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

搜索文档
类比苹果、特斯拉和比亚迪,大摩阐述:小米5年内翻倍的估值逻辑
华尔街见闻· 2025-05-09 21:34
市值与股价预测 - 摩根士丹利预计小米市值在2030年前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股价突破100港元,未来五年上涨空间接近100% [1] - 基准情景下,未来6-12个月小米市值可达1.2-1.6万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50-67港元 [18] - 乐观情景下,目标价可能达到75-85港元,对应市值1.7-2万亿元人民币 [18] 电动汽车业务增长 - 预计小米电动汽车业务收入从2024年330亿元增长至2027年2330亿元,2030年达4620亿元 [2] - 电动汽车业务利润预计2027年达200亿元,2030年达460亿元,2024年亏损62亿元 [2] - 交付量预计从2024年13.7万辆增长至2025年37万辆,2026年75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15] - 2025年和2026年平均售价预测分别上调至25万元和25.5万元,毛利率预测上调至20.7%和22.2% [3] 传统业务增长 - 传统业务(智能手机+AIoT+互联网服务)收入预计从2024年3330亿元增长至2027年4510亿元,2030年达6000亿元 [2] - 传统业务利润预计从2024年334亿元提升至2027年410亿元,2030年达700亿元 [2] - SU7 Ultra推出标志着小米电动汽车业务里程碑,未来十年品牌价值将加速提升 [2] 估值参考框架 - 通过类比特斯拉和比亚迪,预计小米电动汽车业务市销率在2026年达2-3倍 [15] - 比亚迪电动车销量增长带动市销率从2020年1倍升至2021年3-4倍,市盈率从20-30倍涨至70倍以上 [9] - 特斯拉市销率从2017-19年2-4倍升至2020-22年10-18倍,后回落至4-8倍 [12] - 小米传统业务参考苹果,预计2025年市盈率达20-25倍 [15] 综合财务预测 - 预计2030年小米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 [3] - 电动汽车业务估值溢价合理,非电动车业务估值相比科技硬件公司略有折价 [18]
谷歌前CEO称,中美差距已终结
搜狐财经· 2025-05-09 14:41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 - 中国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已从"追赶者"转变为"并跑者"甚至"领跑者",美国技术优越感被打破 [1] - 美国芯片出口管制和技术打压反而加速了中国自主研发、产业迭代和人才体系的强化 [3] - DeepSeek V3模型在非推理类测试中表现全球领先,小米成功量产电动车,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引发关注 [3] 技术商业化与制造能力 - 中国在技术"落地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擅长以极限成本实现技术快速规模化和普及化 [4] - 从无人机送餐到AI绘图工具,中国企业每月都在刷新"我们也能做到"的产业神话 [4] - 中国计划在2030年占据全球45%的制造业份额,基于完整产业链、密集人才群和庞大市场 [6] 全球科技竞争格局 - 美国若继续抱持"天然领先"思维,将面临技术主导权丧失的风险 [6] - 西方正从"技术领先者"转向"创新失速者",意识到中国制造是具备韧性和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 [7] - 中国科技领先正在被制度化、生态化、结构化,可能成为"规则改写者"而非仅是"挑战者" [9] 科技生态与战略优势 - 中国加速部署机器人产业,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全面推进"AI赋能" [6] - 中国AI模型持续进化、人才回流、资本转向"硬科技",科技跃迁速度超出西方预期 [7] - 中国科技展现出非凡生命力与自主性,背后是组织动员能力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9]
