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
搜索文档
关税战尘埃落定,中国税率意外成全球最低,美国何去何从?
搜狐财经· 2025-07-27 16:04
全球关税格局 - 中国进口关税税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 平均仅为3 1% 远低于美国的19 3% 也低于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国 与欧盟相比仅有微小差距 [1]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多轮关税导致其国内经济压力加剧 消费者采购成本和企业原材料成本显著上升 形成"伤敌一千 自损八百"局面 [1] 供应链调整策略 - 中国制造商通过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 马来西亚 墨西哥等国家 有效规避美国高额关税 同时开拓新市场通道 [3] - 供应链转移展现中国制造业高度灵活性 强化了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地位 [3][8] 欧洲对华贸易策略 - 欧洲采取务实态度 德国汽车工业 空客订单及法意奢侈品品牌仍深度依赖中国市场 [6] - 欧洲通过建立备用供应商和战略储备实现"去风险化" 而非切断与中国供应链联系 尤其在关键原材料和高端工业零部件领域存在持续依赖性 [6] 全球贸易格局演变 - 中国供应链在关税战中展现超强韧性 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未受实质性削弱 [8] - 美国关税政策未能改变全球制造流向 全球化趋势下中国进口税率最低的结果形成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反讽 [8]
关税战最后结果曝光!美国自食其果,中国税率竟成全球最低?
搜狐财经· 2025-07-27 14:18
全球关税现状 - 中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仅为3.1%,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水平 [3] - 欧盟关税税率为3.2%,加拿大3.6%,澳大利亚3.7%,印度6.2% [3] -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高达19.3%,与中国对美3.1%税率形成鲜明对比 [3]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货价格猛涨 [4] - 美国企业采购中国制造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大幅上升 [4] - 精密机械部件和关键电子元件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制造业面临成本压力 [4]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 中国制造商通过在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设厂或组装来规避美国高额关税 [8] - 供应链转移导致越南港口吞吐量逐年增长,工业园区面临仓储紧张 [8] - "中国制造"通过第三国加工后以"当地制造"身份进入美国市场 [8] 欧洲对华贸易策略 - 德国汽车工业、空客订单和法意奢侈品品牌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10] - 欧洲在关键原材料和高端工业零部件领域短期内无法完全脱离中国 [11] - 欧盟采取务实态度,主要寻找备用供应商而非彻底与中国供应链脱钩 [11]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全球供应链展现韧性,中国供应链价值在贸易摩擦中更加凸显 [13] - 中高端制造领域中国竞争力依然强劲 [13] - 中国进口税率成为全球大国中最低水平 [1][3][13]
客群扩容、潜力释放!国际品牌创新消费场景 掀起深耕中国市场转型浪潮
央视网· 2025-07-26 13:55
中国奢侈品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458亿元 同比增长5% 其中高端消费表现突出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达5170亿元 展现出强劲韧性 [16] - 高端小众品牌和生活方式服务品牌增长明显 珠宝 家具家居 运动休闲服饰等品类表现亮眼 [16] 奢侈品牌在华战略升级 - 国际品牌通过创新消费场景深耕中国市场 2024年278家奢侈品牌在华新开门店约350家 其中215家落户一线城市 137家落户非一线城市 [8] - 89个品牌完成430家门店焕新升级 主要集中在数字化改造和增加客户服务空间 [8] - 奢侈品牌旗舰店突破传统零售模式 融合展览 餐饮和零售三种业态 采用沉浸式场景复原等创新设计提升消费体验 [5] - 奢侈品牌积极与本土文化融合 如改造上海老洋房 将海派建筑元素与意式风格结合 创造独特消费空间 [6] 线下商业地标效应 - 上海南京西路邮轮主题旗舰店日均接待量达2000人 8月份档期全部约满 [4] - 旗舰店开业带动周边商圈客流激增 路易威登旗舰店首月区域客流量达平日3倍 [4] 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 - 二手奢侈品市场持续升温 北京出现3000平方米大型线下二手店 库存达2000多种 覆盖箱包 腕表 电子3C等多元品类 [9][13] - 二手奢侈品交易实现数字化 消费者可通过扫码获取商品使用痕迹 鉴定报告和市场行情价 [9] - 二手奢侈品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男性买家比例快速增长 [12] - 二手奢侈品市场加速下沉三四线城市 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15] 消费行为转变与市场前景 - 消费者从盲目追逐大牌转向注重产品独特设计 文化内涵和个性化服务 [16] - 奢侈品产业链从"买新品"向"盘活存量"延伸 循环消费理念兴起 [17] - 年轻群体和下沉市场消费潜力释放 预计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7]
LVMH如何在“奢侈寒冬”续写口红经济?
