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设备制造

搜索文档
What Makes Woodward (WWD) a New Buy Stock
ZACKS· 2025-06-12 01:00
公司评级与投资机会 - Woodward(WWD)近期被上调至Zacks Rank 2(买入)评级 这一评级变化反映了盈利预期的上升趋势 而盈利预期是影响股价的最强有力因素之一 [1] - Zacks评级完全基于公司盈利前景的变化 通过追踪卖方分析师对当前及下一财年EPS预测的共识值(Zacks共识预期)来评估 [1] - 对Woodward的评级上调本质上是对其盈利前景的积极评价 可能对其股价产生有利影响 [3] 盈利预期与股价关系 - 公司未来盈利潜力的变化(通过盈利预期修正体现)与短期股价走势存在强相关性 机构投资者利用盈利预期计算公司公允价值 其大规模买卖行为会推动股价变动 [4] - 对Woodward而言 盈利预期上升和评级上调意味着公司基础业务的改善 投资者对这种改善趋势的认可将推高股价 [5] - 实证研究显示 跟踪盈利预期修正趋势对投资决策具有显著价值 Zacks评级系统有效利用了这种修正力量 [6] Zacks评级系统特征 - Zacks评级系统使用四个与盈利预期相关的因素 将股票分为五类(从1强力买入到5强力卖出) 1评级股票自1988年以来年均回报率达+25% [7] - 与华尔街分析师偏向乐观的评级不同 Zacks系统对其覆盖的4000多只股票保持"买入"和"卖出"评级的均衡比例 仅前5%获"强力买入"评级 接下来的15%获"买入"评级 [9] - 进入前20%的股票(如Woodward)具有优异的盈利预期修正特征 更可能在短期内跑赢市场 [10] Woodward具体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的财年 这家国防和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商的预期EPS为6.24美元 与上年持平 [8] - 过去三个月 Woodward的Zacks共识预期已上升1.6% 显示分析师持续上调其盈利预测 [8]
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缘于三大积极变化
证券日报· 2025-06-10 00:12
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 摩根士丹利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0.3个百分点,野村上调0.5个百分点,高盛上调0.6个百分点,瑞银上调0.6个百分点,摩根大通上调0.7个百分点 [1] - 国际投行上调预期将提振市场信心,吸引外资增配中国资产,强化消费等领域乐观情绪 [1] 上调预期的外部与内部因素 - 外部因素:中国贸易环境出现阶段性向好变化 [1] - 内部因素: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是国际资本重估增长前景的关键 [1] 宏观政策推动经济稳定运行 - 二季度以来宏观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2]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二季度经济持续向好,5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4%,表明经济总体保持扩张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 [2] 内需市场结构性改善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五大品类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 [3] - 新消费领域亮点突出(如盲盒、包挂等本土设计崛起) [3] - 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其中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 [3] 经济新动能加速培育 - 4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增长21.4%,集成电路制造增长21.3% [3]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8.9%,充电桩产量增长43.1% [3] - 人工智能领域突破促使国际投行重新评估中国供应链和创新优势 [3] 国际资本看好中国的核心因素 - 宏观政策稳定性、内需市场优化与经济新动能驱动共同构成国际资本上调增速预期的内核 [4]
工业转型焕新、消费场景上新……诸多利好积聚发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央视网· 2025-05-20 11:16
生产供给增长 -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为2024年以来月度增速较快水平[1]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其中信息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快于整体服务业[1] 国内需求扩张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增长1.4个百分点[2] - 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大增18.2%,贡献率达64.5%[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4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10%,快于整体工业3.9个百分点[4] -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和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4%和21.3%[4] -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8.9%、61.8%、51.5%[4] 制造业转型升级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智能设备制造和电子元器件行业加速增长[6] - 服务器产量因大模型需求激增实现近两倍增长[6] - 可穿戴设备制造价格同比涨3%,飞机制造价格涨1.3%,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价格涨2.7%[9] 消费市场表现 - 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25.3%,化妆品类增7.2%,增速较3月提升14.7和6.1个百分点[9] - 以旧换新类消费品中家电、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信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38.8%、33.5%、26.9%、19.9%[10] - 1-4月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增速5.1%,高于城区0.7个百分点,占比达39.4%[10]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8%,传统超市和百货店零售额增速分别提升至5.2%和1.7%[10]
四月份经济韧性与结构性突破并存 向“新”特征更明显
证券时报· 2025-05-20 02:00
经济总体表现 -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环比增长0.22%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 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10% [1] - 4月份经济韧性与结构性突破并存 在多重有利因素支撑下 经济有望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1] - 生产需求平稳增长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新动能积聚成长 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 [2] 生产供给情况 -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是去年以来月度增速中比较快的速度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 是今年以来月度增速中次高水平 [1]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其中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4%和21.3% [3]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实现10%的同比增长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9%和43.1% [3] 国内需求表现 - 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大幅增长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8% [2] - 1~4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 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4.5% [2] - 消费动能不断壮大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望持续增强 支撑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 [4] 外贸进出口情况 - 1~4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 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2] - 加大外贸多元化发展 积极开拓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 推动外贸保持平稳增长 [2] 政策与产业升级 - 相关部门进一步降准降息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等 [4] - 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科技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4] - 5、6月份经济运行有望持续温和改善 政策端短期将以加快用好用足存量政策为主 [4]