法拉第未来一季度营收30万美元,新车型将于6月发布
凤凰网· 2025-05-09 09:54
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营收30万美元,主要来自FF 91交付及租赁 [1] - 运营亏损438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当 [1] - 经营现金流出2030万美元,同比增长38% [1] - 融资现金流入2460万美元,连续第三季度实现"融资现金流入大于经营现金流出" [1] - 运营支出为228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1] 产品与技术 - 宣布FX Super One计划,定位为"First Class AI-MPV" [1] - 完成首个基于AI Agent框架的汽车操作系统内部开发版 [2] - 为FF 91推出第57版软件更新,优化用户体验与系统性能 [2] - 新成立"超级AI混增电驱系统公司",已申请3项核心技术专利 [2] - 计划推出"AIEV时代下颠覆RAV4的FX车型",旨在实现大众市场普及 [3] 市场与销售 - 业务拓展至美国东海岸,向纽约客户交付首辆FF 91 2.0 [1] - 启动FX Super One与FX 6原型车的美国认证与道路测试 [1] - 计划六月底举行FX Super One首次产品发布会,目标48小时内获得近10000台预订单 [3] - B2B销售策略聚焦美国七个AI电动汽车需求强劲的州 [3] - 计划在纽约设立办事处以加强市场影响力 [2] 生产与产能 - 加州汉福德工厂准备年产能超3万台的柔性产线 [3] - 中东工厂已准备就绪,中东团队即将接管运营 [2] - 采用"四轻四快五赋能"研发模式,以25%的研发投入实现同等级供应链和制造能力 [3] 资金与融资 - 除此前2000万美元融资外,又筹集4100万美元新资金 [2] - 公司高管启动新一轮股票增持计划,贾跃亭将用120万美元税后奖金购买FFAI股票 [4] - 明确反对股份合并,致力于维护纳斯达克上市地位 [4] 战略与布局 - 组建全球战略政策研究中心,跟踪国际政策趋势 [4] - 启动全球收购计划,目标是AI技术和出行生态系统公司 [4] - 计划在六月产品发布会设立中东分会场,突显该地区重要性 [3] 人事与组织 - 任命Jerry Wang担任全球总裁 [2] - 贾跃亭与Matthias Aydt共同担任联席CEO [2] 投资者关系 - 在主要股票论坛设立官方和高管账户,促进与股东互动 [4] - 启动"打击非法做空行动",已处理部分误导性内容 [4]
金钱、朋友和女人,揭秘马斯克如何治理万亿商业帝国
36氪· 2025-05-08 19:30
5月5日,《华尔街日报》凭借对埃隆·马斯克的一系列调查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获奖原因是"揭露了当代最具权势科技人物之一在权力、利益和公众责 任之间的严重问题"。 《华尔街日报》的"马斯克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系列报道,调查了这位硅谷拥有亿万财富的企业家私人生活的情况、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秘密谈话以及和特 斯拉董事会的深厚关系,同时还记录了马斯克如何由一名商人变为一名政客的历程,以及其如何与特朗普建立深厚的联盟。 硅兔君选择该系列中,其中一篇报道对其进行编译,这篇报道发布于2024年2月6日,华尔街日报官网,记者采访了马斯克旗下公司的多名员工、董事以及 相关人士,理解了马斯克与特斯拉董事会成员之间难以分割的利益捆绑,其如何用私人关系和个人好恶运转自己的商业帝国。 以下为全文报道翻译: 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电动汽⻋制造商特斯拉(TeslaInc., TSLA)的董事会成员曾陷⼊两难境地。⻛险投资家Steve Jurvetson曾在特斯拉⻓期担任董事,在 ⼀项内部调查发现他曾与科技⾏业的多名⼥性上床并使⽤⾮法药物后,他离开了这家公司。 其中⼀些细节在2017年被媒体⼤肆报道,据知情⼈⼠透露,特斯拉的董事们私 ...
