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

搜索文档
光耀太行·红土巨变 | 新绛:风华越千年,古城展新姿
央广网· 2025-10-09 09:25
【编者按】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展示 老区新时代的新成就、新面貌、新变化,央广网记者走进山西革命老区看发展,推出《光耀太行·红土巨变》融媒体系列主题宣传。 央广网运城10月8日消息新绛,古称绛州,坐落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恰汾河穿城而过,这里曾是舟车辐辏的"水旱码头",也是一座拥有深厚底蕴 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36年东征红军来到这里,将革命火种燃遍绛州大地。著名的汾南地下交通站坚持7年传递情报,护送伤员,为敌后抗日斗争、沟通晋东南与陕北根据地 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华千年的绛州城,从战火硝烟的洗礼中走过。如今的新绛,是一座将历史与现代充分融合的城市。新绛不"新",这座"时光之城"里文化遗存遍布,将 1400年的光阴浓缩;新绛很"新",这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业强基 绿色名片耀三晋 新绛,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中国果菜十强县、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山西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截至2024年年底,全县蔬菜销售收入达23.5亿 元,年产蔬菜7亿公斤。 ...
荃银高科9月30日获融资买入1001.63万元,融资余额5.0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09:24
公司股价与融资交易 - 9月30日公司股价上涨0.77%,成交额为1.05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额为1001.63万元,融资偿还额为2338.92万元,融资净卖出1337.29万元 [1] - 截至9月30日,公司融资融券余额合计5.0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5.0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85%,该余额低于近一年20%分位水平,处于低位 [1] 融券交易情况 - 9月30日融券偿还4.61万股,融券卖出3.14万股,卖出金额28.79万元 [1] - 当日融券余量为12.98万股,融券余额为119.03万元,低于近一年50%分位水平,处于较低位 [1] 公司基本情况与业务构成 - 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24日,于2010年5月26日上市,主营业务为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子的研发、繁育及推广服务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订单粮食、青贮玉米占44.79%,水稻种子占25.38%,皮棉、棉籽、农机、农化及其他业务占15.26%,玉米种子占9.39%,棉花种子占3.36%,瓜菜种子、大豆种子及其他作物种子占1.21%,小麦种子占0.61% [2]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截至9月23日,公司股东户数为4.60万,与上期持平,人均流通股为19471股 [2]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6亿元,同比增长1.81%,但归母净利润为亏损4132.91万元,同比大幅减少85.85% [2] 分红与机构持仓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4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10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万家品质生活A持股1741.35万股,较上期减少231.26万股,银华内需精选混合持股900.00万股未变,万家臻选混合A持股851.51万股,较上期减少327.28万股,嘉实农业产业股票A持股689.85万股,较上期减少192.79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为新进股东,持股614.12万股,银华同力精选混合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中经评论:“藏粮于技”关乎农业发展方式变革
经济日报· 2025-10-09 08:09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水稻、小麦品种自主率达到100%,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这意味着我国已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种源自主可控,我们吃的每一碗米饭、每一个馒头,都源自中国人自 己掌握的"农业芯片"。只有"中国粮"用"中国种",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端稳中国饭碗,避免外部断供引发 的战略风险。良种推广是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杂交水稻、紧凑型玉米等品种显著提升单 产。当前育种目标已从增产延展到提质,培育出高筋小麦、甜糯玉米、高出米率水稻和功能性农产品,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现代良种普遍具备抗病虫、抗旱、抗倒伏等特性,有助于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藏粮于技"战略已结出累累硕果。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公布一组 数据:2024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良种覆盖率 突破96%。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人力畜力为主向机器为主转变,实现 了"中国粮"用"中国种",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技装备支撑。 农业科技正驶向广阔的星辰大海,深刻重塑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藏粮于技"战略的引领下,我 国 ...
