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制饮品

搜索文档
古茗(01364):首次覆盖:细水长流,打造4A级全国现制饮品品牌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18 21: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古茗(1364 HK),给予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 24.2 港元 [1][4][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古茗是全国 4A 级现制饮品品牌,聚焦中低线城市需求,以供应链和数字化为手段扩张 [1][6] - 现制饮品是消费升级需求,增速领跑中国饮料市场,中价赛道竞争激烈,份额将向头部倾斜 [2][12][24] - 古茗门店布局区域化但质量高,供应链扎实、运营效率高、发展空间大,在门店拓展、供应链建设、产品上新和门店运营方面有优势 [3][27]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和经调净利增长,基于高成长性和领先地位,给予 2025 年 25X PE 估值 [4][65][67] 各部分总结 公司概况 - 古茗是 4A 级现制饮品品牌,产品有现制茶饮、果饮和咖啡,截至 2024 年末国内门店 9914 间,覆盖 17 个省 [1][6] - 2010 - 2017 年为业务模式完善期,启动加盟、自建供应链;2018 年至今为规模快速扩张期,加速全国扩张、完成融资和上市 [7][8] 现制饮品行业 - 现制饮品是消费升级需求,替代部分即饮饮料,通过新鲜材料、现制现饮、规模化开店和数字化降本增效获取市场份额 [2][12] - 2018 - 2023 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 22.5%,预计 2023 - 2028 年复合增速 17.6%,高于中国饮料市场平均水平 [2][13] - 现制茶饮和现磨咖啡主导现制饮品,2023 - 2028 年复合增速分别为 17.3%和 19.8% [13] - 现制茶饮受益于便利性、品质升级和性价比需求,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14][19][21] - 中价现制赛道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将向头部品牌倾斜,具备持续拓店、加码供应链和差异化运营特点的品牌或能突围 [24][26] 古茗发展优势 - 采用地域加密策略,提升消费便利性和仓配效率,专注中低线城市需求,国内拓展空间约 4 万间门店 [27][28][33] - 以加盟业务为主,推出政策降低加盟门槛、共担风险,严控加盟商质量,低门槛高盈利利于扩张 [34][36][41] - 产品品类丰富,高频上新且品质稳定,畅销品矩阵结构稳定、销量分散,广覆盖和高复购是核心竞争力 [43][45] - 从采购、加工、仓储物流到门店管理全链路严格管控,保证产品品质稳定 [47] - 股权架构稳定,管理团队观念一致、富有经验,是长期发展基石 [55] 财务分析 - 营收随门店扩张稳健增长,2024 年达 87.9 亿元,大部分收入来自加盟业务 [58] - 2024 年毛利率 30.6%,未来随规模扩大、供应链效率提升和产品结构调整有提升空间 [60] - 费用端规模效应待释放,利润端受拓展策略影响有波动,2025 年利润端将获更有力支撑 [6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各 108.4/128.4/144.2 亿元,经调净利各 18.8/21.9/23.8 亿元 [4][65][66] -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古茗 2025 年 25X PE,对应目标市值 506 亿港元,目标价 24.2 港元 [4][67]
