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发动机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康明斯在华50年:扎根、创新与共赢的外资典范
环球网· 2025-06-18 10:50
扎根中国发展历程 - 公司50年前以技术引进为起点进入中国市场,逐步发展为本土创新并实现全球技术输出[2][4] - 中国研发成果已实现全球应用,如2.5升轻卡发动机成功拓展至巴西、印度等市场[4] - 无锡涡轮增压技术中心开发的技术同步应用于全球市场[6] 创新驱动战略 - 传统能源领域专注提升产品性能而非参与主机厂内卷竞争,已布局燃油燃气全系列产品并规划国七升级[7][9] - 新能源领域第一代产品表现优异,电机应用于客车领域,电驱桥产品系统效率节能测试结果优异[9] - 2026年将发布下一代新能源产品包括电机、电控、电驱及多合一控制器等[11] - 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技术已有成功市场应用,具备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11] 业务模式与服务创新 - 19家数字化产品赋能中心库带来36%的零件增长[14] - 矿山领域提供全生命周期TCO解决方案,配备120名驻矿技师[12] - 推动后市场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14] 全球布局与未来规划 - 重庆大马力发动机厂实现平台引进和本地化,提升供应链灵活性[15] - 支持中国整车厂商在东南亚、欧洲等地的业务拓展[17] - 聚焦全生命周期成本TCO战略助力"双碳"目标[15] - 将继续推进合作伙伴链合创新,提供更清洁高效的多元动力技术解决方案[17]
迎来在华50周年!康明斯中国最新战略布局曝光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6-17 14:54
康明斯在华50周年庆典 - 公司举办特殊客户日活动庆祝在华50周年,汇聚200名客户代表、行业协会领导及合资伙伴[1][5] - 活动回顾了公司50年来与中国产业链合作推动交通、基建、矿山等行业发展的历程[6][14] - 公司从发动机制造商转型为覆盖发动机/电力/零部件/新能源的多元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14] 在华发展历程 - 1975年首批大马力柴油发动机应用于中国铁矿,开启在华业务[11] - 1981年签订首份许可证协议,90年代建立重庆/襄阳/无锡等合资企业[12] - 2006年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开启本地化研发,持续加大中国市场投入[12] - 通过技术反哺推动中国创新走向全球,形成"研发-生产-供应链"全产业链布局[12][14] 能源转型战略 - 发布为中国市场定制的多元能源技术方案,涵盖传统动力减排与零排放新技术[3][29] - 推出排放升级"三驾马车":国七/非五技术储备+全球研发资源整合+场景定制化开发[31] - 大马力发动机实现19-60升平台全覆盖,2026年将推出专为矿山设计的30升新平台[33] 技术创新成果 - 发布多燃料动力总成3.0,支持柴油/天然气/甲醇/氢气等燃料,节油效果达1.3%-6%[35] - 开发智慧大脑3.0系统,实现动力总成协同优化,天然气系统节气1%-2%[35] - 构建电驱动核心技术,推出新一代电桥和主驱多合一功率电子产品[35] 服务体系升级 - 建立2000+服务商和20个中心库的全网络覆盖[37] - 实现秒级响应、分钟级派工、小时级配件送达的智慧物流[37] - 配备5000+认证技师和120+驻点专家保障专业服务[37] 行业合作与影响 - 产品应用于高原/极地/海洋等极端环境,覆盖卡车/农机/科考等多元场景[17][27] - 与东风/北汽福田/陕汽等主机厂建立深度合作[5] - 通过"货运路巾帼行"等项目赋能女性司机等特殊用户群体[27]
