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从半年报看民营经济韧性与活力
四川日报· 2025-08-02 08:50
民营经济整体表现 - 四川省民营经济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7787.9亿元 同比增长5.7% 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0.1个百分点 [1] -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55.7% 与上年同期持平 [1] 民间投资回暖与升级 - 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4% 由上年全年下降1.3%转为增长 增速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 高于上年同期3.5个百分点 [3] - 实现正增长的市(州)由10个增至15个 投资回暖面持续扩大 [3]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2% 民间资本向高新技术、绿色低碳等领域集中 [4] - 成都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2% 政策组合拳见效 [3] 重点项目与产业案例 - 中发天信轻型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预计2027年投产 建成后年产500台轻型航空发动机 [2] - 四川星河动力二期项目计划2025年启动 建成后年产20发谷神星二号火箭 [4] 经营主体增长与结构 - 截至6月末全省民营经营主体总数达906.2万户 其中民营企业259.9万户(同比增长4.6%) 个体工商户636.2万户(同比增长1.5%) [5] - 上半年新登记民营企业17.5万户 同比增长16.0% [5] - 民营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占全省比重93.1%、88.8%、78.2% [6]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四川省出台《营商环境评价管理办法》 推动21个市(州)服务效能提升 [2] - 成都推行"亮码入企"规范执法检查 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上半年兑现资金超50亿元 [3] - 开办餐饮店审批环节从17个精简为2个 材料从35份减至17份 时限从48个工作日压缩至13个工作日 [5] - 成都速易联芯科技获500万元贷款仅用3天 反映融资效率提升 [6]
“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打头阵”筑硬核科技底座 助产业攀高向新
新华日报· 2025-08-02 07:18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成果 - 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3.33%,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处于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 [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增至51.8%,较去年50.7%持续攀升 [2]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 [2] - 企业贡献85%研发投入、89%专利授权,集聚近80%科技平台和高层次人才 [2]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 太湖实验室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稳步建设连云港中心 [2] - 云龙湖实验室建成国际领先的深地工程地下实验室 [2] - 苏州实验室由筹建转入建设期 [2] - 江苏牵头建设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龙头企业建立"1+1+X"联动机制 [2] 产业链优化升级 - 制造强省专项资金5.3亿元支持101个协同攻关项目,带动企业新增41.6亿元研发投入 [3] - 16个重点培育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超70% [3] - 新能源、生物医药、船舶海工产业规模全国第一 [3]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8% [3] 科技供给与成果转化 - 省级基础研究专项资金从24.8亿元增至26.8亿元 [4] - 近两年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250个攻关项目 [4] - 产学研对接大会发布2000多项创新成果和2300多项技术需求 [5] - 国家高新区数量达18家,经济规模占全国1/7 [5] 地方创新实践 - 无锡目标2027年研发强度达3.7%,培育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7] - 盐城布局概念验证平台,建立"三首席三员"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8] - 低空经济人才评价体系在苏州太仓试点 [9] 人才评价机制创新 - 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至61家重点企业 [6] - 增设22个职称评审新专业 [9] - 建立新领域人才评价快速响应机制 [9]
国家队出手,中国版“星链”提速
36氪· 2025-08-01 19:36
中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现状 - 中国星网在7月30日成功发射GW星座第6组卫星,距离第5组发射仅间隔3天,创下连续发射新纪录[1] - GW星座采用Ka等频段载荷,提供宽带通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目前已发射卫星数量不到规划总量1%[1][4] - 中国星网计划2029年底前发射约1300颗卫星,2035年完成1.3万颗卫星整体部署[4] GW星座规划与进展 - GW星座是中国首个巨型卫星互联网计划,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包括GW-A59(6080颗)和GW-A2(6912颗)两个子星座[2] - 星座采用高低轨混合设计,未来将推出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模式[2] - 2024年12月完成首批"一箭10星"发射,2025年已连续完成6次组网发射[3][4] 中国星网管理层调整 - 2025年6月中国星网完成管理层重大调整,总经理由张洪太变更为梁宝俊,董事会5位董事退出、3位新董事加入[5] - 新管理层形成"运营商+国防+卫星"三方合力,推动公司进入战略深化阶段[6] 发射成本与技术突破 - 长征五号B火箭在初期组网中不可替代,但不可复用性导致成本高于SpaceX猎鹰9号(每次2000-3000万美元)[7] - 长征六号X和长征八号R是可复用火箭核心探索对象,其复用化将显著降低发射成本[7] - 民营火箭企业如蓝箭航天计划2025年下半年首飞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目标支撑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8] 全球竞争格局 - SpaceX已发射8926颗星链卫星,其中7731颗在轨[9] - 欧盟启动IRIS²计划,计划2030年前部署290颗LEO/MEO卫星[9] - 中国G60星座已完成90颗卫星发射,计划2030年超1万颗组网[10] - 中国第三个超万颗卫星计划"鸿鹄三号"星座已向ITU提交申请[10] 行业战略意义 - 低轨卫星互联网是"先到先得"的卡位赛,LEO轨道共可容纳约10万颗卫星[8] - 卫星无线电频率是有限自然资源,稀缺性紧张[8] - 卫星互联网被视为未来产业生态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10]
华体科技(603679.SH):业务不涉及商业航天领域
格隆汇· 2025-08-01 16:32
公司业务澄清 - 公司主营业务为智慧路灯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1] - 公司业务不涉及商业航天领域 [1] 参股公司业务 - 公司参股公司环天智慧业务涉及商业航天领域 [1] - 环天智慧相关情况需关注其官网及公众号 [1]
新产业开辟新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8-01 11:36