春节现制饮品市场品牌足迹榜单首发!榜一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增长最快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4-02 14:23
2025年春节现制饮品市场表现 - 2025年春节作为中国首个"非遗年",八天黄金假期叠加消费券政策带动消费情绪,现制饮品市场消费者触及数(CRP)同比增长5% [1] - 店内堂食是春节期间主流消费场景,但对比非春节时段,购物时饮用现制饮品的偏好显著提升 [1] - 春节期间现制茶饮需求较平日明显提升,展现节日消费独特属性 [1] 现制饮品品牌榜单分析 - 茶饮品牌占据前十榜单大半席位,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和瑞幸咖啡分列前三 [4] - 上榜品牌共性是通过渗透率提升拉动增长,其中霸王茶姬、蜜雪冰城和瑞幸咖啡CRP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4] 蜜雪冰城市场策略 - 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锁定下沉市场,配合全国供应链扩张,CRP同比增长10% [5] - 通过亲民形象和草根人设培养消费者粘性,春节期间成功抓住"小镇青年"核心客群 [6] 霸王茶姬增长驱动因素 - CRP增速位列前十品牌最快,主打国风饮品策略,结合精致包装和健康标签吸引年轻群体 [9] - 2025年春节与新疆博物馆联名推出非遗文化限定包装,下沉市场采用"一店一设计"融合当地文化元素 [9] 瑞幸咖啡差异化路径 - 通过"爆款+写字楼门店"策略锁定高收入上班族,咖啡+健康轻食套餐推动CRP增长11% [11] - 春节联名"福娃之父"韩美林推出限定产品,强化节日氛围,提供"细分场景+精准人群"成功范本 [11] 行业增长核心逻辑 - 提升渗透率和精准场景营销是品牌增长关键因素,需结合目标市场洞察、竞品分析及消费群体细分 [15]
市值超90亿,蜜雪瑞幸背后的巨头,上市了
创业邦· 2025-03-21 08:00
现制饮品行业 - 现制饮品行业正在推动其供应商上市 恒鑫生活作为主要包装产品供应商已实现上市 [1] - 行业主要客户包括蜜雪冰城 瑞幸 喜茶 霸王茶姬 库迪 星巴克等知名茶咖品牌 [1] 恒鑫生活 - 公司是茶咖品牌背后的核心包装供应商 在行业价格战背景下仍保持盈利 [1] - 被称为"茶咖界隐藏最深的巨头" 具体盈利情况未披露但被描述为"多赚钱" [2]
蜜雪冰城的供应链初窥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3-19 20:38
文章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上市表现亮眼,但柠檬水引流单品模式与柠檬种植涉及农民生计问题,两者潜在深层问题不容忽视,且两份招股书供应商数据有差异需解释 [3][4][18] 蜜雪冰城上市及业务情况 - 3月3日蜜雪冰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收盘价比发行价上涨43.21%,迄今市值超1700亿港元,此前公开发售超额认购5324.29倍,冻资1.84万亿港元 [3] - 凭借4元柠檬水等引流单品,蜜雪冰城成为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海内外门店超45000家,总量超瑞幸、星巴克和麦当劳 [3] - 2024年前九个月卖出11亿杯4元柠檬水,中国每10杯现制柠檬水超8杯来自蜜雪冰城,使其成为国内最大柠檬采购商 [3] 柠檬主产区现状 - 蜜雪冰城柠檬采购成本比同行业低20%以上,原因是原产地设公司建工厂和原产地收购 [5] - 我国柠檬种植集中,主产区在四川安岳和重庆潼南,安岳产量高峰时占国内六、七成 [6] - 2023年蜜雪冰城柠檬采购量11.5万吨,几乎全来自安岳和潼南,安岳占比最多,约占两大主产区产量15%-20% [7] - 2020 - 2023年安岳柠檬产量涨幅约25% [7] 价格与利润问题 - 蜜雪冰城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柠檬市场价格,4元柠檬水利润率不高 [9] - 2023年雪王柠檬公司在川渝黄果柠檬采购价2.1 - 