FBeauty未来迹· 2025-07-26 13:47
核心观点 - 奢侈品行业面临15年来最大挑战,传统"凡勃伦效应"失效,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对价格敏感度提升 [7][11] - LVMH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398.1亿欧元(同比下滑4%),营业利润90.1亿欧元(跌幅15%),亚洲(除日本)市场份额降至28% [4][17] - 香水与化妆品部门营收40.8亿欧元(持平),丝芙兰实现营收86.3亿欧元(增长2%)和利润12%增长,成为唯一正增长部门 [2][20][21] 行业趋势 - 奢侈品行业过去十年增长依赖中国消费者,但2025年中国市场不再预期"决定性反弹",本地消费信心疲软 [11][18] - 行业从创意驱动转向激进扩张与高频涨价,但2023年起增长引擎明显失速 [12] - 贝恩咨询预警行业面临"至少15年来最大挫折",价格逻辑松动成为核心挑战 [7] LVMH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398.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51.2亿),同比下滑4% [4][7] - 营业利润90.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58.4亿),跌幅15%,营业利润率下降至22.6% [4][7] - 亚洲(除日本)份额下降2个百分点至28%,日本市场有机营收骤降15% [4][17] - 连续第二个季度未达市场预期 [8] 美妆业务亮点 - 香水与化妆品部门营收40.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43.4亿),有机收入持平,第二季度微增1% [2][20] - 迪奥标志性香水Sauvage、J'adore等受欢迎,娇兰、纪梵希新品贡献业绩 [20] - 丝芙兰营收86.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26.7亿),有机增长2%,利润增长12% [20][21] - Fenty Beauty交易额同比增长18.53%,交易量增长36.39% [23][24] 中国市场挑战 - 迪奥和馥蕾诗交易额增长但交易量下滑(迪奥交易量-13.06%,馥蕾诗-9.37%) [23][24] - 娇兰、纪梵希、玫珂菲、贝玲妃交易额和交易量双双下滑 [23][24] - 经典品牌面临品牌老化、功效价值不足问题,被本土成分党品牌挤压 [23] 战略调整 - LV正式进军美妆领域,推出La Beauté Louis Vuitton系列,中国首店预计8-9月开业 [27] - Fenty Beauty中国大陆首家概念店在深圳开业,主打Z世代市场 [27][28] - 丝芙兰中国由全球CEO直接分管,2024年起引进至少12个新品牌 [30][31] - 重组DFS业务,退出大洋洲市场,酩悦轩尼诗裁员10%以上(约1200人) [34] 战略意义 - 美妆业务成为奢侈品行业动荡时期的转型参照路径 [35] - 通过LV美妆定义奢侈标杆,丝芙兰跑通本土化模型,Fenty Beauty收割Z世代 [35] - 中国市场的成败决定LVMH美妆乃至集团整体"御寒"成效 [33]
LV“巨轮”驶进上海的背后:用温度、精度、速度提亮营商“灯塔”
证券时报网· 2025-07-26 12:57
营商环境优化案例 - 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发布会评选出60个典型案例 包括市级部门、区级政府、街镇三个组别的"十佳创新实践案例"和30个"优秀创新实践案例" [1] - 静安区"路易号"巨轮项目从筹备到亮相仅历时三个月 体现该区外税总额和比重连续位列中心城区第一的外向型经济优势 [1]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从签约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75天 总投资约34.56亿元的项目通过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流程优化 [2] 审批制度改革 - 临港新片区首创"两评两证"合一制度 将环评、水保、排污许可、排水许可四个审批事项合并办理 特斯拉项目审批从40余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 [3] - 建立"两个中心"前置仓服务体系和"项目服务包"机制 特斯拉项目从投资协议签订至取得施工许可平均用时缩短约20% [3] - 青浦区为华为项目创新审批流程 针对2400亩分期开发用地实行"概念方案预审+分期审批"模式 [4] 重点企业经济贡献 - 华为在青浦区导入的三家公司2024年合计营收342.4亿元 税收18.7亿元 [5] - 2025年前5个月青浦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370.7亿元 同比增长34% [5] - 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已导入员工约2.5万人 预计2024年新增8000人 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79% [5] 人才服务配套 - 青浦区西岑国际人才港提供433项"一站式"政务服务 开港后办理个人业务2503件 落户1439人 [4] - 华为员工中15%有留学经历 居住在青浦约1.1万人 带动当地社零总额显著上涨 [5] 营商环境建设成效 - 上海连续八年实施八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世界银行测评显示59项指标中有22项达全球最优水平 [6] - 静安区建立"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联动机制 通过《潜在问题预研清单》和每周销项制度提升服务精度 [2]
内部立场趋于强硬,做好谈判破裂准备,欧盟亮明对美关税“报复选项”
