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海外奢侈品行业低迷持续 聚焦内生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5-31 17:50
行业整体表现 - 全球奢侈品行业2025Q1再度承压,消费者愈发理性导致行业大幅提价与创意提升不匹配,短期压力将持续 [1] - 行业平均增速同比持平(vs 24Q4增速为+3%,24Q3增速为-4%),LVMH/爱马仕/开云/历峰/Prada/Moncler/Tapestry/Ralph Lauren在固定汇率下收入增速分别为-3%/+7%/-14%/+7%/+13%/+2%/+8%/+8% [2] - 2025年上半年行业利润率将持续承压,板块缺乏估值修复的明确催化 [1] 地区市场分析 - 亚太地区(除日本)25Q1平均增速为-6%(vs 24Q4为-4%,24Q3为-12%),中国大陆市场因经济政策刺激和价差收窄有所改善,消费动能依赖财富效应 [3] - 日本市场价差由2024年5月的16%缩减至2025年5月的4%(含额外退税8%-9%),增长进入常态化阶段,25Q2面临高基数压力 [3] - 欧美市场25Q1平均增速为美国2%/欧洲6%(环比Q4约+7%/+9%),美国市场因通胀预期恶化和金融市场波动预计25Q2延续降温 [4] 品类表现 - 皮具品类表现分化,Prada、Miu Miu、Coach等具有alpha势能的品牌在皮具、成衣品类表现出色 [5] - 珠宝品类因黄金成本通胀支撑及前期涨价克制,提价可持续且保持性价比优势,韧性显著 [5] - 腕表品类受瑞郎汇率坚挺、金价上涨、地缘政治和经销商高库存影响持续承压,顶级品牌表现预计领先 [5] 消费者偏好 - 奢侈品消费者品牌偏好分为四类:旅客消费偏好高价差品牌(如Gucci、Burberry)、顶奢/保值品牌(如爱马仕、香奈儿、LV)、高势能时尚品牌(如Miu Miu、Coach)、功能性品牌(如Moncler、Brunello Cucinelli) [2] 未来展望 - 25Q2美国市场或持续降温,日本市场面临高基数压力,中国市场预计温和复苏 [6] - 行业短期仍缺乏明确催化因素,Alpha(个股表现)大于Beta(行业整体) [6]
关税战40天:美国经济的极限压力测试
虎嗅APP· 2025-05-29 21:20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核心观点 - 特朗普认为关税可以重塑全球贸易秩序并推动美国再工业化,计划对所有外国商品征收最低10%基准关税 [1]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节奏和强度超出市场预期,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创1985年以来最高值 [2] - 2025年美国有效关税税率或从2.4%提升至16%以上,可能推高通胀并抑制经济增长 [2] 40天关税过山车 - 特朗普最初对全球75个国家实施90天关税暂停政策,但中国成为唯一未获减免的主要经济体,对华关税升至145% [4] - 美国多地发生1400多场抗议活动,加州州长纽森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 [4][5] - 中美谈判取得突破,双方同意在90天内将税率下调115%,全球股市经历大幅波动后收复失地 [7] 企业的极限挑战 - 美国小企业面临现金流不足和利润率下降问题,部分企业被迫暂停扩张计划甚至考虑裁员 [9][10] - 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无法完全消化关税成本,计划在5月底上调商品价格,食品类涨幅最大 [11] - 微软、美泰等公司已提高产品售价,玩具行业约80%产品产自中国,美泰计划减少美国市场销售比例 [12][13] 美国农业受影响 - 美国农民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因贸易战损失超过270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如今类似情况再次上演 [15] - 加州开心果对华出口从2017年4200万美元飙升至去年8.42亿美元,占该作物总产值近三分之一 [16] - 