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rages
搜索文档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量将超过35万亿元;科创成长层正式落地|每周金融评论(2025.7.7-2025.7.13)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14 18:08
热点聚焦:科创成长层正式落地 - 上交所发布配套业务规则,科创板32家未盈利企业将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自上市日起进入[5] - 试点引入IPO预先审阅机制,允许科技型企业申请预先审阅以避免过早披露敏感信息[5] - 针对第五套标准企业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要求投资机构近5年有5家以上科创板上市或10家以上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企业,且持续持有发行人3%以上股份或5亿元以上投资金额[5] - 科创成长层将重塑科技企业估值逻辑,从短期盈利转向长期技术价值,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循环[6][7] 重大会议:"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量 - 我国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2024年经济总量之和,超过长三角地区总量及世界排名第3国家总量[7] - 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达5.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7]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元,2025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左右[8] 重大政策:稳就业支持力度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7方面政策举措,包括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范围、优化政银合作流程、强化技能培训等[8] - 政策旨在以稳就业撬动企业预期、消费信心和金融稳定的宏观组合拳,而非简单就业刺激[9] 保险业考核机制调整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指标,将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扩展为"当年+三年+五年"周期考核,权重分别为30%、50%、20%[9][10] - 5年周期指标权重提升至20%,推动险资注重长期收益,加大A股投资比例,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10] 券商行业业绩表现 - 7家券商披露上半年业绩,华西证券净利同比增长1025.19%—1353.9%,国联民生净利同比增长约1183%,国金证券净利同比增长140%—150%[11] - 业绩增长反映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行业整合进入质效提升阶段,A股IPO受理量同比激增510%[12] 外汇储备动态 - 2025年6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3174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322亿美元(增幅0.98%),实现月度"六连涨"[12][13] - 上半年累计增加1150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创2016年1月以来新高,主要受美元指数下跌及全球资产价格上涨影响[13]
超去年全年 今年上半年A股IPO受理177家
搜狐财经· 2025-07-02 08:04
A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沪深北交易所累计受理177家企业的IPO申请,数量超去年全年 [1][3] - 深市受理32家(主板11家,创业板21家),沪市30家(主板9家,科创板21家),北交所115家 [1][3] - 6月新受理150单IPO,占上半年总量的84.7% [1][3] - 按发行日统计,上半年实际完成IPO项目48家,融资规模380.02亿元,同比增长25.53% [3][7] 港股市场表现 - 港交所上半年44只新股募资超千亿港元,成为全球IPO融资额第一 [3] - 港股一二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额2501.29亿港元,同比大增318.15% [3] - 近230家港股公司上半年实施回购,互联网科技、金融蓝筹及消费板块表现突出 [3] 保荐机构竞争格局 - 国泰海通以26家保荐量登顶,中信证券(22家)、中信建投(14家)分列二三位 [3][7] - 国联民生与华泰联合并列第五(各9家),成为黑马 [7] - 承销金额排名:中信建投84.31亿元第一,国泰海通47.97亿元第二,华泰证券31.86亿元第三 [7] - 分板块承销冠军:科创板国泰海通26.37亿元,创业板国泰海通21.60亿元,北交所华泰证券11.69亿元 [8] 未盈利科技企业IPO动态 - 6月30日单日沪深交易所受理9家IPO,北交所受理32家 [5] - 摩尔线程选择科创板第二套标准(市值≥15亿元+营收≥2亿元),股东含红杉资本、腾讯创投等 [5] - 沐曦股份采用科创板第四套标准(市值≥30亿元+营收≥3亿元),获葛卫东、红杉资本等投资 [6] 下半年市场展望 - 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及北交所制度完善将推动IPO市场持续活跃 [9] - 注册制深化、"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上市预计带动北交所受理量显著增加 [9] - 投行业务重点方向转向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并购重组 [9]
