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措施
搜索文档
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本学者:高市早苗让日本国民成了牺牲品
环球时报· 2025-11-20 06:51
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决策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日方未能提供所承诺的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材料,这是日本水产品输华的先决条件[1] - 中方指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论损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当前形势下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1] - 中方严肃敦促日方收回错误言论,停止在涉华问题上制造事端,如果日方拒不撤回,中方将不得不采取严厉、坚决的反制措施[1] 日本水产品贸易近期动态 - 中国海关总署于今年6月29日发布公告,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3] - 日本农林水产大臣于11月7日宣布,日本首次恢复了对华水产品出口,有6吨产自北海道的冷冻扇贝运往中国[3] - 此次暂停进口距离恢复出口不到半个月[3] 对日本水产行业的影响 -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中方的措施对指望拓展中国市场的日本水产企业造成影响,也可能对日本的出口战略产生影响[3] - 位于北海道函馆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久一主要从事扇贝加工,其四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中国,该公司社长对再次暂停出口表示震惊和不幸[4] - 日本国内扇贝产业再次陷入混乱,正努力寻找中国之外的市场[4] 中日双边关系与政府互动 - 日本政府避免公开批评中方决定,似乎意在避免日中关系进一步恶化[4] -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在记者会上表示,没有收到中国政府的联系[3] - 日本外务省一名高级官员声称,按照中国的要求撤回首相的发言是不可能的,并指出关系正常化可能需要四到五年时间[4] - 日中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乃至民间交流都在急速降温,一艘载客2680人的中国邮轮放弃了原定在冲绳县宫古岛的靠岸计划[7] 日本国内政治反应 - 日本政府支持者和部分媒体将高市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归咎于反对党立宪民主党议员冈田克也的提问[7] - 立宪民主党议员冈田克也称高市的发言完全出乎意料,是糟糕的声明,并对高市担任首相的资质表示质疑[8] - 立宪民主党政调会长本庄知史表示,国会是唯一可以质询政府运作的地方,提问是因为认为首相应该谨言慎行[8] 国际场合的回应与历史问题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表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极其错误危险,这样的国家根本没有资格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8] - 傅聪在第二轮发言中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罪行罄竹难书,日本仍然无法正视、反省侵略历史,高市早苗还一贯主张废除和平宪法中"放弃战争"条款[9] - 朝鲜代表发言表示,日本没有道德资格也没有正当理由觊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应尽早清算历史[9]
中方将对日本采取哪些反制措施?外交部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11-19 16:49
来源:综合北京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 据北京日报,11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据澎湃新闻,11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NHK记者提问,据了解,中国已向日方通报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发言人能否介绍相关细节和原 因? "据我了解,日方此前承诺履行输华水产品的监管责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这是日本水产品输华的 先决条件,但是日方目前未能提供所承诺的技术材料。"毛宁强调,近期由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倒行 逆施,在台湾等重大问题上错误言论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公愤。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 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 外交部:如日方一错再错,中方将坚决反制 据央视新闻,11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在回答有关高市涉台谬论的问题时,毛宁表示,我想强调的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从 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和谴责。中方严肃敦促日方收回错误言 论,停止在涉华问题上制造事端,以实际行动认错纠偏,维护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如果日方拒不 撤回,甚至一错再错,中方将不得不采取严厉坚决的反制措施,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日方承担。 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外 ...
罗志恒: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谈成什么?还剩什么?未来如何?