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从2014年240亿美元下降到2019年不到100亿美元,农民面临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 [17] 消费者信心和市场反应 -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2.7%接近历史最低水平,部分原因是担心经济衰退 [20] - 加州主要港口进口量锐减20%-60%,供应链混乱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 [21][22] - 中美关税休战后中国至美国集装箱船预订量激增300%,但供应链恢复需要数周时间 [23]
年轻人买奢侈品追求折扣,行业出现了一个反常现象
搜狐财经· 2025-05-29 17:08
奢侈品行业业绩下滑 - 香奈儿2024年营业利润暴跌30%,净利润暴跌28.2%,为过去五年来首次负增长,中国区大幅裁员[1] - LVMH今年一季度营收下滑5%,开云集团去年跌12%,今年一季度跌14%,爱马仕今年一季度增幅7%但不及预期且同比下滑10个百分点[3] - 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市场2024年销售额下降18%-20%,预计2025年上半年仍面临挑战[3] 消费观念转变 - 中国消费者对品牌logo的狂热持续降温,新中产不再为溢价品牌买单[3] - 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喊出"不再为商业故事付费"的口号,反映奢侈品价值与价格的困局[3] - 消费者转向"智性消费",即"买对不买贵",重视产品实际价值而非盲目追求高价[5] 折扣零售行业崛起 - 国内奥莱2024年销售规模2390亿元,同比增长4.5%[5] - 唯品会2025年第一季度净营收263亿元,活跃用户数4130万,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8%[5] - 唯品会5月14日大牌狂秒活动中,COACH低至1.6折叠加政府消费券,当日销售额创品牌三年新高[7] 行业趋势与启示 - 性价比或质价比成为消费者购物决策的重要标准[7] - 消费观念转变为奢侈品行业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需打造与时俱进的销售模式[7]
英商业界呼吁重启免税购物政策
商务部网站· 2025-05-29 12:09
行业影响 - 特朗普关税政策扰乱跨大西洋商业 导致英国公司取消订单或撤出美国市场 部分企业面临美国买家压低批发价格风险 [1] - 美国消费者信心暴跌 对英国商品兴趣下降 英国品牌报告美国消费者更倾向在旅行时购买高端百货而非本土高价购买 [2] - 英国停止游客免税购物政策导致消费者转向巴黎、米兰等仍执行免税政策的城市 影响英国零售业收入 [2] 政策呼吁 - 英国零售业联合会、美妆协会、奢侈品推广组织沃波尔和时尚协会联合呼吁政府重启游客免税购物政策 以提振本土销售和国际吸引力 [1] - 恢复免税购物可缓冲对美销售下降 同时增强英国作为全球购物目的地的竞争力 [2] - 免税购物政策被描述为已验证的增长战略 而非奢侈品 [2] 经济数据 - 高价值国际游客每消费1英镑 可带动8英镑流入英国更广泛经济 富裕游客消费比普通游客高14倍 [2] - 国际游客消费的50%以上流入零售、文化和娱乐行业 这些行业正面临国际贸易损失压力 [2] - 英国旅游局预测2024年入境游收入仍比疫情前低10% 停止免税购物政策加剧收入减少问题 [3]
年轻人买奢侈品必须要折扣,消费风向变了
搜狐财经· 2025-05-29 10:46
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约为1 48万亿欧元 增速在-1%至1%区间 为2008-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整体下滑 [1] - 奢侈品行业正陷入"涨价依赖症" 例如香奈儿经典款2 55手袋价格从2019年的3 81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8 4万元 涨幅达120% CF手袋价格突破8万元 涨幅接近140% [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对奢侈品"祛魅"现象明显 