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四维图新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辅助驾驶及车联网等业务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19:42
战略合作 - 公司与阿里云达成5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大模型应用、辅助驾驶及车联网、汽车行业专属云、车企出海服务、智慧交通等领域深度合作[1] - 合作围绕六大方面:联合打造安全合规底座、探索辅助驾驶数据闭环、提供大数据治理服务、建设座舱垂直模型及分布式车联网、提供出海解决方案、面向智慧交通提供解决方案[1] - 合作将助力双方拓展汽车相关业务市场空间,提升产品竞争力,推进汽车智能化战略商业化落地[1] 业务布局 - 公司聚焦汽车智能化核心赛道,以智驾为龙头构建完整技术生态,形成"智云、智驾、智舱、智芯"全栈式解决方案服务能力[2] - 2024年营收35.18亿元(同比+12.68%),其中智云业务22.54亿元(同比+28.96%,占比64%),智芯业务5.66亿元(同比+10.92%,占比16%)[2] - 2024年初至2025年一季度获得基础行车产品300万套及舱泊产品定点60万套新增定点,SoC芯片累计出货8600万套片,MCU芯片出货突破6500万颗[2] 行业趋势 - 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正下沉至10万元级车型,成为标配,公司智驾业务面临全新发展机遇[3] - 数据安全合规使用成为关键问题,公司升级自动化合规审计工具链,与阿里云、字节火山云等共建汽车专属云生态[3] - 2024年受非主营因素影响阶段性亏损,预计2025年辅助驾驶业务成熟度提升将大幅减亏[3]
布局新兴产业!杭州园林牵手志趋汽车共探“双碳”协同发展
全景网· 2025-05-30 14:06
公司战略投资 - 杭州园林对志趋汽车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是布局新兴产业、探索"双碳"目标下产业协同的重要举措[1] - 志趋汽车成立于2022年6月17日,专注于汽车科技领域,提供先进车载芯片平台开发和量产供货的交钥匙工程[1] - 志趋汽车在智能座舱域控、智驾域控及5G智能网联领域拥有独创技术,包括手机芯片架构下的车规化硬隔离技术和玄武OS微内核操作系统[1]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汽车产业处于深度变革期,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新引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2]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销售总量比例进一步提升[2] - 汽车产业朝着绿色、智能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成为重要趋势[2] 产业协同效应 - 杭州园林在城市规划领域的专业经验可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创意和规划方案[2] - 志趋汽车的智能车载设备可应用于杭州园林参与的文旅项目,如景区智能导览车辆,提升游客体验[2] - 双方合作可设计智能充电桩布局,实现功能需求与城市景观美感的平衡[2] 未来发展规划 - 杭州园林将密切关注志趋汽车发展,不排除继续投资的可能性[3] - 若志趋汽车在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如更高效的车载芯片平台或更先进的智能网联技术,杭州园林可能追加投资[3] - 公司计划通过产业协同实现互利共赢,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3]
美股三大股指高开,拼多多盘初跌超17%
快讯· 2025-05-27 21:34
市场表现 - 欧美贸易冲突缓和提振市场情绪 美股三大股指高开 纳指盘初涨1 48% 标普500指数涨1 13% 道指涨0 81% [1] - 科技股多数走高 英伟达涨超2% 苹果涨超1% [1] - 黄金股普跌 哈莫尼黄金跌超9% [1] 公司动态 - 拼多多盘初跌超17% 公司一季度营收不及预期 [1] - 小马智行涨超7% 公司与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达成战略合作 [1]
东箭科技: 关于股东、董事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7 20:19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董事马汇洋持有公司股份47,456,99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23% [1] - 计划减持不超过11,864,24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1%,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 [1] - 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任意连续九十个自然日内减持不超过4,227,027股(占1%);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任意连续九十个自然日内减持不超过8,454,054股(占2%) [1] - 减持计划实施期间若公司发生送红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股本变动事项,减持计划将相应调整 [1] 股东承诺及履行情况 - 马汇洋承诺自公司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首发前股份 [2]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或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 [2] - 减持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交易所规定,履行公告程序 [2][3] - 截至公告日,马汇洋未违反上述承诺,本次减持与已披露的持股意向一致 [4] 减持计划影响说明 - 减持计划实施存在时间、价格、数量等不确定性 [4] - 马汇洋非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减持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或影响公司治理及持续经营 [4] - 公司董事会将督促股东遵守减持相关规定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