中原粮仓怎样更稳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6
行业核心观点 - 河南作为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正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创新和储销体系升级,强化其农业优势,并积极拓展与东盟的粮农全产业链合作,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1][6] 良田建设与管理 - 通过针对性改造(如土壤改良和智慧农业系统),将中低产田升级为高产田,例如西平县老王坡10万亩砂姜黑土农田亩产小麦超1300斤 [2] - 创新“投融建运管”五位一体模式,整合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解决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问题,今年夏粮生产依托高标准农田完成1.14亿亩次抗旱浇灌,实现总产750.01亿斤 [2] - 秋作物抗旱浇灌达1.24亿亩次,为全年粮食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2] 科技创新与种业发展 -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库容达50万份,新收集种质资源7565份,为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培育良种繁育基地31个,小麦供种能力占全国2/5 [3] - 全国推广面积前十的小麦、玉米、花生品种中,河南选育品种占一半,例如新麦58在倒春寒中表现抗逆,亩产达1100斤,比普通品种多收100斤 [3] - 农机总动力达1.1亿千瓦,小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智能农机在今年秋粮干旱期完成1.24亿亩次抗旱浇灌 [3] - 预计“十四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突破67%,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 [3] 储销体系与品牌建设 - 智慧粮仓应用内环流控温、氮气气调等技术,粮食储存3年品质不减,损耗率控制在0.3%以下,远低于国家标准 [4] - 2025年新麦上市后价格低位运行,河南率先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通过政务平台公布收储库点等措施快速释放挺价信号,避免谷贱伤农 [4] - 构建“豫农优品”、“美豫粮油”等农业公用品牌矩阵,带动粮油企业拓宽市场,在粮食交易大会上通过产销对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4][5] 与东盟的粮农合作 - 河南与东盟合作从农产品贸易拓展至技术交流、合作园区建设等多层面,2024年合作大会促成33家企业签约,金额逾百亿元 [6] - 2024年河南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达6.4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30%,东盟正成为河南农业“出海”热门地 [6] - 行业持续推动农业贸易向全产业链升级,构建“优品进豫、豫品出海”双向通道,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6]
“藏粮于技”关乎农业发展方式变革
经济日报· 2025-10-09 06:36
"藏粮于技"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远见。粮食生产从要素驱动向 创新驱动转变,从人力畜力为主向机器为主转变,实现"中国粮"用"中国种",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技 装备支撑。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水稻、小麦品种自主率达到100%,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这意 味着我国已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种源自主可控,我们吃的每一碗米饭、每一个馒头,都源自中国人自己掌 握的"农业芯片"。只有"中国粮"用"中国种",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端稳中国饭碗,避免外部断供引发的战 略风险。良种推广是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杂交水稻、紧凑型玉米等品种显著提升单产。当 前育种目标已从增产延展到提质,培育出高筋小麦、甜糯玉米、高出米率水稻和功能性农产品,满足消 费者多样化需求。现代良种普遍具备抗病虫、抗旱、抗倒伏等特性,有助于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推动农 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正驶向广阔的星辰大海,深刻重塑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藏粮于技"战略的引领下,我国农 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稳步迈进,逐步构建起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的新型农业发展路 径,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筑牢了科技根基 ...
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四川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观察
新华社· 2025-10-06 20:37
新华社成都10月6日电 金秋时节,川蜀大地水稻金黄、蔬果飘香,田间地头处处是丰收的景象。 然而,四川的地理特征是"一平二坡七分山",盆地丘陵和盆周山区也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粮食产量 占四川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以上。"除了成都平原,改造升级丘陵地区的土地,对提升粮食产量十分 重要。"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种业大省,"十四五"期间,四川将种业振兴作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关键支撑。从加 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到强化供种保障,再到培育壮大种业领军企业,产业生态培育和全链条协同发 展,四川正加快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向建设中国西南种业中心的核心目标加速推进。 在成都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植保无人机、墒情监测仪等装备全方位"看护"各种水稻新品种。据介 绍,自2018年成立以来,园区搭建起"一库一院五中心"重大功能平台,包括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中心 库、四川现代种业研究院、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等,成为资源保护、科研攻关、企业孵化、成果转 化的重要载体。 有了良种,还必须有良田作为基础,才能实现丰产、增产。记者在四川多地农村看到,田成方、渠成 网、路相通、沟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成为越来越常见的"良田美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四川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观察
新华网· 2025-10-06 17:12
新华社成都10月6日电 题: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四川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观察 在成都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植保无人机、墒情监测仪等装备全方位"看护"各种水稻新品种。据介绍,自2018年成立以来,园区搭建起"一库 一院五中心"重大功能平台,包括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中心库、四川现代种业研究院、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等,成为资源保护、科研攻关、企 业孵化、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有了良种,还必须有良田作为基础,才能实现丰产、增产。记者在四川多地农村看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成为越 来越常见的"良田美景"。 新华社记者高健钧 金秋时节,川蜀大地水稻金黄、蔬果飘香,田间地头处处是丰收的景象。 几周来,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的金黄色稻田中,种粮大户王元威每天都要俯身查看沉甸甸的稻谷,9月初,他请来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 对成熟的水稻进行收割。"今年水稻长得特别好,流转的2000多亩田全部丰产。"王元威满心欢喜地说。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省,有"天府之国"的盛名。"十四五"期间,四川牢牢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持续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将保护好 成都平原这块"产粮宝地"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建设 ...
