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没有中方鼎力支持,我们无法完成这一历史性跨越”
人民网· 2025-05-20 05:59
地卫二合伙人范丹莺介绍,阿曼星一号运行状态良好,截至今年4月底,已绕地球飞行2580多圈,完成 600多次测控任务和200多次数传任务,接收数据量约5000千兆字节。卫星入轨后,顺利完成了平台自 检、高分相机在轨调焦和成像、辐射定标和几何定标、全景相机展开及成像、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以及人 工智能处理流程验证等关键任务。这些成果"为太空计算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本报记者 管克江 刘军国 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兰斯航天公司运营中心的大屏幕上,一连串参数不断跳跃更新。几名工作人员紧 盯显示屏,跟踪阿曼首颗人造卫星——阿曼智能遥感卫星一号(以下简称"阿曼星一号")的运行情况。"卫 星当前正处于太平洋上空,预计几小时后会飞越阿曼。"兰斯航天公司首席执行官沙彦聚说。 "为太空计算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阿曼星一号2024年11月发射升空。该项目由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卫二")总体牵 头实施,是中国首套实现海外交付的商业卫星及地面解决方案,是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航天 合作、搭建"太空丝路"的具体实践。阿曼星一号发射数小时后,卫星在太空中的自拍照(见图①,兰斯 航天公司供图 ...
中国商业航天开始“加速跑”!北京这家民营航天企业中标8亿元卫星星座大单
经济观察网· 2025-05-19 23:50
商业航天行业加速发展 - 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开始承担以往由"国家队"主导的系统级工程项目 [2] - 行业正从"单星验证"、"试验探索"阶段迈向"批量制造"、"规模组网"阶段 [3] - 卫星星座规模化部署和运载火箭批量化发射分别成为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关键驱动力 [9] 微纳星空重大订单 - 微纳星空中标"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金额达8.04亿元人民币 [2][4] - 项目包括10颗遥感微小卫星(4颗光学卫星+6颗SAR卫星)的研制与发射组网 [5] - 公司成立于2017年,已完成多轮融资,2023年C轮融资由国调基金二期领投,资金将用于卫星批量化生产和技术研发 [6] 其他民营航天企业动态 - 星河动力航天完成谷神星一号海射型发射任务,将4颗卫星送入850km近地轨道 [3] - 国星宇航成功发射"太空计算星座"首批12颗卫星,目标是构建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7][8] - 深蓝航天无锡液体火箭总装基地交付,占地75.2亩,可实现6发火箭并行装配,支持"一年一迭代"的火箭研发 [10]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 国家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定位为"新增长引擎" [11] - 地方政府积极布局,北京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四川计划2030年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14][15] - 预计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5-2.8万亿元 [16] - 全球SAR图像市场规模2024年为14.555亿美元,预计2032年增至28亿美元,CAGR 8.4% [18]
中国商业航天开始“加速跑”!北京这家民营航天企业中标8亿元卫星星座大单
经济观察报· 2025-05-19 23:05
商业航天行业趋势 - 民营企业开始承担以往由"国家队"主导的系统级工程,成为天基"新基建"的新方向 [1][2] - 商业航天从"单星验证"、"试验探索"阶段加速迈向"批量制造"、"规模组网"阶段 [3] - 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万亿至2.8万亿元 [12] 微纳星空案例 - 中标"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金额达8.04亿元,将完成10颗遥感微小卫星星座的研制和发射组网 [2][5] - 公司成立于2017年,已完成多轮融资,C轮融资由国调基金二期领投,融资用于卫星批量化生产和技术研发 [6] -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承接从卫星研制到地面系统建设的总承包项目,角色显著提升 [5] 其他民营航天企业动态 - 星河动力航天完成谷神星一号海射型发射任务,将4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3] - 国星宇航成功发射"太空计算星座"首批12颗卫星,目标是构建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6] - 深蓝航天无锡液体火箭总装基地交付,占地75.2亩,配置柔性化智能总装系统,支持6发火箭并行装配 [7] 政策与区域发展 - 国家将商业航天列为"新增长引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持续加码 [9][10] - 地方政府积极布局商业航天,如无锡支持深蓝航天基地建设,北京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11][12] - 四川省计划到2030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12] 技术细分领域 - SAR卫星因全天候成像优势,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4.555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4% [13] - 政策鼓励在可重复使用火箭、先进卫星平台、星间链路等核心技术领域攻关 [11]
