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视频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大文娱,官宣更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9:57
品牌焕新与战略调整 - 阿里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强调以创业心态聚焦核心业务[1][3] - 品牌焕新与阿里巴巴"回归初心 重新创业"理念一脉相承,旨在通过更清晰形象贴近用户与合作伙伴[3][6] - 选择"虎鲸"象征数智、共生、快乐理念,体现公司追求灵活适应环境与生态协作的特质[3]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阿里影业2025财年营收67.02亿元(+33%),归母净利润3.64亿元(+27.7%),但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分部营收27.12亿元(-10%),业绩0.73亿元(-91%)[8][9] - 大麦业务表现亮眼:2025财年营收20.57亿元(+236%),分部业绩12.3亿元(+339%),受益于演出市场复苏[9] - 阿里大文娱集团2025财年收入222.67亿元(+5%),经调整EBITA亏损收窄至5.54亿元(2024财年亏损15.39亿元)[11] 核心业务进展 - 优酷实现季度盈利:2025年一季度大文娱集团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2024年同期亏损8.84亿元),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增长与成本控制[12][13] - 科技赋能成果显著:虚拟拍摄服务占比近40%,灯塔平台服务上千影视合作伙伴,节省20%以上宣发预算[6] - 战略聚焦"内容+科技"双轮驱动,强化线上线下全场景娱乐体验与全产业链服务[4][6] 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 长视频行业承压:爱奇艺2024Q4营收66.1亿元(-14%),净亏损1.894亿元;芒果超媒2025Q1营收29亿元(-12.76%)[12] - 演出市场高速增长: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同比+15.4%,大型演唱会同比+78.1%,推动大麦业务爆发[9] - 广告市场分化:爱奇艺品牌广告收入从2018年110亿元萎缩至2023年40多亿元,优酷逆势实现广告增长[13]
阿里大文娱变局:集团更名“虎鲸文娱”,阿里影业走向大麦娱乐丨消费现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6:33
公司品牌与战略调整 - 阿里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强调"回归初心,重新创业"的定位 [1][2] - 公司提出"内容+科技"双轮驱动战略,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行业效率,例如虚拟拍摄服务占比近4成,灯塔平台为合作伙伴节省20%以上宣发预算 [3] - 品牌更名类比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的历史转折,强调以创业姿态开启新阶段 [1] 业务表现与财务数据 - 阿里影业2025财年营收67.02亿元(同比+33%),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27.7%),但电影相关分部营收27.12亿元(同比-10%),业绩0.73亿元(同比-91%) [4][6] - 大麦业务成为增长引擎:2025财年营收20.57亿元(同比+236%),分部业绩12.3亿元(同比+339%),受益于演出市场景气(2024年全国演出票房同比+15.4%,大型演唱会同比+78.1%) [5] - 剧集制作分部收入5亿元(同比-16%),但业绩0.25亿元(同比+76%),因高毛利率项目带动 [6] 优酷盈利与行业对比 - 阿里大文娱2025财年收入222.67亿元(同比+5%),经调整EBITA亏损收窄至5.54亿元(2024财年亏损15.39亿元),优酷亏损收窄是关键 [9] - 2025年一季度优酷实现盈利,带动大文娱集团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2024年同期亏损8.84亿元) [9] - 行业对比:爱奇艺2024年Q4营收66.1亿元(同比-14%),净亏损1.894亿元;芒果超媒2024年营收140.8亿元(同比-3.75%),归母净利润13.64亿元(同比-61.63%) [10] 市场环境与战略转型 - 长视频行业面临广告下滑压力(爱奇艺品牌广告从2018年110亿元萎缩至2024年40多亿元),用户被短视频分流 [11] - 大麦娱乐定位为"亚洲领先的具有科技基因的现实娱乐公司",强调现场体验与科技结合 [7] - 优酷盈利关键源于全产业链成本控制,广告收入逆势增长 [12]
《藏海传》、《人生》、《折腰》率先为优爱腾“开打”,谁能为暑期档赢得先机?
