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检测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唐源电气接待国金证券等14家机构 前三季度扣非净利4462万元 新一代机器人将上市
新浪财经· 2025-10-30 21:39
调研基本情况 10月30日,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源电气")以线上通讯会议形式召开分析师会议, 接待了国金证券、广发证券、君榕资产、创金合信基金等14家机构投资者。公司董秘陈玺出席会议,就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机器人业务进展及新业务板块布局等核心问题与机构进行交流。 前三季度业绩:营收同比微降,扣非净利4462万元 据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唐源电气围绕"AI技术引领、多行业场景拓展与一带一路布局"战略,持续推 进机器视觉智能检测装备等核心业务。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0,406.81万元,受钒钛资源开发与利用业务战 略性收缩的业务结构调整影响,同比下降10.56%;若剔除钒钛业务,核心主营业务保持稳健。 盈利方面,扣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公司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46.88万元,扣 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462.12万元,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新一代机器人即将上市,有望成新增长点 在机器人业务进展方面,陈玺透露,公司新一代轨道扣件智能养护机器人研发取得关键突破,即将推向 市场。该产品具备全自动行走与智能避障功能,可实现扣件智能化养护作业,有效替代传统人工作业。 其采用 ...
唐源电气(300789) - 2025年10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30 20:58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06.81万元,同比下降10.56% [1] - 剔除钒钛业务后,核心主营业务实现收入34,706.60万元,同比增长10.73%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46.88万元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462.12万元 [2] 战略调整与业务布局 - 公司战略聚焦于“AI技术引领、多行业场景拓展与一带一路布局” [1] - 公司对钒钛资源开发与利用业务实施了战略性收缩 [1] - 公司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1] 机器人业务进展 - 公司即将推出新一代轨道扣件智能养护机器人,具备全自动行走与智能避障功能 [3] - 新产品采用轻量化设计,支持单轨单边作业,预计将很快推向市场 [3] - 公司正积极推进机器人商业模式的优化升级,预计本年度内取得进展 [3] 新业务板块拓展 - 公司培育出智慧应急、智能制造、铁路公交化与智慧车站、新材料等新业务板块 [4] - 智慧应急业务在西藏设立公司并中标首个县域矿山安全预警平台建设项目,计划向中西部18省市推广 [4] - 智能制造业务控股子公司成功中标德阳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工厂智改数转项目 [5] - 铁路公交化与智慧车站业务成功中标某城际站智能站台门项目,并正优化新一代产品以缩短交付工期 [5]
唐源电气:前三季度核心主业收入增速超10%
中证网· 2025-10-30 10:45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10月29日晚间,唐源电气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4亿元,其中机器视觉智能检测装备、大数据智能管控系统等核心主业收入3.47亿元,同比增长 10.73%,公司聚焦技术驱动的发展路径成效显著;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09.33万元,扣 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净利润4846.88万元。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唐源电气以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为核心技术支点,形成覆盖接触网、轨道、隧道、车辆等多个专业领 域机器人产品矩阵。今年公司制定了以"AI技术引领+多行业场景拓展+一带一路布局"为战略主线,聚 焦机器视觉智能检测装备,深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实现核心主业与创新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 双提升的目标。公司拟募资推进的AI大模型项目将深化"图像+音频多模态"训练,与现有"神源"运维平 台形成技术协同,提升高速场景缺陷识别精度;机器人项目则主攻运动控制与智能感知核心平台,完善 产品序列。公司核心主业与募投项目共享技术体系与客户资源,未来随着A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加深, 增长空间有望持续打开。 ...
唐源电气强化技术筑基与全球布局 前三季度核心主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21:15
在技术端,该公司深耕AI机器视觉与机器人融合技术,截至2025年6月底,唐源电气及各子公司拥有 207项专利(另有98项专利处于申请阶段)、242项软件著作权。其核心产品可实现毫米级定位精度与缺陷 特征稳定提取,其中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可替代80%人工重复性巡检工作。场景应用上,唐源电气核心 产品已覆盖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50余个地铁公司,并延伸至智慧应急、智能制造领域。海外市场更成 为增长新引擎,其机器视觉装备已应用于埃及、老挝、尼日利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今年5月份, 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总公司代表团一行赴唐源电气访问,双方就深化中亚铁路智能运维合作展开交流, 相关利好预期受到市场关注。 唐源电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持续推进定增事项,拟投入3.94亿元募集资金推进轨道交通智能运维 机器人产业化项目、投入3.11亿元募集资金打造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垂直AI大模型,该公司将进一步强 化"硬件+软件"协同优势,支撑核心主业向更多场景与市场延伸。 据介绍,唐源电气核心主业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较好业绩,得益于该公司"AI技术引领+多行业场景 拓展+一带一路布局"的战略落地。 本报讯(记者舒娅疆)10月29日晚间, ...