每日债市速递 | “大而美”法案获美参议院程序性投票通过
Wind万得· 2025-06-30 06:30
公开市场操作 - 央行6月27日开展5259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1.40% 投标量与中标量均为5259亿元 [1] - 当日逆回购到期1612亿元 实现单日净投放3647亿元 [1] 资金面 - 央行大规模净投放后 存款类机构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微降至1.36% [3] - 美国隔夜融资担保利率最新报4.36% 显著高于国内水平 [3][5] 同业存单 - 全国及主要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成交利率稳定在1.65% 较前日持平 [6][8] 国债期货 - 30年期主力合约上涨0.17% 10年期涨0.09% 5年期涨0.1% 2年期微涨0.03% [10] 中美经贸关系 - 商务部表示中方将依法审批管制物项出口 美方将同步取消对华限制措施 双方拟落实元首通话共识推动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11] 美国政策动态 - "大而美"法案获参议院程序性投票通过 若实施将影响美国资本市场及全球投资者策略 [13] - 特朗普施压美联储降息未果 7月降息概率仍维持20% [13] 债券市场创新 - 上交所将推出细分信用等级可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系列 [15] - 中信建投启动发行银行间市场首单券商科创债 [16] - 债券ETF总规模突破3600亿元 利率下行环境中受资金青睐 [16] 债券负面事件 - 10家发债主体出现评级下调或被列入观察名单 涉及行业包括航空科技、家居、城投等 [16] 中非合作 - 中塞两国拟加强2026"中非人文交流年"合作 重点推进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 [11]
A股收评 | A股走势分化!上证50指数收跌逾1%,银行等权重板块下挫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15:23
市场表现 - A股走势分化 沪指跌0.70% 深成指涨0.34% 创业板指涨0.47% 上证50指数收跌逾1% [1] - 银行板块冲高回落 近20只银行股跌超3% 金融权重跳水拖累指数 [1] - 算力产业链全面走强 光模块、铜缆高速连接等概念大涨 华天科技、中京电子等涨停 [1] 热门板块 券商板块 - 天风证券涨停 子公司获虚拟资产交易牌照 弘业期货4连板 爱建集团3连板 [2] - 虚拟资产合规化浪潮或重塑非银金融产业链 数字资产发行流通生态加速成型 [2] 有色金属 - 北方铜业、华阳新材等涨停 沪铜主力合约涨近2%至8万元/吨 创4月初新高 [3] - 高盛预测2025年8月铜价峰值达10050美元/吨 供应紧张推动价格上涨 [3] 小米汽车 - 小米YU7首款SUV发布 3分钟大定破20万台 1小时达28.9万台 隔夜小米ADR涨近10% [4] - 模塑科技、宁波华翔涨停 产业链公司受益于新车放量预期 [4] 水利建设 - 韩建河山、诚邦股份等涨停 政策推进江河治理提升水安全 专项债发行加速基建投资 [5] - 水利投资增速亮眼 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显现 基础设施投资稳健增长 [5] 机构观点 - 科技股短期反弹呈现低风偏特征 关注7-8月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放量验证 [7] - 防御性资产中银行保险举牌及高股息白酒龙头受关注 中期看好黄金稀土军工 [7] - 7月中报披露期业绩成关键因素 成长科技等改善行业个股具配置价值 [8] - 市场或进入指数震荡阶段 热点轮动风格延续 需新催化剂推动突破 [9]
盘中暴涨超100%!牛市旗手,重磅利好!
券商中国· 2025-06-25 09:47
牌照升级与市场反应 - 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升级证券交易牌照,新增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及咨询服务权限,客户可直接交易加密货币(比特币、以太币等)和稳定币(泰达币等)[1][5] - 受此消息影响,港股全线高开:恒生指数涨0.62%,恒生科技指数涨0.9%,国泰君安国际股价开盘大涨14%,盘中最高涨幅超100%,最终收涨超60%[1] - 公司成为首家可提供全方位虚拟资产服务的香港中资券商,业务覆盖交易、咨询及发行虚拟资产相关产品[5] 稳定币对金融行业的估值影响 - 稳定币被视为券商估值提升的重要驱动因素,可能推动券商从交易通道商转型为资产证券化引擎和跨境清算枢纽[4][6] - 中国光大控股因参股稳定币龙头Circle传闻暴涨超50%,并带动光大证券一度涨停[5] - 摩根大通已推出JPM Coin(日均处理20亿美元支付),计划2025年升级为公链JPMD,但当前应用仍局限于机构间[5] 券商扩表趋势与稳定币潜力 - 券商扩表机遇期或已到来,华泰证券认为2023-2024年扩表由债牛行情及轻资本业务承压驱动,固收投资规模增长7044亿元,中信、国泰海通、中金、招商四家头部券商贡献增量的58%[7][8] - 稳定币规模达2200亿美元,若全部用于购买3个月短期国债,年交易量可达9000亿美元(占美国短期国债交易量的2%),美国财政部预测未来3年稳定币规模或增长8倍至2万亿美元[8] - 境外人民币国债未到期规模2638亿元,可能成为离岸稳定币储备资产,助推人民币国际化[8] 行业案例与市场动态 - 除国泰君安国际外,华光资本控股、联易融科技、众安在线、连连数字等金融科技公司近期因稳定币概念连续暴涨[5] - 中型券商如光大、兴业积极扩表,两年内固收投资规模增量超400亿元[8]