鸿蒙智行:累计避免可能的碰撞超1,810,000次
快讯· 2025-05-27 15:41
鸿蒙智行安全技术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22日,鸿蒙智行联盟品牌车型累计避免可能的碰撞次数超181万次 [1] - 鸿蒙智行全系搭载HUAWEI ADS的车型通过主动安全功能累计避免碰撞180万次 [3]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中国汽车市场即将进入大规模前装AEB(自动紧急制动)时代 [1] - 主动安全技术正成为现代汽车安全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1] 技术功能说明 - HUAWEI ADS为辅助驾驶系统设计,需驾驶员保持专注并控制车辆 [3] - 该系统不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不能替代人工驾驶 [3] 注:文档2内容为乱码未纳入分析
东箭科技: 关于特定股东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5 16:11
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股东新余东信、新余东恒、新余东诚均为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有公司股份0.24% [1] - 新余东信计划减持不超过755,435股(占总股本0.18%)[1][2] - 新余东恒计划减持不超过258,501股(占总股本0.06%)[2] - 新余东诚计划减持不超过164,868股(占总股本0.04%)[2] - 减持计划将在公告后15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实施 [1] 股东基本情况 - 新余东诚当前持有公司股份659,472股(占总股本0.16%)[1] - 股东承诺在首次公开发行后12个月内不转让股份 [2] - 股东承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减持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承诺履行情况 - 股东严格遵守了首次公开发行时的锁定期承诺 [4] - 股东承诺在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股份 [4] - 股东承诺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量的25% [4] - 截至公告日未发现股东违反承诺的行为 [4] 减持计划影响 - 减持股东不属于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5] - 减持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5] - 减持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和持续经营产生影响 [5]
江淮汽车参股成立中安智联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4%
证券之星· 2025-05-17 08:06
公司成立信息 - 中安智联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3000万元 法定代表人任林杰 [1] - 经营范围涵盖计算机系统服务 软件开发 智能控制系统集成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销售 物联网设备制造销售 人工智能开发应用 大数据服务 智能车载设备制造销售 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等 [1] - 公司由江淮汽车 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兆边(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1] 业务布局 - 业务覆盖智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 包括车载设备 汽车零部件 新能源汽车电附件等 [1] - 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涉及物联网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信息安全等 [1] - 提供技术开发 咨询 转让等全链条技术服务 [1]
道通科技2024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完毕,全年现金分红回购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12:11
