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
搜索文档
国瓷材料(300285):多板块业绩共振 公司长期稳步发展
新浪财经· 2025-10-29 08:40
报告导读: 催化材料推广稳步进行,看好板块长期成长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气体净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为尾气催化领域提供蜂窝陶瓷载体、铈锆固溶体、分子 筛等全系列产品。公司以技术迭代、市场深化与智能制造升级为核心驱动力,不断巩固尾气催化领域国 产替代的领军地位。2025 年H1 公司催化系列产品营收7.44 亿元,同比上升20.46%。乘用车领域全面覆 盖国内自主品牌,配合车型和认证平台数量持续提升,相关产品已搭载国内传统燃油主力车型和国内新 能源混动车型;随着国内车企开始发力混动车型,公司将重点把握汽车产业新兴机遇,预计乘用车产品 将逐步释放业绩。同时,受益于头部客户需求持续提升,公司销量水平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催化材料推 广稳步进行,市占率持续提升,看好催化材料板块长期成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 国瓷材料10 月27 日发布2025 年三季报,2025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2.84 亿元,同比增长10.7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78 亿元,同比增长5.28%;其中2025Q3 单季实现营业总收入11.29 亿元,同比增 长11.52%,环比-4.23%,实现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上升3.92%,环比-1 ...
新莱福股价跌5.1%,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77.39万股浮亏损失300.2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13:27
股价表现 - 10月15日公司股价下跌5.1%至72.22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11.62亿元,换手率为21.55% [1] - 公司总市值为75.78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广州新莱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8日,于2023年6月6日上市 [1] - 公司位于广东省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和经济区沧海四路4号 [1] - 主营业务为吸附功能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主营业务构成 - 磁吸附功能材料是核心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1.70% [1] - 敏感电阻器业务收入占比为17.31% [1] - 高能射线防护材料业务收入占比为14.33% [1] - 其他功能材料及器件业务收入占比为5.83% [1] 主要流通股东 - 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A(519772)为十大流通股东之一,该基金于二季度新进 [2] - 该基金持有公司77.3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1.15% [2] - 基于股价下跌测算,该基金当日浮亏约300.27万元 [2] 相关基金表现 - 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A基金最新规模为53.62亿元 [2] - 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10.66%,近一年收益为11.39%,成立以来收益为138.03% [2] - 基金经理杨浩累计任职时间10年65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53.63亿元 [3]
301323拟重大资产重组!利好,这个领域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10-12 13:36
新莱福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拟以10.54亿元交易对价购买金南磁材100%股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其中90%对价(9.49亿元)以股份支付,10%对价(1.05亿元)以现金支付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1] 新莱福业务协同与财务表现 - 收购金南磁材后,公司在微纳粉体材料制备、功能复合材料加工等领域与金南磁材的微特电机核心技术形成互补,实现“民用+工业双轮驱动”的竞争优势 [3] - 公司自研的超细软磁粉体面向1MHz以上高频应用场景,其制备的磁芯性能与同类高端产品接近,结合金南磁材技术可加速产业化,拓展新能源车电控、5G基站、AI服务器等市场 [4]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8.27%,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同比下降8.94% [4] 无人驾驶政策与市场动态 -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征求意见稿,支持开展车内全无人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并建立异地测试结果互认机制,简化申请流程 [5] - 征求意见稿放宽路测门槛,首次申请无人载人测试车辆由5辆增至10辆,无人载货测试车辆最多不超过20辆,并调整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要求 [5] - 