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大摩新经济:从马力驱动到算力驱动 人工智能接管方向盘
2025-08-05 11:18
各位投资人上午好今天18月1号星期五欢迎来到摩根士丹利周五的新星期板块二点前瞻这是我们的在线直播我是Tim Hsiao来自摩根士丹利汽车团队的分析师那我负责大中华区大中华区汽车板块的覆盖那在今天的这个视频直播当中我会与我们大中华区 科技行业半导体首席詹家宏以及大中华区科技行业硬件分析师孟宇以及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分析师王冰宇一同来讨论人工智能驱动的这个追加突破以及解读对于整个供应链和产业的影响那在会议过程中您可以随时在屏幕的左方提问框里面 向我们发送问题那我们在这个简报之后会注意回答请注意本次的会议呢请面向摩根士丹利机构客户以及财务顾问那不对媒体开放如果您来自于媒体的话请请退出本次的会议那最后用联系了解进一步的详情关于重要的信息披露的话也可以浏览这个摩根士丹利信息披露网页那本次的会议内容和您的提问可能会被录影 那现在的话可能先由我这边抛砖引玉做一个简短的介绍那我们在这周稍早的时候呢联合这个摩根士丹利全球14个研究团队一起出了一个报告那主要的讨论呢是针对从马力到算力AI接管方向盘这样一个主题去做进一步的分析那 根据我们的观察 技术行业正迎来人工智能驱动的一个转折点我们预计全球的市场将在2026年开始针对这种主流 ...
Mobileye上调全年营收预期至18.85亿美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7-25 18:51
财务表现与预期调整 - 公司将2025财年营收预期上调至17.77亿至18.9亿美元,此前为17亿至18.1亿美元,主要因自动驾驶芯片需求强劲[2] - 第二季度营收达5.06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4.81亿美元[2] - 2025年下半年预计迎来更积极增长,因汽车制造商完成库存调整后恢复芯片需求[2] 市场需求与行业动态 - 自2025年4月以来芯片供需关系逐步恢复,ADAS领域需求尤为强劲[2] - 疫情后汽车制造商库存恢复推动芯片订单显著增长[2] - 多个车企确认2026至2027年推出搭载Mobileye SuperVision及Chauffer平台的新车型[3] 技术发展与商业应用 - 2027年将成为增长关键期,基于EyeQ芯片架构的自动驾驶技术将大规模商用[3] - 公司技术优势在ADAS领域持续引领行业发展[3] 政策与供应链影响 - 美国加征汽车及零部件关税对公司影响有限,因芯片多由整车厂直接从以色列进口[3] - 分析人士指出若关税推高成本可能间接影响芯片需求[3] 高管观点与未来展望 - CEO Amnon Shashua强调尽管经济环境不确定,但对下半年市场需求预期更清晰[2] - 公司对宏观经济风险持谨慎态度,关注供应链风险及政策变动[2] - 全球自动驾驶技术需求强劲复苏支撑公司未来增长潜力[3]
全球产业链系列专题研究报告:中东局势不确定性将如何影响全球产业链?
银河证券· 2025-07-18 15:40
中东地区地位 - 伊朗石油储量约2090亿桶、天然气储量2440亿立方米,均居全球第三;锌储量2.3亿吨居世界首位,铜储量33亿吨约占全球4%位居第三,铁矿石储量47亿吨位居第十[15] - 以色列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37%,集成电路占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达29%;是全球前三溴素生产国,溴化物储量占全球约27%;钾肥年产量保持在200 - 250万吨之间[17][23] - 霍尔木兹海峡日均石油运输超2000万桶,约占全球石油消费20%和海上贸易总量30%,承担约五分之一液化天然气运输任务[26] 局势影响 - 若冲突延续或升级,霍尔木兹海峡油气等运输下降25%,极端情境下全球超12.7%石油需求面临供给缺口,海峡通行船舶总量下降约25%,受影响油船、天然气船约占7.2%、1.5%[6] - 亚洲经济体对中东资源依赖高,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受影响大;欧美对海峡能源运输依赖下降,但在以色列溴素、钾、芯片等出口领域受打击严重[7][55] - 能源化工受影响直接快速,传导至交运、医药、电子等领域;以色列高技术领域出口或阻断,芯片供应链中断致汽车等下游制造商停工[7] 中国应对 - 中国对中东高进口依赖产品及中下游制造面临断供风险,如粗化肥依赖度87.7%、液化丙烷和丁烷50.5%等[68] - 推动对中东高依赖领域自主化供给,如化肥行业提高生产效率,丙烷领域切换原料减少依赖[72] - 探索进口多元化渠道,如从荷兰、秘鲁等国进口粗化肥,从加拿大、阿尔及利亚等国进口液化丙烷和丁烷[73] 风险提示 - 存在国际局势变化超预期、国际政策变动超预期、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75]
赛道Hyper | 英特尔出售Mobileye股份:肌腠影响几何?
