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自动驾驶芯片龙头完成63亿港元募资
新浪财经· 2025-09-26 22:57
9月26日,地平线机器人(Horizon Robotics)宣布与现有股东及经办人于2025年9月25日交易时段后订 立配售及认购协议,成功完成股份配售及认购事项,预计筹集资金净额约63.394亿港元。 来源:半导体投资联盟 公司计划将认购事项的估计所得款项净额用于优化资本结构,并支持公司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具体用 途包括:扩大海外市场业务,鉴于2025年6月配售事项中拟将所得款项净额主要用于加速国内市场的业 务扩张;投资研发以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并支持中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投资新兴领 域,如与Robotaxi相关的计划;以及对上游及下游业务合作伙伴进行战略性投资。 紧随配售事项完成后,现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将有所变动。例如,5Y Capital持股比例将从3.49%降至 3.34%,Morningside China TMT Fund IV, L.P.持股比例从2.38%降至2.27%等。而配售及认购事项完成 后,公司已发行股本将从约138.81亿股增加至约145.2亿股,新股东承配人将持有约4.4%的股份。 根据协议,现有股东同意出售639,028,800股现有股份,占公司于公告日期现有已发行股 ...
2025年港股增发专题:地平线机器人上市一年内融资47亿为第四大再融资项目 技术壁垒与赛道红利支撑强势表现
新浪证券· 2025-09-05 23:55
港股市场融资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港股IPO融资规模达1329亿港元 创近4年新高 较2024年全年提升50% [1] - 同期港股增发市场募资规模达1905亿港元 较2024年全年增发规模增长3.8倍 单项目平均募资规模达11亿港元 [1] - 增发市场募资规模远超IPO融资规模 成为推动港股市场活跃度的核心力量 [1] 重点增发项目明细 - 比亚迪股份以435.1亿港元发行规模位列榜首 发行折扣-7.8% 占香港股比例10.6% 定价时市值11065亿港元 [3] - 小米集团-W以426.0亿港元发行规模居次 发行折扣-6.6% 占香港股比例3.7% 定价时市值14314亿港元 [3] - 地平线机器人-W发行规模47.2亿港元 发行折扣-6.9% 占香港股比例5.8% 定价时市值982亿港元 [3] - 前十大增发项目平均发行折扣-6.7% 平均占香港股比例5.7% 平均定价时市值3605亿港元 [3] 蔚来汽车融资困境 - 蔚来汽车40.3亿港元增发为年内第六大项目 发行折扣达-9.5% 为25亿港元以上规模增发中折扣最高案例 [5]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20亿元 同比扩大16% 成为"蔚小理"中累计募资813亿港元却利润率最差的企业 [5] - 自2018年上市以来通过增发、可转债等方式合计募资11次 融资频率与规模均居新势力首位 [5][6] - 港股股价自2022年3月上市后持续下行 增发后未能扭转颓势 [5] 地平线机器人强势表现 - 上市不到一年内完成47.2亿港元闪电配售 规模接近IPO融资额 位列年内增发项目第四位 [7] - 发行折扣-6.9% 略高于前十大增发平均水平但显著低于蔚来 配售后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超40% [7] - 2024年营收同比增幅达65%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幅67% 主要受益于自动驾驶芯片量产交付量快速提升 [8] - 已与27家OEM(42个品牌)达成合作 累计定点车型超310款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3亿元同比增长62% [8] 行业对比分析 - 理想汽车2023年已实现全年盈利 零跑汽车2024年四季度扭亏 小鹏汽车净亏损持续收窄 [5] - 蔚来汽车重资产换电模式导致高额换电站建设与电池储备成本持续侵蚀利润 [5] - 地平线机器人中高阶自动驾驶芯片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六倍 技术壁垒与赛道红利支撑强势表现 [7][8] 资金投向与战略布局 - 蔚来汽车募资拟投入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研发与资产负债表强化 [5] - 地平线机器人募资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推进与Bosch、DENSO合作)、研发升级(端到端架构技术跃迁)及云端服务投入 [8][9]
2025年港股增发专题:蔚来汽车40亿增发为今年第六大再融资项目 高折扣增发难掩困境 盈利目标遭市场质疑
新浪证券· 2025-09-05 23:55