2.6元/斤,2022年一季度水果销售均价4.3元/斤,柠檬产地收购成本占比55.8%,销售柠檬利润空间低 [9] - 维持柠檬水4元价格,柠檬采购价/保底价变化及种植户利润空间受影响;提价则可能丧失线下流量 [10] 供大于求问题 - 柠檬树结果需数年,安岳柠檬产量涨幅与蜜雪冰城采购模式时间正相关 [11] - 蜜雪冰城销售柠檬利润低,“资本热情”退潮后,其市场地位、定价策略、“保底价”等存不确定性,可能出现果贱伤农现象 [11] - 主产区有关部门提出柠檬“稳产 + 提质”计划,蜜雪冰城与产地农户联系更紧密 [12] 两份招股书差异 - A股招股书2021年前五名供应商与港股招股书不同,港股中排名第四是包装企业,销售2.7亿货物,排名第五为佳禾食品 [13][15] - 根据两份招股书数据计算,2021年蜜雪冰城采购额相差超11亿元 [17]
瑞幸“包岛”:一颗椰子的全球供应链暗战
凤凰网财经· 2025-03-17 20:31
核心观点 - 瑞幸咖啡与印尼邦盖群岛县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将邦盖群岛作为生椰拿铁主要原料椰浆的专属优质原产地,命名为"瑞幸咖啡专属生椰岛",打造供应链核心[1] - 公司从2021年"抢椰大战"到如今日耗50万颗毛椰子,四年间将生椰拿铁从爆品发展为撬动全球原料市场的杠杆,日均销量超200万杯[3] - 生椰拿铁上市首周销量突破666万杯,成为公司首个百亿级大单品,并推动中国椰子年消费量从20亿颗增至40亿颗[5][7] - 公司通过"包岛"计划掌控印尼椰产量资源,形成"资源-渠道"双垄断,议价权超越门店竞争,转向全球农产品定价权争夺[13] - 供应链战略从被动补缺升级为主动控制,包括建立种植中心、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支持和社区共建,实现产业与民生良性循环[10] 从"抢椰大战"到"供应链革命" - 2021年生椰拿铁上市后原料椰子涨价数倍,2024年泰国香水椰批发价飙升至65~80泰铢/个(14~17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7] - 泰国厂商转向印尼采购触发连锁反应,2025年初印尼尝试征收80%椰子出口税,中国冷链货轮与生椰生产国爆发"抢椰大战"[7] - 公司全球供应链布局包括:福建全产线自动化烘焙基地、云南保山咖啡鲜果处理加工厂、苏州昆山年产3万吨的国内最大单体咖啡烘焙基地[7] - 邦盖群岛椰林覆盖率81%,年产20万吨椰子,果肉特质契合生椰拿铁"灵魂口感",成为公司反向定义行业标准的试验场[7] 解码"生椰岛"的多重战略意义 - "生椰岛"战略贯彻品控前移至种植环节,联合合作伙伴建立农业种植中心,提升产量并扩大种植面积[10] - 类似与巴西签订咖啡豆采购协议(2022年3年4.5万吨,2024年续签5年24万吨),"包岛"计划锁定印尼椰产量资源[13] - 合作契合中印尼建交75周年及"一带一路"农产品合作,从商品输出转向产业链嵌入,形成"南方国家"资源-市场互补范本[13] 供应链战争与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公司营收345亿元,但咖啡豆采购成本上涨70%,全年材料成本仅增长9.6%,显示供应链抗压能力[14] - "包岛"计划锁定20万吨/年椰子产能及五年100万吨独家采购权,建立"椰子期货"对冲成本风险[14] - 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增6.4%,公司总净收入增38.4%;行业开店数减16.8%,公司门店数增37.5%[16] - 竞争对手如菲诺等供应商扩产40亿,新茶饮巨头与菲律宾洽谈合作,供应链竞赛进入"拼岛时代"[17]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生椰拿铁推动40个新茶饮品牌中92.5%推出椰子新品,椰子成为出现次数最高的水果[7] - 公司模式展示中国消费品牌对全球农业秩序的重构,供应链竞赛从咖啡豆产地蔓延至椰林[3][13] - 未来中国品牌或沿咖啡带、椰林带、可可带架设"数字种植哨所",重塑全球贸易版图[19]
不一样的蜜雪冰城:以“高质平价”重构新消费周期的商业价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7 07:51