“统一的资本市场”战略背景下券商业高质量整合路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21 18:44
"统一的资本市场"战略背景下券商业整合内在逻辑 -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 美欧通过培育龙头机构 统一金融基础设施 整合交易平台与清算体系等措施推动资本市场统一 [3] - 航母级券商的培育是"统一的资本市场"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 券商在推动资本要素跨区域流动 打破信息不对称 推动制度统一等方面扮演核心角色 [3] - 美欧券商巨头依靠不断并购重组培育一流投行和资管机构 通过多元化并购补齐业务短板 扩大业务规模 提高业务深度 拓展全球业务布局 [3] 中国券商业现状与国际对比 - 中国资本市场市值全球第二 但缺乏能与海外对标的投行和资管机构 [4] - 2024年全球资管机构500强前10名中9家来自美国 1家来自欧洲 全球投行综合能力前10位中7家来自美国 3家来自欧洲 [4] - 中国头部券商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明显低于高盛 摩根士丹利 摩根大通等全球头部机构 [4] 美欧券商行业整合的主要模式 - 多元化并购补齐业务短板 摩根士丹利通过多次并购实现业务板块强化 客户网络拓展 公司规模扩大 例如1997年与迪恩威特公司合并成为美国第二大证券销售机构 [8] - 外延式并购实现规模经济 嘉信理财通过并购推出共同基金 理财顾问 股票指数基金产品等服务 收购德美利证券后用户数量及资产规模迅速提升 [9] - 细分领域内同类整合提高专业化水平 艾维克通过多次并购重组在并购重组 能源项目融资 基础设施咨询等领域巩固优势 [10] - 海外并购提升国际影响力 瑞银通过收购普惠公司 欧洲投行财富管理分部等实现全球化布局 [11] 商业银行在券商行业整合中的角色 - 美欧采取混业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集团凭借资金 客户 渠道优势深度参与券商业并购 发展出全球顶级综合化金融集团 [12] - 欧洲商业银行集团大量收购专业证券公司 如霸菱 华宝 摩根建富等 实现资本 网络和客户共享 [12] - 美国经历分业到混业转型 头部投行格局由独立投资公司转向银行控股 例如花旗成立银行控股公司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 [13] 中国券商业整合实践 - 头部大型券商战略整合 如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 整合客户资源 业务网络和人才队伍 提升资本实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14] - 地方国资主导的区域整合 如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 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 提升区域金融竞争力并与地方产业政策结合 [14]
科创债发行浪潮来袭!30家券商参与,累计规模突破千亿元
环球网· 2025-06-17 16:57
科创债市场爆发式增长 - 自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科创债扩容增量政策以来,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科创债发行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1] - 最近一个多月内已有30家券商完成科创债发行或获批,累计规模突破千亿元 [1] 主要券商科创债发行情况 - 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及国泰君安获央行批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债,三家券商累计获批额度达398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与国泰君安各获批150亿元,中金公司拟发行98亿元 [3] - 中信证券已发行及获批规模合计达320亿元,包括6月3日获证监会批复同意发行150亿元科创债,以及5月20日在上交所发行的首批20亿元科创债 [3] - 山西证券在深交所成功发行5亿元科创债,万联证券在上交所发行5亿元科创债,第一创业证券在深交所发行5亿元科创债 [3] - 华西证券通过债项更名方式参与科创债市场,将此前获准发行的不超过100亿元公司债券更名为科创债 [3] 科创债募集资金投向 - 券商科创债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4] - 国泰君安公告明确本期债券募集资金的70%将通过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及基金投资等形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方面的创业投资基金或政府出资产业基金以及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4]
LPLA, SF & Others to Face Penalty for Overcharging Retail Investors
ZACKS· 2025-06-10 23:16