港股市场融资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港股IPO融资规模达1329亿港元 创近4年新高 较2024年全年提升50% [1] - 同期港股增发市场募资规模达1905亿港元 较2024年全年增发规模增长3.8倍 单项目平均募资规模11亿港元 [1] - 增发市场募资规模远超IPO融资规模 成为推动港股市场活跃度的核心力量 [1] 增发项目前十名明细 - 比亚迪股份以435.1亿港元增发规模居首 发行折扣-7.8% 定价时市值11065亿港元 [3] - 小米集团-W以426.0亿港元增发规模位列第二 发行折扣-6.6% 定价时市值14314亿港元 [3] - 前十名项目平均发行折扣-6.7% 平均发行数量占香港股比例5.7% 平均定价时市值3605亿港元 [3] 蔚来汽车增发案例 - 完成40.3亿港元闪电配售 为年内第六大增发项目 发行折扣达-9.5% 为25亿港元以上规模增发中最高折扣 [5]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20亿元 同比扩大16% 累计募资规模813亿港元居新势力首位 [5] - 通过港美股合计募资11次 港股股价自2022年3月上市后持续下行 [5]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比 - 理想汽车2023年已实现全年盈利 零跑汽车2024年四季度扭亏 小鹏汽车净亏损持续收窄 [5] - 蔚来汽车重资产换电模式导致高额建设成本 成为"蔚小理"中利润率最差企业 [5] - 小鹏汽车累计募资547亿港元 理想汽车累计募资431亿港元 [6] 地平线机器人增发案例 - 上市一年内完成47.2亿港元闪电配售 规模接近IPO融资额 位列年内增发项目第四位 [7] - 发行折扣-6.9% 略高于前十大增发平均水平 配售后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超40% [7]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65%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7% 研发费用23亿元同比增长62% [8] 自动驾驶芯片赛道表现 - 中高阶自动驾驶芯片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六倍 与27家OEM达成合作 累计定点车型超310款 [8] - 募资用于与Bosch、DENSO联合开发多功能摄像头产品及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系列 [8] - 投入端到端感知架构技术升级 加速Horizon Super Drive量产 首款搭载车型进入量产倒计时 [9] 企业融资模式对比 - 蔚来汽车呈现"融资-烧钱-再融资"模式 频繁融资与股价承压形成恶性循环 [5] - 地平线机器人形成"融资-股价-信心"正向循环 技术壁垒与赛道红利支撑市场认可度 [7]
瑞银:Robotaxi预计2030年代全面普及 催生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芯片千亿元市场规模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5 12:40
合资车企在华市场份额变化 - 合资车企在华市场份额从2020年60%下滑至2025年30% [1] - 合资品牌选择性参与中国车展反映市场调整策略 [1] - 欧洲及北美车展媒体发布会数量被北京/上海车展超越 [1] 中国汽车全球地位 - 中国占全球汽车产销量超30%及自主品牌全球份额超20% [2] - 中国电动车全球份额超60%且电池份额占70%-80% [2] - 西方补贴与关税政策难以动摇中国电动化核心地位 [2] 行业发展挑战 - 国内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2] - 出口面临部分国家保护主义政策及关税壁垒 [2] 自主品牌发展机遇 - 自主品牌国内份额从当前70%预计2030年提升至90% [3] - 品牌高端化加速抢占西方垄断市场 [3] - 出口年增100万台并依托一带一路开拓发展中国家 [3] 新能源汽车出口优势 - 新能源车高性价比推动发展中国家电动化跃迁 [3] - 拉美市场锂矿资源与中国供应链深度融合 [3] Robotaxi市场前景 - 一线城市部分部署规模80亿美元 全国部署1830亿美元 [4] - 含海外市场总规模达3940亿美元 [4] - 2030年代初一线城市车队达30万辆 2030年代末全国400万辆 [4] Robotaxi商业化进程 - 2025年下半年单车成本降至30万元人民币以下 [4] - 千台规模运营可实现2026年上半年单车盈利 [4] - 百度计划2025年二季度在武汉实现盈利目标 [4] 自动驾驶产业链机遇 - 2029-2030年激光雷达与自动驾驶芯片市场规模各达500亿元 [5] - 中国激光雷达成本控制在200美元(约1300元人民币) [5][6] - 自动驾驶芯片实现中低端市场替代并支撑辅助驾驶渗透 [5][6] 区域市场表现 - 香港市场电动车渗透率达70% [6] - 比亚迪成为香港新车销冠 [6] - 中国品牌五年内从香港难觅身影到主导市场 [6]