主要原因为"溢价太高" 年轻消费观念转变为"可以买贵的 但不能买贵了" [3] - 奢侈品消费进入性价比阶段 折扣店渠道成为全价店之外的重要选择 典型代表为奥莱和唯品会 [5] 折扣渠道表现 - 唯品会618期间折扣奢侈品搜索量大幅增加 COACH Burberry MichaelKors等品牌关注度极高 [5] - 唯品会限时狂秒活动中 COACH和Katespade包包最低打至市价1 2折 COACH当日销售额创品牌在平台三年新高 [5] - BurberryLondon女士大码单肩手提袋子母包原价16200元 活动价4199元 相当于2 5折 叠加优惠后价格创年内新低 [5] 行业变革方向 - 奢侈品行业正经历从"符号消费"到"品质消费"的深层变革 未来品牌需在价格与价值间找到平衡点 [7]
2025年从消费者变迁洞察品牌增长的原动力-奢侈品行业解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29 10:04
奢侈品行业消费者变迁与品牌增长策略解析 核心观点 - 中国奢侈品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 消费者需求分化显著 品牌需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策略 [1]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重奢品牌面临"低欲望"困境(互动增速-0.1%) 轻奢品类表现活跃(互动增速78%) 中奢品牌通过黄金品类与中式审美实现增长 [2][12] - 社媒成为关键战场 品牌通过潮流联名、KOL合作、文化体验等策略实现搜索量爆发式增长 [2][12] 四大奢品消费人群特征 普罗时尚爱好者 - 占比66% 消费贡献9% 以20-35岁新一线/二线女性为主 偏好轻奢与美妆(CHANEL、DIOR美妆提及率75%) [1][20][23] - 消费特征:低单价产品为主 注重情绪价值与明星同款效应 通过"空瓶记录""追星消费"等社媒内容强化社交属性 [1][25][26] - 品牌策略建议:强化潮流联名与KOL合作 如Miu Miu"包挂"潮流引发DIY二创 [1][2] 新贵品质追求者 - 占比25% 消费贡献37% 25-40岁都市中产 追求品质与预算平衡 关注商品保值性 [1][20][30] - 消费特征:偏好通过特卖、免税店等渠道购买轻奢或高端平替品牌(LV老花系列、老铺黄金古法金器) [1][31] - 品牌策略建议:优化价格策略 借力"老钱风"潮流与黄金避险属性 如Loro Piana"老钱风"乐福鞋 [1][2][29] 菁英生活名媛 - 占比6% 消费贡献51% 30-45岁一线高净值女性 注重奢华体验与投资保值 [2][20] - 消费特征:偏好爱马仕、CHANEL等顶奢品牌 消费场景涵盖家庭品质提升与珠宝收藏 [2][31] - 品牌策略建议:通过顶级面料、艺术展览强化品质护城河 如LV稀有皮展、香奈儿会员私享会 [2][27] 男性奢侈爱好者 - 占比3% 消费贡献3% 20-40岁一线高净值男性 偏好低调奢华或潮流风格 [2][20] - 消费特征:名表(劳力士)、跑车、功能性大包(爱马仕Herbag)是消费重点 注重实用性与商务场景适配 [2] - 品牌策略建议:开发"老钱风"基础配色单品 强化功能化设计如大容量通勤包 [2] 行业趋势与品牌策略 - 轻奢品类表现突出:互动增速达78% 显著高于重奢(-0.1%)和中奢(37%) [12] - 文化赋能成为增长点:中奢品牌通过黄金品类(周大福、老铺黄金)与中式审美实现搜索量攀升 [2][12] - 社媒营销创新案例:Songmont通过文淇代言+山下声播客塑造知性形象 实现搜索量爆发 [2] - 未来方向:顶奢需强化稀缺性与文化体验 轻奢聚焦潮流裂变与性价比 构建从产品功能到情感共鸣的全链路渗透 [3]
传统消费升级与新型消费扩容双轮驱动,消费板块“低估值+高分红”凸显吸引力
搜狐财经· 2025-05-28 23:40