40亿战略资本落地大兴
FOFWEEKLY· 2025-05-19 18:00
基金合作签约仪式 - 大兴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国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北京大兴京国瑞"和"北京大兴顺禧"两支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40亿元 [1] - 该基金规模在北京国管与区级平台合作设立基金中位居前列 [1] - 新基金将重点支持大兴区生命健康、氢能、商业航天、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创新型企业 [1] 基金投资方向 - 采用"资本+产业+生态"协同模式,加速构建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生态 [1] -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落地 [1] - 累计向市级基金推荐项目100余个,涉及人工智能、绿色能源、低空经济、新材料、医药等多个产业领域 [2] 产业发展成果 - 大兴区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创新市区两级基金联动投资 [2] - 已为鞍石生物、智谱华章、翼华科技等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超15亿元 [2] - 围绕政策支持、资源整合、项目研判、风险控制等方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链升级 [2]
天上也有海陆丰!同名卫星山东发射,助力物联网和低空经济
南方都市报· 2025-05-19 17:46
俗话说:"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如今,天上也将有"海陆丰"! 汕尾,这座位于广东粤东的滨海城市,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还拥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示范区""中国首饰之都""中国彩宝之都""中国水鸟之乡"等诸多荣誉,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蓬勃 的发展活力。如今,汕尾又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记者从汕尾市委宣传部获悉,以"海陆丰"命名的卫星"天启星座18星(海陆丰号)"于5月19日在山东正 式发射,将助力我国物联网、低空经济等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汕尾加快布局数字产业,抢占数字经济"新风口",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推动 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在汕尾设立服务基地,成为粤东西北唯一拥有2家数据交易所服务基地的地市。 此次"卫星上天",正是汕尾贯彻落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相关部署的具体举措。据介绍,此 次发射的"海陆丰号"卫星编号为天启18星。"天启星座"是我国首个低轨物联网通信星座,一期由38颗卫 星组成,具有全球覆盖、小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点,为全球用户提供"空天地海"消费级卫星物联 网数据服务,已广泛应用于林业、农业、应急、旅游、水利、电力、石油、海洋、生态环境、智慧城 ...
超捷股份(301005) - 2025年05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9 16:56
公司业务介绍 - 公司长期致力于高强度精密紧固件、异形连接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模块,还应用于电子电器、通信等行业 [2] 营收增长动力 - 汽车零部件出口拓展,与国际一级供应商多年良好合作关系为海外市场拓展提供基础 [2] - 国内汽车零部件业务增长动力包括新客户开发、产品品类扩张、行业集中度提升、国产化替代 [2] 毛利率下滑原因 - 2023 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增速放缓,削弱公司规模效应 [3] - 自 2021 年下半年开始大宗物料上涨,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3] - 2023 年无锡超捷项目投产,固定折旧摊销增加影响公司业绩,但 2024 年无锡工厂已实现盈利,利润端将逐步修复 [3] 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 - 公司可提供多种紧固件、PEEK 材质产品、传感器基座及高精密机加工产品,已取得部分客户小批量正式订单,还有给其他客户打样,因人形机器人未到产业规模化阶段,尚未取得大批量订单 [3] 商业航天业务进展 - 业务主要为商业火箭箭体结构件制造,2024 年已完成产线建设,已批量交付整流罩、壳段等火箭结构件产品,会根据市场情况同步建设燃料贮箱产线 [3] 单枚商业火箭产品价值量 - 目前市场上主流尺寸的一枚商业火箭成本中结构件占比约 25%,公司现可做的结构件产品价值量约为 1500 万左右,完成燃料贮箱产线建设后,单枚火箭结构件价值量约为 2500 - 3000 万 [3]