分红及回购情况 - 2024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完毕,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4.9股,累计派发现金红利2.23亿元(含税),转增2.18亿股 [2] - 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达5.46亿元(含年中分红1.76亿元及回购1.47亿元),总分红规模创历史新高 [2] - 近三年现金分红及回购规模持续提升,三年累计金额8.2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89.17% [3] - 2024年全年分红(含回购)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高达85.14% [2] 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39.32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6.41亿元,同比增长258%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0.94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60% [4] 行业地位 - 在科创板586家上市公司中,现金分红及回购比例位居连续三年归母净利润超1亿元的163家公司中的第三位 [3] - 在34家归母净利润超6亿元的科创板公司中,2024年现金分红及回购比例位居第二 [3] 业务布局 - 以AI为核心驱动力,布局汽车综合诊断系统、TPMS、ADAS系列数字维修生态,智能充电网络及光储充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3] - 积极研发多模态大模型、AI平台及AI Agents,推动生成式AI技术与汽车诊断、充电、能源、交通等场景的深度融合 [4] - 2025年首次单独列示AI及软件相关收入,相关业务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充电云订单同比增长80% [4] 未来规划 - 2025年将继续提升投资者回报率,匹配资本开支、经营性资金需求与分红及回购的关系,打造长期稳定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 [5]
加速汽车产业智能化,腾讯推出高性能算力、模型和数据闭环|最前线
36氪· 2025-05-01 17:10
文章核心观点 腾讯智慧出行技术开放日展示多款智能化产品,覆盖车企全链路,在多领域有应用成果且数据安全合规,助力车企发展并为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便利 [1][2][3] 产品与服务覆盖范围 - 腾讯介绍为汽车及出行行业打造的智能化产品,包括高性能算力、精准数据闭环和可迭代AI模型,覆盖车企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用户服务全链路 [1] 业务服务成果 - 腾讯智慧出行已服务100多家车企和出行科技公司,汽车公有云增速位居行业首位,是市场平均增速两倍,腾讯座舱解决方案搭载量超1500万辆车 [1] 各领域应用成果 研发生产领域 - 腾讯云代码助手辅助代码任务,融合深度思考能力后准确率提升30% [1] - 腾讯云TI平台为车企提供全栈AI开发服务,支持主流大模型及特定领域模型训练等 [1] 销售获客领域 - 腾讯企点基于大模型推出“线索精益产品”,在一汽大众等企业应用中,线索成本降低25%,转化率提升20% [1] 服务领域 - 腾讯将企业知识库融入大模型构建新一代智能客服,问题独立解决率超84% [2] - 腾讯结合社交娱乐服务生态与AI智能体能力,打造零触控操作的座舱服务 [2] 组织管理领域 - 腾讯乐享的AI知识库功能帮助车企打通业务板块,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2] 数据安全与应用 - 腾讯依托地图优势保障车端数据传输合规,云上处理数据时进行有效隔离 [2] - 腾讯地图数据可用于端到端算法训练,如长安汽车采用其数据支持模型研发 [2] 合规资质 - 腾讯获400多项专业认证和20多项合规资质,是国内首家获CISPE牌照云服务厂商,符合国际数据保护最高要求 [3]
AI定义汽车,2025汽车大模型技术与产品新趋势
锦秋集· 2025-04-29 22:36
2025上海车展AI大模型趋势 核心观点 - AI大模型成为汽车行业核心焦点 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全面渗透 推动汽车软件开发范式变革[2] - 主机厂对Agent应用达成共识 技术落地速度超预期 但实时交互、算力部署等挑战仍存[4][7] - 端云协同架构成为主流 0 9B-8B小模型通过优化实现车规级芯片部署 避免盲目追求大参数量[4][14][15] 技术落地进展与挑战 超预期进展 - 主机厂接纳速度显著加快 2023Q4-2024H1形成明确落地共识 教育成本因全民大模型普及降低[8] - 应用方向聚焦三大领域:智能语音增强(开放域理解)、多模态交互(VLM应用)、端到端智驾(VFM融合)[8] - 生态协同创新加速 车载Agent技术标准快速建立 兼容MCP协议等行业规范[8] 现存挑战 - 算力瓶颈:主流座舱芯片(如高通8295)非为大模型设计 舱驾一体芯片(如8397)需平衡ADAS功能[12] - 数据难题:域集中式架构导致全车数据收集困难 垂直领域数据涉及隐私与高标注成本[11][13] - 实时性问题:推理延迟达300-500ms 幻觉问题与任务执行确定性待解决[7][10] 汽车AI Agent核心能力 产品形态 - GUI Agent突破第三方API限制 支持操作支付宝、导航等9大类APP 实现语音指令闭环[21] - 多模态融合:舱内视觉理解(乘客识别、安全带检测) 舱外环境感知(天气、隧道)[19][35] - 服务模式转型:从"人找服务"到基于场景感知的"服务找人" 实现主动提醒与情感关怀[20][22] 技术架构 - 端侧部署核心大脑 处理高频低延迟任务 云端承担大规模计算与知识更新[37][40] - 分层设计原则:延迟敏感与隐私数据在端侧 复杂计算与生态接入在云端[38][39] - 算力复用策略:利用座舱/智驾芯片空闲算力 停车时调用ADAS算力运行哨兵模式[15][66] 行业实践案例 亿咖通科技 - 构建AIOS全球化系统 集成Auto Agent/Auto Sense/Auto Flow/Auto ECO四大模块[42][75] - Cloudpeak中间件支持模型量化与跨平台部署 实现高通/英伟达/国产芯片适配[42][65] 面壁智能 - 专注0 9B-8B端侧小模型 通过强化学习构建"硅基家人"Agent 实现3K图像毫秒级解析[45][77] - 独创UI Agent架构 突破车机限制完成支付宝操作 结合情感计算提供拟人化服务[77] 未来发展方向 - 中央计算架构普及 推动"舱驾一体"大模型实现座舱与ADAS功能统一[67][69] - AGI技术演进:通过Next Token Prediction实现自主学习 减少人工标注依赖[70] - 交互范式革新:生成式HMI取代传统界面 构建"感知-决策-执行"全闭环体验[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