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田埂上的“高材生”——杭州“新农人”种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现代农业转型 - 杭州乡村正经历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由高学历人才组成的"新农人"队伍成为推动变革的核心力量 成员包括海归硕士 IT工程师 金融从业者等跨界人才[3] - 新农人通过整村运营模式激活乡村经济 如鲁松在萧山区欢潭村策划特色文旅活动 并引入自媒体网红产业 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3][4] - 杭州已累计培育4.8万名新农人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显著增长[9] 乡村产业创新案例 - 鲁松通过整合10镇14村资源推出"萧山本味"旅游护照 串联30余个乡村业态 创造超200万元消费增量 探索"区级统筹+国企开发+市场运作"的全域运营机制[4] - 苏鸿将土木工程专业背景应用于茶机企业 研发扁形茶智能生产线 实现茶叶加工连续化 并提出覆盖六大茶类的系统解决方案[5] - 陈雨霞开发玫瑰衍生产品链 包括纯露 护手霜等 创立线上会员店 并与高校合作提取抗衰成分 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6][7] 人才培育体系 - 杭州实施"5050"学历提升计划 每年支持50名新农人免费就读涉农专业 并设立专项资金推进"春雨计划"等政策扶持[9] - 浙江农林大学作为省级培育基地 2022-2024年培养700名产业带头人 计划扩大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招生规模[10] - 建议成立省级农业技能人才评价中心和乡村运营协会 强化技能认证与行业协同 形成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经验[10] 技术赋能农业 - 智能插秧机等设备实现水稻种植精准化 茶产业通过机械化设备提升加工效率与品质 推动茶农收益增长[2][5] - 陈雨霞结合茶叶种植经验 为玫瑰定制低碳生态种植标准 苏鸿研发茶园管理智能化设备 目标实现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6][5]
万亩玫瑰铺就“美丽经济”: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季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23:09
行业概况 - 高原玫瑰产业是小金县特色农业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体验、教研全产业链[3][4][5] - 玫瑰种植面积达1.5万亩,覆盖13个乡镇46个村,带动33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4] - 产品开发包括玫瑰精油、纯露、花茶、花食等30余款,远销保加利亚、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3] 产品优势 - "金山玫瑰"品种为保加利亚大马士革,香气浓郁且出油率达平原玫瑰两倍,被誉为高原"液体黄金"[3] - 独特气候条件(海拔3000米、年光照2400小时、昼夜温差大)显著提升玫瑰品质[3] - 玫瑰博览园、"玫瑰谷"、花海体验区等110亩观光设施已建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5] 发展模式 - 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2016年建成加工厂实现产业化[4] - 东西部协作中,浙江德清县投入资金技术,助力种植端、加工端、研发端、旅游端全面发展[4][5] - 通过"玫瑰+旅游""玫瑰+文化""玫瑰+园区"融合,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5] 产业活动 - 第六届"金山玫瑰"采摘溯源季吸引全国产业专家探讨香精香料、生物医药等创新应用[3] - 中国农科院专家持续6-7年技术帮扶,优化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3]
月坝村不仅深挖“土味”资源,还瞄准新场景动起了心思 网红村开始“追星”啦
四川日报· 2025-06-26 08:21
月坝村发展历程 - 月坝村曾是广元市利州区最偏远贫困的村庄之一,全村170余户592人,80%劳动力外出打工,属于无路无产业的"空心村" [3] - 2015年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首个高山湿地保护小区,2016年开始第一次转型,建设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3] - 通过民房改民宿、田园建庭园、农村变景区等方式实现初步发展,但存在游览内容少、体验单一的问题 [3] 流量营销策略 - 村党总支书记吴光成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月坝村,单条视频点赞量超1000次,带动游客慕名而来 [4] - 村民民宿纷纷开设短视频账号分享美景美食,在短视频平台话题量突破1500万 [4] - 打造"火烧馍一条街",10多个摊位年销售额达500万元 [4] 文旅产品创新 - 深挖农耕文化,推出"一品九碗"传统宴席和采莲船、唱山歌等民俗活动 [4] - 开发露营、徒步、冰雪嘉年华、水上游乐园等自然体验项目 [4] - 建设天文科普馆和7座星空顶林间木屋,探索"文旅+天文"新场景 [5] 业绩表现与未来规划 - 2023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 [6] - 规划打造"中国最美爱情表白地",利用环湖路5.20公里和黄蛟山1920米海拔的谐音寓意 [6] - 计划在近月湖畔建设婚庆咖啡屋,结合爱心岛打造浪漫婚庆场景 [6]
