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

搜索文档
解码外卖混战:美团、京东与阿里战略布局全解析报告来了
36氪· 2025-07-18 20:28
行业格局与竞争动态 - 外卖行业格局时隔八年再次动荡,京东以"秒送"频道上线"京东外卖"并推出百亿补贴、免佣政策和骑手社保保障率先发起竞争 [2] - 美团推出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应战,阿里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携手饿了么参战,三方日单量峰值合计达2.5亿,是2024年的2倍以上 [2] - 竞争实质是对因外卖基础设施完善而衍生的即时零售市场的争夺,三方均视即时零售为核心增量业务 [2] 公司战略与挑战 - 美团面临行业渗透率趋稳、用户天花板已现的"增长焦虑",留存与体验提升依赖持续补贴压缩利润空间 [3] - 京东因美团即时履约能力下沉至3C等优势品类而受冲击,推进外卖业务旨在通过高频场景反哺平台流量并盘活达达履约网络闲置运力 [5][7] - 阿里核心电商业务市场份额较2017年减少46%,淘天集团近三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仅0.6%,需通过即时零售寻找新增长路径 [7] 运营模式差异 - 美团"外卖+即时零售"模式覆盖多类市场主体,外卖与闪购共享平台生态及配送基础设施,高频外卖为闪购导流 [11] - 京东外卖主打品质外卖,商家准入严格且以全职骑手为主,自营业务部分商品来自自建仓,七鲜超市配前置仓 [13] - 阿里模式中盒马生鲜配前置仓,饿了么通过淘宝首页"闪购"入口获流量,支付宝和淘宝首页可直接进入闪购和饿了么模块 [13] 成本结构与补贴分析 - 京东平台对消费者最友好,餐品定价最低且补贴力度最大,但平台单均亏损1.3元;美团商家实际收入最高,淘宝闪购平台汲取能力最强 [17] - 阿里与美团在7月12日提升补贴力度后消费者实际支付显著下降,阿里承担补贴绝对成本最高达58% [19][20] - 高额补贴下平台单均净收入均为负:美团亏1.86元,京东亏2.75元,淘宝闪购亏3.2元 [21] 行业乱象与治理 - 平台隐性成本加重商家负担,骑手承受算法压榨与缺乏保障,消费者面临"杀熟"、虚假优惠等问题 [22] - 京东以零佣金和骑手社保入局激发"鲶鱼效应",美团取消超时罚款并承诺三年投入1000亿补贴商户,饿了么推行骑手伤害险 [26] - 行业竞争正从拼补贴转向以服务和可持续性为核心,需平衡商户利润、骑手保障、用户体验与平台盈利 [26]
“疯狂星期六”,天量烧钱?紧急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20:27
外卖补贴大战现状 - 媒体报道称上周六美团补贴额在3亿至4亿元间,淘宝闪购补贴额超过12亿元,但淘宝闪购一线运营人士澄清称补贴金额完全失实[2][3] - 淘宝闪购表示其满减和免单活动是有门槛的常规营销动作,内部严格规定不能搞类似0元购的刷单行为[3] - 淘宝闪购称从未在内部定过"冲单目标",始终按照市场规律运营[3] - 美团单日发放约2000万单免单券,其中超过1000万单需加购其他商品才能达到起送要求[3] - 淘宝闪购优惠券均为外卖满减优惠券,如"满18.8元减18.8元"等,用户只需支付较小金额即可获得外卖[4] 平台订单数据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过1.5亿,较一周前的1.2亿有所增长[5] -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创下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购)[5] 行业观点 - 美团CEO王莆中表示非理性商战下没有赢家,呼吁行业回归理性竞争[7] - 美团称被迫卷入竞争是出于自保,必须守卫主营业务[8] - 京东表示未参与外卖恶性补贴,关注降低佣金、骑手福利和品质外卖[8]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抵制价格补贴"内卷式"竞争,认为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秩序[9][10] - 协会呼吁停止强制商家参与补贴活动,杜绝品质下降和服务缩水[10] - 协会会长表示补贴战可能导致商户降低品质,消费者获得低质服务[11]
三家外卖平台被约谈!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20:27
外卖平台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要求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2] - 平台需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 理性参与竞争 [2] - 目标为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多方共赢的生态 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2] 宇树科技上市动态 - 宇树科技启动上市辅导 创始人王兴兴持股比例曝光 [3]
