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服务
搜索文档
恒润股份:2025年上半年公司算力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3949.19万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0 21:1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算力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3,949.19万元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算力业务实现净利润2,245.73万元 [1] 公司业务发展 - 报告期内算力业务加大市场客户开发力度 [1] - 算力业务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1] - 算力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1] - 算力业务业绩贡献逐步提升 [1]
诡异,海南华铁丢掉36.9亿算力合同,交易方无需赔偿?
36氪· 2025-10-20 16:39
证监会立案与监管关注 - 公司于10月16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1] - 在9月30日发布合同终止公告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就重大合同终止事项明确监管要求,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2][10] 重大合同终止事件 - 公司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与杭州X公司签署的原定5年、总金额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于9月30日正式终止 [2][3] - 该协议自2025年3月签署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公司主动提出解约,未能获得合同总金额20%即7.38亿元的违约金 [2][8][9] - 此次终止的合同金额占公司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签署算力服务订单额66.7亿元的55.32% [13] 市场反应与股价波动 - 合同终止公告发布后首个交易日10月9日,公司股价跌停,10日再度跌停 [6] - 但在发布合作协议后,2025年3月5日至7日,公司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 [13] - 2025年以来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价涨幅高达约68% [14] 公司业务与财务状况 - 公司于2024年5月正式布局算力业务,截至2024年末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24.75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近7亿元 [11][13] - 2024年公司算力设备服务收入仅为1200.52万元,2025年半年报未公布上半年算力设备服务收入 [1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73.77%,创历史新高 [14] 股东行动 - 持股5%以上股东胡丹锋决定终止减持计划,并计划在未来1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 [14] - 该股东曾于8月15日公告计划减持不超过4422.95万股(占总股本2.22%),但截至目前未减持公司股份 [15]
亿田智能联手设立20亿基金 旗下基金控股获百亿元订单标的
全景网· 2025-10-20 14:07
投资布局与规模 - 公司与劳埃德、众汇诚智能共同投资设立私募投资基金"上海德数云",合伙企业总认缴出资额为200,000万元,公司及其关联方认缴出资额为99,800.60万元 [1] - 上海德数云基金近期签署协议,获得一家AI算力服务公司77.4%的股权,该公司持有算力服务相关订单金额合计约100亿-110亿元人民币,订单期限为5年 [1] - 全资子公司亿算智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预期在2028年前形成2.5万P算力,预期投资金额达55亿元 [2] 战略定位与商业模式 - 公司在算力领域的定位是"智算一站式先锋服务商",致力于打造从资源到服务、从技术到生态的多层级体系 [1][3] - 商业模式强调提供定制化服务,以"计算+存储+网络"为底座,通过数据要素智能管理,提供弹性可扩展的全栈算力支撑 [3] - 算力运营通过生态协同实现规模化价值,建立数据要素流通与算力调度闭环,打通"数据管理-场景应用" [3] - 公司致力于区别于通用算力中心,更强调对大模型训练、推理、行业AI应用的深度支撑 [1] 项目进展与产能规划 - 庆阳国产万卡级智算中心于2024年12月投运,首期提供2500P绿色算力,已为美图秀秀、无问芯穹等提供推理服务,实现商业闭环 [2] - 公司进入"从示范到规模化复制"的关键阶段,预期2028年前形成2.5万P算力 [2] 未来发展方向 - 芯片层:公司采用燧原科技国产AI芯片,并成为其S级经销商,形成"设备+服务"双轮销售,未来将提升适配CPU、GPU、FPGA、ASIC等不同类型算力芯片的运营能力 [3] - 软件层:基于自身技术储备,寻求联合头部大厂、甘肃移动等构建自主可控全栈方案 [3] - 应用层:将算力领域的积累与厨电IoT融合,打造"智能硬件+算力底座+数智服务"闭环,为AI烹饪、数字人等场景提供技术底座 [3]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国家层面:旨在打造首个全栈国产化的超大规模智算中心,突破西方技术封锁,构建自主可控的AI算力底座 [2] - 产业层面:通过"西部算力+东部智慧"协同模式,推动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融合,孵化新质生产力 [2] - 区域层面:助力庆阳从"能源之城"转型为"算力之都",预计带动千亿级数字经济生态 [2] - 券商认为公司积极布局"AIDC+AIGC"转型,集成灶行业下游需求或有望回暖,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曲线 [4]
鸿博股份:与京能海北逾2亿元债务完成抵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1:15
