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长三角的方言歌曲有多美?十余支团队在金山唱起“四季村歌”
新浪财经· 2025-10-15 20:30
活动概况 - 2025年10月15日于上海金山区朱泾镇花开海上生态园举办“四季村歌”秋季村歌展演暨长三角方言歌曲大会 [1] - 活动汇聚来自长三角区域的十余支优秀代表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呈现文化盛宴 [1][2] - 活动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等主办并得到江苏、浙江、安徽省文化馆共同协办 [8] 文化内容与特色 - 演出立足金山卫田山歌、青浦田山歌等上海本土民间艺术并联动江浙皖特色文化资源 [2] - 表演形式包括独唱、小组唱、合唱、情景表演生动展现长三角地区村歌 [2] - 具体曲目包括金山卫田山歌《田野飞田歌》、青浦《问花名》、浙江《䑩公䑩母》、安徽《家在淮上》等展现地域风情 [2] 行业模式与战略 - 村歌成为吸引游客、展示乡土风情、促进长三角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7] - 金山区探索“村歌+旅游”创新模式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 [7] - 公司战略为强化“文旅赋能”加快推动“文旅农商体展”深度融合以激活乡村经济 [7] 活动影响与展望 - 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并激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 - 未来将继续深入挖掘培育乡村文化资源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6] - 活动展现了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的丰硕成果 [1]
成就丰收热土!“丰收节经济”带火铁岗村,带旺高桂虾
南方农村报· 2025-10-15 19: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丰收节经济”效应显著,带动肇庆高要区铁岗社区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实现客流量与特色农产品销量的双丰收,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成效突出 [6][7] 旅游客流表现 - “双节”期间铁岗社区接待游客超2.2万人次,同比增长225%,创历史新高 [3] - 日均客流量超2800人,尽管受台风天气影响,仍出现游客“挤爆”小村的盛况 [10][11] - 乡村旅游实现“三个突破”:游客接待量创历史新高、境外游客零突破、中年客群占比突破50% [32][33] 农文旅融合项目运营 - 标志性项目“屋顶咖啡”“双节”期间营业收入金额同比增长56%,游客平均逗留时长超2小时 [20][21] - “屋顶咖啡”最多一天卖出近千杯饮品,丰收节至国庆期间客流量较平日增长约3倍,主要客群为20-40岁青年及亲子家庭 [21][22][23] - 游客倾向于“微度假+轻体验”的组合玩法,形成喝咖啡、体验农事、打卡乡村美景的复合型消费闭环 [34][35] 特色农产品销售与品牌影响 - 当地特色农产品罗氏沼虾(“高桂虾”)“双节”期间日均交易量达12万斤,日交易车辆突破210辆,同比增长约30% [4][5] - 养虾专业户表示,丰收节后罗氏沼虾日均交易量从7-8千斤/天增长到4-5万斤/天,交易额最高从28万元/天提高到175万元/天,增长率达600% [52][53] - 今年1-9月罗氏沼虾成交量约2300万斤,交易额达6.9亿元;全年销售量预计达5.5万吨,同比增加6% [45][46][47] - “高桂虾”微信指数从1.1万增长到56.8万,日环比增长1630.88%;“罗氏虾”词条微信指数在国庆期间高达9693万 [66][67][68] 产业带动与市场拓展 - 丰收节活动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目光,为当地产业带来合作机会,采购商来源地从广东本地扩展至云南、广西等地 [61][62] - 通过盘活超百间闲置农房和古村落群,打造和美乡村的“铁岗样板”,并借助国际足球友谊赛等活动提升国际知名度 [14][15][27][30]
连续七年全国县域旅游冠军 浙江安吉做对了什么?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7:12
文章核心观点 - 浙江安吉县凭借生态筑基、产品革新与青年共创的模式,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县域旅游榜首,2024年接待游客340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75.6亿元 [1] 生态筑基战略 - 安吉于2001年率先提出“生态立县”战略,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县,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奠定实践基础 [2] - 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力,2008年开创长三角亲子游标杆,2015年引入中国首座Hello Kitty乐园,2019年推出南方高山滑雪项目云上草原 [2] 产品与场景创新 - 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原则创新旅游场景,例如将垃圾场改造为“深蓝计划·深蓝公园”打卡地标,并划分动静区域以丰富体验 [6][8] - “瀑布咖啡”品牌利用原有山沟、河道和瀑布,在安吉开设8家门店,形成集咖啡、休闲与自然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8] - 集群民宿村落“小瘾·半日村”将老建筑改造为19家民宿与16种配套业态的社区,36个主理人推动业态差异化布局,覆盖从“60后”到“00后”客群 [4][5] 青年共创与人才吸引 - “青来集”青年人才社区提供“全成长周期陪伴”服务,吸引1200多位青年从事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并通过一年300天不重样的活动增强归属感 [9][10] - 推出“青年渐进式入乡”路径,从线上“云村民”到长期“全球合伙人”,其中“我在这有点田”线上认养活动吸引近8万“云村民”关注 [10] - 社区已促成32次在地合作,孵化46件本地产品,并通过“两入股三收益”机制让村集体与合伙人共享股金、租金和薪金收益 [10]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颁奖典礼暨第三届网络年度会议将于10月17日落户安吉,全球旅游业专家将共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1] - 安吉已形成产品有特色、村落有亮点、服务有标准的集聚优势,未来将继续为浙江省乡村旅游“五创行动”提供样本 [10]
在“浙”看到未来乡村(“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3 12:29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村民通过"云诊室"与医生进行视频会诊。谢尚国摄(人民视觉)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墅丰村,老年村民用村里发放的智能手环进行健康检测。受访者供图 2024年5月,永安村党委书记张水宝(右)和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松扫描数字灌溉设备的二维码。受访者 供图 扫描二维码看"融"观中国主页 未来乡村什么样?来到浙江,或许你会有更清晰的想象。 借助智能传感设备,人们可以在手机上认养"共享菜田";智能垃圾清运车靠"掂量",就能了解垃圾重 量、分类情况;无人超市、智慧快递站、智能医务室,在越来越多乡村出现…… 近年来,浙江省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进共同富裕,大力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工作。数字化具体如何促 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现代化乡村正呈现哪些新形态?记者深入之江大地乡野田间进行探 访。 线上认养"共享菜园" 来到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记者的最大感受是"热闹"。 周末,这里人车熙攘。掰玉米、学扎染、制米糕……不少游客来这里体验农耕文化。 走走转转,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传感器、田间气象站、物理灭虫设备、虫情测报灯等数字化设备。村里的 大数据平台上数字跳动,实时显示着云端传回的各项监测数据,从虫 ...
