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理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助力诚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成功发行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5-09 10:32
 债券发行概况   - 诚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成功发行 发行规模5亿元 期限2年 票面利率2 12% [1]   - 本期债券为发行人首单公开信用债 也是申万宏源证券首单牵头的保理公司公开发行公司债 创市场同行业中长期限信用债最低票面利率 [1]     发行人背景   - 诚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系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金融板块核心企业之一 为我国头部央企商业保理公司 [1]     发行意义   - 本期债券成功发行有利于发行人获取发展所需的中长期资金 优化资本结构 降低融资成本 提高业务整体运营能力 [1]   - 发行结果达到发行人较满意水平 进一步夯实申万宏源证券与发行人的合作关系 [1]     未来展望   - 申万宏源证券将持续深耕债券业务 发挥公司优势 积极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天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中国发展网· 2025-04-30 16:55
 天津自贸试验区十年发展成果 - 天津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设立以来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 其中4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占比达14.2% [3] - 制度创新指数在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中连续多年位列前三 [3] - 区内实有经营主体近9万家 用天津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全市26%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38%的进出口额 43%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6%的税收收入 [3]   规则对接与制度创新 - 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首批试点 所有试点任务全部完成 5项任务在全国率先落地 7项"天津经验"入选全国复制推广案例 [4] - 率先开放95个行业领域 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 [4] - 金融创新方面 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归集资金近350亿元 业务规模突破1.1万亿元 [5] - 油气交易中心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5] - 2024年累计完成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和分拨262.54万吨 价值16.34亿美元 [5]   产业发展与要素配置 - 融资租赁规模达2.3万亿元 占全国1/4 [6] - 商业保理企业资产总额超3000亿元 占全国30% [6] - 天津口岸汽车平行进口占全国70% 二手车出口位居全国前列 [6] - 网络货运产业规模接近全国四分之一 [6] - 保税研发 保税维修再制造 保税混矿等"保税+"业务均已在区内先行先试 [6]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 - 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 推出230项"同事同标"事项 [7] - 向北京 河北自贸试验区分享215项经验成果 [7] - 获批华北区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 [7] - 与阿联酋杰贝阿里和哈伊马角自贸区 新加坡等国际自贸园区建立战略合作机制 [7]
 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汇聚特色产业集群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30 09:01
 天津自贸试验区发展成果 - 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挂牌10年来通过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突破产业瓶颈,汇聚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1] - 创新金融领域形成规模,探索联合租赁、跨境转租赁、保税租赁、离岸租赁等40个租赁模式 [1] - 首创保理行业标准、创新政策30余项,成为全国商业保理行业的机构聚集地 [1]   "保税+"业务发展 - 保税维修涵盖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船舶等众多品类,成为国内业务模式最丰富、政策制度创新最多的地区 [1] - 保税研发首次应用于航空领域,有力推动了国产飞行模拟机研制 [1]   网络货运产业 - 打造共享经济企业综合服务系统,累计整合全国司机426.6万名,车辆392.5万辆 [1] - 2024年完成运单5367万单、货运量5.8亿吨,运费总金额超900亿元 [1] - 服务延伸至运输装备、成品油网络零售等上下游领域,形成完整行业生态 [1]   生物医药产业 - 实施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试点、进口研发药品白名单制度、境外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等创新举措 [1] - 出台基因和细胞产业促进条例,吸引200余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聚集 [1] - 区内生物医药企业产值规模近500亿元 [1]   未来发展计划 - 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堵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创新探索 [2] - 加快打造更高能级科创生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2] - 努力将天津自贸试验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2]
 保理日报(2025-04-29)
 搜狐财经· 2025-04-29 23:14