全柴动力: 全柴动力2024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3 18:29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以总股本435,599,919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6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6,135,995.14元 [1][2] - 分配方案经2024年年度股东会审议通过,实施日期为2025年6月19日至2025年6月20日 [1] - 差异化分红送转不适用,所有股东按相同比例分配 [1] 股东权益实施细节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红利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派发,已办理指定交易的股东可在红利发放日领取,未办理的由结算公司暂存 [1] - 控股股东安徽全柴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6,700万股质押股份红利由结算公司派发,其余股份红利由公司直接派发 [2] 税收政策 - 个人股东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1个月内按20%税率征税,1个月至1年按10%税率减半征收,超过1年免征 [2] - QFII股东按10%税率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实际每股派发0.054元 [3] - 香港联交所投资者按沪港通税收政策执行,其他股东自行申报纳税 [3][4] 股东咨询渠道 - 股东可通过公司董事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550-5038369或0550-5038289咨询权益分派事项 [4]
亮剑“零碳”征程 玉柴重磅发布5款动力新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1 09:39
产品发布 - 公司发布5款新能源动力产品,覆盖车用、工程机械、船舶及低空经济领域,包括3款增程动力(YCK06H氢能增程动力、YCY30N天然气增程动力、YCK16LM甲醇混合动力总成)、大型船用甲醇发动机和小型低空动力发动机 [3][4] - YCK06H氢能增程动力是国内首款商业化应用的燃氢增程动力,实现"零碳"排放,专为城市公交、邮政、环卫及短途载货车辆设计,燃氢动力与120kW电机深度融合,对氢气纯度要求低于燃料电池,成本与可靠性优势显著 [3] - YCY30N燃气增程动力专为N3类中重型卡车增程及N2类轻卡直驱打造,3升排量燃气动力领先机型,问鼎同级功率巅峰,实现更低气耗,显著降低用户运营成本 [3] - YCK16LM甲醇混合动力总成专为非道路矿卡打造,采用专利防腐蚀技术,耐久性超出行业平均28%,功率达426kW,扭矩2700牛·米,燃料成本较柴油机降低45%,500小时超长保养周期使维护成本降低25% [4] 技术路线 - 公司坚持多元燃料技术路线,从传统柴油、天然气到氢气、氨、甲醇乃至生物燃料等多种燃料应用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探索,认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渐进过程 [5][7] - 公司积极探索商用车领域最经济的解决方案,2021年开始在新能源领域确立3个赛道,包括纯电和发动机与其他新能源结合的零碳路径 [6] - 公司在传统发动机方面积累深厚经验,能够将电机与发动机的高效区高度耦合以达到最高发电效率,深入研究智能网联,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情况优化控制策略 [6] 研发与创新 - 公司长期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专利质量持续提升,连续5年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年首次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8] - 公司在新能源动力领域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实现国际排放法规的最终判断能力,掌握发动机与电机协同控制的核心技术,利用AI工具进行控制策略的自动寻优 [8] - 公司针对国七排放标准进行深入研究,预测可能的排放限值范围,完成不同技术路线的"摸底"与通道打通工作,分析各种技术路线对用户总拥有成本(TCO)的影响 [4][5] 市场与战略 - 公司在混合动力商用车领域已成为行业第一品牌,用户从观望转向主动寻求合作,尤其在非道路及天然气增程领域 [8] - 公司提出"动力超市"概念,以需求为引领,覆盖各种细分市场及燃料种类,确保用户能找到最适合自身需求和实际运营场景的动力解决方案 [4] - 公司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圈,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上下游伙伴合作,共同推进绿色燃料的发展与应用 [7] - 公司目标明确: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攻克技术难题,加速成果转化,向"成为世界一流的独立动力系统供应商"的目标坚定迈进 [9]