36氪· 2025-05-20 11:31
长视频平台Q2竞争格局 - 2025年Q2长视频平台开启"男频大战",优酷《藏海传》、腾讯爱奇艺联合出品《赴山海》率先定档,但后者因女二负面舆情紧急撤档[1] - 平台迅速调整策略:爱奇艺上线积压剧《人生若如初见》,腾讯推出《折腰》补位,形成《藏海传》VS《折腰》的正面竞争格局[1][6][9] - 四大平台待播男频剧储备丰富:爱奇艺《大生意人》、优酷《凡人修仙传》、腾讯《长安的荔枝》、芒果TV《水龙吟》等13部剧集将在下半年集中上线[3][13][16] 内容策略与市场反馈 - 优酷《藏海传》预约量破900万,超越一季度爆款《难哄》792万的记录,郑晓龙导演+肖战主演形成强号召力[4] - 腾讯《折腰》采用女频化叙事策略,热度值突破30000仅用6天,成为平台爆款俱乐部新成员[11] - 芒果TV《水龙吟》押注罗云熙"病娇战神"人设,试图复制《长月烬明》成功模式,但角色形象争议较大[16] - 腾讯《长安的荔枝》通过雷佳音+岳云鹏组合注入喜剧元素,结合同名电影联动营销寻求差异化突破[19] 用户洞察与行业趋势 - 长视频平台女性用户占比超50%,"得女性者得天下"成为行业共识,男频剧需突破"男性自嗨"局限[3][12] - 成功案例显示:将权谋降维为职场生存指南(《庆余年》)、武侠转化为中年社畜实录(《莲花楼》)更能引发女性共情[19] - 当前男频剧普遍存在三大误区:过度依赖流量明星、权谋剧情过于烧脑、忽视性别叙事转化[20] - 暑期档竞争核心在于能否将男性符号(武功/权谋/兄弟情)转化为女性可共情的生命体验[19][20] 平台差异化布局 - 爱奇艺:题材分散化布局,涵盖商战(《大生意人》)、近代史(《人生若如初见》)等多元类型[13] - 优酷:聚焦武侠仙侠赛道,《凡人修仙传》等4部剧形成数量优势,主演阵容包含杨洋、龚俊等流量艺人[16] - 腾讯:擅长性别叙事转化,从《赘婿》"男德学院"到《长安的荔枝》"小人物逆袭"持续创新玩法[19] - 芒果TV:通过《水龙吟》试水男频市场,采用"美强惨"人设+仙侠美学争取女性观众[16]
再度盈利后,优酷为何推出剧集“拉新榜”?
36氪· 2025-05-16 19:32
剧集市场复苏 - 5月13日《藏海传》《折腰》《人生若如初见》三部大剧同日官宣定档,其中后两部当晚直接空降开播,引发全网热议[1] - 三部剧分别由肖战、宋祖儿、李现领衔,涵盖权谋、复仇虐恋、历史悬案等热门题材,话题度拉满[1] - "三台打擂"现象有望将剧集市场大盘重新拉回3亿水位[1] 平台拉新战略升级 - 优酷5月14日悄然上线"年度畅销榜",成为继腾讯之后第二个推出拉新榜的长视频平台[2] - 会员转化正在成为剧集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平台之间"拉新竞赛"进入新阶段[2] - 爱奇艺、芒果TV等平台预计将跟进推出类似榜单机制[2][11] 优酷业绩与战略 - 阿里巴巴2025财年Q4财报显示,大文娱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主要由优酷经营效率提升实现[3] - 优酷在爆款频出一年后终于走出亏损,为其推出拉新榜提供底气[3] - 优酷"年度畅销榜"展示平台一年来剧集成绩,吸引剧粉和明星粉丝关注[5] 榜单数据分析 - 优酷年度畅销榜TOP3:《墨雨云间》(5360.09万畅销度)、《难哄》(4873.26万)、《边水往事》(4497.12万)[4] - 榜单显示优酷深耕情感及悬疑赛道的剧场策略成功,生花剧场和白夜剧场多部剧集上榜[4] - 腾讯视频拉新年榜TOP20中动漫占据半壁江山,显示动漫年番对平台的"定海神针"意义[11] 会员拉新策略 - 优酷年度畅销榜排名依据为过去365天会员开通热度(含云包场),而非外部播放数据[11] - 芒果TV《国色芳华》拉动用户增长42.7%,会员转化率创历史新高[15] - 长视频平台普遍采用锁V策略,使爆剧的"拉新效应"最大化[12] 云包场现象 - 云包场成为平台重要拉新武器,存在"包场赔罪文化",制作方和主演通过自购会员维护平台关系[15] - 《刑警的日子》主创团队全员参与云包场,各部门分别包场1000场[17] - 2025年流量主演剧集云包场数据显示腾讯与爱奇艺是云包场大户,优酷有望跟进[18] 行业竞争格局 - 长视频平台进入"存量博弈",对高质量付费用户的争夺更趋激烈[19] - 腾讯视频付费会员达1.17亿,高质量黏性用户成为视频业务最大价值[19] - 阿里大文娱收入同比增长12%,优酷广告收入增长是主要拉动因素[19] 内容创新方向 - 优酷提出"剧集六边形"战略,覆盖六大题材板块,延续优势类型并拓展新领域[22] - 芒果TV片单首次全面对标爱优腾,数量达88部,题材类型实现突破[11][22] - 平台将长短剧结合,把长剧会员转化操作复制到微短剧领域[19]
