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苏州双祺由董事长商积童控制90%表决权,技术工人出身、曾有3年自由职业
搜狐财经· 2025-07-03 18:46
公司概况 - 苏州双祺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IPO申请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保荐代表人为武楠、徐小新,会计师事务所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2] - 公司是一家以智能装卸设备为核心产品的智能物流装备供应商,提供物流装卸、输送、分拣等场景的自动化设备及配套系统,并具备一体化物流装备集成解决方案能力[2] - 公司形成了以伸缩输送机产品为核心、多种物流装备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性业务体系[2]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58亿元、4亿元、4.0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0.26万元、4095.3万元、4568.42万元[3] - 2024年资产总计5.84亿元,股东权益合计3.88亿元,资产负债率30.79%,毛利率23.66%,净利润4568.42万元[4]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3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81%,基本每股收益0.75元/股[4] 客户与市场 - 公司产品在快递、电商等领域广泛应用,客户包括京东物流、顺丰控股、菜鸟供应链、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股份、百世物流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2] - 公司拓展了FLASH EXPRESS、Nido Machineries等海外客户,并进入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烟草制品、粮油等行业[2] 股权结构 - 商积童直接持有公司84.96%股份,通过苏州众祺间接持有1.09%股份,合计持股86.05%,并通过一致行动人控制公司90%表决权[5] - 商积童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为公司实际控制人[5] 管理层 - 商积童,1985年出生,工商管理硕士,曾任职于广运自动化工程、苏州市瑞昌机电工程有限公司,2011年加入公司[8][9] - 商积童职业经历包括生产部技术工人、生产运营主管、厂长、自由职业等,2023年3月起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8][9]
诺力股份分拆中鼎智能冲刺港股IPO 布局两大业务海外销售收入占61.8%
长江商报· 2025-05-14 07:12
公司分拆上市进展 - 诺力股份控股子公司中鼎智能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分拆上市迈出实质性一步 [2] - 分拆目的为深化智慧物流系统业务布局、拓宽融资渠道、提升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5] - 中鼎智能2024年实现净利润8862.6万元,占诺力股份总净利润的19.2% [2][8] - 分拆前诺力股份持有中鼎智能99.6%股份,2024年10月通过股权激励稀释至99.6% [2][3] 中鼎智能业务与估值 - 中鼎智能成立于2009年,主营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集成物流管理软件与自动化设备 [8] - 2024年在中国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行业排名第四,新能源锂电领域排名第一 [8] - 2024年10月股权激励时整体估值达8.55亿元,激励价格6.38元/每1元注册资本 [3] - 2025年3月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更名,5月拟新增1800万份股票期权激励,占总股本15% [4][5][6] 诺力股份财务与业务结构 - 2024年公司营收69.79亿元(+0.23%),净利润4.62亿元(+0.91%),扣非净利润3.96亿元(-6.16%) [7] - 2025年Q1营收16.34亿元(-6.69%),净利润1.23亿元(+6.3%),扣非净利润1.06亿元(+18.21%) [7] - 两大业务板块:智能智造装备(2024年营收37.15亿元,+4.77%,毛利率25.37%)和智慧物流系统(营收32.25亿元,-4.38%,毛利率19.29%) [7]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61.79%,欧美为主要市场 [2][7] 中鼎智能客户与行业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6.43亿元、16.95亿元、17.98亿元,净利润7057.7万元、7818.2万元、8862.6万元 [8] - 新能源行业客户收入占比75%(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1.4%,第一大客户为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收入占比26.3%) [8]
转内销观察丨解决外贸转内销卡点 看湖州如何破题
央视新闻· 2025-05-09 10:34
外贸转内销的挑战与应对 - 湖州外贸企业对美出口占比超14%,受美国关税影响,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但面临渠道和标准障碍 [1] - 外贸企业转内销主要困难包括缺乏国内品牌知名度、广告投放和电商运营经验 [4] - 塑木地板企业外贸占比超80%,4月关税导致库存积压400-500吨,其中50-60%需转内销 [10][12] - 外贸产品与内销标准存在差异,内销更注重性价比和质价比,导致部分产品无法直接上架 [13][15][17] 政府支持措施 - 湖州商务部门4月起摸排出口受阻企业,组织线下对接会并邀请电商平台手把手指导企业 [6] - 商务局邀请小红书等服务商代表,帮助企业快速打开国内电商渠道 [8] - 推动"同线同标同质"认证,已辅导171家企业完成272个产品认证,涉及多个行业 [21][23][30] - "三同"认证流程缩短至5个工作日,认证后企业内外贸转换效率提升40% [24][26][28] 企业创新转型案例 - 泰达微电机自主研发风扇芯片,产品适应全球电压条件,利润率提高20%并拓展新兴市场 [33][35] - 企业建立专家工作室和国家实验室,研发新能源充电桩散热产品,与行业龙头达成合作 [37] - 大康控股年研发投入超2000万元,产品款式达1000多个,内销市场年增长20% [41][43][48] - 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和设计师团队开发新品,厂房规模从2015年2栋扩建至2024年8万平米 [45][47][50] 行业转型趋势 - 外贸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认证实现内外贸产品同线生产 [26][28] - 定制化产品成为内销新增长点,企业从标准件生产转向多元化定制 [47][50]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窗口期推动企业加大新品研发力度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