搜狐财经· 2025-10-31 13:19
中美经贸磋商成果 - 美方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 [3] - 美方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并继续延长部分关税排除措施 [3] - 美方暂停实施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该规则原计划对被列入美“实体清单”等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制裁 [3] - 美方暂停实施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该措施原计划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相关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3] - 中方相应调整针对美方“芬太尼关税”的反制措施,并同步暂停对美国商品加征的24%反制关税一年 [4] - 中方暂停实施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4] - 双方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个案处理等问题达成共识,美方在投资领域作出积极承诺 [4] 未解决的经贸问题 - 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华累计加征的20%关税,本次只取消10%,仍保留10% [6] - 双方24%对等关税暂停一年期间,仍保留了10%的对等关税 [7] - 特朗普1.0时代对华加征的四轮“301关税”仍未得到妥善解决,据测算美国对华平均加权关税税率从2020年初的19.3%调整至2024年底的10.7% [7] - 美方对芯片、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高科技行业的封锁和打压仍在持续,例如停止对华芯片设计软件销售 [7] - 吉隆坡磋商后,特朗普第二届任期内美国对华累计加征关税税率为20%,与越南持平,略高于欧盟、日本和韩国的15% [7] 中美经贸博弈阶段演变 - 第一阶段中方对美国农产品、能源等商品加征10%或15%关税,涉及2024年自美进口约400亿美元商品,占自美总进口的30%左右,并实施关键矿物出口管制 [8] - 第二阶段中方采取对等反制措施,美国对华加征34%、84%、125%关税,中国也对美加征同等幅度关税 [9] - 第三阶段中方采取组合反制措施,直指美国供应链脆弱环节,包括全面加强稀土等战略性物资出口管控,并对美航运实施对等制裁 [9] - 美国战略软肋集中于农业和稀土两大领域,农业是特朗普票仓所在州主要产业,美国高科技产业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稀土 [10] 博弈前景与中方筹码 - 中美贸易谈判将处于长期拉锯阶段,源于特朗普削减贸易逆差的目标与中美客观比较优势不可调和,以及其关税立场频繁变化 [11] - 中方掌握的筹码包括出口韧性支撑经济稳步增长、在多个科技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以及在稀土产业链的绝对优势 [12] - 最终谈判结果取决于双方筹码和底气,夯实自身实力是争取主动的关键 [12]
对等反制,中方对涉美船舶收费昨日生效
期货日报网· 2025-10-15 08:55
政策核心内容 - 交通运输部决定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1] - 该《办法》明确了由中国建造的船舶、仅进入中国船厂修理的空载船舶等免予缴纳的具体规定 [1] - 收取范围、标准和起讫时间等将视情动态调整 [1] 政策背景与定性 - 中方措施是对美国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相关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的回应 [1][2] - 中方认为美方措施是典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为,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 [2] - 该《办法》被定性为维护中国产业、企业合法权益和国际航运公平竞争环境的正当举措 [1] 反制措施与调查 - 中方已于10月10日宣布将对涉及美国元素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2] - 中方将部分协助、支持美方相关调查活动的企业列入反制清单 [3] - 交通运输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对航运业、造船业等相关产业链受美301调查影响情况开展调查 [4] 市场影响分析 - 中方的反制措施与美方的措施实施时间一致且收费标准基本相同 [4] - 基于贸易格局,集运市场受美方措施影响更大,而干散货和油气航运市场受中方反制措施影响更大 [4] - 中方的反制措施将会更大范围地影响美国资本控制的船队 [4] 成本与行业影响 - 短期来看,相关措施会提高航司的运输成本和盈亏平衡线 [5] - 船东可能通过换船、中转等方式规避港口费,但可能导致周转效率下降及转运成本和货损风险增加 [5] - 长期来看,美国试图实现造船业回流的难度较大,部分订单更可能转移至日本和韩国 [5] 宏观经济影响 - 港口费上涨会导致商品到岸价格上升,成本可能会转嫁至美国消费者 [5] - 成本转嫁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通胀攀升,进而促使美联储放缓降息步伐 [5] - 美方措施不仅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大幅提高国际贸易成本,也会推高美国内通胀,损害美港口竞争力和就业 [2]
美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落地,商务部: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第一财经· 2025-10-14 16:15
美国对华301调查及限制措施 - 美东时间10月14日,美国依据301调查结果,正式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实施港口费等限制措施 [1] - 美东时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措施,其中针对中国相关船舶征收港口费的措施于10月14日正式实施 [3] 中方反制措施 - 中方已于10月10日宣布将对涉及美国旗、美国造、美国公司拥有、参股或经营等美国元素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1] - 中方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规定,将部分协助、支持美方相关调查活动的企业列入反制清单 [3] - 商务部发布《商务部令2025年第6号》,决定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采取反制措施 [4] - 具体反制措施包括将Hanwha Shipping LLC等5家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并禁止中国境内的组织、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 [5] 中方立场与影响评估 - 中方认为美方措施是典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为,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违背《中美海运协定》平等互惠原则,构成对中国航运、造船等产业的歧视性做法 [1] - 中方指出美方措施不仅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大幅提高国际贸易成本,也会推高美国内通胀,损害美港口竞争力和就业,影响美自身供应链安全和韧性 [3] - 中方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即“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1][7] - 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平等对话协商方式解决双方关切的问题 [1][7]
商务部:审慎适度实施出口管制措施
中国证券报· 2025-10-13 04:53
出口管制措施核心内容 - 中国对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旨在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1] - 管制措施依据法律法规,是中方的正当做法[1] - 出口管制并非禁止出口,对符合规定的申请将予以许可[1] - 措施公布前已通过双边对话机制向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1] 实施出口管制的原因 - 当前世界局势动荡,军事冲突时有发生[1] - 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在军事领域有重要应用[1] -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1] 后续审查与贸易便利化 - 中国政府将依法依规开展许可审查,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予以许可[2] - 将积极考虑适用通用许可、许可豁免等多种便利化措施促进合规贸易[2] - 用于民用用途、合规的出口申请均可获得批准,相关企业无须担心[2] 中美贸易反制措施 - 美方将于10月14日对相关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2] - 中方宣布相应反制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2] - 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必要的被动防御行为,旨在维护中国产业和企业正当权益[2]
商务部发声!