 财经资讯   - 商务部推动"三增三减"支持外贸企业,"三增"包括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信贷支持和内贸险支持,"三减"包括减免房屋租金、展位费和流量费 [1]   - 1—3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8421亿元,3月平均发行期限17.3年,平均利率2.09%,截至3月末剩余平均年限10.0年,平均利率2.99% [1]     行业资讯   - 全国首家商业保理行业商事调解组织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成立,包括商同商事调解中心和陆家嘴商业保理纠纷调解工作室 [2]   - 《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调研眉发天惠商业保理(深圳)有限公司,深入剖析四川地区行业发展现状 [2]     企业动态   - 宏川第十四(快易保理)党支部举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会,制定工作方案贯彻作风建设 [3]   - 简单汇携手南粤银行落地全国首笔"金单"业务,为大型建工企业供应链提供金融解决方案 [3]   - 建设银行鸿瑞支行与鑫科保理探讨银企合作,聚焦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机遇 [3]   - 海南鸿丰商业保理参加海南省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协会揭牌仪式,成为首批会员单位 [4]   - 中交保理发行无增信供应链ABS产品,创市场优先级票面利率历史新低 [4]   - 兴泰保理发行安徽省首单中小企业应收账款ABS,首期规模4.62亿元,优先级利率2.08%创全国市级保理公司最低 [4]   - 中核资本外部董事调研中核保理,提出业务拓展及发展规划指导意见 [5]   - 易通保理引入鲁商福瑞达医药入驻"鲁商信"平台,完成首单电子债权凭证业务 [5]
 搭建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 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纠纷调解协同机制建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20:44
 上海地方金融纠纷调解协同机制成立   - 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纠纷调解协同机制正式成立,由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牵头,联合上海市商业保理同业公会、上海典当行业协会、上海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共同筹建 [1]   - 该机制旨在整合资源,搭建专业、高效、公正的商事调解平台,通过先行调解、司法确认等多元化方式解决纠纷 [4]   - 机制得到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四家协会下属调解组织协同互动,提升调解功效 [4]     调解机制背景与需求   - 地方金融纠纷频发,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服务质效,现有调解组织功能有限,简单案件与复杂案件(标的金额达几千万至上亿元)并存,亟需差异化调解互补机制 [3]   - 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组织已先行开展调解,但复杂案件化解能力不足 [3]     调解机制优势   - 多元调解方式高效便捷,缩短纠纷解决时间,避免司法诉讼和仲裁的繁琐程序 [5]   - 调解成本较低,减轻当事人经济负担,同时注重自愿协商,维护长期合作关系 [5]   - 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便捷渠道,快速化解矛盾,增强市场信心 [4]     商业保理行业调解组织进展   - 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同商事调解中心和陆家嘴商业保理纠纷调解工作室揭牌成立,为全国首家由商业保理行业协会发起的商事调解组织 [6]   - 截至2024年末,上海市商业保理公司297家,资产总额1325亿元,当年新增投放金额3500亿元,但纠纷存在立案难、化解难等问题 [6]   - 调解组织将建立联动机制,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工作室提供“现场问诊”服务 [6]
 绿色保理服务实体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4-28 06:13
 绿色保理评价标准   - 华能云成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通过绿色保理评价标准认定,获得中国农业银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投放的绿色贷款,是国内首批采信绿色保理评价标准认定结果投放的绿色贷款 [1]   - 过去绿色保理项目认定存在难题,因保理项目对应贸易背景笔数多、金额零散、标的物种类繁杂 [1]   - 今年3月初,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出台《绿色商业保理业务规范》,为保理业务规范发展指明方向 [1]     绿色保理项目实施   - 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推动华能云成保理试行新标准,与农行天津自贸分行开展信贷合作,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绿色认证 [1]   - 农行天津自贸分行同步对接华能云成保理公司,细致梳理适用项目及相关资料 [2]   - 项目涉及风力发电设施建设和运营、大型水力发电设施建设和运营等领域,各方仅用时2天完成认定和采信工作 [2]     绿色贷款发放   - 农行天津自贸分行为华能云成保理发放贷款总金额6000万元,其中近3000万元借助绿色保理评价机制落地 [2]   - 新标准出台前,绿色保理项目难以精准识别纳入绿色信贷范畴 [2]   - 截至3月末,中国农行天津市分行绿色贷款规模逾960亿元,较年初增加73亿元 [2]     行业影响   - 天津是全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高地,保理业务资产规模和保理融资款余额居全国前列 [2]   - 新标准为商业银行联合商业保理公司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
 天津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答21记者:天津自贸试验区十年发展,已探索40个租赁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7 17:59
 天津自贸试验区十周年建设成果   - 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4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占全国复制推广成果的14.2% [1]   - 区内实有市场主体近9万家,贡献全市26%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8%进出口、43%实际使用外资、16%税收收入 [1]     首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   - 创新金融形成规模:探索40个租赁模式,飞机船舶海工平台跨境租赁业务全国占比超70%,首创保理行业标准及30余项创新政策 [2]   - 保税+业务突破:保税维修覆盖航空航天等领域,保税研发应用于航空飞行模拟机,国际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落地 [3]   - 网络货运生态:整合司机426.6万名、车辆392.5万辆,2024年完成运单5367万单、货运量5.8亿吨,运费超900亿元 [3]   - 生物医药创新:实施进口药品绿色通道等政策,吸引200余家重点企业聚集,产值规模近500亿元 [3]     金融监管创新成效   - 推动50余项创新政策,惠及9万户经营主体,新增本外币账户超18万个,跨境收支4300亿美元(占全市25%)、跨境人民币结算8700亿元(占全市32%) [4]   - 自由贸易账户结算量突破1.1万亿元,简化20余项审批事项 [4]   - 落地融资租赁外债便利化等9个创新项目,累计业务量超350亿美元 [5]   - 近期出台10余条新政深化自由贸易账户应用、跨境贸易便利化等领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