消费参考丨市场收缩,优酷盈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09:16
优酷盈利表现 - 阿里大文娱集团2025财年收入222.67亿元,同比增长5%,主要由阿里影业和优酷收入增长带动 [1] - 2025财年阿里大文娱经调整EBITA亏损5.54亿元,较2024财年15.39亿元亏损大幅收窄,主因优酷亏损减少 [1] - 2025年一季度阿里大文娱收入55.54亿元,同比增长12%,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8.84亿元,优酷首次盈利 [2] 长视频行业现状 - 2024年四季度爱奇艺营收66.1亿元,同比下滑14%,净亏损1.894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4.662亿元 [3] - 芒果超媒2024年营收140.8亿元,同比下滑3.75%,归母净利润13.64亿元,同比下滑61.63% [3] - 2025年一季度芒果超媒营收29亿元,同比下滑12.76%,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下滑19.80% [3] 广告与成本控制 - 爱奇艺品牌广告收入从2018年110亿元萎缩至2024年40多亿元 [4] - 优酷在广告收入下滑背景下实现增长,盈利关键源于全产业链成本控制 [4] 食品饮料行业动态 - 新希望4月出栏肥猪完全成本降至12.9元/kg,预计年底进一步下降 [9] - 娃哈哈终止与今麦郎代工合作,因个别批次纯净水未通过检测 [10] - 云南农大研发首款"咖啡啤酒",融合咖啡与啤酒风味 [11] - 巧兮兮与立顿联合推出红茶黑巧味薄脆饼干,售价19.9元/盒 [12] - 康师傅推出无糖鲜绿茶新品 [13] - 水獭吨吨×原乡联名鲜萃液新品售价39.9元 [14] 餐饮行业数据 - 2024年全国兰州牛肉拉面店达5.8万家,海外696家,全产业链收入超600亿元 [15] - 2025年1-4月兰州牛肉拉面新增门店1092家,营收约165亿元 [15] - 星巴克考虑出售中国业务,潜在估值数十亿美元 [16] 电商平台进展 - 阿里巴巴2025财年Q4收入2364.54亿元,同比增长7%,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36%至326.16亿元 [16] - 淘宝在哈萨克斯坦推出俄语版,新用户订单转化率增长47% [17][18] - 京东618将于5月31日启动,推出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 [19] - 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突破2000万单 [20] 旅游出行数据 - 大兴机场2025年出入境人员突破200万人次,外国人占比26%,日均1.5万人次以上 [21] - 南方航空4月客座率85.58%,同比上升2.53个百分点 [22] 流媒体订阅 - 奈飞广告支持服务订阅用户达9400万 [23]
暑期档前哨,爱优腾似乎“打”不动了
36氪· 2025-05-15 12:06
暑期档前哨战概况 - 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在同一天推出三部大剧,涵盖年代史诗、古装权谋、女频古偶等题材,暑期档前哨战正式打响 [1] - 芒果TV因剧集连续失利,暑期档前哨战主要由爱优腾主导 [1] - 2025年暑期档前哨缺乏如2024年《庆余年2》《新生》等头部大作,整体热度不及往年 [9] 平台剧集表现 爱奇艺 - 《人生若如初见》因历史题材敏感性和演员争议,经历多次撤档和删改,最终低调上线,首播市占率仅3.7%,未进云合日榜前十 [1][2][4] - 后续储备以古偶为主,包括《书卷一梦》《夜不收》等,Q3预排播的《家业》(杨紫主演)市场期待较高但存在延期风险 [12] 腾讯视频 - 《折腰》因主演宋祖儿争议一度面临播出风险,但首播即打破腾讯视频2025年站内热度纪录,云合市占率达10.9% [4] - 暑期档侧重都市情感剧,如唐嫣《独身女人》、迪丽热巴《枭起青壤》等,覆盖85花至00花演员阵容 [13] 优酷 - 《藏海传》由郑晓龙执导、肖战主演,网台联播模式面临收视分流挑战,市场关注度高但播出效果待观察 [6] - 2025年剧集表现整体低迷,仅《难哄》《蛮好的人生》数据尚可,暑期档储备包括《烽影燃梅香》《以法之名》等 [12] 行业趋势 - 长剧市场持续低迷,头部大作如《清明上河图密码》《乌云之上》表现不佳,平台加速布局短剧业务(如爱奇艺合作红果短剧、优酷成立微短剧中心) [10] - 平台普遍推行"长变短"策略,爱奇艺龚宇、优酷谢颖公开呼吁减少剧集集数,"拧干水分" [10] - 2025年暑期档缺乏全民爆款潜力作品,行业面临短剧冲击、观众流失等多重压力,长视频平台增长乏力 [13][14]