“整个村子好了,大家都能受益”(稳就业·暖心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乡村创业发展模式 - 庙后村通过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实现农旅融合转型,吸引城市客群驱车30分钟到庭院消费[1][2] - 庭院火锅店旺季每天雇佣5-6名村民,定期收购村民自种蔬菜,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1][4] - 创业初期获得政府免租入驻、创业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支持,后期政府协助宣传推广[1][5] 乡村经济带动效应 - 火锅店直接解决近20人就业,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4] - 带动全村基础设施升级,拓宽村道新建停车场,周末游客量显著增加[4] - 形成商业集聚效应,特色小店数量增长,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4] 创新业务拓展 - 创业者尝试无人机销售业务,计划开展农事服务、外卖配送等新业态[4] - 筹划无人机培训和研学项目,探索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4] - 发挥原有电商营销经验,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商业模式转变[2] 区域发展成果 - 普陀区建成7个乡创基地,集聚230余家新业态企业[5] - 累计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4亿元[5] - 培育1100余名"乡创客",带动22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5] - 吸引1350余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返乡创业[5]
古村焕发蓬勃新活力 特色乡村游成为经济振兴“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6-23 11:19
景区转型与旅游发展 - 山东淄博红叶柿岩景区通过结合古村风貌和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成功从交通不便的落后地区转变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1][12][13] - 景区推出多元化游玩项目 包括国风表演 2000多米玻璃水滑道夜游和云上声浪乐园等 吸引大量游客尤其是年轻人 [3][6][15] - 当地保留百年古村落建筑风格 对和尚房村 石坞村等进行整村开发 保持乡村原色并加入非遗 演艺等元素 [15] 游客数据与经济效益 - 2023年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 显著带动区域旅游人气 [15] - 开发项目创造就业机会 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超500人 实现家门口增收 [15] 文旅融合与特色体验 - 博山作为鲁菜发源地 景区美食街集中展示炸肉 豆腐箱等特色美食 强化饮食文化体验 [8] - 通过"落日+乐队+山风"的云上声浪乐园和夜间光影项目 打造差异化浪漫体验 [6][3] 区域发展对比 - 过去该地区因高山阻隔交通不便 流传"出门就爬山 扁担不离肩"的贫困形象 如今通过文旅开发实现"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转变 [12][13][15]
山西岢岚:千年宋长城下绘就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6-21 16:50
文旅活动概况 - 山西省岢岚县第八届"6·21"乡村文化旅游季活动以"乐游岢岚,醉美乡村"为主题,旨在深化文旅融合并培育新消费场景 [1] - 活动覆盖宋家沟、岢岚古城、宋长城等主要景区,推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爆点、天天有活动"的文旅盛宴 [2] - 开幕式发布两条精品旅游线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线(串联5个景区)和醉美岢岚旅游线路(穿越6个景区) [2] 文旅资源与产业融合 - 岢岚县兼具自然风光、历史底蕴和红色旅游资源,近年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拓展个性化旅游产品推动全域旅游 [2] - 农文旅融合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宋家沟村从普通村庄转型为美丽乡村典型案例 [3] - 村民通过经营民宿、餐饮、文创产品及参与设施农业实现就业增收 [4] 活动特色与持续影响 - 旅游季持续至10月,包含文艺赛事、体育赛事、农特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 [4] - "6·21"活动已连续举办七届,成为岢岚县文旅品牌重要载体 [3] - 活动通过城乡联动和三产融合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
建德文化特派员书写乡村振兴多样“解法”
杭州日报· 2025-06-20 15:30
文化特派员制度成效 - 杭州市文化特派员入驻建德市下涯镇之江村一年后,该村从"摄影打卡地"升级为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1] - 建德市通过文化特派员制度推动"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融文化"主线,实现优秀文化人才、项目和服务下沉[1] - 16名文化特派员带来16个项目,其中省级特派员陈云筹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影像创作大展入选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1] 乡村文化发展模式创新 - 航头镇航川村与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建立"山海协作"乡村文化发展共建模式[2] - 市级特派员张红引进动漫节分会场、"逆光飞翔"影像馆等项目,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2] - 李家镇推出"地质+文旅+教育研学"化石特色研学课程,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助力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2]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举措 - 杨村桥镇融合T台训练、田园采摘、文创体验等内容打造特色乡村游活动,并通过直播带货、商超快闪拓展农产品销售[2] - 建德市文广旅体局将建立"需求库+资源库+项目库"联动机制,重点支持偏远乡村文化发展[2] - 建德市计划深化文化特派员"师带徒"模式,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打造"建德标识"和"建德样本"[3]