“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5”在邹平举办,交流研讨乡村全面振兴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大众日报· 2025-10-13 09:04
"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5"在邹平举办,交流研讨乡村全面振兴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打造品牌,将乡村资源变为市场竞争力 10月12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山东行政学院)、滨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5"在邹平市举办。本届论坛 以"锚定'走在前、挑大梁',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主题。"三农"领域专家学者,有关部门、 企业负责人等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开展研讨交流,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 粮仓"、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 样板提档升级。 当前,全国秋粮正在收获中,在受持续阴雨影响的黄淮地区,各地正集中力量抢收、抢烘粮食。在探讨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方面面工作时,多位专家表示,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是头等大事。 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但总体上仍然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从 具体稳产保供措施看,一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二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 业新质生产力。同时,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农”墨重彩卷丨乡村振兴咋续航
河南日报· 2025-10-12 07:23
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 - 所有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 [1]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7% [1] - 5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1] - 2024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72% 生活污水治理率46.3% 均比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 [1] 农业产业集群与品牌建设 - 打造运营"豫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 加快建设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和冷链食品 先进农机装备两个千亿级产业联盟 [2] - 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103家 [2] -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9家 数量居全国第2位 [2] - 打造国家级农业品牌45个 省级知名农业品牌1479个 [2] - 实施乡村富民产业和设施种植业发展行动 加力建设粮食 畜牧渔业 乡村农文旅等6大产业集群 培育小麦 生猪 食用菌等18条乡村富民产业链 [2] 乡村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 - 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修缮630间明清古建筑 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30万人次 [3] - 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引入创客团队改造旧民居 禹州市神垕古镇以钧瓷技艺发展乡村文旅 [3] - 强化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3] 农村改革与经营体系创新 - 顺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4] - 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9.6万家 家庭农场发展到27.5万家 [4] - 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3665万亩 占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3.26% [4] -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2.7万家 [4] - 全省农村集体资产4226亿元 有经营收益的村占比86.2% [4] 具体改革试点与创新模式 - 滑县作为全国"小田并大田"试点 提升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3] - 获嘉县组建飞防联盟成为保障小麦稳产增收的技术力量 [3] - 巩义市米河镇明月村成立经济合作社 吸纳农户186户578人 通过劳务输出 特色旅游等使全年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 [3]
看,长江的华章
人民网· 2025-10-11 17:31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 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 约21%国土面积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重大成就[1] - 安徽省芜湖市拆除整治200多个非法码头及修造船厂 释放长江干流岸线近30公里 腾退滩涂陆域面积约6000亩[9] - 江西省九江市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遵循"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要求 打造152公里长江岸线生态绿化带[10] - 湖南省推进洞庭湖系统治理 实施重要堤防加固 蓄滞洪区扩容及河道疏浚等重大项目 构建四大水安全体系[14] -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 通过多项举措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18] - 云南省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金沙江干流在云南境内长1560公里 流域面积10.9万平方公里 确保"一江清水出云南"[22] 沿江城市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 - 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 徐汇滨江成为重要增长极 龙头企业落户 西岸中环商业集群加速形成[3] - 重庆市洪崖洞以巴渝传统吊脚楼与现代光影技术融合 打造"长江夜经济明珠" 展现文旅融合新场景[16] - 贵州省清镇市依托红枫湖生态禀赋 