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铜缆
icon
搜索文档
英伟达首批GB300开始部署,再看AI出海链景气度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模块、CPU 交换机、铜缆、液冷系统、卫星通信 - **公司**:旭创、新易盛、太辰光、长兴博创、石家光子、沃尔核材、新家电子、阿菲诺、CSB 云场、字节跳动、博通、英伟达、康宁、Covid、Meta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AI 出海链市场表现**:2025 年第二季度整体表现良好,英伟达首批 GPU300 部署产生积极影响,贸易摩擦短期波动不影响长期趋势,历史类似波动最终会修复[1][2] - **光模块及相关产业表现**:中国厂商主导光模块领域,旭创第一、新易盛第三;与 CSP 云厂商合作紧密,可应对关税;五六七月是传统上修期,龙头盈利能力强;芯片短缺推动硅光渗透率和 CW 光源芯片公司增长;GB300 部署影响铜缆行业,高速率线缆需求增长;液冷系统应用前景广,GB300 拉动配套设备需求;卫星通信产业下半年加速发展[1][3][4][8][11][12] - **CPU 交换机产业前景**:2025 年预计出货数千台,2026 年增至上万台,博通、英伟达等厂商布局支持,市场预期调整不改变发展趋势[1][5] - **行业总体发展看法**:光模块、光器件、CPU 交换机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长期增长潜力高,新胜和旭创 2026 年业绩预计保持 12 倍左右增长,部分细分赛道公司竞争力强[1][6] - **具体公司业绩预期和估值**:新胜和旭创 2025 年估值约 12 倍;长兴博创 2025 年预计七八亿利润,估值相对不贵;石家光子收购新厂商加强业务[7] - **新模型发布的市场催化**:Covid 部署 GB300 基地对光模块、光芯片和光器件等有催化作用,GB300 算力和功耗提升,增加铜缆和液冷配套设备需求[1][8] - **GB300 对铜缆行业影响**: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对高速率线缆需求增长,沃尔核材量产线缆供不应求,新家电子与阿菲诺新技术突破提升市场份额[9][10] - **液冷系统应用前景**:Meta 架构和国内企业提升液冷系统配比需求,GB300 部署推动配套设备需求增长[11] - **卫星通信领域趋势**:下半年加速发展,手机直连、民用火箭、新批次采购等是市场催化剂[1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沃尔核材发泡机逐步量产预计大幅提升业绩 - 新家电子与阿菲诺合作研发的无需发泡机的新型线缆技术应用取得突破[9][10]
建信期货铜期货日报-20250627
建信期货· 2025-06-27 09:45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名称:铜期货日报 [1] - 报告日期:2025年6月27日 [2] - 研究员:张平、余菲菲、彭婧霖 [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沪铜三连涨,内外现货紧张及宏观环境回暖是近期铜价上涨主因,预计短期铜价继续走强,关注上方8万压力位 [11] 各部分总结 行情回顾与操作建议 - 沪铜方面,淡季国内社库累库缓慢本周仅累库0.05万吨,出口窗口打开炼厂加大出口力度,后续难累库,现货紧张升水止跌回升,铜价上涨令盘面月间价差收窄 [11] - LME市场0 - 3back回落至100美元/吨,库存降400至93075吨;COMEX库存涨至20.6万短吨,全球铜库存结构性紧张,C - L价差走阔将延续库存矛盾 [11] 行业要闻 -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风电装机5.7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0.8亿千瓦,两者合计占比升至45.7%超火电装机占比,能源结构转型进入新阶段 [12] - 市场押注美联储7月降息概率为20.7%较一周前提高,但仍预计近八成概率7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实质性降息或等到9月 [12] - 生成式AI技术成熟及数据中心建设加速提升铜缆需求,工信部印发计划推动算力互联,高速铜缆有望获政策支持,英伟达重夺市值之王,市场对AI赛道乐观情绪升温提振相关概念股 [12] - 高盛上调2025年下半年铜价预估,市场对铜资源战略价值重估提振铜缆高速连接产业链信心 [13]
当信息平权变成“产业链坐庄”,谁在高位讲故事?
核心观点 - 当前市场存在由大V主导的"信息垄断产业链",通过操控叙事制造热点概念(如铜缆、国产算力一体机、柴油发电等),诱导散户高位接盘后出货 [4][6][8] - 炒作逻辑缺乏业绩支撑,一季报披露后相关概念股普遍低于预期,股价跳水 [4][16] - 信息操控手段包括编造虚假数据(如"光模块砍单"传闻)、删除高位唱多帖文、利用社群和知识星球传播盗版研报等 [9][19][25][26] 信息操控产业链运作模式 叙事构建 - 大V群体(如Jason、Robo、古董鱼等)形成闭环配合,通过公众号、知识星球等载体系统性发布加工过的"研究报告",将行业短期现象包装成长期投资逻辑 [8][9] - 典型案例:铜缆概念炒作中声称"HWJ供应链采用SY和WR的铜缆"、"安费诺12月将超预期完成GB200产品出货",并预测明年Q1产能爬坡至2万套以上,营收达180-190亿美元 [10][13][14] 情绪引导 - 利用雪球、社群等平台实时发布碎片化信息(如"神宇加单铁氟龙产线"、"NVL36已生产1000套"),制造紧迫感 [10][13] - 通过高频互动(日更段子、传闻)维持话题热度,使散户忽视基本面验证 [9][22] 收割机制 - 在股价见顶日(如1月23日铜缆股)仍发布"爆单逻辑"推文,随后删除内容完成出货 [19] - 拓展点评范围至非专业领域(如小米、黄金),导致推荐标的快速见顶,形成"反指效应" [23] 灰色商业模式 - 知识星球等付费社群以人均588元高价售卖课程,声称可传授"中际旭创估值方法",实际涉嫌过度承诺 [40][41] - 传播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内部研报并添加水印,存在明确侵权证据 [26][28] 市场影响 - 破坏研究可信度:虚假叙事导致市场对正规研究机构产生信任危机 [16][32] - 扭曲资源配置:资金被诱导至缺乏实际业绩支撑的概念板块,加剧市场波动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