环球时报· 2025-07-26 07:12
美欧关税谈判进展 - 美欧接近达成对欧洲输美产品征收约15%普遍关税的协议,可能适用于汽车、药品等行业,且不会叠加在已有的4.8%对美出口平均关税上 [2] - 飞机、木材以及部分药品和农产品可能获得关税豁免,但美方似乎不愿降低目前50%的钢铝产品关税 [2] - 欧盟方面认为15%的关税税率相当于"维持现状",还能让目前27.5%的输美汽车关税降至15% [2] - 特朗普表示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为50%,甚至更低 [3] 欧盟反制措施准备 - 除匈牙利外的26个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一项总额930亿欧元的对美国产品加征反制关税的措施 [4] - 若8月7日前无法达成协议,最高达30%的反制税率将自动生效 [4] - 反制措施由两份清单组成:第一份价值210亿欧元针对钢铝关税,第二份价值720亿欧元针对"对等关税"及汽车零部件关税 [4] - 德国总理默茨罕见支持法国呼吁启用被视为"贸易火箭炮"的"反胁迫工具" [5] 行业影响 - 德国汽车巨头大众公司因美政府滥施关税,今年上半年损失13亿欧元,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38.5% [5] - 德国2024年对美出口总额约为1610亿欧元,是其他欧盟国家的数倍,若谈判破裂将受巨大冲击 [5] - 以奢侈品、化妆品和食品行业为代表的欧洲公司担心报复措施可能激怒特朗普政府 [5] 其他贸易谈判 - 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协议尚未达成,若下周前不能达成协议,加墨两国将分别面临35%和30%的关税 [6] - 韩美"2+2"经贸磋商被取消,韩国外长计划7月31日赴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举行会谈 [7] - 美方在90天"暂缓期"内除了与英国、越南达成的协议外,"几乎没有其他重大成果" [7]
创新场景+文化融合!国际奢侈品品牌掀起深耕中国市场转型浪潮
搜狐财经· 2025-07-26 00:48
消费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458亿元 同比增长5% 其中奢侈品消费表现突出 [1] - 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加速转型 通过创新消费场景和文化融合策略深耕市场 [1][5][7] 品牌旗舰店创新案例 - 上海南京西路某奢侈品牌旗舰店融合港口文化 采用"巨轮"概念设计 集合展览、餐饮、零售三种业态 [3] - 该旗舰店日均接待量达2000人 8月预约档期已满 首月营业带动周边客流量达平日3倍 [3] - 上海陕北西路奢侈品牌改造老洋房 融合石库门建筑、砖雕门廊等海派元素 打造老上海与意式风格结合的消费空间 [5] 奢侈品牌在华扩张数据 - 2024年278个奢侈品牌在华新开门店约350家 其中215家位于一线城市 137家位于非一线城市 [7] - 89个品牌完成430家门店升级改造 重点投入数字化改造和客户服务空间扩容 [7] 行业转型趋势 - 奢侈品牌从单纯卖产品转向销售生活方式 通过首展、首秀、首发等非门店业态与实体店联动 [9] - 品牌创新策略有效激活周边餐饮、文旅等消费 带动城市商业活力提升 [9]
LVMH销售下滑或触底 投资者看好转机推动股价反弹
快讯· 2025-07-25 18:29
LVMH销售下滑或触底 投资者看好转机推动股价反弹 金十数据7月25日讯,在连续一个季度销售下滑后,投资者押注全球奢侈品巨头LVMH的困境可能即将 缓解,推动其股价反弹。LVMH股价盘中一度上涨5.1%,扭转早前跌势。该公司近期受到消费需求低迷 和美国加征关税的严重冲击。LVMH周四表示,其关键的时尚与皮具部门第二季度营收按可比口径下降 9%,差于分析师预期的7.8%降幅。分析师指出,从本次财报与管理层电话会传递的信息来看,市场趋 势或已改善,同时公司正在采取措施控制高成本。汇丰分析师Erwan Rambourg团队在报告中表示:"结 果显示公司正在迅速推行效率提升措施,同时也看到销售下滑可能已见底的曙光。" ...
欧洲重要人物访华,准备和中国讨的“定心丸”,让特朗普如坐针毡
搜狐财经· 2025-07-25 17:01
美国对欧加征关税及欧盟反应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从8月1日起对欧洲进口商品加征30%关税,引发欧盟27国强烈反对并誓言采取报复措施 [1] - 德国汽车出口产业(870亿欧元)、法国葡萄酒产业、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年收入损失15%)将受直接冲击 [1] - 欧盟反制清单针对美国波本威士忌、柑橘和汽车零部件,措施精准指向政治核心地区 [1] 中欧合作机遇 - 专家建议欧盟通过与中国合作开辟新市场,利用中国市场需求、制造能力和供应链重塑竞争力 [3] - 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7300亿欧元(相当于每分钟138万欧元),规模超过爱尔兰GDP [7] - 67%德国企业反对追随美国对华技术封锁,比例同比上升23%,反映市场力量超越政治干预 [8] 欧洲政要访华动向 -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访华,议题涵盖经济、科技、气候变化等领域 [3] - 访问目的包括寻求中国支持以应对美欧谈判失败,并施压美国担心中欧关系深化 [5] - 中国已与其他国家签订稀土供应协议,欧盟在关键资源谈判中面临滞后局面 [8] 欧盟对华认知偏差 - 部分欧盟政客仍持居高临下态度,低估中国反制能力且高估美国让步意愿 [7] - 德国工业联合会报告显示企业倾向务实合作,经济规律正推动中欧关系实际发展 [8] - 欧盟需调整策略,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与中国构建互补性合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