铸魂育人品牌社区学习中心主任李 嘉伟博士对《珠海市乡村酒店(民宿)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进行了详细宣贯。 除《规划》宣贯外,活动还围绕国家级及省级民宿等级评定标准解析、相关产品政策宣导等内容展开培 训,并邀请行业代表分享"抖音引流""品牌赋能""经营创新"等实战经验。 采写:南都记者杨亮通讯员李嘉伟 李嘉伟介绍, ...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 | 浙江小县城如何炼成“国际范”?
新华社· 2025-06-24 11:19
德清县产业发展概况 - 德清县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带,是中国最大淡水珍珠深加工基地,珍珠年深加工总量近100吨,占全国淡水珍珠总产量的10%,年产值超过70亿元[1] - 德清县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该系统延续800年历史,形成蚌、鱼、水生生物和谐共生的生态循环模式[1][6] - 欧诗漫珍珠博物院占地6200平方米,累计接待研学团队10余万人次,每年举办农遗研学活动120场以上[2] 高端民宿与旅游业发展 - 莫干山集中了德清95%以上的民宿,其中"洋家乐"高端民宿达20余家,带动当地近900家民宿发展[3] - 2024年德清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5%,外国游客同比增长28%[3] - 德清发布全国首部地方民宿管理办法,划定民宿床位1万张的生态管控红线,并出台首个《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范》[8] 地理信息与数字经济产业 - 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德清,吸引7国地理信息机构入驻"世界地信之家"[3] - 德清已集聚430余家"地信+"企业,产值连续6年翻番,带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30%[3] - 德清建成覆盖全县域的5G通信网和高精度地理信息网,开放949.3公里道路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7] - 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引进100个标志性项目,推动"地理信息+"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9] 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 - 德清引入莫干山地信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成立3亿元人才科创投资基金[10] - 2024年目标引进人才创业项目100个,硕博士高层次人才1000名,技能人才6000名[10] -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涉外企业服务机制,为国际人才引进开通"快车道"[7] 文化赋能与产业融合 - 打造集珍珠养殖、文化体验、工业观光、美容养生于一体的珍珠文化产业链[11] - 推动民宿与休闲农业、会展赛事、康养疗愈等业态跨界融合,探索乡村振兴路径[11]
第一书记来了:荒村“焕”新颜
人民网· 2025-06-24 08:47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 沂水县凤鸣强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引入高附加值雪茄种植产业,推动"雪茄+鲜食玉米"轮作模式,打造"烟粮融合"特色农业 [1] - 泰山麒麟雪茄生态园渐成规模,2024年新产业带动周边就业约5000人次,村民直接增收超80万元 [1] - 村集体创办"金叶共富空间",开展麻片修补、桃木艺品制作等小工坊项目,吸纳30余名老年人就近就业,人均日收入达80元 [3] 基础设施与村容改造 - 两年来村里修路、通电、引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土坡变"颜悦胡同"、臭水沟变"锦鲤池塘"、荒院变"幸福食堂" [3] - 2024年流转翻新12处老宅小院发展民宿,带来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个 [5] - 便利店、农家乐兴起,村民村集体分红增多,幸福食堂提供低价餐饮服务 [5] 人口与人才流动 - 全村户籍人口548人,常年在家不足200人且多为老年人,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1万元 [1] - 乡村振兴吸引年轻人逐步回流,并引入农科院博士团队带来新理念与技术 [5] - 游客进村带动消费,村民评价"来了不想走",形成"乡野慢生活"吸引力 [5]
为什么要做文旅?为什么不能一直做文旅?
创业邦· 2025-06-22 11:01
留坝县文旅发展模式 - 陕西省留坝县位于秦岭深处,森林覆盖率92 03%,常住人口仅3 45万人,是典型的生态功能县[5] - 2021年起人口流出停止,2023-2024年吸引"四乡人才"2142人,包括大学生176人、企业家48人等[8] - 通过精品民宿集群开发实现旅游升级,引入"隐居乡里"品牌打造2000元/晚的高端民宿,带动村民收入提升[10] - 2024年GDP达26 79亿元,人均GDP7 77万元跃居汉中市第一[21] 产业运营策略 - 采用"产业文旅化"而非"文旅产业化"路径,政府投入近千万元为村民提供免费民宿设计,开发"民宿贷"金融产品[18] - "四个一百"工程实施一年带动200户农民自建民宿,户均投入50-150万元,全县民宿年收入超1亿元[19] - 旺季日均客流达5万人(超本地人口),人均消费逾800元,形成"大秦岭的小日子"度假品牌[13] 流量经济价值 - 文旅作为"新基建"打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实现生态产品在地变现,典型案例包括菌菇酱、猕猴桃汽水等加工品[25][26] - 形成"三一二产融合"生态:文旅引流(三产)→场景体验→中药材种植(一产)→食品加工(二产)[35][36] - 电商物流配套使山珍产品实现"产地仓"直发,减少工业处理环节,保留原生态价值[42] 城乡发展范式创新 - 突破传统工业化聚集逻辑,通过数字经济+生态经济实现人口回流,某村庄3年回流100余人中70%为35岁以下青年[39] - 建立生产与生活平衡的新模式,如民宿管家收入超外出打工,在地加工减少物流损耗30%以上[42] - 交通/网络/文旅基础设施协同,使偏远县域能直接对接城市消费市场,形成闭环经济生态[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