合同核心信息 - 鸿博股份全资子公司英博数科与北京京能方面就智算中心建设项目签订重大合同,相关《债权债务抵销协议》已执行完毕[1] - 合同涉及智算中心总体算力规模为1024PFLOPS[1] - 合同最初于2023年10月签署,原交易总金额约为10亿元[1] - 后经协商,双方于2024年12月签署修订协议,合同金额调整为约6.46亿元,算力规模不变[1] 合同修订与财务安排 - 合同金额由原约10亿元调整为约6.46亿元[1] - 合同修订后,英博数科需向北京京能支付违约金及补偿金共计约4108万元[1] - 北京京能原有的全部权利和义务由京能海北承继[1] 债权债务抵销执行情况 - 英博数科以其根据前期与第三方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约2.58亿元,用于抵销其对京能海北的未清偿债务及质量保证金共计约2.27亿元[1] - 该项抵销已完成,双方债务关系消灭[1] - 抵销后,英博数科剩余未收回京能海北的质量保证金约为3228万元[1] - 抵销后,英博数科剩余应收第三方合同款约为3072万元[1]
算纽算联储和算脑算联储同日上线
人民网· 2025-10-20 09:52
10月20日,乘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内蒙古算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其共同打造的算纽算联储与 算脑算联储正式上线运营。 算纽算联储与算脑算联储锚定全球算力汇聚、全球算力运营和全球算力发行,创运营新模式,提供算 力、工具、模型、应用、发行、交易等算力与AI全栈服务。 据悉,算纽算联储与算脑算联储实现了以下方面的创新:首创AI驱动的智能调度引擎,将目前国内外 算力调度平台的"资源撮合市场"模式升级为主动的"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基于零知识证明 (ZKP)的可验证计算,架起了一座连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信任之桥"。 乘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姚俊梅博士表示:"我们的愿景是构建一个可信、可流通、可编 程的全球可信分布式计算能力网络平台,如同在线的'算力银行',人人都可以成为'算力储户',人人都 可以享有算力资产及其收益。" 内蒙古算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小汀表示:"内蒙古作为全国一体化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我们 创建的算脑算联储通过内蒙古平台接入全国一体化算力平台,其创新的资源配置模式有利于全国算力产 业格局的优化与重塑。"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说:"算纽算联储和算脑算联储通过其独特的 ...
海南华铁37亿大单蒸发谜团待解 股价异动牛散精准出没证监会立案
长江商报· 2025-10-20 07:38
证监会立案调查 - 公司于10月16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1][3] - 市场普遍认为立案调查与公司此前36.9亿元算力大单终止事件直接相关 [1][3] 36.9亿元算力订单详情 - 2025年3月4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与杭州X公司签署算力服务协议,合同总金额36.9亿元,服务期5年 [1][3] - 该合同预计平均每年为公司带来约7亿元的营业收入 [1][3] - 合同约定,若因客户原因导致协议终止,公司有权要求支付总金额20%的违约金,即7.38亿元 [4][5] - 2025年9月30日,公司主动公告终止该订单,但未说明具体原因 [1][5] 订单相关未解谜团 - 市场对订单真实性提出质疑,包括未披露定金约束、GPU型号、算力规模及交付时间表等核心商业条款 [6] - 客户“X公司”身份神秘,公司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进行豁免披露,市场曾猜测其为阿里巴巴 [3][6] - 公司主动放弃7.38亿元违约金的原因未向市场解释 [5][6] 股价异常波动与牛散交易 - 2025年1月至3月4日公告前,公司股价从低点4.77元/股大幅上涨至11.03元/股,期间出现连续涨停 [8] - 股价大涨期间,日成交额从1亿—4亿元激增至超40亿元,换手率从不超过4%升至超20% [8] - 知名牛散章建平在一季度突击买入8420万股,成为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4.23% [9] - 牛散毛金明、毛英俊也在一季度进入前十大股东,分别持股5353.73万股和1114.6万股 [10] - 半年报显示,上述三名牛散均已从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 [11] 公司转型与当前状况 - 公司前身为华铁应急,原主营设备租赁业务,2024年控股权转让给海南省国资委后向算力领域转型 [11][12]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66.7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超9亿元,截至6月底交付算力资产超14亿元 [12] - 2024年公司算力设备服务收入为1200.52万元,2025年半年报未单独披露此项收入 [13] - 前实际控制人兼总经理胡丹锋及控股股东宣布增持计划,但公司股价在订单终止及立案调查后持续下跌,10月17日收报7.09元/股,单日下跌6.96% [2][13][14]
工信部启动“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7年建成全域覆盖算力网络新底座
长江商报· 2025-10-20 07:30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的通知》,旨在全国梯次推进"毫秒用算"网络建设 [1] - 专项行动目标为构建高速大容量、确定低时延、泛在广覆盖的城域网络,到2027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国、运载高效、体验优质的城域算力网络体系 [1] - 核心目的是打通算力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供强大支撑 [1] 网络基础设施与技术目标 - 基础设施层面目标为实现算力中心间互连时延小于1毫秒,重点场所算力接入时延小于1毫秒,终端到算力应用时延小于10毫秒 [2] - 到2027年实现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间光层单向互连时延低于1毫秒 [2] - 推动400Gbps及以上高速光传输系统的部署比例达到50%,重要站点全光交叉设备部署率达到50% [2] - 引导各地开展全光高速无损传输、任务式调度、算网运维智能体、广域无损网络等关键技术研发与试点 [2] 算力接入与应用体验 - 完善算力接入网络布局,推动光网络设备延伸至用户端,加快全光网广泛覆盖,构建"毫秒入算"能力 [3] - 到2027年,全国城域算力中心1毫秒时延圈覆盖率将达到70% [3] - 优化应用终端到服务器的时延,到2027年将终端至算力中心服务器的单向网络时延控制在10毫秒以内 [3] - 通过推广全光交换和光电融合组网技术,全面提升算力中心的网络性能 [3] 行业应用与产业协同 - 专项行动将推动算网融合深入制造、金融、交通、医疗、教育、文娱等重点行业 [4] - 鼓励基础电信企业推出定制化、差异化的算网融合业务套餐,提供弹性化、普惠化算力服务 [4] - 支撑工业质检、辅助诊断等典型算力应用交互体验提升,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4] - 要求各省级主管部门充分调动产业链各方积极性,统筹协调解决问题,给予政策、资金和资源等配套支持 [4]