核心观点 - 五家经纪公司因向零售投资者收取过高佣金而达成多州和解协议 总赔偿金额超过1900万美元 [1] - 这些公司被指控在小额交易中收取比例过高的最低佣金 违反FINRA Rule 2121标准 [3] - 和解内容包括罚款和向受影响客户支付的赔偿 总额达987万美元 [2] 违规行为细节 - 公司对低价值交易收取25-95美元/笔的最低佣金 部分佣金比例超过交易金额的5% [3] - 调查显示五年间这些公司在112万笔交易中收取约1900万美元佣金 [5] - 马萨诸塞州证券监管机构指出这是经纪公司通过小额收费不当获利的典型行为 [4] 各公司处罚情况 - Edward Jones收取1100万美元佣金涉及78万笔交易 需支付马萨诸塞州12.5万美元 [6] - LPL Financial收取249万美元佣金涉及12.7万笔交易 罚款2.5万美元 [7] - RBC Capital Markets收取340万美元佣金 单笔最低95美元 罚款2.5万美元 [7] - Stifel收取88.5万美元佣金涉及4.5万笔交易 单笔最低40美元 罚款3万美元 [8] - TD Ameritrade收取91.3万美元佣金 2019年前单笔最高44.99美元 罚款5万美元 [9] 监管要求 - 公司需修改内部政策和监督程序 确保股票交易佣金不超过交易金额的5% [10] - NASAA主席强调州证券法禁止收取不合理佣金 和解将带来投资者赔偿 [11] - 超过20个州表示有意加入和解 可能进一步增加罚款金额 [12]
日债崩了!谁来接盘日本天量国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22:12
日本国债市场现状 - 日本超长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历史高位 30年期收益率下跌1 78%至3 041% 40年期下跌1 7%至3 522% [1] - 20年期国债拍卖创2012年以来最差表现 投标倍数降至2 5倍(上月2 96倍) 尾差从0 34飙升至1 14(1987年以来最高) [2] - 债券市场呈现"扭转式陡峭化"特征 外国投资者买入而本国寿险机构净卖出 [2] 抛售原因分析 - 日本央行持有52%国债份额但持续缩减购买 寿险公司(13 4%)和银行(9 8%)因监管趋严和利率风险谨慎接盘 [8] - 通胀飙升(CPI同比3 2%)和美元贬值导致海外投资收益下降 削弱国债吸引力 [8]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汽车等支柱产业 影响风险溢价定价 [8] 市场供需失衡 - 日本央行计划每季度减少4000亿日元购债 2026年购债规模将降至2 9万亿日元/月(2024年7月为5 7万亿) [10] - 4月海外资金逆势买入8 21万亿日元长期债券(创纪录) 但外资占比仅6 4%难补缺口 [9] - 10年期国债拍卖若持续疲软可能引发收益率曲线整体上行 [11] 央行政策困境 - 政府债务/GDP达250%(美国120%) 量化紧缩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13][14] - 短期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干预收益率 长期可能调整YCC政策缓解抛压 [15][16] - 产业政策(打击囤积)与服务贸易并重 试图恢复债券市场融资功能 [16] 经济基本面风险 - 老龄化叠加对外依存度高 汽车等关键产业受关税谈判制约 [14] - 生产出口承压 国内消费投资低迷 日元汇率压力增大 [16] - 债券市场可能陷入"抛售-利率攀升-抛售加剧"负反馈循环 [14]
【财经分析】信用债仍可积极布局 精细化择券是未来“掘金”关键
新华财经· 2025-05-22 21:51
信用债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表现整体可圈可点,收益率震荡下探 [1] - 银行间信用债市场收益率不改波动下探走势,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3M期限微升1BP至1.65%,3年期收益率稳定在1.83%附近,5年期收益率回落2BP至1.96%,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1年期下行1BP至7.14% [2] - 1年至2年期信用品种利差压缩已较为极致,中长端较去年最低点仍有一定空间,2年期多数品种信用利差较去年最低点不足10BP,3年期各品种利差距去年最低点多在10BP至20BP,AA低等级品种空间较大,4年至5年期AAA、AA+品种利差较去年最低点多在15BP至30BP,AA低等级品种多在24BP至50BP,5年期以上品种利差较去年最低点多在25BP至60BP [3] 城投债市场分析 - 城投产品是各机构首选标的,2025年一季度城投债发行人货币资金环比2024年年末增长20.7%,环比增速为近10年较高水平 [4] - 化债政策实施后城投新增融资大幅放缓,2024年城投债务增速下滑,宽口径总债务同比仅增长5.7% [4] - 供给端放缓而需求端持续抬升,叠加二季度为传统信用债供给淡季,市场环境对城投债表现友好,信用利差整体受益于供求逻辑 [4] - 37%受访者最看好中低等级城投债,建议关注1年至3年期城投债、优质城农商行债券 [5] 产业债市场分析 - 产业债发行人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显示盈利继续回落,现金流表现偏弱,筹资现金流同比持续弱化,货币资金增速不到1% [6] - 国企和非国企差异主要体现在非国企财务费用下降带动盈利上升、非经常性损益偏弱、筹资现金流为负导致货币资金下降、流动性指标弱化幅度更明显 [6] - 产业债发行主体财务表现总体偏弱,行业呈现普跌现象,盈利、现金流、流动性弱化的发行人占比约2/3,传媒、钢铁、贸易、房地产、机械设备、化工、建筑建材、电子通信行业指标表现较差 [6] - 表现较好行业包括农业、仓储物流、有色金属、电力、高速公路、港口等,机场、公交、航空行业仍亏损但现金流和偿债表现较好 [6] 投资建议 - 短期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利差收窄空间有限,交易盘可等待市场调整后参与博弈 [1] - 建议交易盘重点关注确定性的票息机会,从绝对收益率角度考虑配置 [3] - 负债端稳定性偏弱机构建议关注2年至3年中低等级品种如券商次级债,配置部分4年至5年期高票息中等资质个券 [3] - 负债端稳定性强的机构可拉久期,主要配置4年至5年期品种 [3] - 城投债建议关注3年期以内低等级与4年至5年期中高等级债券投资机会,江苏、浙江等区域可在3年期以内AA-等级品种信用下沉,四川、山东、河南、湖南、湖北等地可在2年期以内AA-等级品种信用下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