瑞银预计:2039年前后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需求或达400万辆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19:17
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预测 - 2039年前后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需求或达400万辆 [1] - 2030年代初中国一线城市有望组建3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队 [1] - 全球市场(除美国外)规模预计达3940亿美元 中国市场达1830亿美元 [1] 成本与技术发展 - 2023年下半年自动驾驶出租车成本降至30万元人民币以下(含车辆及自动驾驶套件) [1] - 技术发展到临界点后将出现超速普及 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芯片市场到2029-2030年将达500亿元人民币规模 [1] 产业推进现状 - 中国多个城市已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试点 武汉等地实现商业化运营 [1] - 自动驾驶出租车普及将带动传感器、算力单元等产业链发展 [1]
2025年A股新高!国产芯片寒武纪股价飙升,能否挑战茅台股王地位?
搜狐财经· 2025-08-23 16:49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于8月22日突破3800点创十年新高 收盘3825.76点 单日涨幅1.45% [1] -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2.07%和3.36% 科创50指数全天大涨8.59% [1] - 寒武纪股价单日涨幅达20% 股价从520.67元/股升至1243.2元/股 市值突破5200亿元 [1] 公司动态 - 寒武纪作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 技术源自中科院计算所 拥有思元290芯片及自动驾驶芯片等量产产品 [3] - 公司去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但当前市盈率达4006倍 [1][4] 行业驱动因素 - 英伟达暂停对华销售H20芯片 为国产芯片产业链带来替代机遇 [3] - Deepseek发布DeepSeek-V3.1采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 提升国产芯片算力水平 [3] 发展前景 - 国产芯片产业处于研发强投入阶段 盈利能力可持续性仍需时间验证 [4] - 科技企业需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
蔚来资本等入股新芯航途,后者为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商
新浪财经· 2025-08-21 14:48
公司股权变更 - 新增深圳市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及合肥蔚来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为股东 [1] - 注册资本由约1226.9万人民币增至约1499.8万人民币 增幅约22.2% [1] - 现股东包括苏州好望角新芯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及苏州环秀湖鑫诚产业投资发展合伙企业等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23年12月 法定代表人为李俊 [1] - 经营范围涵盖科技推广服务、软件开发及集成电路芯片设计 [1] - 为新兴自动驾驶芯片设计企业 [1]
AIC基金密集成立 各地“首投”项目相继落地 专家建议进一步推动AIC助力科创投资
新华网· 2025-08-12 14:07
AIC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 南粤基金集团与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签署基金合伙协议 落地增城首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1] - 天津海河高新千帆企航玖号股权投资基金完成注册 首期规模6亿元[1] - 北京亦庄千帆企航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工商注册 首期规模10亿元 使经开区AIC基金总数达6只 合计规模310亿元[2] 地区基金规模数据 - 天津五家AIC完成基金布局 意向合作规模总计300亿元[2] - 深圳签署11只股权投资基金合作意向协议 意向落地基金规模570亿元[2] - 宁波已建及拟组建基金9只 合计总规模175亿元[2] 项目投资进展 - 青岛融汇芯科企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首投 