消费板块整体格局 - 促内需消费政策力度空前,形成"传统消费升级"与"新型消费扩容"双轮驱动格局 [1] - 消费板块具备"低估值+高分红"双重吸引力,中证消费指数PE为20倍(近十年分位数2%),股息率3.41%(近十年分位数98%) [4] - 消费板块平均股息率4%,市值200亿以上公司股息率中位数5%,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2] 高分红对消费板块的影响 - 高分红率为投资者提供稳定收益预期,为板块估值提供安全垫 [2] - 持续稳定分红吸引养老基金、社保基金、险资等长期投资者,社保基金持仓占比达28% [4] - 高分红传递公司财务状况健康信号,增强投资者信心并推动估值溢价 [3] 消费升级核心领域 - 新能源汽车2024年销量突破1500万辆,占新车销售比重超35%,政策支持最高补贴2万元 [6] - 智能家居市场规模2025年将突破8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5%-30%,AI赋能推动全屋智能升级 [7] - 智能穿戴领域依赖政策补贴及技术迭代,消费电子补贴政策将持续至2025年底 [8] 上游产业链机会 - SOC芯片因AI发展需求激增,具备高性能、低功耗、多场景渗透特征,技术门槛形成深护城河 [9] 节日消费预期 - 端午节与618叠加将形成2025年上半年最大消费热潮,消费电子实际支付价格降幅达20%-30% [10] - 文旅大省非遗相关消费占比25%-40%,文化消费从短期引流转向长期价值沉淀 [10] 需求不足领域 - 奢侈品需求下滑,国际品牌在华增速放缓,二线品牌出现闭店潮 [11] - 燃油车面临新能源替代压力,15万元以下车型受比亚迪等品牌直接竞争 [11] 新消费估值逻辑变革 - 情感消费与体验消费重构估值框架,需关注用户复购率、情感依赖度等非财务指标 [12] - 投资评估从"标准化财务导向"转向"个性化用户导向",强调情感共鸣与体验创新的软性护城河 [12] 投资机遇聚焦方向 - 政策与基本面共振,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三胎母婴消费等具备升级潜力 [13] - 新消费场景如盲盒经济、宠物经济创造增量市场空间 [13]
速度引擎驱动品牌溢价,跨界合作重构商业增长方程式
财经网· 2025-05-28 13:54
F1商业价值增长 - 2024年F1总收入达36.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1] - 奢侈品、酒店、运动品牌通过F1实现品牌溢价与市场渗透双重突破[1] - LVMH集团以每年1.5亿美元赞助金额取代劳力士成为F1新全球合作伙伴[3] 奢侈品牌战略合作 - 路易威登定制摩纳哥大奖赛奖杯箱并通过10年官方合作建立"胜利象征"品牌联想[2] - 劳力士2013-2024年作为F1官方时计每年赞助费5000万美元强化高端形象[2][3] - LVMH旗下泰格豪雅与F1有70年合作历史并长期赞助红牛车队[3] 酒店业生态构建 - 万豪2019年起与梅赛德斯车队合作通过积分兑换围场通行证打通B2C链路[4] - 丽思卡尔顿在2025中国站推出赛道周末主题套餐含维修区参观等体验[4] - 万豪利用会员消费数据构建F1车迷精准画像[4] 运动品牌技术共生 - 彪马与法拉利合作建立技术实验室共享风洞研发碳纤维赛靴[4][5] - 联名款Defy All Odds跑鞋采用赛车座椅EPP材料[5] - 2025中国站限定系列销售额同比增214% SPEEDCAT鞋款售罄率100%[5][6] 行业趋势洞察 - F1具备高净值受众、全球化场景和技术先锋形象三重核心价值[6] - 品牌营销从大众广告转向F1等具有持续文化输出能力的圈层内容[6] - 赛事合作模式从单纯赞助升级为技术共享与用户生态共建[4][5][6]
5.28犀牛财经早报:银行消费贷极限逼近3%红线 苹果计划推出自己的游戏平台
犀牛财经· 2025-05-28 09:45
公募基金行业变革 - 首批1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于5月27日同日开售,距离获批仅两个交易日,发行速度创纪录[1] - 目前还有10只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档期待定,已发行的16只基金普遍将于6月中下旬结束认购[1] - 发行首日已有产品认购规模超过数亿元,显示市场对新型费率结构产品接受度较高[1] - 上一批8只浮动费率基金成立一年半以来均实现正收益,部分产品回报率超过30%[2] - 新一批产品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注重行业偏离度、风格暴露等组合管理指标[2] 银行消费贷市场动态 - 监管叫停年化利率低于3%的消费贷产品后,部分银行通过消费场景或利率券模式将实际利率压低至3%以下[1] - 招联首席研究员指出低利率可能导致消费者产生"利率幻觉"并加重债务负担[1] - 