加快燃油/燃气产品迭代,玉柴多款发动机亮相乘龙品牌日!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6-10 14:24
商用车动力市场现状与需求 - 商用车动力性能直接影响运输效率、可靠性和经营者收益,尤其在干线中长途及工程自卸场景中至关重要[1] - 行业竞争加剧,用户在选择品牌和发动机排量时需匹配业务需求[1] - 新能源化趋势对燃油、燃气车型市场表现带来冲击,但后者保有量仍远超新能源[3][4] 玉柴发动机产品布局与技术亮点 - YCK16LN系列天然气发动机针对重载爬坡工况开发,峰值扭矩2600-2800牛米,功率覆盖590-660马力,适用于长途干线物流和大件运输[4] - YCK12L系列柴油发动机功率覆盖470-520马力,峰值扭矩2200-2400牛米,是国内12升柴油机中功率和扭矩最大产品,低速扭矩较竞品高10%[6] - 公司通过多款不同排量发动机实现对燃料类型和市场需求的全覆盖[6] 产品性能优势 - YCK16LN燃气机具备低温启动能力(零下42度)、"逆流"冷却技术、高爆压+小惯量增压技术,B10寿命超180万公里[10] - YCK16LN百公里气耗低于竞品1公斤以上,年增收可达1万元[12] - YCK12L柴油机为行业最轻12升机型(比竞品轻50公斤),标配缸内制动装置,平原工况百公里油耗较竞品节省1.5升[12] 市场策略与行业趋势 - 公司通过技术迭代提升燃油/燃气机型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以应对新能源冲击和运价走低压力[13] - 燃气重卡市场整体衰退背景下,公司燃气机出货量逆势增长,反映产品矩阵布局成效[14] - 工程师认为燃油/燃气机型在长途干线和重载自卸场景仍具优势,并将通过持续迭代保持竞争力[14] 产品市场定位 - YCK16LN和YCK12L系列发动机围绕用户核心痛点开发,有望成为相关车型首选动力[15]
俄罗斯两天内发生两起发动机工厂火灾
快讯· 2025-06-04 17:27
俄罗斯发动机工厂火灾事件 - 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的Avtodizel发动机工厂发生火灾,该工厂是俄罗斯最大的柴油发动机生产商之一,也是俄罗斯军方的供应商 [1] - 火灾发生在生产12缸发动机的400平方米车间,消防员花费90多分钟扑灭明火 [1] - 该工厂自2024年5月以来一直受到美国的制裁 [1] - 两天内发生的第二起俄罗斯发动机工厂火灾,6月2日下诺夫哥罗德州扎沃日斯基汽车厂车间发生爆炸和火灾,该工厂为民用和军用车辆生产汽油和柴油发动机 [1] 工厂地理位置 - Avtodizel发动机工厂位于莫斯科东北约280公里处 [1] 生产设施影响 - 火灾吞没了4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 [1]
高效发动机依旧大有可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4 09:08
内燃机行业现状与增长 - 2024年国内内燃机行业总体产量超过8000万台,总功率超29亿千瓦 [4] - 2024年1~4月内燃机行业产量同比增长10%以上,总产值约6000亿元 [4] - 非道路领域(工程、农机、船舶、发电)仍是内燃机主要应用场景 [4] 国七排放标准进展 - 国七排放标准将于2026年12月完成制修订工作 [5] - 轻型车VOCs排放强度将下降50%以上 [5] - 引入远程联网技术实现OBD智慧化监管,建立"车型+车队"互补减排机制 [5] - 新增非尾气细颗粒物及动力电池耐久性要求 [8] - 将控制氨排放(国六车WLTC工况0-8mg/km,RDE工况0-7.5mg/km)及甲烷/N2O排放 [8] 高效发动机技术发展 - 行业共识认为低碳发展需多元化技术路线,高效发动机仍有发展空间 [6] - 发动机热效率竞赛存在争议,实际运行热效率受成本/耐久性限制低于实验室数据 [11] - 采用靶向喷雾(TFI)技术可有效抑制发动机爆震 [11] - 全工况Lambda=1设计成为主流(如大众EA888/奇瑞鲲鹏发动机) [15] - 丰田开发Lambda=2.5超稀燃发动机原型,热效率近50%且无需后处理装置 [17] 氢内燃机技术突破 - 氢气内燃机被视为近零排放可行方案,兼具加注快/产业链成熟优势 [18] - 费尼亚德尔福开发中压氢气喷射技术,轻型车项目实现HC/NOx个位数排放 [20] - 中压氢内燃机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约1克/公里 [20] - 覆盖非道路机械/重型车领域,2024年量产低压喷射氢内燃机项目 [20] 低空经济动力系统 - 低空经济涵盖六大应用场景,eVTOL市场规模预计达万亿级 [23] - 纯电动系统受电池能量密度限制,混合动力(串联构型)成为突破方向 [24] - 活塞式/涡轮发动机在长距离飞行领域仍具优势 [24] 高端发动机研发 - 一汽红旗V型增压直喷发动机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28] - 行业呼吁加强高功率/大排量发动机研发以支持汽车"出海"战略 [30]
