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检测装备

搜索文档
日联科技孔海洋:巩固扩大AI智检技术优势 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上海证券报· 2025-09-08 02:31
核心技术突破 - 微焦点/纳米焦点X射线源是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的核心部件 决定整机性能天花板及空间分辨率 穿透能力 成像稳定性三大核心指标 [2] - 公司实现闭管微焦点 开管射线源 大功率射线源等多类型X射线源的全谱系覆盖 成为国内唯一实现从基础理论 关键材料 制备工艺到可靠性验证全链条覆盖的企业 [2] - 闭管射线源覆盖90kV至150kV电压范围 开管射线源技术突破至百纳米级别 [2] AI技术应用 - 从传统视觉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逐步引入AI算法 AI影像软件成为设备的"大脑"和"神经" [3] - 通过射线影像与视觉影像 超声影像等多模态融合显著提升检测效果 设备检测效率和精度获得进一步提升 [3] - 构建工业X射线检测"数据+算法+算力"的AI智算闭环 巩固技术领先优势 [3] 战略发展方向 - 持续加大AI影像软件领域研发力度 拓展海量数据 算法智脑 算力中心及影像系统开发等领域 [3] - 依托客户资源与AI技术储备 加速从高端智能检测装备制造商向AI驱动的工业智能检测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3] - 半导体检测装备发展需要经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持续过程 需要行业共同努力 [3]
“星汉AI”在武汉问世,智能检测装备迎来发展窗口期
第一财经· 2025-07-31 12:28
行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全国智能检测装备产业规模2023年超过2600亿元,2024年将突破3000亿元 [1][4] -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培育3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 智能检测装备作为"工业之眼"与"质量大脑",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产业技术水平和制造质量 [2] 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 - "星汉AI"系统将机器视觉与AI结合,填补国内光伏电池多模态智能检测空白,检测效率提升12倍以上,缺陷识别准确率达98.7% [2][3] - 该系统创建覆盖25类钙钛矿材料、38种量子点结构的标准数据集,推动光伏电池行业检测成本降低40% [3] - AI技术使检测从"被动发现问题"转向"主动预测风险",实现从单点工具到系统级解决方案的升级 [4] 光伏电池检测痛点与解决方案 - 钙钛矿电池因材料精密特性,传统检测存在智能化程度低、设备分散、数据割裂等问题,制约产业化进程 [2] - 液体喷涂缺陷原需人工识别,反馈周期长达2-3天,AI技术可实现自动化反馈,提升良品率和产能 [3] - "星汉AI"为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提供一站式智能检测,已应用于柔性光伏组件等六大领域 [3] 多行业渗透与未来趋势 - 智能检测装备已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钢铁、石化、纺织、医药等行业 [4] - 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推动高端制造业全链条智能协同闭环场景实现 [4] - 量子技术等"下一代技术"与检测装备融合,加速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 [4]
【财经分析】“下一代技术”打开智能检测装备市场升级空间
新华财经· 2025-04-27 17:06
行业概述 - 智能检测装备是制造业"智转数改"的关键核心,当前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新型传感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等与智能检测联合,极大提升了检测效率与精度,增强了感知、分析、控制、决策能力,推动智能检测从"辅助工具"向"自主决策系统"演进 [1] - 智能检测装备以工业传感器与仪器仪表为基础,围绕制造工艺实施、生产质量管控、设备运行管理、安全环境监测等智能检测需求,与制造工艺强耦合,具有融合感知、自主分析、实时反馈等智能特征 [2] 市场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5年智能检测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600亿—2800亿元,"十五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10%以上 [2]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发展一批通用智能检测装备,培育30家以上智能检测装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北京、重庆、江苏、广东等地积极培育发展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颇具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日联科技、华兴源创、精测电子、金星智控、丹东奥龙等 [2] 技术突破与应用 - 无锡日联科技攻克"微米级X射线发生器"技术,实现设计、材料、工艺100%国产化,已应用于集成电路、新能源锂电等领域 [3] - 视觉检测、基础传感器实现规模突破,国产大型一体化压铸X光AI检测装备、新能源汽车一体化铸造车身在线智能检测系统已进阶到试点应用阶段 [3] - AI视觉检测系统能实时识别微米级缺陷,替代传统人工目检,效率提升50%以上 [4]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利用量子特性,突破经典测量技术极限,实现超越现有技术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和分辨率,为高端制造提供新可能 [6] - ±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在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投入运行,可在-40摄氏度至+85摄氏度极端环境下实现从毫安级到10千安级的超宽量程覆盖 [6] 人工智能与量子技术的融合应用 - AI技术依托机器学习算法,对检测数据的识别与分类速度惊人,有效减少人工干预,在汽车视觉检测场景中,AI实时分析图像数据,快速定位产品缺陷,检测速度较传统方式大幅提升 [4] - 在中药检测领域,结合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中药中的活性成分,甚至可以检测出成分含量的细微差异 [4] - 在血液制品检测中,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大量检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能优化检测流程,提前预测潜在质量风险,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4] - 量子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微小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推动高端检测设备发展,量子技术有望大幅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智能检测装备的实时分析和决策提供强大支持 [6] 未来发展趋势 - AI大模型在工业视觉质检场景中将大有可为,采用自监督预训练技术、基于知识图谱的缺陷工艺关联与根因分析方法,结合知识蒸馏等模型压缩技术,实现缺陷快速精准分类、自动判等和根因分析 [7] - 量子技术、AI等与检测装备融合,使检测从"被动发现问题"转向"主动预测风险",从"单点工具"升级为"系统级解决方案",未来中低端测试设备将逐步被淘汰 [7] - 嗅觉灵敏的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和抢占智能检测的下一代技术制高点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