战略聚焦 唐源电气核心主业收入实现稳健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20:06
10月29日晚,唐源电气(300789)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亿元,净 利润为3909.33万元。 对于业绩变化,唐源电气表示,2025年,公司制定了以"AI技术引领+多行业场景拓展+'一带一路'布 局"为战略主线,聚焦机器视觉智能检测装备,深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拓展共建"一带一 路"海外市场,实现核心主业与创新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双提升的目标,因此,公司战略性收缩了钒钛 资源开发与利用业务。 剔除钒钛资源开发与利用业务后,公司机器视觉智能检测装备、大数据智能管控系统等核心主营业务收 入3.47亿元,同比增长10.73%。扣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公司的净利润为4846.8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唐源电气定增项目的合规性与主业关联性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此前,公司在反馈回复中明确,拟募资不超过8.06亿元投向的机器人与AI大模型项目,均属于核心主业 范畴:前者围绕"机器人+"深化底层技术,后者聚焦"人工智能+"构建全栈式产品,均符合"深化AI与机 器人技术融合"的战略主线,且与现有业务技术同源、客户重合。这一布局精准契合国家轨道交通智能 化升级政策导向,也与共建"一带 ...
日联科技拟投8亿元建工业射线检测项目
巨潮资讯· 2025-10-16 22:04
项目投资概况 - 公司拟投资8亿元在苏州高新区建设工业射线智能检测设备项目 [1] - 项目旨在扩充产能、完善产品布局,推动智能检测装备业务发展 [1] 项目建设内容与目标 -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制造车间、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 [3] - 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公司在高端工业检测装备领域的产能水平与综合竞争力 [3] - 项目聚焦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升级,重点发展高能射线检测系统、无损检测自动化装备及AI图像识别检测平台 [3] - 项目预计建设周期为两年,资金来源主要为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 [3] 项目预期效益 - 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年新增营业收入约15亿元 [3] - 项目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3]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工业无损检测需求快速增长 [3] - 公司投资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工业射线检测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3] - 项目将满足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半导体封测等领域客户的精密检测需求 [3] - 公司将以项目为契机,深化技术研发与智能化生产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向更高端、更智能化方向发展 [3]
日联科技孔海洋:巩固扩大AI智检技术优势 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上海证券报· 2025-09-08 02:31
核心技术突破 - 微焦点/纳米焦点X射线源是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的核心部件 决定整机性能天花板及空间分辨率 穿透能力 成像稳定性三大核心指标 [2] - 公司实现闭管微焦点 开管射线源 大功率射线源等多类型X射线源的全谱系覆盖 成为国内唯一实现从基础理论 关键材料 制备工艺到可靠性验证全链条覆盖的企业 [2] - 闭管射线源覆盖90kV至150kV电压范围 开管射线源技术突破至百纳米级别 [2] AI技术应用 - 从传统视觉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逐步引入AI算法 AI影像软件成为设备的"大脑"和"神经" [3] - 通过射线影像与视觉影像 超声影像等多模态融合显著提升检测效果 设备检测效率和精度获得进一步提升 [3] - 构建工业X射线检测"数据+算法+算力"的AI智算闭环 巩固技术领先优势 [3] 战略发展方向 - 持续加大AI影像软件领域研发力度 拓展海量数据 算法智脑 算力中心及影像系统开发等领域 [3] - 依托客户资源与AI技术储备 加速从高端智能检测装备制造商向AI驱动的工业智能检测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3] - 半导体检测装备发展需要经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持续过程 需要行业共同努力 [3]
“星汉AI”在武汉问世,智能检测装备迎来发展窗口期
第一财经· 2025-07-31 12:28