人工智能正在主导制造业复兴! 大摩深度解码特斯拉(TSLA.US)“六维护城河”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17:34
AI投资主题重获市场青睐 - 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和奥本海默等机构力挺AI投资主题 强调其长期强劲回报潜力 [1] - 特朗普政府计划调整拜登时期对先进AI芯片的出口限制 可能出台更宽松规则 [1] - AI相关科技股近期强势反弹 特斯拉因深耕AI领域成为热门概念股 [1] 特斯拉的AI+制造业优势 - 摩根士丹利认为特斯拉是"AI+制造业"完美融合标的 有望驱动美国制造业复兴 [2][3] - 特斯拉具备"DREAMS"六大维度护城河:数据、机器人、能源、AI、制造、太空 [9][10] - 特斯拉拥有700万辆上路车辆 预计2040年超1亿辆 数据规模远超同行 [9] - 制造(M)维度是核心护城河 特斯拉垂直整合度高 美国本土供应链比例最高 [10] 特斯拉的技术与产品布局 - 特斯拉开发了FSD完全自动驾驶、Dojo超级计算机和定制化AI芯片 [9] - 马斯克的xAI公司Grok大模型未来或与特斯拉AI体系融合 提升FSD智力等级 [9] - Optimus人形机器人拥有22个自由度的双手 基于独家电机与执行器技术 [9] - SpaceX可能充当AI生态系统的数据传输层 提供高安全性通信 [10] AI与制造业的融合趋势 - 英伟达CEO黄仁勋指出制造业未来将依赖AI、人形机器人和数字孪生技术 [7][8] - 新型制造工厂本质上是AI超算系统 特斯拉引领这一转型 [8][10] - 大摩用亚历山大博物馆比喻 强调知识(软件)与原子(硬件)结合的重要性 [12][13] - 特斯拉成功将数据-软件-硬件-制造形成闭环 避免历史教训 [12] 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摩根士丹利重申特斯拉"增持"评级 目标价410美元 较当前276美元有48%上行空间 [3][10] - 特斯拉持续位列大摩"首选股票"清单 看好未来12个月表现 [3][10]
零跑CEO朱江明:每年就拿8万交社保 IPO后没领过工资
搜狐财经· 2025-05-08 15:23
【CNMO科技消息】此前,一则国内车企高管工资排行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而针对网传消息,零跑汽 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发布了一则视频进行回应。 朱江明在视频中表示,自己当前年薪为8万元,仅用于每月缴纳社保,与网传年薪811.9万元信息不符。 此前,朱江明在一次演讲中曾谈及自己为何要创业,他表示,所有的股权期权激励他都不享受,而且一 股也没要,每一次最困难最需要投钱的时候自己带头投钱,不是说一定要股份多。自己创建零跑并不是 为了钱,选择进入电动汽车领域更多的是看到了这个机会,是一种爱好、一种喜欢,而不是为了钱。对 于股权或者别的东西,自己没有太多的追求。他还表示,自从零跑汽车22年IPO以后,自己就停止领工 资,仅有每年8万元的社保,以至于自己需要办签证的时候没有流水而被拒。 l l termin and 15 Th 2 itt the man Product 现在我的年就是8万元 Girman 0 从我个人来说我为什么要创业 所有的这个股权期权激励 我都不享受 我一股也没要 每一次最困难最需要投钱的时候我投 不是说我一定要股份多 除了朱江明外,理想汽车CEO理想更是以6.39亿元天价年薪引起了人们关注。 ...
稀土成关键筹码!特朗普贸易战下,中国如何掌控全球科技命运与马斯克的困境?
搜狐财经· 2025-05-08 11:40
稀土资源与全球供应链 - 中国掌握全球90%的稀土市场份额,成为国际博弈中的关键筹码 [1] - 稀土提取工艺复杂,中国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1] - 稀土资源影响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卫星、激光技术和军事装备等高科技领域 [8] 特斯拉与稀土依赖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项目因稀土磁体供应受限而面临挑战 [3] - 马斯克寻求与中国接触以获得稀土出口豁免,承诺不将稀土用于军事用途 [3] - 稀土供应紧张凸显美国高科技产业对中国的依赖 [3] 全球减少稀土依赖的努力 - 美国和欧洲试图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面临高昂环境成本和技术鸿沟 [5] - 澳大利亚拥有稀土储备但缺乏加工能力 [5] - 美国科技巨头在技术突破和产业链重构方面面临时间压力 [5] 中美贸易关系动态 - 特朗普政府释放愿意对话的信号,希望暂停贸易争端 [6] - 中方坚持合作共赢原则,强调合作是解决争端的出路 [6] - 中美可能在贸易领域达成新共识的可能性上升 [8] 全球科技竞争格局 - 稀土争夺反映各国对未来科技控制权的较量 [8] - 任何国家都难以独自承担稀土供应链重构的重任 [8] - 全球最终可能通过合作方式实现稀土供应链的共赢 [8]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观察者网· 2025-05-08 11:16