专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防止外卖大战陷入“多输困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7-18 19:32
即时零售补贴战现状 - 美团7月12日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5亿单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7月14日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不含自提及0元购)[2] - 餐饮品牌反映实体商户面临经营秩序紊乱 利润压缩 服务质量下滑三重压力[3] - 33家调研企业中 商户被强制承担补贴比例达30%-70% 单笔订单利润率普遍下降10%-30%[3][6] 行业负面影响 - 价格补贴导致消费投诉与赔偿增加 推高企业管理成本 部分企业主动降价投入金额达数万至数十万[6] - 补贴扰乱价格体系 拉低消费者价格预期 阻碍品质提升与创新 导致餐饮堂食和零售到店消费下滑[7] - 北京市统计局显示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利润总额仅1.8亿元 行业形势恶化[24] 协会核心建议 - 禁止平台强制商家参与补贴 严禁流量倾斜 搜索降权等手段 公开算法规则与补贴机制[3][10] - 商家需设定合理利润区间 避免亏损经营-质量下降-客源流失恶性循环[4][11] - 推动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优化 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12] 政策法规依据 - 依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 《价格法》第十四条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等 认定强制补贴 低于成本价销售等行为违法[16] - 参考《网络交易平台规则监督管理办法》《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等草案 促进线上线下公平竞争[16] 国际对比与行业愿景 - 美国Instacart模式健康 消费者愿支付溢价与配送费 实现平台 商户 消费者多赢[18] - 呼吁建立优质服务-合理利润-可持续发展生态 避免短期繁荣不可持续[14][22]
专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防止外卖大战陷入“多输困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7-18 17:49
即时零售补贴大战现状 - 美团7月12日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5亿单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7月14日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不含自提及0元购)[2] - 餐饮品牌反映实体商户面临经营秩序紊乱 利润空间压缩(单笔订单平均利润率降幅10%-30%) 服务质量下滑等压力[2] - 平台强制商家承担30%-70%补贴份额 少数情况超70% 导致商户沦为"加工厂" 堂食及到店消费下滑[2][4] 行业协会倡议核心内容 - 要求平台停止强制商家参与补贴 禁止通过流量倾斜 搜索降权等手段施压 限制不合理补贴比例[3] - 呼吁行业远离价格比拼 补贴换流量等短视行为 设定合理利润率区间 避免陷入"利润为负—品质下降—消费者流失"恶性循环[3] - 推动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 包括规范补贴行为 坚守品质底线 构建多元竞争体系[4][6] 补贴战对行业的多重影响 - 运力不足导致消费投诉与赔偿增加 推高企业管理成本 部分企业主动降价投入金额达数万至数十万[4] - 扰乱价格体系 拉低消费者价格预期 阻碍品质提升与创新 加剧商家对平台依赖[4] -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利润总额仅1.8亿元 行业形势恶化[12] 政策与法律依据 - 依据国家促消费政策文件 包括《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等[7] - 平台强制分摊补贴可能违反《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 低于成本价销售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及《反不正当竞争法》[7][8] - 参考《网络交易平台规则监督管理办法》等草案文件 促进线上线下公平竞争[8] 国际对比与行业建议 - 美国Instacart模式健康 消费者愿为即时零售支付溢价 形成平台 商户 消费者多赢局面[10] - 建议平台公开算法规则与补贴机制 商家坚守质量底线 政府加强监管引导[6][11] - 倡导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优化增效降本 践行绿色包装与理性消费[6][13]