华尔街见闻· 2025-07-11 11:00
英特尔出售Mobileye股份交易概况 - 英特尔计划出售4500万股Mobileye股票,价值9亿美元,同时Mobileye将回购1亿美元股票,交易总收益可能达10亿美元 [1] - 交易完成后英特尔在Mobileye的持股比例将降至不足80% [1] - Mobileye当前市值约135亿美元(截至7月10日收盘),较2022年IPO发行价每股21美元表现不佳,年初以来回报率为-7% [5] 英特尔战略调整背景 - 公司面临AMD、苹果和英伟达等竞争对手压力,前任CEO激进转型战略导致财务不堪重负 [2] - 新任CEO陈立武调整战略,聚焦财务健康与资源高效配置,系统梳理非核心资产 [2][3] - Mobileye 2024年二季度下调全年营收预期至16-16.8亿美元(原预期18.3-19.6亿美元),调整后营业利润预期降至1.52-2.01亿美元(原2.7-3.6亿美元) [3] 交易战略意义 - 资金将用于改善现金流,并投向数据中心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核心战略领域 [3] - 部分资金可能用于先进制程研发和工厂建设,以缩小与台积电、三星的技术差距 [4][5] - 体现公司从"垂直整合"转向"水平协作"的战略转变,回归芯片制造核心能力 [8] Mobileye业务现状与挑战 - 专注ADAS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客户包括宝马、奥迪、大众等主流车企 [5] - 面临"视觉主导+封闭生态"技术路线的系统性挑战,行业转向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6] - 封闭生态模式受到特斯拉自研路线、英伟达开放平台等替代方案的冲击 [6][7] - EyeQ Ultra芯片176TOPS算力落后于英伟达Orin芯片的254TOPS+ [7] 行业趋势影响 - 汽车行业软件和服务收入占比将显著提升,预计2030年达50%以上,2025年全球规模2500亿美元 [8] - 车企加速"去Mobileye化",大众、日产等客户已减少订单,采用多供应商策略 [10] - 中国本土供应商崛起,如地平线征程6芯片进入比亚迪、理想供应链 [11] - 行业呈现三大变化:中小玩家生存空间挤压、跨界融合加速、地域化技术标准分化 [12] 交易深层影响 - 反映自动驾驶行业资本逻辑从"规模为王"转向"精益投资" [9] - 车企通过自研、合资等方式夺回产业链主导权,案例包括大众与地平线合资、宝马与高通绑定等 [10] - 可能加速全球产业链从"欧美技术输出"向"多极协同"转变 [11] - 预示行业将进入洗牌阶段,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面临重构 [12][13]
中国技术成全球车企采购的“必选项”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00:37
全球汽车技术迁移趋势 - 全球汽车技术主导权正加速从西方迁移至东方 [1] - 小鹏汽车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芯片性能超越英伟达 大众集团等有望成为首批客户 [2] - 奥迪新车型A5L将华为乾崑智驾系统作为核心卖点 [2] 车企合作与技术应用 - 宝马 奔驰 斯特兰蒂斯等跨国车企加速与阿里 华为 蔚来 小米等中国企业合作 深度采用中国技术 [3] - 老牌车企在燃油车时代的技术壁垒(如发动机 变速箱)在智能化与电动化浪潮中迅速贬值 [4] - 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 数字座舱 动力电池等领域建立新技术护城河 [4] 中国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为车企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和技术创新测试验证空间 [4] - 中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为车企发展奠定基础 [4] - 宁德时代 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 成为丰田 特斯拉等车企供应商 [4] 跨国车企战略调整 - 宝马 大众等跨国车企在中国设立本土以外最大研发中心 服务中国市场并反哺全球体系 [5] - 大众汽车集团称中国在电动化 数字化和自动驾驶领域领跑世界 中国经验为大众转型注入动力 [5] - 奥迪工程师来华取经 小鹏技术反哺大众 中国从技术输入国跃迁为技术输出国 [6] 行业格局变化 - 中国从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成长为技术创新策源地 供应链枢纽和行业标准制定者 [6] - 全球车企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必须来中国 搭上中国技术快车有望率先驶入未来 [6]
美银证券:汽车供应链首选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芯片、线控底盘 看好地平线(09660)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6-28 19:05