中国科技行业竞争力 - 中国科技已从模仿者转变为全球引领者 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与美国持平甚至领先 [1] - 中国在技术传播 商业化和制造方面形成优势 历史表明快速推广技术的国家将获胜 [3] - 中国计划到2030年占据全球45%制造业份额 将推动人工智能竞赛升级为全面竞争 [8] 人工智能领域进展 - DeepSeek的V3大型语言模型成为非推理型模型中表现最佳的产品 [4] - 美国出口管制反而促使中国加速AI训练和商业化 企业家实现资源高效创新 [7] - 中国AI公司保持开放态度 创新能力持续将改变竞争格局 [8] 重点科技企业案例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通过春晚表演获得广泛关注 展示尖端机器人技术 [3][6] - 小米2023年交付超13万辆电动汽车 而苹果放弃十年造车计划 [6] - 中国2023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超过其他国家总和 加速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 [6] 基础设施与人才优势 - 中国培养大量理工类人才 构建强大供应链和制造业实力 [6] - 高度竞争的国内市场迫使企业持续迭代 形成独特发展动力 [6] - 2007年中国仅10%人口接入互联网 现已孕育出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 [3]
特斯拉业绩惨淡,马斯克回头是岸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8 10:45
业绩表现 - 一季度汽车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近20%,净利润同比下滑71% [2] - 全球汽车交付量为33.67万辆,同比下滑13%,创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 [3] - 一季度营收193.35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200.1亿美元,汽车业务营收141.19亿美元同比下跌近两成 [4] - 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下滑71% [4] 地区市场表现 - 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剧降45%,德国、丹麦、瑞典等主要市场跌幅超50% [3] - 美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逾10%,加州市场份额从55.5%降至43.9% [5] - 中国市场销量仅同比增长3.6%,远低于新能源汽车行业47.1%的平均增速 [3] 业绩下滑原因 - 车型阵容陈旧、行业竞争加剧 [5] - 掌门人马斯克涉政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引发消费者抵触情绪 [5][6] - Model Y生产线升级导致产能波动 [5] 股价与市值影响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下跌超40% [6] - 马斯克个人财富从4500多亿美元降至3000亿美元左右 [6] 战略调整与未来规划 - 马斯克宣布减少政府事务投入,每周仅花1-2天时间,回归公司业务 [7] - 计划2025年上半年推出起售价2.5万美元的平价车型,结合下一代平台技术 [8][9] - 2026年量产Robotaxi产品Cybercab,2024年6月在得州推出FSD付费Robotaxi服务 [9] - 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放数百万辆Robotaxi,自动驾驶业务明年开始贡献利润 [10] - 扩大Optimus机器人应用规模,年底数千台机器人在工厂工作 [10] 行业政策利好 - 美国交通部放宽自动驾驶汽车监管要求,调整上路标准及事故处理规定 [10]
马斯克商业帝国“跨界融合”:特斯拉(TSLA.US)电池助力xAI超级计算机
智通财经· 2025-05-08 09:06
公司动态 - 埃隆·马斯克旗下xAI使用特斯拉Megapack电池支持其位于孟菲斯的"Colossus"超级计算机 [1] - xAI项目连接到新变电站 可提供150兆瓦电力 [1] - xAI在2024年1月至2月期间在Megapacks上花费约2.3亿美元 [1] - 马斯克旗下五家公司(特斯拉 SpaceX Neuralink the Boring Company xAI)存在业务协同 [1] 技术应用 - Megapack电池用于应对停电和需求激增情况 [1] - 公用事业级电池可储存风能和太阳能电力 并在电价高涨时售回电网 [2] 业务发展 - 特斯拉能源部门被视为增长业务 公司使命为"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过渡" [1] - xAI分两期建设设施 第一期完工后将拆除部分天然气涡轮机 [1] 行业趋势 - 公用事业级电池可带来丰厚利润 通过电力套利模式运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