外卖大战2025:战报可能会骗人,但战线不会
商业洞察· 2025-07-18 16:59
即时零售外卖大战现状 - 各大平台加码补贴争夺市场份额,订单量战报迭创新高,但表象大于实质 [2] - 京东外卖上月突破2500万单,本月未更新数据 [7] - 淘宝闪购+饿了么双平台7月5日突破8000万单,7月12日再次突破8000万单 [8] - 美团去年峰值单量约9000万,今年7月5日突破1.2亿,7月12日峰值突破1.5亿 [8] 平台增长差异分析 - 京东目前规模与头部玩家拉开距离,补贴加码后峰值单量不足美团两成 [8] - 淘宝闪购用户规模4.57亿,约为美团90%,但峰值单量仅为美团一半 [9] - 美团增长潜力最大,用不到1个月资本开支取得淘宝闪购三个月、京东小半年的增量水平 [8] - 京东"秒送"月活1.65亿,打开频次增长51.1%,但补贴后单量增长有限 [8] 决胜关键:履约与供给能力 - 决定战局走势的关键从"眼球效应"转移到履约能力与本地供给网络 [4] - 京东受限于后发劣势,基础配套体系需要长周期建设 [11]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资源,但规模劣势导致增长空间受限 [12] - 美团履约能力最强,1.5亿单量下履约网络保持稳定,99%订单顺利送达,平均34分钟 [12] - 美团商家端APP月活远高于竞品,供给侧优势明显 [12] 认知误区与行业本质 - 外卖不是流量生意,成败关键在于供给、履约与用户需求的动态平衡 [17] - 电商补贴逻辑在外卖市场失效,餐饮供给不能通过提前备货和产线复用实现批量爆发 [17] - 美团选择强补贴冲单量是为了"秀肌肉"和社会认同 [18] - 王莆中表示"只有胜利者才能说打仗没有意义",美团是被动卷入补贴大战 [18] 补贴大战的负面影响 - 补贴吸引的是"价格猎手"而非真实需求用户,转换率和LTV极低 [23] - 即时零售市场总量从1亿单翻至2.5亿单,其中绝大部分是泡沫 [23] - 无休止的"强补贴"竞赛扭曲市场信号,透支行业健康,导致供给失衡与体验崩塌 [24] - 竞争的终点应是整个即时零售生态的良性发展,而非数据攀比 [24]
经济动态跟踪:外卖补贴如何影响7月社零?
民生证券· 2025-07-18 15:42
外卖统计情况 - 外卖收入属社零中餐饮收入部分,统计为“通过公共网络/非自营平台实现的餐费收入”[2] - 在线餐饮占餐饮消费总额比重近25%,餐饮收入占社零比重11.2%左右,外卖收入在社零中占比约2.8%[3] 历史外卖补贴情况 - 2015年外卖“补贴大战”高潮,美团外卖2014年9月起月补贴近2亿元,2015上半年增至6亿元[4] - 2015年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7%,较2014年提高2个百分点[4] 当下外卖补贴情况 - 7月“外卖大战”白热化,7月5日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1亿单,较去年峰值提前33天,7月12日超1.5亿单[4] - 外卖补贴消费者,成本由平台和商家共担,商家参与补贴后餐饮收入折损约20.4%[5][6] - 预计美团7月即时零售日均订单1.35亿单量级,较去年同期增长86.6%[6] - 预计7月全行业外卖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8.6%,拉动7月餐饮收入、社零总额同比增长12、1.3个百分点[6] 补贴持续性与风险 - “外卖大战”与“反内卷”政策诉求不兼容,餐饮收入和需求最终会“均值回归”[7] - 存在数据统计不准确、企业决策与测算假设偏差、政策或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风险[7]
2.5亿外卖订单,代表不了任何胜利
搜狐财经· 2025-07-18 15:13
外卖大战现状 - 美团创下日即时零售订单1.5亿新纪录,全国订单超2.5亿 [2] - 美团CEO认为新增订单量"绝大部分是泡沫",因单价太低导致GMV增幅有限 [2] - 美团表示是被迫卷入外卖大战,而非主动发起 [3] - 电商巨头京东、阿里高调进入外卖市场,引发价格战 [4] 行业影响 - 餐饮商家实际收入大幅缩水,茶饮品牌活动日营业额1万但实际收入仅6000多元 [6] - 重庆牛肉面原价24元,平台用户只付7.5元,商家被迫缩减份量 [6] - 2024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和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同比下滑3.6和2个百分点 [8] - 中国烹饪协会指出外卖价格倒挂和补贴资源向头部倾斜加剧市场不公平 [8] 商业模式分析 - 全国外卖行业年利润仅300亿,平均每位用户年贡献60元 [10] - 美团作为唯一盈利的外卖平台,利润率仅4% [10] - 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家2024年净利润超3000亿,是外卖行业利润10倍 [11] - 电商巨头因增长见顶将即时零售视为救命稻草 [11] 历史经验 - 2018年滴滴外卖补贴战导致无锡外卖订单量翻三倍,但一年后新增市场为0 [9] - 饿了么创始人曾表示"外卖的模式永远都不会赚钱" [11] - 美团通过长期运营积累和规模效应实现薄利经营 [10] 行业呼吁 - 美团CEO呼吁行业回归理性竞争 [14] - 美团此前推动的反内卷措施因新平台补贴大战可能失效 [12] - 即时零售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应强行推广 [11]