消费贷资金存在被挪用至房地产、资本市场等领域的风险[1] 存款利率下行影响 - 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进入"1字头"时代,导致存款搬家效应增强[2] - 有客户将百万规模存款转入理财产品,银行也加大增额寿险产品营销力度[2] - 存款利率下调后部分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走高,反映银行资金面压力增加[2] 量化交易发展 - 20余家券商已在App中推出T0算法服务,中泰证券最新加入这一行列[3] - T0算法通过高频捕捉股价波动价差为投资者降低成本、增厚收益[3] - 该服务为券商开辟了提升佣金收入的新渠道[3] 航运市场现状 - 上海到美国集装箱船再现"爆舱",订单已排到6月份[3] - 5月19日至25日上海港美线出口装箱量达5.9万标箱,环比增长49.4%[3] - 上海港美线班轮量已恢复至每周42班的正常水平[3] 智能传感器产业 - 第七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展示23款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新技术、新产品[4] - 智能手机含几十个传感器,人形机器人搭载传感器可达上百个[4]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应用推动传感器在大数据、应用场景等领域规模化发展[4] 合成生物技术 -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技术融合成为2025第二届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发展大会重点议题[4] - 合成生物产业在政策、技术、市场推动下进入高速发展通道[4] - AI在部分合成生物领域应用已有显著进展,或将重塑生命科学研究范式[4] 豆粕市场波动 - 2025年前五个月豆粕现货价格已出现两轮快速涨跌[5] - 当前市场处于多空博弈关键期,进口大豆集中到港缓解供应压力[5] - 养殖需求旺季来临和南美天气炒作成为新变量[5] 苹果游戏战略 - 苹果计划推出专门游戏应用预装在iPhone等设备上,取代现有Game Center[5] - 该应用将集成游戏成就、排行榜等功能,提升游戏体验[5] - 游戏和应用内购买为App Store贡献约三分之二收入[5] 奢侈品行业 - 香奈儿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5.3%至187亿美元,净利润大跌28.2%至34亿美元[6] - 博柏利最新财报显示营收净利双降,净利大跌90%[6] - 行业分析认为过度提价策略已开始反噬业绩[6] 酒鬼酒业绩 - 2024年酒鬼酒营收14.23亿元同比腰斩,高端品牌内参营收下降67.06%至2.35亿元[7] - 公司表示当前战略以稳价为主,短期内不追求量的大幅提升[7] 汽车行业反腐 - 东风汽车集团又有4名管理人员被查,今年以来已通报9起反腐事件[8] - 被查人员涵盖采购、计划、证券法务等关键岗位[8] 金融人事变动 - 平安资管王欣将出任平安信托董事长,接替方蔚豪[8] 财务公司违规 - 2025年以来全国已有7家财务公司因违规领罚,罚金总额494万元[9] - 江西铜业集团财务公司因违规提供融资、发放贷款被罚154万元[9] - 7家中有4家违规事项涉及贷款业务[9]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1.78%,纳指涨2.47%,标普500指数涨2.05%[9] - 特斯拉涨近7%领涨科技七巨头,英伟达涨超3%[9] - 拼多多因一季度营收不及预期股价跌近14%[9] 债券市场 - 日本出手稳定债市推动日债暴力反弹,提振美债[10] - 两年期美债标售后美债收益率刷新日低[10] 外汇与商品 - 美元指数走强,日元创四周新高后一度跌超1%[11] - 原油跌近2%,期金一度跌超2%,黄金连续两日下跌[11]
汇丰将LVMH目标价从575欧元下调至525欧元
快讯· 2025-05-27 16:59
汇丰下调LVMH目标价 - 汇丰将LVMH目标价从575欧元下调至525欧元 [1] - 下调原因是关键市场依然承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