生产保持强劲——4月经济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19 20:07
需求端表现 - 外需韧性显著:4月对美出口受对等关税影响显著回落,但转口贸易支撑整体出口维持高位,短期抢出口效应仍将持续[1] - 内需分化明显:投资受地产和制造业拖累下行,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从高位降至8.2%,地产投资降幅扩大至-11.3%,基建投资维持平稳(旧口径9.6%/新口径5.8%)[1][7] - 消费结构性亮点:社零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至5.1%,但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办公用品、家电音像等行业增长强劲,服务消费中旅游出行相关增速较快[1][9] 生产端表现 - 工业生产维持高位:4月规上工增同比增速6.1%(环比+0.22%),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38.9%、工业机器人+51.5%)和高技术制造(集成电路+4%)贡献显著[1][3] - 行业分化加剧:中观层面农副食品、医药、有色冶炼表现较好,而煤炭开采、纺织等行业降幅较大;微观层面机器人产量增速飙升34.8个百分点至51.5%,水泥、原煤产量增速跌幅超5个百分点[5] - 服务业生产略降: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6%,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但受益于消费修复仍处高位[3] 房地产动态 - 销售端量价背离: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恶化至-2.1%(两年年均-13.1%),但各线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同比降幅持续收窄[11] - 投资端持续承压:新开工面积同比-22.1%,施工面积降幅收窄至-25.1%,竣工面积增速大幅回落16.4个百分点至-27.9%[11] 重点行业表现 - 高技术产业投资亮眼:信息服务业(+40.6%)、计算机设备制造(+28.9%)、航天器制造(+23.9%)投资增速显著高于整体[7] - 装备制造支撑工业:交运设备、电气机械、计算机等行业生产保持高位,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激增51.5%[2][3] - 消费品行业分化:必选消费增速7.3%仍高于可选消费的6.4%,金银珠宝及政策受益品类表现突出[9] 未来展望 - 出口预期上调:欧洲复兴计划或拉动出口,叠加对等关税幅度超预期下降,年内外需可能超预期[1][13] - 政策定力增强:出口韧性可能延缓国内政策加码力度和时点[1][13]
顶住压力稳定增长,4月份经济数据释放积极信号
人民日报· 2025-05-19 13:12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态势 - 4月份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 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1] - 国内大循环展现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 [2] 需求端表现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大幅增长 [3] - 1-4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 连续两个月加快 [3] - 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 贡献率达64.5% [3] 供给端表现 -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 贡献率达55.9% [4] - 4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和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4%和21.3% [4] - 人工智能+驱动作用增强 数字产业蓬勃发展 绿色低碳转型深入 [4] 外贸表现 - 4月货物进出口总额38391亿元 同比增长5.6% 其中出口22645亿元增长9.3% 进口15745亿元增长0.8% [5] - 1-4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 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5] - 1-4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3.9% 比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 [5] 产业优势 - 中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 高铁/核电/光伏/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世界 [5] - 产业体系完备 配套能力强大 [5] 政策环境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 [5]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6]
一图速览4月经济数据,关于消费、投资......国家统计局最新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2:21
国民经济运行态势 - 4月份国民经济延续向新向好态势 主要指标平稳较快增长 [1] - 外部冲击影响加大 但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支撑经济 [1] - 经济持续回升具有较多有利条件 长期向好基本面未变 [7] 消费市场表现 - 4月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零售额合计拉动社零增长1 4个百分点 [2] - 1-4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 1% 连续两个月加快 [2] - "五一"假期国内出游人数同比增长6 4% [2] - 需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增强消费内生动力 [3]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 4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4] -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和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 4%和21 3% [4]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 人工智能+驱动作用增强 [4] 新能源与绿色转型 - 4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8 9% 充电桩产量增长43 1% [4] - 绿色低碳转型深入 新能源产业发展较快 [4] 投资潜力与政策 - 我国投资潜力巨大 支撑投资增长有利因素较多 [5] - "两重"建设和"两新"政策效果显现 产业升级支撑有效投资 [5] 价格与宏观政策 - 当前物价低位运行 需促进价格合理回升 [6] - 需发挥宏观政策组合效应 扩大内需改善经济循环 [6]
航天环宇:航天环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5-29 19:16