桐庐:分水镇农文旅融合玩出新“丰”景
杭州日报· 2025-06-20 10:42
农业科技与创新 - 盛杉农业引入日本拉飞南瓜原种100粒,通过科技种植实现5.5万株水果南瓜离地悬垂,单株产量逼近40个 [6] - 水果南瓜糖度高且膳食纤维含量远超普通南瓜,深加工产品包括固体饮料和口服液,已打入养生保健市场 [6] - 2023年水果南瓜预计基础产量70万斤,若天气条件良好可达120万斤,利润有望突破千万元 [6] 合作模式与产业扩张 - 盛杉农业与村集体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模式,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公司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包销产品 [7] - 通过"保底收购+分红机制"确保村集体稳定受益,合作范围已扩展至横村镇、江南镇及省外基地 [7] 云订单与认养经济 - 盛村村云湖果园采用"鲜果直销"模式,客户线上下单后次日即可收货,2023年桃子和西瓜预计为村集体增收十余万元 [8] - 果园推出"托管式认养"服务,最低99元/年可享受低价鲜果和免费采摘,配套露营、研学等服务吸引团建客户 [8] - 4年来果园接待研学团上百批次,新增露营基地和特色打卡点进一步提升了吸引力 [8] 农文旅融合 - 盛村村计划整合霞客文化IP,将霞客古道、古人类文化遗址等历史景观与现代休闲设施结合,打造整村文旅布局 [9] - 分水镇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推动乡土资源在产业链上活化,实现乡村共富的可持续发展 [9]
行进中国 | 振兴村里话振兴
人民网· 2025-06-19 10:09
振兴小镇靠着传统资源起步,先后建立编造厂、粮食加工厂、建材厂等,传统产业多点开花。2005年, 振兴集团公司成立,从此拉开了"以企带村"建设新农村的序幕。 "要将过去那个破烂不堪的旧村庄,彻底改变为面貌一新的新农村。"2008年10月18日,全村整体搬迁进 新建别墅式住宅和单元楼。搬迁后,关家村、郜则掌村、向阳村三村合一为振兴村。振兴村也如其村名 所被赋予的美好寓意,走上振兴路。 "上下两层,有300多平方米,两个儿子一人一套房。"今年73岁的张文虎说到自己的房子,不禁感叹,万 万没想到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如今的乡村是什么样子?是错落有致的民居,是远山近水的风景,还是产业兴旺的新气象……当我们把 目光投向山西长治的振兴小镇,发现这里正为乡村图景铺陈出另一重鲜活注解。 在村史馆二层,行进中国调研采访团从一幅幅颇具年代感的手绘图上,看到了振兴小镇的前身——关家 村。画里山高石头多的小山村,与记者下车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形成强烈反差。虽然正值管网改造项目 施工,振兴小镇各条巷道都挖开了深渠,但丝毫没有掩盖乡村的美感——碧树掩映,别墅林立,庭院雅 致。 无人机视角看振兴小镇。人民网 马梦迪摄 在村里煤矿上班的袁燕 ...
赵一德在安康市调研时强调突出自身特色 发挥比较优势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日报· 2025-06-19 07:15
高新区发展 - 安康高新区是陕南唯一的国家高新区,重点推动管理制度改革以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2] - 开发区需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 - 陕西鼎澈膜科技公司被鼓励加强先进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领域的应用[2] 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 - 白河县西营镇蔓营村作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推进"产业+文化+生态"融合发展模式[2] - 需加强易返贫致贫重点人群监测,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2] - 乡镇一级应做优"土特产"文章,深化"农文旅"融合,以产业链延伸推动价值链升级[3] 民营经济 -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需全面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坚定信心推动其发展壮大[4] - 实施省委省政府"七大行动",落实惠企助企政策,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质[5] - 民营企业应争做主业坚守者、改革创新开拓者、绿色发展促进者和社会责任履行者[5]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强调协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补齐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短板[3] - 严厉打击破坏生态及猎杀野生动物行为,系统施治护生态[3] -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优质产品助力生态保护[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