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智能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推动行业变革,比亚迪等车企加速自动驾驶技术应用 [1] - L2+/L3渗透率预计从2025年27%提升至2030年80%,销量CAGR 25% [2] - Robotaxi销量预计从2025年2500辆增至2030年40万辆,CAGR 176% [3]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算法从基于规则模型升级为端到端+视觉语言模型,硬件进步提升复杂场景感知能力 [2] - 小鹏、华为和理想在L2+/L3领域技术领先 [2] - 比亚迪"天神之眼"ADAS集成至大众车型,促使吉利、奇瑞等OEM厂商加速跟进 [1] Robotaxi发展现状 - 特斯拉、Waymo和小马智行推动Robotaxi商业化,特斯拉在奥斯汀启动服务 [3] - Waymo车队规模超1500辆,预计2026年底达3500辆 [3] - 小马智行计划2025年推出第七代Robotaxi,成本降低60%至每辆4万美元 [3] 智能汽车供应链机会 - 智能汽车零部件价值:入门级2400美元/高端6000美元 [4] - 激光雷达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6%升至2030年40% [4] - 自动驾驶/ADAS芯片市场2024-2030年CAGR 25% [4] - 线控底盘供应商受益于EMB和SbW技术兴起,禾赛、地平线等为首选标的 [4] 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评级 - 小鹏(XPEV US)、禾赛(HSAI US)、地平线(09660 HK)等获"买入"评级 [6] - 目标价上行空间最高达61%(小马智行PONY US) [6]
海外自动驾驶专题报告:真L3加速推进与L4多场景爆发,海外自动驾驶投资风口
西南证券· 2025-06-25 17: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发展现状仅实现L2+大规模上车,真L3技术有望年内落地,L4限定场景商业模式有望跑通,头部企业有望2025年年内盈利 [3] - 技术方向催化方面,L3技术关注VLM技术量产上车和头部车企VLA模型落地,L4技术关注Robotaxi和Robovan场景,L2+、L3、L4技术需求利好核心零部件销量 [3][141] - 相关标的包括L3技术方向的全栈自研车企,L4技术方向的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以及L2+、L3、L4技术方向的核心零部件企业 [3][14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自动驾驶的分类和定义 - 自动驾驶分为L0 - L5共6个阶段,L0为人类手动驾驶,L1可辅助驾驶,L2可部分自动驾驶,L3可脱眼,L4可脱脑,L5为无人驾驶 [6] - 国际和国内高级别自动驾驶分级基本一致,但在责任定义上存在差异,国际标准强调企业主导,中国标准强调安全优先 [11][12] 自动驾驶的历史今生 - 自动驾驶经历早期探索、初步发展、技术突破、高速发展等阶段,未来理想引入认知模型,小鹏预计2025年年内实现L3上车,特斯拉计划2027年量产无人网约车 [14] 自动驾驶技术路线 - 技术层级包括感知端、决策段、执行端,感知端有以激光雷达为主的多传感器路线和纯视觉路线,决策段从规则算法到端到端算法,执行端从传统执行系统到线控执行系统 [20] - 算法架构从2D CNN到BEV+Transformer再到端到端算法,经历多次变革,端到端算法有显式和隐式两种落地形式 [22][36] - 端到端2.0结合生成式AI技术,特斯拉的World Model和理想的VLM认知模型可应对长尾场景,VLA正成为2025年头部车企竞逐焦点 [55][71][76] - L3和L4技术路径差异由目标场景的安全要求、责任归属和商业化逻辑决定,L3看重成本和安全权衡,L4对安全要求高 [86] 自动驾驶商业模式 - 自动驾驶技术变现方式为卖产品、卖服务、卖技术,国内外L3/L4双线并行发展,产业链相关企业均有望受益 [91][94] - L3级由全栈自研车企主导,2025年是商用元年,政策、技术和成本推动其向大众市场普及 [96] - L4四大场景包括Robotaxi、Robotruck、Robobus、Robovan,市场空间、技术壁垒、盈利情况各有不同,运营模式分为To C、To B、To G [101][113] 必争之地Robotaxi - 行业生态由技术提供方、平台运营方、整车提供方组成,营运模式有自运营模式和金三角模式 [122] - 接管频率、日均订单量、累计里程数是重要指标,Waymo接近商业化技术拐点,萝卜快跑和小马智行已实现单车盈亏平衡,萝卜快跑安全性与人类持平,Waymo超越人类 [125][126][133] 相关标的 - L3技术方向关注全栈自研车企,L4技术方向关注技术解决方案公司,L2+、L3、L4技术方向关注核心零部件企业 [3][141]
英特尔关闭小型汽车业务部门 裁撤多数员工以推进成本削减战略
环球网资讯· 2025-06-25 15:48