“创业投资与民营经济绽放女性力量”闭门沙龙成功举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6:28
民营经济发展与政策支持 - 近年来中国民营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金融赋能民营经济的政策举措接连出台 首部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实施为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 - 全球经济格局变革中 中国民营经济展现出韧性、活力与创造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浪潮中女性力量成为推动资本、技术与产业共振的关键变量 [1] 创投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中国创投行业近30年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和行业驱动是主要发展动力 [3] - 当前行业在"募投管退"各环节仍需解决问题 最紧迫任务是培育壮大中国特色投资人队伍和优秀管理人队伍 女性在队伍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 [3] 女性在创投领域的独特价值 - 女性创投人凭借细腻特质擅长捕捉创业者初心和企业社会价值 解码企业深层价值 面对不确定性时展现更强韧性 长期主义陪跑早期科技企业 [5] - 中国职场女性就业率达44.8% 高于多数国家 管理层性别多元化公司业绩表现更优 女性领导者具备更强同理心、情商和韧性优势 在AI时代更具差异化竞争力 [11] 科技与消费投资方向 - 科技领域国产替代是重要主题 消费领域因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将成为长期趋势 [9] - 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深度应用前景广阔 数坤科技AI产品已覆盖全国各级医疗机构 未来技术融合将解决重大医疗问题 [13][16] 新兴科技企业案例 - 益然生物专注益生菌研发生产 拥有30多个功能方向成熟菌株和解决方案 覆盖心脑血管疾病、痛风等医疗领域 [14] - 椭圆时空全球首创通导遥一体化卫星 已应用于智能电网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等场景 呼吁资本投向太空基础设施建设 [14] 金融机构支持举措 - 光大银行科技园支行作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 重点服务北京科技型企业 探索金融创新发展之路 [7] 行业交流活动 - 活动汇聚十余位女性投资人及创业者 围绕女性力量优势、市场变化中的投资创业机遇等话题展开讨论 [15]
朱雀腾空“箭”指苍穹 恒友汇解码中国商业航天崛起大势
财富在线· 2025-05-19 16:25
蓝箭航天朱雀二号火箭发射成功 - 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实现"一箭六星"将六颗商业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1] - 朱雀二号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也是中国首款连续发射成功的民营液体运载火箭 [5]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一级发动机推力提升 首次配备直径4.2米、全长8.7米的复合材料整流罩 增强多类型大尺度载荷兼容性 [5]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从2020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2.3万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22.9% 预计2025年达2.8万亿元 [3] -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完成68次火箭发射 占全球入轨发射总量26% 民营商业火箭公司执行12次发射任务 [5] - 国内商业航天企业超过500家 涵盖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设备、数据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 [6] 商业航天市场前景 - 预计2030年全球航天经济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美元 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将催生对运载火箭巨大需求 [3] -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融资披露金额达181亿元 投融资赛道主要分布在卫星互联网(41%)、火箭发射(25%)、卫星制造(18%)等领域 [7] - 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已诞生10家独角兽企业 包括6家火箭设计总装、2家卫星设计总装、1家星座运营和1家导航应用企业 [7] 商业航天技术发展 - 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重复使用技术、箭体结构轻量化等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5]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计划年内亮相 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火箭回收与复用技术突破的企业 [9] - 商业航天发展带动新材料、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产业协同进步 形成强大产业集群效应 [7]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国家将商业航天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抓手 2014年起出台多项支持政策 [2] - 商业航天已进入"政策赋能—技术突破—产融协同"正向循环 形成产业发展与金融赋能的良性互动 [9] - 专业投资机构对头部企业的战略性布局体现资本市场对行业长期价值的高度认可 [9]