近期无人驾驶测试场景持续扩展,小马智行在上海落地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深圳开通首条繁华中心城区L4级无人驾驶线路B888线 [6] - 国海证券研报认为,2025-2027年将形成清晰的自动驾驶标准制定与实施路径,L3级自动驾驶正式准入节点有望在2026年后到来 [6] 无人驾驶概念股市场表现 - A股超过100只无人驾驶概念股今年以来平均上涨29.28%,其中6只股价翻倍,芯原股份涨幅达254.78% [7] - 49只概念股获外资机构调研,14股调研家数在20家及以上,广汽集团、沪电股份、德赛西威居前,分别被100家、79家、56家机构调研 [7] - 广汽集团表示将推进“智行2027”行动计划,深化AI大模型应用,并积极与华为合作,多款产品已搭载华为智能驾驶软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7] - 部分概念股市场数据:沪电股份总市值1399.89亿元,市盈率44.74倍;德赛西威总市值776.21亿元,市盈率32.49倍;芯原股份总市值977.88亿元 [8]
国瓷材料针对山东证监局监管措施完成整改 强化公司治理与内控管理
新浪财经· 2025-09-30 17:46
公司治理问题与监管措施 - 公司因股东大会关联交易表决程序不规范收到山东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 [1] - 具体问题包括关联股东未回避表决 以及计票人、监票人组成不合规 [2] - 整改责任人包括董事长和董事会秘书 整改部门为董事会秘书办公室 [3] 具体整改措施与进展 - 在2025年5月19日的股东大会上 关联股东已回避表决 计票监票环节由股东代表和律师共同参与 [2] - 公司建立更严格的关联事项审议流程 包括事前核查、事中确认宣布回避情况 [2] - 加强董事、高管及相关部门人员的公司治理和法律法规培训 [2] 整改效果与公司表态 - 公司表示已完成整改并将长期落实相关措施 [3] - 此次监管措施对公司加强内部控制、提升治理水平起到推动作用 [4] - 公司承诺将继续严格遵守法规 完善内控 保障投资者权益 [4]
醴陵市瓷腾模具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26 13:1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醴陵市瓷腾模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邓惠勤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20万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模具制造与销售、特种陶瓷制品制造与销售、新型陶瓷材料销售、颜料制造与销售以及多种功能材料销售 [1] 业务范围 - 模具相关业务包括模具制造和模具销售 [1] - 陶瓷相关业务包括特种陶瓷制品制造与销售、建筑陶瓷制品销售以及新型陶瓷材料销售 [1] - 材料相关业务包括颜料制造与销售、表面功能材料销售以及稀土功能材料销售 [1]
隆华科技:兆恒科技主要产品包括PMI系列结构泡沫材料(功能材料)及其制品
证券日报· 2025-09-25 22:13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兆恒科技主要产品包括PMI系列结构泡沫材料及其制品 这些材料是各型民用飞机 军用飞机 无人机等飞行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时必须的配套材料 [2] - 公司EPMI吸波泡沫成功打破国外企业对中国吸波功能PMI泡沫市场的长期封锁 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某重点型号多型关键部件 隐身效果得到认可 [2] 技术突破与市场地位 - EPMI吸波泡沫实现技术突破 打破国外长期市场封锁 [2] - 产品已应用于重点型号关键部件 并获得隐身效果认可 [2]
新莱福:8月23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00:1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构成中吸附功能材料占比61.7% [1] - 电子陶瓷元件业务贡献营业收入17.31% [1] - 高能射线防护材料收入占比14.33% [1] - 其他功能材料及其他业务分别占比5.83%和0.83% [1]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 - 第二届第十二次董事会于2025年8月23日以现场会议方式召开 [1] - 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议案 [1] 市值数据 - 当前公司市值达62亿元 [1]
破垄断填空白 闯出“新”天地
广州日报· 2025-06-02 05:53
广州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 广州市民营经济主体突破350万户 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和增速在主要城市中均排第一 [1] - 202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3% 2024年一季度占比提升至43.5%创5年新高 [1] - 2024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家 新增6家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8] 德擎光学技术突破与市场表现 - 2018年推出国内首套激光焊接在线缺陷检测系统 打破欧美垄断 [2] - 检测设备响应时间仅50毫秒 第三代产品引入AI算法使"过杀"率降低50% [2] - 2024年营收达1.25亿元 国内激光焊接市场市占率30%-40% 员工数量增长近10倍 [2] 新莱福新材料产品创新 - 广告用磁胶材料2024年销量超2400万平方米 电子陶瓷元件中环形压敏电阻销量超14.5亿只 [3] - 透明防辐射材料填补国内空白 产品研发坚持基础原理创新并迭代数十代 [3] 苇渡微电子芯片技术突破 - 国内首家量产55纳米高压工艺OLED显示驱动芯片 性能接近40纳米工艺 [4] - 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3倍 2025年一季度芯片交付量超200万颗 同比增810% [4] 纽恩泰新能源技术应用 - 空气能热泵能效比达1:4 北京采暖案例显示较电锅炉节能68% [6] - 北方市场累计安装17.6万台 减排二氧化碳143万吨 年均增长率25%-30% [6] - 国内空气能热泵市场规模约300亿元 华中华南市场增速显著 [6] 政府支持政策与产业生态 - 海珠区提供落户奖励/人才补贴/研发投入扶持 形成"研发-生产-应用"闭环 [7] - 广州开发区推动"数碳医"产业集群 增城区构建"12613"现代化产业体系 [7] - 实施"无事不扰 有呼必应"机制 集聚资金/项目/平台等资源支持民企 [8]