爱奇艺的太子太女们,杀入直播带货
盐财经· 2025-05-14 17:45
爱奇艺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进军"内容电商"领域,计划通过剧集、明星、会员资源将观看内容与购物结合[3] - 当前直播带货处于试运营阶段,仅能通过主动搜索进入"食力研究所"账号,产品以9.9元起价的零食饮料为主[6] - 转型背景:长视频行业整体下行,公司2024年营收292亿元同比下滑8%,净利润7.6亿元暴跌近六成[11][13] 行业困境与尝试 - 影视行业超半数剧集亏损,单集制作成本达500-600万元,用户付费意愿下降[11] - 2024年上线166部国产剧但缺乏爆款,核心会员收入下降13%,广告收入下滑8%[14] - 曾尝试短剧突围(2023年上线超1万部),但《我的阿勒泰》等精品短剧商业化受限[17] 电商战略逻辑 - 瞄准1亿日均订阅会员的消费力,计划利用IP周边(如角色同款服饰)和明星带货实现转化[24][34] - 参考粉圈经济案例:全红婵周边销量增长百倍,赵丽颖直播吸引十万人围观[26][29][31] - 区别于传统电商,试图构建从剧本阶段设计商品植入的长链路转化模式[34] 实施挑战 - 用户认知冲突:平台影视属性与电商功能存在天然割裂,会员对购物入口抵触强烈[35][37][38] - 基础设施缺失:缺乏商品资源库、供应链体系和交易系统,日均活百万的芒果TV"小芒电商"为前车之鉴[44] - 市场竞争格局:抖音/快手/淘宝占据直播电商主导地位,新进入者需差异化竞争[46] 商业化矛盾 - 明星带货难以常态化:艺人档期紧张且转化率存疑,专业主播模式更优但需重建团队[32] - IP周边商品生命周期短,需建立持续爆款选品能力支撑长期营收[30][32] - 时间窗口紧迫:需在维持核心用户体验与快速变现间取得平衡[46][47]
A股传媒2024及25Q1总结:游戏加速、影视高增,出版利润率恢复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6 21: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看好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传媒行业整体业绩承压,但单季度趋势改善明显,25Q1归母净利同比增长38.6%,游戏、影视院线、出版带动增长 [5][6] - 游戏行业4Q24 - 1Q25连续两季度高增长,新品周期开启有望使Q2至下半年业绩持续改善,2025年AI游戏迎来推理成本拐点,多款原生AI游戏将落地 [5][15] - 25Q1电影市场创新高,《哪吒之魔童闹海》带动票房和票价增长,院线格局万达领先但头部集中度下滑,影视公司积极布局IP [34][37][39] - 2024年国有出版集团经营稳健,收入有小幅波动,25Q1延续所得税免征,利润总额相对稳健,资产负债表质量好,维持高分红 [41][43][47] - 消费承压下全媒体广告刊例花费持续承压,不同广告类型有结构性分化,梯媒体现韧性 [50][5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股传媒 - 2024年SW传媒营收yoy+0%,归母净利润同比 - 49.6%,扣非归母净利润 - 32.6%;25Q1营收+5.6%,归母净利+38.6% [5][6] - 25Q1分行业看,游戏收入yoy+21.9%且利润率提升至13%,出版利润率提升、归母净利润恢复至接近23Q1,影视院线受益于票房回暖 [5][11] 游戏 - 4Q24 - 1Q25连续两季度高增长,景气上行,25一季报超预期,Q2至下半年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15] - 收入端与产品周期相关,腾讯、网易等公司产品表现各异,A股部分公司新品贡献增长 [16] - 一二梯队公司25Q1利润率整体向好,A股部分公司利润率显著回暖 [20][21] - A股公司进入新品周期,多款重点新品已上线或年内将上线 [22] - 2025年AI应用进入成本拐点,原生AI游戏有望广泛落地,爆款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24][25] - 