券商中国· 2025-10-11 07:27
中美贸易摩擦核心事件 - 美东时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措施 [1][2] - 美方针对中国相关船舶征收港口费的措施将于10月14日正式实施 [1][2] - 中方将采取反制措施,对涉及美国旗、美国造、美国公司拥有、参股或经营等美国元素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1][2] 中方立场与反制措施 - 中方认为美方措施是典型单边主义行为,具有明显歧视性色彩,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利益 [1][2] - 中方反制措施将于10月14日与美方措施同时正式实施,旨在维护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1][2] - 中方将相关反制措施定性为“正当防卫”行为,并希望美方纠正错误做法,通过平等磋商与合作解决问题 [1][2]
美国公布对中国造船、运营船收取港口费细则
搜狐财经· 2025-10-08 02:16
美国CBP港口费新政 -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公布针对中国相关船舶的港口收费细则 自2025年10月14日起生效 [1] - 对中国实体拥有或运营的抵达美国港口的船舶 按每净吨50美元收费 [1] - 对中国建造的抵达美国港口的船舶 按每净吨18美元或每个卸下的集装箱120美元两者中的较高者收费 [1] - 对抵达美国港口的汽车运输船 按每净吨14美元收费 [1] 费用支付与执行机制 - 判断船舶是否需要缴费的责任在于船舶运营商 而非CBP 运营商需在船舶抵达美国港口前至少3个工作日启动付款流程 [5] - 费用必须直接通过美国财政部安全页面Pay.gov进行支付 不能在入境口岸支付 [6] - 如未能提供付款凭证 船舶将面临禁止装卸作业或暂扣清关许可 [5] - 支付表格需填写船名、抵达港口、预计抵达日期、船舶国际海事组织编号、船舶运营商名称等必填信息 [6] 中国的反制措施 - 中国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进行修改 为反制措施提供法律依据 [6] - 新条例规定 若其他国家采取歧视性措施 中国政府有权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7] - 反制措施包括向靠泊中国港口的该国船舶收取特别费用 禁止或限制其船舶进出中国港口等 [7] - 此次美国收取的港口费被指损害全球化进程和自由贸易 遭到美国货主、船公司等各方反对 [6]
没得商量,中企直接弃用美港口,罚单已发往美国,最高加税78%
搜狐财经· 2025-09-13 13:56
美国航运收费政策 - 美国政府自2024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注册或中资运营船舶按净吨位收取费用 初始标准为每净吨50美元 逐年递增至每净吨140美元上限 每年每船最多缴纳5次[3] - 中国制造船只适用双重收费标准:按净吨位(初始每净吨18美元)或集装箱数量(每个120美元)取较高者计费 最高可达每净吨33美元或每个集装箱250美元[3] - 政策影响覆盖全球98%商船 中资运营且中国建造船舶单次停靠费用可能高达350万美元[4] 美国政策战略目标 - 通过收费政策削弱中国航运企业在美国航线市场份额 同时重振美国造船业[5] - 设定2028年4月17日起美国建造且挂国旗LNG船在贸易中比例达15% 订购美制LNG船运营商可获得3年港口费用豁免[4] - 美国造船业因熟练工人短缺和供应链问题导致海军舰艇平均建造周期延长至24个月 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首艇交付推迟至2032年[5] 中国航运企业应对措施 - 中远海运集团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航线业务量同比增长9.5% 亚洲区域内航线增5.2% 非洲拉美等航线增幅达11.9%[7] - 中国企业主动调整航线布局 减少美国航线运力投放 至少六条定期周班航线暂停运营[7] - 通过将美国航线运力转向其他区域航线提升运营效率 导致亚美航线出现运力空缺[8] 中国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2024年9月4日对原产美国部分光纤产品实施反规避措施 首次启动反规避调查[10] - 对通过改变产品规格规避反倾销措施的美国企业征收最高78.2%额外关税[10] - 该措施直接打击美国相关产业供应链重组计划 暴露美国关键技术领域短板[10] 行业影响与风险 - 美国煤炭、农业等出口依赖型行业警告 因全球船队普遍与中国相关 短期内缺乏替代运力可能导致商品国际运输混乱[8] - 单边主义政策引发连锁反应 最终可能损害实施国自身经济利益[11] - 全球航运规则变动导致亚美航线大规模停航和空班现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