新莱福(301323) - 2025年5月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1 19:42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1] - 参与单位包括华创化工、远信投资、民生证券等多家机构 [1]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16日、5月20日、5月21日 [1] - 活动地点在广州新莱福磁材有限公司二楼展厅和广州新莱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四楼会议室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许永刚、财务总监徐江平等 [1] 辐射防护材料相关 增长优势 - 公司在辐射防护材料领域凭借技术领先、产品性能卓越、成本优势及绿色环保特性构建竞争力,推进市场份额扩张 [1] - 成功研发无铅辐射防护材料,核心专利与创新成果构筑技术壁垒,产品覆盖四大场景且通过权威认证 [1] - 柔性无铅防护材料成本与传统含铅产品相当,契合绿色环保理念,响应行业趋势 [1][2] 市场打入方式 - 凭借十余年技术沉淀研发出高能射线无铅防护材料,具备轻质、柔软、无铅环保等特性,通过权威测试及认证 [2] - 针对医疗、安检、食品检测等领域需求推出适配产品,如医用散射射线防护毯等 [2] - 医疗领域通过参与展会、学术会议,以试用和定制化方案与医疗机构及厂商合作;安检领域与设备制造商及运营方合作 [2] 技术研发突破 - 红外吸收材料项目一年实现全流程闭环,攻克行业共性难题,奠定隔热膜市场基础 [3] - 透明防辐射材料项目实现全流程自主可控,达量产标准 [3] - 金属电子粉体与电子浆料开发项目实现粒度区间精确定制化、低成本化制备 [3] - 特种超细金属粉体项目建成中试线并完成批量测试,产品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3] - 高性能钐铁氮永磁粉体项目实现性能突破,正进行量产准备 [3] - 无机高填充印刷膜材项目中试顺利,依托校企合作,兼具环保与成本优势,未来将规模化生产 [3] 研发投入与战略规划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6亿元,同比增长14.94% [3][4] - 2024年投入研发费用8509.96万元,同比增长69%,占营收9.60% [4] - 公司以微纳功能粉体为核心进行研发,建设自动化生产平台和研发平台 [4] - 未来将持续投入研发,强化功能材料领域技术创新引擎动能,提升产品附加值,构建核心竞争力壁垒 [4]
新莱福并购重组扬帆起航:以战略布局为笔,绘协同发展蓝图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16:36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通过并购金南磁材实现业务边界战略性拓展与产业链深度协同,巩固功能材料领域行业地位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3] - 并购将融合双方在材料研发、生产工艺及市场渠道的互补性优势,拓展新的"微笑曲线" [3] - 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专注功能材料领域,拥有104项有效专利,客户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 [3]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吸附功能材料销售量超过2400万平方米,环形压敏电阻销量超过14.50亿只 [4]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86亿元(同比增长14.94%),扣非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12.13%) [4] - 金南磁材2024年营收5亿元,净利润超8000万元,马达磁条全球市占率超50% [5] 并购交易细节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金南磁材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4] - 交易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 [4] - 并购后预计合并营收规模接近翻倍,净利润提升50%以上 [7] 技术协同效应 - 金南磁材在微特电机关键元器件研发生产方面的高端技术将强化公司相关领域优势 [6] - 双方技术研发领域各有侧重但存在互补,可开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性能产品 [6] - 通过磁性材料与粉末冶金材料全链条整合构建从粉体研发到终端应用的闭环布局 [6] 市场拓展潜力 - 金南磁材在家电、汽车、新能源领域已有深厚市场基础,为公司打开全新市场空间 [6] - 并购可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与交叉销售,扩大市场份额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6] - 双方整合采购体系可增强议价能力,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7] 企业文化基础 - 公司与金南磁材均为广东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产物,具有相同文化基因和发展理念 [7] - 文化协同基础使业务及人员能够快速实现融合,降低整合风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