资本市场表现 - 蜜雪冰城港股IPO发行价每股2025港元,首日股价飙涨432%,市值突破1093亿港元[2] - 超额认购达5258倍,冻结资金182万亿港元,创港股新股认购纪录[2] -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423%,毛利率324%、净利率187%,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底全球门店数量达46479家,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成为全球现制饮品行业第一[2] - 2024年饮品出杯量约90亿杯,终端零售额5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和217%[2] - 全球现制饮品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989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7791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11039亿美元[8] 下沉市场战略 - 产品价格集中在2-8元区间,SKU精简至30个左右,聚焦基础款饮品[5] - 中国内地门店达40510家,其中23162家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572%[5] - 已覆盖4900个乡镇、1700个县城、300个地级市,中国仍有84%的乡镇市场空白[6] 单店运营效率 - 2022-2024年前九月单店日均终端零售额从39361元增至41844元[7] - 2024年月店均营业额接近13万元,新开门店表现优于往年[7] - 20平米标准店型和模块化操作流程降低加盟商经营难度[6] 海外扩张布局 - 海外门店超4800家,成为东南亚最大现制茶饮品牌[8] - 港股上市将助力全球化布局,巩固市场领先地位[2] 供应链优势 - 全球采购网络覆盖38个国家,拥有5个生产基地,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10] - 仓储体系总面积35万平方米,90%县级行政区实现12小时配送,97%门店冷链覆盖[10] - 2023年采购柠檬115万吨,帮助农户超2万户,采购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0%-20%[11] 品牌与文化 - "雪王"IP在社交平台累计曝光量超195亿次,通过衍生品和跨界联名强化影响力[11] - 上市仪式由代表不同群体的6个雪王IP形象共同敲钟[12] - 商业模式定位为"让全民享受普惠式品质生活",目标成为百年品牌[12]
逐鹿资本市场,蜜雪冰城的故事还能讲多大?
雷峰网· 2025-03-05 08:28
" 一位投资者在「雪王」上市首日选择了清空。 " 作者丨陈嘉欣 编辑丨代聪飞 3月3日,国民茶饮品牌蜜雪冰城母公司蜜雪集团(02097.HK)正式登陆港交所。截至当日收盘,蜜雪集 团报290.00港元,暴涨43.21%,总市值1093亿港元,超过2020年瑞幸市值最高点,也远超同类茶饮公 司,甚至超过了餐饮巨头海底捞。 如此暴涨,能否持续,众说纷纭,一位投资者在"雪王"上市首日选择了清空。上市第二日,蜜雪集团(后文 简称"蜜雪")股价没有持续涨势,微跌0.14%。 一年前,我们在 《蜜雪冰城向左,名创优品向右》 中曾预测,以当时蜜雪门店增长的速度,赶超星巴克 指日可待。果不其然,半年后,蜜雪冰城以全球4.5万+的门店量,超过星巴克成为全球第一的饮品品牌。 上市后,蜜雪将在资本市场与星巴克展开「正面对垒 」,这样的故事值得期待,但雪王的扩张之路能否延 续,或许还需要更多证明。 01 靠什么撑起千亿市值? 近期很多分析蜜雪的文章,都将它高估值的原因归结于庞大的自建供应链体系和门店规模。 但这些表象背后,真正支撑起蜜雪高效运作的,是一套能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的数 智化系统。 某茶饮品牌负责人王晓 ...