玉柴重磅发布五款动力新品,科技工作者日亮剑“零碳”征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1 18:33
公司动态 -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举行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暨低碳智能动力发布会,玉林市委副书记邓国忠等领导出席[2] - 公司集中发布覆盖车用、工程机械、船舶及低空经济领域的五款新能源动力产品,展示其在国七排放前瞻研究和多元燃料技术路线布局的深厚积累[3] - 公司提出构建"绿色动力超市"概念,旨在覆盖各种细分市场及燃料种类,为用户提供最适合的动力解决方案[6] 产品发布 - 商用车领域推出三款增程动力:YCK06H氢能增程动力(国内首款商业化燃氢增程动力,零碳排放,120kW电机,氢气纯度要求低于燃料电池)、YCY30N燃气增程动力(3L排量,同级功率巅峰)、YCK16LM甲醇混合动力总成(功率426kW,扭矩2700牛米,燃料成本较柴油机降低45%,维护成本降低25%)[5] - 同时发布大型船用甲醇发动机和小型低空动力发动机,覆盖陆运、航运、工程机械及空中交通等多维场景[6] - YCK16LM甲醇机采用专利防腐蚀技术,耐久性超出行业平均28%,500小时超长保养周期[5] 技术布局 - 公司前瞻布局国七排放标准预研工作,预测排放限值范围并完成技术路线"摸底",重点分析各种技术路线对用户总拥有成本(TCO)的影响[9] - 坚持多元燃料技术路线,从低碳到零碳渐进发展,探索商用车领域最经济的解决方案,确立新能源动力为三大赛道之一[9] - 全面推进从传统柴油、天然气到氢气、氨、甲醇及生物燃料等多种燃料应用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探索[10] 研发创新 - 公司长期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专利质量持续提升,连续五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年首次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 - 在新能源领域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实现国际排放法规的最终判断能力,掌握发动机与电机协同控制核心技术,利用AI工具进行控制策略自动寻优[13] - 在混合动力商用车领域成为行业第一品牌,用户从观望转向主动寻求合作,尤其在非道路及天然气增程领域[13] 发展战略 -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的独立动力系统供应商,为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双碳"目标贡献力量[16] - 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推进绿色燃料发展与应用,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上下游伙伴合作[10] - 从传统动力持续精进到新能源全面开花,展示引领动力技术变革、驱动绿色未来的信心与实力[18]
中金:大缸径发动机乘AIDC基建东风,全产业链国产替代可期
中金点睛· 2025-05-28 07:39