行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全国智能检测装备产业规模2023年超过2600亿元,2024年将突破3000亿元 [1][4] -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培育3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 智能检测装备作为"工业之眼"与"质量大脑",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产业技术水平和制造质量 [2] 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 - "星汉AI"系统将机器视觉与AI结合,填补国内光伏电池多模态智能检测空白,检测效率提升12倍以上,缺陷识别准确率达98.7% [2][3] - 该系统创建覆盖25类钙钛矿材料、38种量子点结构的标准数据集,推动光伏电池行业检测成本降低40% [3] - AI技术使检测从"被动发现问题"转向"主动预测风险",实现从单点工具到系统级解决方案的升级 [4] 光伏电池检测痛点与解决方案 - 钙钛矿电池因材料精密特性,传统检测存在智能化程度低、设备分散、数据割裂等问题,制约产业化进程 [2] - 液体喷涂缺陷原需人工识别,反馈周期长达2-3天,AI技术可实现自动化反馈,提升良品率和产能 [3] - "星汉AI"为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提供一站式智能检测,已应用于柔性光伏组件等六大领域 [3] 多行业渗透与未来趋势 - 智能检测装备已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钢铁、石化、纺织、医药等行业 [4] - 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推动高端制造业全链条智能协同闭环场景实现 [4] - 量子技术等"下一代技术"与检测装备融合,加速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 [4]
【财经分析】“下一代技术”打开智能检测装备市场升级空间
新华财经· 2025-04-27 17:06
行业概述 - 智能检测装备是制造业"智转数改"的关键核心,当前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新型传感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等与智能检测联合,极大提升了检测效率与精度,增强了感知、分析、控制、决策能力,推动智能检测从"辅助工具"向"自主决策系统"演进 [1] - 智能检测装备以工业传感器与仪器仪表为基础,围绕制造工艺实施、生产质量管控、设备运行管理、安全环境监测等智能检测需求,与制造工艺强耦合,具有融合感知、自主分析、实时反馈等智能特征 [2] 市场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5年智能检测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600亿—2800亿元,"十五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10%以上 [2]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发展一批通用智能检测装备,培育30家以上智能检测装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北京、重庆、江苏、广东等地积极培育发展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颇具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日联科技、华兴源创、精测电子、金星智控、丹东奥龙等 [2] 技术突破与应用 - 无锡日联科技攻克"微米级X射线发生器"技术,实现设计、材料、工艺100%国产化,已应用于集成电路、新能源锂电等领域 [3] - 视觉检测、基础传感器实现规模突破,国产大型一体化压铸X光AI检测装备、新能源汽车一体化铸造车身在线智能检测系统已进阶到试点应用阶段 [3] - AI视觉检测系统能实时识别微米级缺陷,替代传统人工目检,效率提升50%以上 [4]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利用量子特性,突破经典测量技术极限,实现超越现有技术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和分辨率,为高端制造提供新可能 [6] - ±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在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投入运行,可在-40摄氏度至+85摄氏度极端环境下实现从毫安级到10千安级的超宽量程覆盖 [6] 人工智能与量子技术的融合应用 - AI技术依托机器学习算法,对检测数据的识别与分类速度惊人,有效减少人工干预,在汽车视觉检测场景中,AI实时分析图像数据,快速定位产品缺陷,检测速度较传统方式大幅提升 [4] - 在中药检测领域,结合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中药中的活性成分,甚至可以检测出成分含量的细微差异 [4] - 在血液制品检测中,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大量检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能优化检测流程,提前预测潜在质量风险,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4] - 量子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微小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推动高端检测设备发展,量子技术有望大幅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智能检测装备的实时分析和决策提供强大支持 [6] 未来发展趋势 - AI大模型在工业视觉质检场景中将大有可为,采用自监督预训练技术、基于知识图谱的缺陷工艺关联与根因分析方法,结合知识蒸馏等模型压缩技术,实现缺陷快速精准分类、自动判等和根因分析 [7] - 量子技术、AI等与检测装备融合,使检测从"被动发现问题"转向"主动预测风险",从"单点工具"升级为"系统级解决方案",未来中低端测试设备将逐步被淘汰 [7] - 嗅觉灵敏的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和抢占智能检测的下一代技术制高点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