国防军工行业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综述:板块业绩结构性特征明显,关注订单基本面复苏机遇
中信建投· 2025-05-19 00: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军工板块营收增1.16%,船舶、航发、航空营收正增长,利润受下游需求和产品价格下调影响下滑;2025年一季度部分板块回暖,行业业绩有望触底回升;2024年底以来军工板块积极信号多,基本面加速回暖 [1][2] - 配置围绕传统军工、新域新质、改革出海三条投资主线,并给出各方向推荐标的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回顾 2024年年报回顾 - 162家重点公司营收7649.03亿元,同比升1.16%;船舶、航发、航空营收正增长,地面兵装等板块营收下降 [11] - 归母净利润266.55亿元,同比降38.01%;仅船舶板块净利润正增长,其他板块下降 [13] - 毛利率从19.8%降至17.7%,净利率从5.69%降至3.48%,产业链各环节毛利率均下降,中游降幅最大 [14] - 四费费用率总体占营收比例下滑0.09个百分点至12.71%,研发投入稳定增长,财务费用率提升,销售费用率下滑,管理费用率持平 [20] - 应收账款绝对金额及占营收比例上升,经营净现金流下降;合同负债和存货小幅增加 [22][24] 25年一季度回顾 - 162家重点公司营收1538.94亿元,同比升2.35%;地面兵装等板块营收正增长,商业航天板块承压 [28] - 归母净利润73.10亿元,同比降7.80%;船舶板块正增长,地面兵装与航天(弹)回暖,其他板块利润端承压 [31] - 毛利率从18.9%降至18.6%,净利率从5.27%降至4.75%,产业链各环节毛利率涨跌不一,上游下降,中下游探底回升 [34] - 四费费用率总体占营收比例上升0.22个百分点至13.15%,研发投入增长,财务费用率提升,销售费用率下滑,管理费用率微增 [37] - 应收账款绝对金额及占营收比例上升,经营净现金流改善但仍为负;合同负债和存货持续增加 [41][43] - 自2024末起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订单公告,2025年4月以来订单公告持续发酵,军工板块基本面加速回暖 [46] 重点标的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给出传统军工、新域新质、改革出海方向多家重点公司的总市值、归母净利润预测及PE估值 [52][54] 投资策略 宏观大势 - 国际局势复杂,中美战略竞争态势或强化,国内需求旺盛,军贸市场有望成第二增长曲线,国防军费将长期稳健增长 [55] 传统军工 - 船舶行业水面舰艇放量,水下装备待发;航发行业产品谱系丰富,产能质量突破;航空航天增长稳健,关注边际改善方向 [56][57][58] 新域新质 - 新式战争以人工智能为牵引,无人系统、低成本精确制导弹药、新一代智能化作战底座是主要构成 [59] - 新质生产力方面,商业航天产业建设需提速,低空经济和大飞机打造万亿市场 [60][61][62] - 新技术方面,MEMS等新器件渗透率提升,3D打印迭代,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化应用迎来拐点 [63][64][65] 改革出海 - 军贸出海方兴未艾,市占率有望提升;军工国改聚焦资产整合与重点领域控制 [66][67] 投资建议 - 围绕传统军工、新域新质、改革出海三条投资主线配置,给出各方向推荐标的 [3][68][69]
“产学研”融合发展 推动广东商业航天驶入发展“快车道”
证券日报· 2025-05-18 23:44
商业航天发射成功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6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包括南方科技大学研发的首颗空间科学实验卫星"天仪34星" [1] - 此次发射标志着广东商业航天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 [1] 广东商业航天政策支持 - 珠海市印发《实施方案》,提出2026年提升商业航天发展能级,2028年形成卫星研制牵引的发展格局 [1][3] - 广东省提出2026年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打造"双核多点"产业空间布局 [2] - 阳江市注资1亿元成立商业航天科技公司推进卫星发射母港建设 [1] 产业链布局 - 广州形成运载发射、卫星研制和航天应用全产业链,聚集中科宇航、海格通信等头部企业 [2] - 深圳卫星导航终端整机产业规模全国第一,车载卫星导航仪占全国40%以上市场份额 [2] - 中科宇航"力箭一号"火箭产业化基地填补广东航天制造业空白,带动千亿元级关联产业链 [4] 企业动态 - 海格通信深度参与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业务范围扩展至网络运营及运维服务 [4] - 珠海航宇微科技专注宇航电子、微纳卫星星座及卫星大数据技术研发 [5] - 阳江航天发射母港项目总投资92亿元,计划分两期建设 [5] 行业专家观点 - 广东拥有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和创投生态,有望在商业航天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3] - 深圳湾众咨询指出广东商业航天产业链竞争力全国前列,产业规模显著提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