大缸径发动机行业分析 行业概述 - 大缸径发动机定义:排量≥16L、功率≥550kW、缸径≥150mm,应用于发电、船舶、工业领域,技术壁垒高且价值量大,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人民币 [2] - 发电领域为最大下游应用,2023年发电/船舶/工业领域市场规模分别为89/57/77亿欧元,合计222亿欧元 [4] - 竞争格局集中,外资品牌主导(卡特彼勒、康明斯、MTU、利勃海尔),2021年CR4达52% [4] 数据中心驱动需求 - 大缸径发动机占柴油发电机组BOM成本70-80%,功率决定发电机组性能 [2][10] - AI驱动数据中心升级为智算中心,单台发电机组功率从1.4MW向2.0-4.0MW升级,售价从200-220万元增至250-300万元,带动发动机量价齐升 [14] - 中国数据中心用大缸径发动机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近百亿元,2026年全球市场规模达411亿元 [2][15] - 全球数据中心用柴油发电机组市场规模2023-2030年CAGR为7-10%,2030年达120亿美元 [5][15] 国产替代趋势 - 2024年中国市场外资/合资品牌占比80%,国产品牌仅20% [3][19] - 自主品牌(潍柴、玉柴、上柴)通过收购(如潍柴收购博杜安、PSI)和合资(玉柴与MTU合作)实现技术突破 [19] - 国产优势:1) 供应链国产化率高,成本优势显著;2) 生产组织灵活,交货周期短;3) 全国覆盖的售后服务网络;4) 数据安全符合国内要求 [19] - 地缘政治与关税不确定性加速国产替代,外资品牌供应链依赖进口(如缸体、曲轴、电控系统)面临风险 [17][20] 技术标准与产品参数 - 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需N+1冗余配置,三级数据中心为主流,要求发电机组性能等级≥G3级 [13] - 柴油发电机组四种功率定义:COP持续功率(100%负载)、PRP基本功率(70%@24小时)、LTP限时功率(100%@500小时)、ESP应急功率(70%@200小时) [12] - 产品示例:潍柴WPG3025B73发电机组功率3025kW,搭载12M55发动机(功率2420kW,排量65.65L) [13] 市场增长预测 - 中国智能算力规模2023-2028年CAGR达46.2%,通用算力CAGR为18.8%,驱动数据中心功率需求增长 [13] - 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新增柴油发电机组市场规模124亿元,2024-2028年CAGR近20% [15] - 全球数据中心用大缸径发动机ASP从2020年100万元/台提升至2026年200万元/台,出货量从1.05万台增至2.05万台 [16]
潍柴发布矿山动力第二代新品 加速推进行业自主可控发展
产品发布 - 公司举办以"破壁·重塑"为主题的矿山动力第二代新品发布会,推出适配矿挖、刚性矿卡的M系列大缸径矿用产品和配套矿挖、宽体车的H/T系列产品 [1] - 新产品彰显公司在工程机械动力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前瞻布局,标志着打破大型矿用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国际垄断 [1] - 新产品以高可靠性、低油耗、智能化为优势,为客户带来全新使用体验 [1] M系列产品 - M系列包括M25、M33、M55三大平台,涵盖10个系列,排量覆盖19.6L~87.5L,功率覆盖522千瓦~2800千瓦 [2] - 适配55吨~400吨刚性矿卡、90吨~400吨矿用挖掘机、600马力~1000马力矿用推土机等大型矿山设备 [2] - 具有5000米高原适应能力、综合油耗比竞品降低5%、两万小时大修周期、多种燃料适应性等竞争优势 [2] - 已配套超1700台运营车辆,批量运行时间超2.4万小时 [2] H/T系列产品 - H/T系列推出WP14T、WP15H、WP17T三款产品,满足95吨~160吨宽体自卸车和60吨~100吨挖机配套需求 [3] - 依托全球唯一突破53.09%高热效率发动机平台,采用多项"黑科技",综合油耗较竞品低10%以上 [3] - 采用特殊耐高温材料、耐粉尘专项设计、高刚度结构件设计,可靠性高 [3] - 外围及维保零部件通用化率100%,可依托"潍柴同行"应用程序实现实时在线监测 [3] 绿色动力解决方案 - 发布WP17T甲醇、WP16NG、WP14T等增程专用发动机,推动矿山动力绿色转型 [4] - WP17T甲醇发动机是行业独有满足长时间无故障运行的专用甲醇发动机,历时10年研发,累计投入1.2亿元经费 [4] - 解决了低温起动、腐蚀、机油乳化、早燃爆震等10余项行业难题,申报专利120多项 [4] 服务体系 - 推出"多、快、好、省"矿山服务全套解决方案,依托5000余家服务站 [5] - 组建专家团队驻矿,提供专属服务,包括24小时支持、12小时飞行支持 [5] - 设立专属前置库、配件包和绿色通道,提升供应效率 [5] - 国内外共38家培训基地,提供"线上+线下"多元化培训,实施"三免"政策 [5] 行业合作 - 举办矿山动力行业论坛分享会,邀请专家围绕矿山智能化、国产化替代及产业合作模式等主题交流 [5] - 公司将以"打造矿山动力新标杆"为目标,持续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