商业航天行业发展 - 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高频次、低成本商业发射成为现实 [1] - 产业链条加速形成 涵盖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太空育种、文旅融合等多元业态 [1]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1]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 - 中国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丰富 预计2025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元 [1] 产业发展路径 - 需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产业要素科学配置 [1] - 需长期投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体现"十年磨一剑"的定力 [1] - 在创新驱动下 行业具备向更高更远发展的潜力 [1]
海南商业航天串起多元业态
人民日报· 2025-08-01 09:03
发射能力建设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于7月30日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 实现双工位发射能力[2] - 二期项目于2025年1月25日开工 计划2026年底新建三号四号发射工位 各具16发年度发射能力 总发射能力将超60发/年[2][3] - 卫星超级工厂主体结构封顶 计划2024年底竣工投产 为亚洲在建最大且全国唯一可星箭合罩的卫星生产基地[3] 产业链发展 - 文昌国际航天城已入驻超700家航天相关企业和机构 覆盖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5] - 海南锋利气体为发射任务提供液氧助推剂和液氮冷却剂 2023年与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6] - 锋利气体计划投资2亿元扩建三期项目 投产后产能实现翻番[7] - 星际荣耀公司双曲线三号火箭计划2024年底实现"入轨+海上回收"首飞 发射成本降至传统火箭1/5[5] 区域经济带动 - 文昌淇水湾山海天会展中心开辟火箭观礼业务 屋顶可容纳300余人并提供配套服务[10] - 极星陨石博物馆于2024年3月27日试运营 陈列400余件陨石标本并提供VR星际探索体验[9] - 文昌市公布两批航天发射观赏点白名单 推动航天旅游市场规范化发展[10] 技术应用拓展 - 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水稻种子进行太空诱变育种 于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完成收获[8] - 商业航天发射场通过流程优化实现降本增效 为高密度发射期作准备[2]
四川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08:53
人民财讯8月1日电,7月31日,四川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以"苍穹汇蜀商链拓 天"为主题,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深化与重点企业产业合作,加快打造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现场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涵盖卫星研发制造、商业发射能力建设、星座建设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等。会 后,还分别举行卫星、火箭两大领域专场恳谈会,进一步畅通"政企研资"交流渠道,促进"四链"深度融 合。 ...
构建科技金融生态 描绘创新发展蓝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1 07:39
银企情谊历久弥坚 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达431人次,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创新城市榜首;研发投入强度连续6年保持在6%以 上,连续8年位居《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首;全球科技创新集群排名从2017年的第7位上升至2024年 的第3位……北京,这座全球瞩目的创新之城,正以强劲的科技实力书写着发展传奇。加快实现高水平 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和企业多元化的需求,中国农 业银行北京市分行(以下简称"农行北京分行")自觉肩负"国有大行"责任担当,持续夯实科技金融发展 步伐。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农行北京分行以"时不我待"的决心和"敢为人先"的魄力,进一步 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可获得性,为科技企业成长和首都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全周期服务陪伴科技企业成长 对科技企业的全周期陪伴,绝非偶然,这是农行北京分行战略布局与机制创新的必然结果。在产品创新 层面,针对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大的特点,完善以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等科技要素作为"未来还款能 力"的评价依据,农行创新推出"研发贷"等产品,精准契合了科技企业长周期研发的资金需求。同时, 分行还积极探索"贷款+认股权+股权直投 ...
海南商业航天串起多元业态(经济聚焦)
人民网· 2025-08-01 06:17
商业航天发射进展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标志着双工位发射能力正式形成 [3] - 二期项目计划2026年底建成三号、四号发射工位,届时年总发射能力将提升至60发以上 [4] - 卫星超级工厂主体结构封顶,预计年底投产,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卫星生产基地并实现"出厂即发射"模式 [5] 产业链发展与企业动态 - 文昌国际航天城已聚集超700家航天相关企业和机构,形成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生态 [6] - 海南锋利气体为火箭发射提供液氧助推剂和液氮冷却剂,计划投资2亿元扩建三期项目实现产能翻番 [7][8] - 星际荣耀公司双曲线三号火箭计划年底实现"入轨+海上回收"首飞,发射成本可降至传统火箭1/5 [6] 航天技术应用创新 - 海南农乐南繁科技利用太空诱变育种技术,结合海南光热条件培育新型水稻种质资源 [9] - 极星陨石博物馆陈列400多件陨石标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星际探索"沉浸式体验 [10] 航天旅游经济效应 - 文昌淇水湾会展中心开发火箭观礼业务,单次可容纳300人并提供航天知识讲座等配套服务 [11] - 文昌市公布两批航天发射观赏点白名单,推动航天旅游市场规范化发展 [11]
新产业开辟新未来(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02
商业航天行业发展 - 商业航天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高频次 低成本发射成为现实 产业链条加速形成 [1] - 行业涵盖火箭发射 卫星制造 太空育种 文旅融合等多元业态 呈现"以点带面"发展特征 [1] - 2025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 5万亿元 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丰富 [1] 科技创新驱动因素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商业航天"高飞"核心动力 [1]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培育国际竞争力新兴支柱产业 [1] - 需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产业要素科学配置 并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突破 [1] 政策支持与产业前景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 - 政策引领与市场需求共同孕育新兴产业成长空间 [1] - 在创新驱动下 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