进博会倒计时30天,拜耳汇聚全球创新,推进开放合作
新浪财经· 2025-10-05 10:02
上海,2025年10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已进入倒计时30天。作为 进博会"全勤生",拜耳正以企业使命"共享健康,消除饥饿"为参展主题,紧锣密鼓筹备参展工作。本届 进博会,拜耳将在1.2号馆和8.1号馆总面积800平米的展台上延续双展齐发,携旗下处方药(及影像诊 断)、健康消费品、作物科学三大事业部连续八年亮相。这不仅体现了拜耳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更 彰显了其紧握中国发展机遇、以创新及合作服务本土的实力和信心。 把握中国机遇,汇聚全球创新 当前,中国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日益增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医 疗健康与农业科技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与转型动力。进博会作为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战略平 台,为企业提供了观察中国开放的窗口以及把握中国市场机遇的舞台。 今年进博会,拜耳延续百年创新基因,将带来约26款亮点展品,包括5个"全球首展"、8个"中国首展"、 13个"进博会首展",还有4个"进博宝宝"。 作物科学领域,拜耳将"全球智慧+本土创新"深度融入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带来7个"中国首展"和 8个"进博会首展"。其中,基于对中国农户需求的长期精准 ...
传承袁隆平科学家精神 用青春续写“禾下乘凉梦”
中国青年报· 2025-10-05 03:12
杂交水稻研发进展 - 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等稻种展示了坚实的学术根基和科研成就 [1] - “韶香100”稻米成功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5年在湖南省推广约45万亩,在江西省推广约2.4万亩 [1] - 团队发明的重离子诱变定向育种技术可将不香的米变成香米并保持高产,已定向改良40多个品种品系,可同时改良重金属低积累、浓郁香味、耐储藏等多个性状 [3][4] 科研团队与人才培养 - 研发者赵炳然是袁隆平院士的亲传弟子,其团队培育出高产又好吃的“韶香100”稻米品种 [1] - 袁隆平重视实干能力并多次破格提拔年轻人,如本科毕业生李建武因示范田水稻长得好而受到关注,这些年轻人已成长为农业科研骨干力量 [2] - 年轻科研人员韶也通过筛选8万株样本未果后,重新分析两万株样本发现新突变,成功找到低镉品种“臻两优8612”的父本,并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3] 精神传承与体系化建设 - 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展示馆设有5个主题板块,开馆至今已接待6万多名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集纪念场馆、道德丰碑、思政课堂、文化地标于一体 [1] - 学校采用“思政+三农+艺术+文旅+AI”的融合理念,与全国26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建,推出5堂大型音乐思政课,听课人数超过30万人次 [4] - 艺术创作成为传承精神的新载体,学校组织创作了《一粒种子,世界芬芳》《禾下乘凉梦》等十余首原创作品 [4]
2026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征集田间展示品种
海南日报· 2025-10-04 09:12
大会基本信息 - 2026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拟于2026年3月25日至29日在三亚市举办 [1] - 将在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田间展示活动 [1] - 目前已启动田间展示品种征集工作 [1] 展示内容与范围 - 田间展示品种征集范围包括适应三亚气候的水稻、玉米、鲜食玉米、瓜菜、杂粮等各类作物 [1] - 作物需在大会举办时间段展示出优良性状 [1] - 大会将特设智慧农机专区、有机生态农业专区和企业专区 [1] 组织与支持 - 大会将统一提供土地、设施及生产管理服务 [1] - 海南农垦旗下海南南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作为地展负责单位对接全国各种业机构、企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