0元购外卖?京东回应外卖补贴大战:好生意不靠烧出来更不靠刷出来,可持续才是真增长【附外卖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7-18 15:13
外卖行业补贴大战 - 行业补贴总额同比激增35% 主要平台包括美团 淘宝闪购 京东等 通过"0元购" "满减券"等形式吸引用户 [2] - 淘宝闪购抛出500亿元补贴计划 京东外卖启动"双百计划"(百亿资金扶持百万销量标杆品牌) 美团 饿了么延续"满30减15""新用户首单0元"等策略 [2] - 补贴效果显著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1.5亿单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超8000万 [2] 市场竞争格局 - 2020年上半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达68.2% 饿了么占比25.4% 呈现双雄割据局面 [3] - 2020年美团外卖营收662.7亿元 经营利润28.3亿元 断层式领先其他即配战线 [4] 平台战略差异 - 京东批评"0元购"为恶性竞争 强调聚焦品质餐食(如小龙虾) 通过爆品策略强化用户心智 40%用户会产生交叉购买行为 [2][8] - 京东布局逻辑在于生鲜供应链 前端亏损后端盈利 相比购买流量更划算 [8] 行业盈利前景 - 高盛预测未来12个月阿里外卖业务将亏损410亿元 京东亏损260亿元 美团EBIT下降250亿元 [5] - 外卖业务被视为超级流量入口 可带动电商业务增长 形成"前端亏损 后端盈利"模式 [8] 商业模式创新 - 外卖功能嵌入主APP可最大化流量留存价值 构建从餐桌到菜篮子的消费闭环 [8] - 阿里 京东通过外卖连接本地生活与电商生态 形成黄金纽带效应 [8]
从“奶茶0元购”看外卖大战折射出平台竞争新逻辑
第一财经· 2025-07-18 15:13
即时零售市场动态 -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持续升温,从餐饮外卖扩展到生鲜百货和酒店服务,淘宝闪购、美团等平台将酒店预订纳入补贴范畴,推出大幅折扣优惠[1] - 美团7月12日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5亿,其中神抢手单量超5000万单,拼好饭单量超3500万单[1]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7月14日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日活跃用户数环比净增15%,订单准时率稳定在96%[1] - 京东外卖转向精细化补贴模式,强化对正餐、小龙虾等品类的补贴,例如推出16.18元一口价小龙虾[1] 平台业绩表现 - 美团餐饮订单较平日增长65%,肯德基爆款"全鸡"上线半日订单量破100万份,运动品类销量较去年翻倍,江苏地区球拍类商品成交额倍增[2] - 饿了么非餐饮品类中1205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速超100%,3074个商家、超26万门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2] - 京东外卖上线4个月,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订单量突破百万[2] 酒店服务纳入即时零售 - 重庆等地用户在淘宝闪购平台点外卖时可同步领取特价酒店优惠券,部分酒店价格降幅达18%至67%,一两百元的低价酒店成为补贴重点[3] - 即时零售从"餐饮外卖"单一赛道升级为覆盖"线上下单、线下即时履约"的综合服务体系[3] - 阿里整合淘宝、饿了么、飞猪资源,满足消费者"30分钟达"的即时消费和"提前预订"的服务需求[3] - 美团通过高频餐饮消费带动低频酒店服务,形成用户流量的跨场景转化[3] 平台竞争逻辑升级 - 平台竞争从"价格补贴刺激单量增长"的线性模式升级为通过多场景协同提升用户黏性,构建生态壁垒[3] - 阿里通过淘宝用户基数、饿了么配送网络、飞猪酒店资源形成协同效应,降低流量损耗并提升商家服务能力[4] - 美团以餐饮外卖为核心流量入口,延伸至酒店、电影、旅游等场景,通过会员体系和支付工具打通消费数据[5] - 京东通过外卖导流提升平台日活,带动电商和即时零售、酒旅等业务,依托"仓配一体"供应链优势弥补本地配送短板[5] 即时零售边界拓展 - 即时零售边界持续拓展,平台需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创新中守住合规底线[6] - 平台需防范数据滥用、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保障商家与消费者合法权益[6] - 即时零售的边界拓展需与监管体系同步升级,明确平台在服务履约、纠纷处理中的责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