投向国产智能座舱芯片项目[3] - 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携手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向中国经济信息社战略投资1.3亿元[3] - 湖北长江千帆企航股权投资基金完成首单1亿元投资 投向芯擎科技智能芯片研发[3] 行业意义与发展方向 - AIC基金显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加速 填补传统金融工具对早期硬科技领域的覆盖空白[4] - 具备市场化运作 专业化管理 政策性引导优势 支持原创技术孵化和投早投小投硬[4] - 需健全投贷联动机制 加强绩效评估和风险容忍机制建设 完善退出机制与资本循环路径[4]
大摩新经济:从马力驱动到算力驱动 人工智能接管方向盘
2025-08-05 11:18
行业与公司 - 会议讨论科技行业半导体、大中华区科技硬件及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聚焦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1] - 涉及公司包括小米、德赛西威、博特利、Omnivision、MediaTek、台积电等硬件及芯片供应商[10][11][12][14][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规模与增长** - 预计2030年全球L2+级别智能驾驶车型年销量达2600万辆,相当于当前欧美轻型车市场总量[3] - 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硬件+软件市场规模达2000亿美元,2035年扩至3000-4000亿美元,其中硬件占比70%[3] **技术驱动因素** - 深度学习AI与大模型技术突破是核心驱动力,东西方技术合作将加速降本[2] - 政策监管完善(如L2-L4级别标准)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避免劣币驱逐良币[6] **竞争与合作模式** - 基本假设为“竞合模式”(cooperation),中国凭借电动车用户基数与产业链成本优势抢占先机,硅谷企业则主导AI算力发展[4] - 小米通过收购DeepMotion布局自动驾驶,预计汽车收入每年增长1000亿人民币(2024年近千亿,2025年两千亿),为研发投入提供支撑[15] **供应链机会与风险** - 硬件龙头受益:Omnivision占中国智能感测市场60%,营收占比30%;台积电在自动驾驶芯片生产份额稳固(2026年特斯拉FSD芯片仍由其代工)[11][12] - 德赛西威优势:与英伟达合作紧密,低成本量产能力对冲行业同质化风险[18] - 博特利挑战:国产制动供应商龙头,但短期受大客户压价影响利润[19] **新兴领域延伸** - 自动驾驶技术或延伸至人形机器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场景[8][9] - 汽车零部件企业(如BRD电子、欧飞光)涉足机器人关节总成等新赛道,但面临工业初创公司竞争[19] 其他重要细节 - 台积电ADR因供应有限存在溢价,且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21][22] - “人工智能+”政策类比2015年“互联网+”,但技术壁垒更高,头部企业主导性强[23][24] - 定制化芯片趋势显著,如LCS为理想汽车代工纳米芯片,小鹏或更换芯片供应商[10]
Mobileye上调全年营收预期至18.85亿美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7-25 18:51
财务表现与预期调整 - 公司将2025财年营收预期上调至17.77亿至18.9亿美元,此前为17亿至18.1亿美元,主要因自动驾驶芯片需求强劲[2] - 第二季度营收达5.06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4.81亿美元[2] - 2025年下半年预计迎来更积极增长,因汽车制造商完成库存调整后恢复芯片需求[2] 市场需求与行业动态 - 自2025年4月以来芯片供需关系逐步恢复,ADAS领域需求尤为强劲[2] - 疫情后汽车制造商库存恢复推动芯片订单显著增长[2] - 多个车企确认2026至2027年推出搭载Mobileye SuperVision及Chauffer平台的新车型[3] 技术发展与商业应用 - 2027年将成为增长关键期,基于EyeQ芯片架构的自动驾驶技术将大规模商用[3] - 公司技术优势在ADAS领域持续引领行业发展[3] 政策与供应链影响 - 美国加征汽车及零部件关税对公司影响有限,因芯片多由整车厂直接从以色列进口[3] - 分析人士指出若关税推高成本可能间接影响芯片需求[3] 高管观点与未来展望 - CEO Amnon Shashua强调尽管经济环境不确定,但对下半年市场需求预期更清晰[2] - 公司对宏观经济风险持谨慎态度,关注供应链风险及政策变动[2] - 全球自动驾驶技术需求强劲复苏支撑公司未来增长潜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