海南华铁算力大单终止“余波”:市值蒸发近52亿元,三名股东不超3.5亿元增持
北京商报· 2025-10-19 21:28
算力大单终止事件概述 - 公司全资子公司于2025年3月5日签订总金额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服务期五年,预计年均产生营业收入约7亿元 [8] - 近7个月后,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主动解除合同,原因为协议签订后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 [3][8] - 该订单终止后,上海证券交易所随即向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 [9] 市场反应与股价影响 - 自2025年10月9日算力大单终止公告后,公司股价连续下跌,10月9日、10日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10月13日盘中亦曾跌停 [3] - 在10月9日至10月17日的7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区间累计跌幅达26.76% [3] - 公司总市值从2025年9月30日收盘至10月17日收盘,蒸发51.7亿元,降至141.6亿元 [1][4] 股东增持行动 - 公司总经理胡丹锋于2025年10月8日晚间披露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并终止了此前尚未实施的减持计划 [4] - 控股股东海控产投于10月13日晚间披露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1亿至2亿元 [5]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海南金控及胡丹锋于10月17日再次披露增持计划,海南金控拟增持2500万至5000万元,胡丹锋拟增持3000万至5000万元 [5] - 经计算,海控产投、海南金控、胡丹锋已累计抛出不超过3.5亿元的增持计划 [1][6] - 增持进展迅速,海控产投已增持560.4万股(占总股本0.28%),金额4300.34万元,持股比例由13.78%增至14.06%;胡丹锋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毕,增持数量占总股本0.32%,金额4999.72万元,持股比例由8.86%升至9.18% [5] 证监会立案调查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晚间披露,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8] - 市场普遍将此次立案与算力大单的终止事件相联系 [1][8] - 该算力大单存在多处疑点,包括订单长达近7个月零进展、大客户(X公司)信息始终未详细披露、上市公司主动解约以及“牛散”章建平在订单期间(2025年一季度新进前十大股东,持股4.23%,半年报时已退出)快进快出等 [8][10]
证监会立案调查海南华铁 36.9亿元算力大单“快闪”或为最大疑点
中国经营报· 2025-10-18 16:06
公司监管动态 - 公司于10月16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1] - 在立案调查期间,公司表示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并将配合调查及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 此前的9月30日,上交所已就公司重大合同终止事项向公司发出《监管工作函》 [1][2] 重大合同事件 - 公司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于2025年3月与杭州X公司签署《算力服务协议》,合同预计总金额为36.9亿元(含税),服务期5年 [2] - 协议签订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华铁大黄蜂于近日主动解除合同,X公司无须支付任何赔偿或补偿 [1][2][3] - 原协议规定若甲方擅自解除协议需支付总金额20%的违约金,但最终由乙方主动解除,故无违约金 [3] 股价表现与股东变动 - 自2025年2月至3月4日协议披露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85.03%,并于3月7日创下12.79元/股的历史新高 [7] - 10月17日公司股价报收7.09元/股,较3月7日历史高点下跌44.74% [1][7] - 自然人章建平在2025年一季报中首次现身,持有84200022股(占比4.23%),为第三大股东;至中报时已从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持股比例低于0.40% [5] 事件潜在疑点分析 - 律师认为,36.9亿元大额订单的“突然”出现和消失存在诸多疑点,或为监管关注重点 [1][6] - 主要疑点包括对签约对象及履约能力披露的真实准确性、巨额订单是否构成误导性陈述、协议未实际履行的披露是否及时等 [6] - 其他被关注的高频风险点包括是否利用框架性协议夸大预期收入,以及订单对手方与公司内部是否存在未披露的关联关系或利益安排 [8]
亿田智能: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基金完成备案 该基金获得X公司77.4%股权且X公司持有算力服务相关订单金额合计约100亿-110亿元
经济观察网· 2025-10-18 01:02
基金设立与投资 - 亿田智能与劳埃德私募基金、天津众汇诚共同设立的上海德数云私募基金已完成工商登记和基金业协会备案 [1] - 该基金总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亿田智能及其关联方认缴出资额为9.98亿元人民币 [1] - 上海德数云基金已签署协议,获得一家专业从事AI算力服务的X公司77.4%的股权 [1] 目标公司业务与订单 - X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AI算力服务的公司 [1] - X公司目前持有的算力服务相关订单金额合计约100亿至110亿元人民币 [1] - 相关订单的期限为5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