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17个 旅居民宿208家 衍生多元业态 日均游客量稳定在2000人次左右[20][22] 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物流 -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首座里程碑式桥梁 极大便利长江两岸物资流通 提升南北交通畅通效率[12] - 浙江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 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三 海上航线总数达308条 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7] 科技创新与生态治理装备 - 我国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生态清淤平台"太湖之光"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每天清理8000立方米淤泥 未来6年总清淤量能装满4000个游泳池[5] 滨江景观与公共空间建设 - 安徽省芜湖市十里江湾公园总岸线长约7.2公里 总面积约2.52平方公里 通过防洪工程与景观建设深度融合 打造沿江绿色生态文化长廊[9] - 江西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绿道系统 实现还江于民 惠利于民 方便群众便捷亲水观江[10]
从“活化石”到“金钥匙” 广东古树名木激活绿美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14:41
古树名木资源概况 - 广东现有古树名木超过8.5万株 [1] - 全省已累计建成210个古树公园 [3] - 全省已建成绿美古树乡村106个 [8] 古树公园与生态文旅发展 - 韶关市仁化县累计建成13个绿美古树公园 [3] - 古树公园集古树保护、文化体验、休息游憩、自然教育功能于一体 [2] - 古树公园完善森林步道、休憩平台、解说系统等设施,推动生态资源向富民资产转化 [3] - 江门新会“小鸟天堂”百年榕树群全年吸引游客量超过35万人次 [8] 古树经济产业链延伸 - 广州邓山村通过1800多棵乌榄形成种植-加工-旅游全链条,每年带来500多万元经济收益 [4] - 茂名高州根子镇依托千年荔枝古树群,每年吸引近100万人次游客,带动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销售 [6] - 行业探索出生态+产业+文化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保护—开发—增值的绿色闭环 [1][6] 古树名木IP与场景再造 - 清远市阳山县以唐代韩愈栽下的木樨古树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廊道,串联文旅节点 [6] - 江门新会“小鸟天堂”以巴金《鸟的天堂》为文化IP内核,发展生态摄影与自然教育 [8] - 古树名木IP通过情感共鸣+场景再造重构文旅吸引力 [6]
协作走深 浔广更亲
四川日报· 2025-10-11 14:33
东西部协作模式与产业发展 - 广安区与南浔区自2018年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南浔区累计投入协作资金超过10亿元,实施产业协作项目50余个 [8] - 协作模式为两地国企联合组建合资公司,南浔区负责技术指导与产品营销,广安区负责产业布局与运营管理 [5] - 产业协作已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带动35000余名群众稳定增收 [8] 湖羊养殖产业 - “湖羊入川”工程于2018年启动,目前在石笋镇建立两大湖羊基地,2024年已出栏湖羊约8000头,存栏约1万头 [3] - 采用“种羊基地+幸福农场+入户散养”养殖模式,带动全区建成幸福农场75个,养殖湖羊总量达2.9万头 [5] - 养殖基地推广智能机器人自动投喂,并打造了全国首个万头湖羊养殖基地和湖羊文化主题乐园“巴上草原” [2][5] - 两大湖羊基地为40余名农户提供就业,年发薪酬超120万元 [5] 龙安柚等特色农业 - 南浔区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257万元实施龙安柚提质增效工程,并邀请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6] - 协助建设“浔果江南”广安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该产业园年产值已超5000万元 [6] - 引进浙江企业专家攻克龙安柚果汁脱苦等技术难题,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延伸产业链 [6] - 2024年组织近20家企业参加大型展会10余个,达成意向性成交金额约600万元 [6] 文旅产业融合 - 借鉴浙江民宿建设运营经验,采用国企主导模式推动资源整合,使乡村闲置资产利用率提升70% [8] - 浔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依托闲置农房打造浔栖江南度假区项目,带动周边310余名群众销售农副文旅产品增收 [8] - 在协兴镇牌坊村布局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业态,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39家、民宿97家 [7] - 推行“研发在浙江、转化在广安”模式,打造出多条精品文旅线路和消费场景 [8]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经济日报· 2025-10-11 08:42
坝盘村发展成果 - 贵州省安龙县坝盘村实际常住村民人口由2023年底的109人增长至400余人 [1] - 2024年坝盘村旅游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1] - 村内民宿、桨板俱乐部等业态增至100多家 [1] 乡村产业发展策略 -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需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业态类型丰富的乡村产业 [2] -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2] - 发展乡村旅游,把风景变成产业,让人气汇成财气 [1]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 需加快补齐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 [2] - 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 - 坝盘村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来推进振兴 [1] 乡村发展动力机制 - 乡村发展需要外部帮扶力量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扶上马"后再"送一程" [2] - 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农村地区需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和提高内生韧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 坝盘村的蝶变是外部持续帮扶与自身发挥资源优势、不懈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 乡村全面振兴需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推动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3] -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引导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3] - 目标是实现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同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