发行信息 - 公司拟公开发行4088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0.05%,发行后总股本40688万股[7][36] - 每股发行价格21.86元,发行市盈率77.72倍,市净率5.79倍[36][37] - 募集资金总额89363.68万元,净额82310.58万元,发行费用7053.10万元[37]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24801.42万元、27948.39万元和33878.83万元,占比分别为93.40%、91.36%和84.40%[28][86] - 2022年度营业收入40141.62万元,较2021年度增长31.22%,净利润12825.98万元,较2021年度增长51.06%[59] - 2023年1 - 3月营业收入2538.31万元,较2022年1 - 3月增长206.50%,净利润528.89万元,较2022年1 - 3月增长172.47%[65]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相关产品研发和制造,为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提供配套服务[24] - 公司业务以项目研制为主导,具有高度定制化特点[24] - 报告期内各产品先发货后签合同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4.00%、53.36%和47.83%[32][100] 股权结构 - 发行前李完小持股171483494股,占比46.85%;发行后持股不变,占比42.15%[190] - 发行前崔燕霞持股95385057股,占比26.06%;发行后持股不变,占比23.44%[190] - 本次发行前公司前十名股东持股合计359706974股,占比98.28%[192] 风险提示 - 公司存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风险,可能无法按时交付产品或突破技术瓶颈[83] - 公司产品性能稳定性存在风险,可能影响订单获取和经营业绩[84] - 公司面临技术人员流失及核心技术泄密风险[85]
航天环宇:航天环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5-15 19:36
发行相关 - 拟公开发行股份4088.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05%,发行后总股本为40688.00万股[7]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5月24日,招股意向书签署日期为2023年5月16日[7] - 公司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保荐人(主承销商)为财信证券,联席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7] - 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数量不超408.80万股,占公开发行规模不超10%,认购规模不超5740.00万元[37] - 保荐人相关子公司初始跟投比例为5.00%,即204.40万股[37]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24801.42万元、27948.39万元和33878.83万元,占比分别为93.40%、91.36%和84.40%[28] - 2020 - 2022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3431.92万元、17878.64万元和22687.64万元,2022年末账龄1年以上占比28.49%,金额6463.07万元[30] - 2020 - 2022年以暂定价合同金额确认收入分别为353.98万元、2269.76万元和1412.93万元,截至2022年末未审定价格历年收入累计8596.14万元[31] - 2022年度发行前每股净资产1.95元,发行前每股收益0.3127元[37] - 2023年1 - 3月营业收入2538.3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6.50%[68] 业务模式 - 主营业务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产品研发和制造,为科研生产任务提供配套服务[24] - 宇航产品和小型航空工艺装备业务采用“全年分批交付,客户一次性出具验收单”模式[25] - 部分产品存在“上半年承接订单,下半年交付验收,四季度取得验收单”特点[25] - 生产模式以销定产,销售模式为直销,订单获取靠商务谈判等[53] 研发情况 - 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1794.58万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12.12%[60] - 截至2022年末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6.28%[60] - 应用于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16项[60]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控制公司股份比例共计72.91%,发行4088万股后仍将控制65.59%的股份[92] - 报告期内共进行2次股权转让,1次增资[144]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公司拥有4家控股子公司,无参股公司[157] - 发行前李完小持股1.71483494亿股,占比46.85%;发行后持股比例降至42.15%[192] 其他 - 本次募投项目总投资金额60000万元,募集资金投资额50000万元[78] - 2021 - 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为19349.23万元,2022年度营业收入为40141.62万元,满足上市标准[76]
湖南航天环宇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4-13 17:48
发行相关 - 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880,000股A股普通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06,880,000股[9][38][56]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股票类型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拟上市板块为上交所科创板,保荐人为财信证券[9] 业绩总结 - 2020 - 2022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24801.42万元、27948.39万元和33878.83万元,占比分别为93.40%、91.36%和84.40%[30][66] - 2020 - 2022年公司第四季度销售收入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7.13%、70.24%和59.95%[31][78] - 2020 - 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3431.92万元、17878.64万元和22687.64万元,2022年末账龄1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28.49%,金额为6463.07万元[32][72] - 2020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6555.07万元、30591.31万元和40141.62万元,净利润分别为8932.15万元、8490.83万元和12825.98万元[67] - 2022年宇航产品收入14379.06万元,占比36.05%;航空航天工艺装备收入11793.23万元,占比29.57%等[45] - 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2.95%,2022年营业收入为4.01亿元[48] - 2022年资产总额127883.6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71406.59万元[49] - 预计2023年1 - 3月营业收入2663.23万元,同比增长221.58%[52] 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营业务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相关产品研发制造,为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提供配套服务,业务具高度定制化特点[26] - 报告期内各期采购金额分别为5161.85万元、7355.86万元、11265.80万元[42] - 报告期内公司各产品类型先发货后签订合同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4.00%、53.36%和47.83%[34][80] 研发情况 - 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1794.58万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12.12%[48] - 2022年末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6.28%[48] - 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有16项[48] 股东与股权 - 公司控股股东李完小持股171483494股,持股比例46.85%,实际控制人为李完小、崔燕霞和李嘉祥,合计直接持股72.91%[143][144] - 2020 - 2022年有多次股权转让和增资情况,如2020年9月增资后注册资本为36,600万元[125] - 发行前李完小等股东持股情况及发行后持股比例变化[170] 其他 - 军民两用通信、测控与测试装备产业化项目总投资60000万元,募集资金投资额50000万元[56] - 公司存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试制未取得预期效益的风险[63] - 2020 - 2022年度,公司按15%的优惠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子公司湖南飞宇2021 - 2023年按15%的优惠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