当“雪王”成为资本市场的“价值共识”
华尔街见闻· 2025-03-04 12:15
上市表现 - 蜜雪冰城于3月3日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开盘价262港元,较发行价高开29.38%,盘中总市值超过千亿港元 [1][2] - 公开发售环节认购倍数达5258倍,冻资金额超过1.82万亿港元,创港股历史纪录成为新"冻资王" [3]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蜜雪冰城定位"高质平价"的普惠消费,门店数达4.6万家覆盖中国内地31个省份及300个地级市,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7.2% [5][6] - 公司构建自建供应链体系,五大生产基地总面积79万平方米,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柠檬等原料采购成本比同行低20%以上 [7][8] - 通过超4万家门店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形成难以复制的成本护城河 [8] - 2023年中国市场现制柠檬水80%份额、现制冰淇淋30%份额来自蜜雪冰城 [10] 资本认可与投资价值 - 基石投资者包括M&G英卓投资管理、红杉中国、博裕资本、高瓴、美团龙珠等顶级机构 [14] - M&G plc管理资产3461亿英镑,其投资体现对蜜雪冰城估值合理性和商业模式全球复制潜力的认可 [15] - 红杉中国认购6000万美元,博裕资本认购4000亿美元,高瓴和美团龙珠分别认购3000万和1000万美元 [16] - 公司2020年估值200亿元,IPO发行市值达763亿港元,五年估值翻三倍 [16][18] 市场前景与全球化 - 全球现制饮品市场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7.2%,2028年将占全球饮料市场半壁江山 [15]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超4800家,东南亚市场已成为排名第一的现制茶饮品牌 [16] - 公司商业模式具有全球"唯一稀缺性",致力于"让全球每个人享受高质平价的美味" [18][20]
雪王上市首日市值破千亿港元!连关三会员店,盒马回应!代表建议将学历歧视纳入就业歧视!巴菲特罕见发声!纳指突发跳水,比特币暴跌!
新浪财经· 2025-03-04 09:04
雪王上市首日市值破千亿港元 - 蜜雪集团在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3.21%,报290港元/股,市值约1100亿港元 [4] - 发行价为202.5港元/股,打新一手赚近8700港元 [5] - 全球发售1705.99万股股份,募资总额34.55亿港元 [5] - 引入5名基石投资者共认购15.58亿港元 [6] - 香港公开发售融资认购倍数达5258.21倍,认购金额1.82万亿港元 [6] - 2022-2024年前九个月收入分别为136亿元、203亿元及187亿元,同比增长31.2%、49.6%及21.2% [6]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0亿元、32亿元及35亿元,同比增长5.3%、58.3%及42.3% [6] 盒马关闭三家会员店 - 上海3家盒马X会员店将于4月1日起停止营业 [8] - 关店系盒马主动业务调整 [9] - 关闭后全国仅余5家X会员店 [10] - 盒马今年计划开出近100家盒马鲜生店,进入几十个新城 [10] 巴菲特评论关税政策 - 巴菲特称关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战争行为 [17] - 认为惩罚性关税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并损害消费者利益 [17] - 表示未来10-30年价格只会更高 [17] - 此前曾警告特朗普贸易政策可能造成全球负面后果 [18] 纳指及加密货币市场动态 - 纳指高开后跳水,英伟达大跌近5% [19] - 中概股调整,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超1.4% [20] - 新能源车概念股集体下跌,理想汽车跌超10% [20] - 比特币跌超4%,以太坊跌近8% [20]
闷杀!跌停板封单超千万手!13万股民,20亿资金排队等卖出!证监会: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雪球· 2025-03-03 15:25
长按即可免费加入 今天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总体呈现冲高回落的局面。截至收盘,沪指跌0.12%,深成指涨0.36%,创业板指涨1.20%。全市场成交额 16643亿元,较上日缩量2412亿元。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上涨。 盘面上,新能源电池集体活跃,固态电池板块掀涨停潮,小金属表现活跃。 01 东方集团一字跌停, 封单 超千万手! 东方集团今天一字跌停,全天成交额1.09亿元。截止收盘,跌停板上封单仍超1000万手,金额近20亿。另外公司公告显示,截止去年9 月30日,公司股东总人数达12.9万。 证监会表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证监会将从严从快查处各类造假行为,强化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对于触 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上市公司,将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坚决出清此类"害群之马",让造假者付出惨痛代价。 资料显示,东方集团成立于1992年,于1994年1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是黑龙江省第一家股票公开发行并上市的民营企业,也是中国最 早实行股份制改造并获准上市的民营企业之一。在证监会通报财务信息存在严重不实的2020年到2023年,东方集团头三年营收均在百亿 元以上,2023年骤降到60亿元,202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