公司动态 - 英特尔将逐步关闭小型汽车业务部门(Intel Architecture Automotive Group)并裁撤该领域"大多数"员工 [1] - 裁员主要针对汽车业务部门,涉及研发、工程及项目管理等多个岗位 [3] - 受影响的员工将获得遣散费及职业过渡支持,但具体方案未公开 [3] - 此次裁员是英特尔"IDM 2.0"战略转型的一部分,公司此前已宣布全球裁员1.5万人(占总员工数15%) [3] 业务调整 - 英特尔正将资源集中于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个人电脑芯片等核心业务 [3] - 公司暂停或退出部分非核心业务,包括关闭汽车业务部门 [3] - 英特尔宣布暂停德国、波兰等地的芯片工厂建设项目 [3] - 公司寻求出售旗下可编程芯片部门Altera的股权 [3] 行业竞争 - 英特尔在自动驾驶与车载芯片领域竞争失利,旗下子公司Mobileye面临英伟达、高通等对手的激烈竞争 [3] - Mobileye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3] - 英特尔仍需应对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巨头的竞争 [3] - AI芯片需求激增给英特尔带来技术挑战 [3] 财务表现 - 英特尔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22% [3] - 公司2024年净亏损达70亿美元 [3]
组建AI自动驾驶“汽车联盟”,日本车企这一动作有何深意?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6 14:56
日本车企AI自动驾驶联盟 联盟背景与动因 - 丰田、本田等日本车企准备合作研发AI自动驾驶技术,共同构建AI基础设施并培养人才[2] - 日本政府通过补贴和政策支持推动"软件定义汽车"技术研发,新增"支持使用AI自动驾驶"内容[3] - 美国关税政策增加日本汽车产业不确定性,促使加强供应链建设和关键技术自研[4] - 特斯拉等欧美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领先,日本车企进展缓慢需加速追赶[4] 合作内容与模式 - 车企联合研发自动驾驶芯片、高精度地图、软件等关键技术,减少对外依赖[5] - 共享研发资源和技术成果,避免重复投入,降低成本和风险[6] - 整合各车企技术优势(如传感器、算法等),提高研发效率[6] - 集中资源建设计算平台、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7] 预期影响与竞争格局 - 联盟有望在算力芯片研发取得突破,满足自动驾驶算力年增长数倍的需求[7] - 联合培养AI+汽车工程复合型人才,缓解行业短缺问题[7] - 可能倒逼欧美车企加速研发,加剧全球自动驾驶市场竞争[8] - 合作模式或引发其他地区效仿,改变传统独立研发为主的行业模式[8]
地平线为何获得Baillie Gifford青睐?创始人余凯与劳伦斯·伯恩斯最新对话:希望成为“机器人的微软”
聪明投资者· 2025-06-03 13:56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汽车正从机械设备转型为"装上轮子的计算机",软件和计算能力成为核心[1] - 中国电动车市场极度拥挤且竞争激烈,但具备以优质低价引领全球的潜力[1][35] - 公司定位为"机器人的微软",致力于构建赋能通用机器人的软硬件平台[3][46][51]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10月登陆港股主板,成为当年最大科技IPO,最新市值近千亿港元[2] - 2024年收入23.84亿元,同比增长53.6%,授权及服务收入增长70.9%,毛利率达92%[2] - Baillie Gifford为主要机构投资者,IPO时认购5.07亿股(约2.6亿美元),持股比例4.65%[2] 技术优势与商业模式 - 软硬件一体化协同优化能力显著快于传统半导体厂商,商业化节奏缩短至5-10年[22][27][29] - 技术底座涵盖芯片+算法全栈解决方案,已装配300万辆新车[10][28] - 商业模式从芯片销售转向高附加值软件授权与服务,毛利率达92%[2] 创始人背景与团队 - 创始人余凯30年专注机器学习,曾创立中国首个深度学习实验室及自动驾驶项目[11][12][17] - 2010年带领团队赢得首届ImageNet大赛,早于深度学习三巨头Geoffrey Hinton[20][21] - 技术型创始人特质吸引顶尖人才,形成"世界最严肃AI团队之一"[7] 全球化战略与合作伙伴 - 与大众、博世、采埃孚等国际一级供应商建立合作,获大众20亿美元投资[31][38] - "同行·致远"理念强调与OEM共同定义方案,已覆盖中国主要车企及欧洲市场[31][33][37] - 中国本土市场高渗透率(电动车/智能座舱)为全球化提供跳板[35][36] 自动驾驶技术展望 - 预测三年内实现100%"脱手"通勤,五年内"脱眼"驾驶,十年内完全"脱脑"驾驶[42] - 基于端到端训练的神经网络技术加速演进,2024-2025年为行业拐点[41][42] - RoboTaxi普及仍需较长时间,聚焦渐进式自动驾驶路径[42][43] 长期愿景与第二曲线 - 汽车作为移动机器人首场景,技术可扩展至护理/农业/物流等领域[46][47] - 需突破人形机器人运动自由度、电池效率及生物启发式架构等挑战[48] - 终极目标是让人类摆脱机械化劳动,专注创造性工作[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