参考移动游戏发展路径,休闲类AI游戏先出爆款,多来自初创公司,大公司易复制跟进 [27] - 多款初创公司AI游戏进入测试阶段,关注相关A股和港股公司 [30][32] 电影 - 25Q1国内电影市场票房244亿元(含服务费),同比增长49%,《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占比约62%,平均票价46.8元 [34] - 院线格局万达领先,但头部集中度下滑 [37] - 影视公司积极布局IP,如光线传媒、奥飞娱乐、上海电影、果麦文化等 [39] - 投资建议关注IP+内容、院线和票务平台相关公司 [40] 出版 - 2024年国有出版集团经营稳健,受一般图书市场低迷和教材教辅征订方式调整影响,收入有小幅波动 [41] - 出版集团整体经营稳健,利润总额稳健增长,归母利润和扣非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因所得税政策变化 [42] - 25Q1国有出版集团延续所得税免征,归母净利润、扣非利润表观大幅增长,利润总额相对稳健 [43] - 地方国有出版集团资产负债表质量好,现金类资产扣除有息负债后占市值比重较高 [45] - 2024年国有出版集团基本维持分红比例不变或提升 [47] 广告 - 消费承压下全媒体广告刊例花费持续承压,不同广告类型有结构性分化 [50] - 2024年部分月份全媒体广告刊例花费增速下滑,2025年一季度1月增长、2月下降、3月回正 [50] - 不同类型广告增长驱动不同,电商广告、短视频社交广告与分众电梯广告增长不矛盾 [53][54]
超50%长剧亏损,爱奇艺CEO说出了做短剧的根源
搜狐财经· 2025-04-30 20:4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将极速版App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成为国内首个推出独立微短剧应用的长视频平台[1] - 推出"跳看"功能,借助AI重构用户视频观看逻辑以应对"短而精"视频娱乐需求[1] - 计划重复2021年政策,减少剧集数量、聚焦头部作品,放弃四类低效内容(迎合向、悬浮向、赔钱、无创新)[5][6] - 2025年转型目标为适应新时代,行业共识将剧集压缩至12集以内[8] 行业现状分析 - 长视频行业盈利困难,100部电视剧中仅30%盈利、30-40%不亏损,超一半项目亏损[3] - 电视台采购按集计价+明星高片酬导致"注水剧"泛滥(集数达80-90集),形成"龙头烂尾水蛇腰"现象[6] - 短剧崛起后用户转向碎片化娱乐,"注水剧"收视率下滑并陷入亏损[8] - 用户单屏幕注意力时长从2004年2.5分钟降至2021年47秒,长视频平台在注意力经济竞争中落后[10] 业务布局调整 - 自制内容占比已达关键剧集的70%,强化内容控制力[3] - 采用"长+短"双平台策略:主App专注付费长视频,微短剧App主打免费广告模式[12] - 加码短剧旨在争夺被短视频平台占据的用户时长,形成差异化竞争[12] 管理层观点 - CEO龚宇指出长视频周期长、资本负担重,需缩短制作周期减轻压力[6] - 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曾强调聚焦A+/S级广谱题材,放弃垂类内容因"机会成本太高"[5][6] - 总裁刘文峰提出需解决47秒注意力时长挑战,呼应学术研究数据[10]
报告:2024年智能大屏流量增速接近移动端两倍 成长视频主阵地
环球网· 2025-04-29 21:08
智能大屏行业增长趋势 - 过去三年智能大屏(OTT)流量增速接近移动端两倍,成为流量增长新阵地[1] - 2024年智能电视家庭用户超过3.36亿户,渗透率近7成[6] - OTT家庭日均开机率同比增长4.2%,每天有一半以上家庭打开电视观看视频[6] 用户行为与平台表现 - 用户使用OTT点播长视频日均时长近4小时,是移动端的2倍[6] - 酷喵月活家庭用户达1.35亿,日活0.51亿,领跑行业[6] - 酷喵月活同比增长19%,在"爱优腾芒"中增速最快[6] - 银河奇异果和云视听极光分列行业第二、第三位[6] 内容消费特征 - 少儿内容收视时长同比增速最快,达76%[7] - 新热剧集如《玫瑰的故事》《雪迷宫》《我是刑警》吸引用户注意力[7] - 经典内容持续引流,收视TOP100电视剧中20部老剧占22%时长[7] - 《甄嬛传》《知否》位列经典内容收视时长前两位[7] 行业定位与发展 - 智能大屏端已成为长视频主阵地,是行业寻求增量的蓝海市场[7] - 智能大屏用户呈现高使用时长、高粘性特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