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户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四季度债市展望:纯债的左侧拐点,转债的右侧机会
2025-10-09 22:47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债券市场(包括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的2025年四季度展望 [1] * 提及的具体公司包括可转债标的:一瑞、北侧、环旭、通威、金能、奥维、天能、通裕、齐帆 [25][26][27]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四季度利率债市场观点** * 利率走势预测呈不对称倒U型 受风险因素发酵和跨年配置需求影响 [1][6] * 关键收益率点位:30年国债约2.1% 10年期约1.8% 5年期约1.6% 配置价值显现 [1][3] * 四季度利率下行多由政策、基本面或事件驱动 通常发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 国债表现优于国开债 [1][11] * 2025年降准降息仅一次 监管措施带来加息效应 国债买卖重启利好利率曲线 [14] **2 四季度可转债市场观点** * 维持看多 溢价率处于高位 应关注股性及结构性机会 [1][5] * 转债市场聚焦右侧投资机会 整体弹性高(弹性中位数70%) 剩余期限短(中位数约2.5年) 转股性强 [21] * 从纯量化趋势看 估值向下空间有限 向上空间约为31%至35% [24] * 九月份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仓位分别下降22%和11% 筹码移向年金和基金类投资者 [22] **3 监管政策影响分析** * 监管趋严或致部分产品收缩(如短债基金) 但货基、专户产品或增量 需关注央行与监管是否形成共振 [1][7] * 商业银行资本新规影响通常在正式执行前3-4个季度开始显现 2024年初新规对存单冲击有限 [8][9][10] * 基金赎回新规等政策变化逐步改善市场情绪 [18] **4 经济基本面与政策环境** * 三季度GDP增速预计4.8%-4.9% 四季度预计4.5%-4.6% 下行趋势未改 [1][12] * 十月底四中全会有增量政策预期 但主要是中长期政策 对债券市场压力不大 [12][13] * 政府短期内不会推出大规模刺激政策 货币政策仍是最灵活工具 [12] **5 信用债市场展望与策略建议** * 信用利差预计围绕当前水平波动 不会大幅压降 难以表现优于同期限利率债 [15] * 二永债市场情绪稳定 利率水平约9个BP 跨季后压力减小 仍具参与价值 [19] * 超长信用债配置价值显现 例如十年期3A评级收益率达2.5% 九月底国股行已开始净买入 [20] * 投资策略建议偏哑铃型:短端选择两年左右有票息资产(约能抵抗30BP以上) 中长端以五年二级资本二永债交易 关注二级资本债与五年3A中票的比价关系(在9-10个BP左右波动) [3][16][17] 其他重要内容 **1 具体投资机会推荐** * 科技产业趋势:AI产业、国产算力、国产存储龙头、AR眼镜 [3][25] * 新能源方向:光伏组件(通威、金能、奥维) 风电(天能转债等) [26][27] * 个券推荐理由:一瑞(AI引擎、医疗设备政策、三季度业绩) 北侧(阿里链先进封测、估值偏低) 环旭(光模块、苹果业务增量) [25][27] **2 机构行为与市场情绪** * 主流配置机构(如国有银行)九月份增配资产 普遍心态是等待最后一跌以形成共同预期 [18] * 跨年配置是金融机构早投放早收益的驱动因素 无论牛市熊市都会出现 [11]
上半年公募“赚钱榜”:ETF大厂盈利降速 权益系中小机构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20:47
行业整体表现 - 70家公募基金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 其中69家披露净利润 总和达201.86亿元 同比增长30.5亿元 增幅17.8% [1] - 36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23家负增长 7家收窄亏损 [1] - 38家机构净利润突破1亿元 22家处于千万元量级 [5] 头部机构盈利格局 - 净利润"十亿俱乐部"增至5家 包括易方达基金(18.77亿元) 工银瑞信基金(17.45亿元) 南方基金(11.94亿元) 广发基金(11.80亿元) 华夏基金(11.23亿元) [2] - 易方达基金营收58.96亿元(同比增长9.71%) 净利润18.77亿元(同比增长23.84%) 保持行业第一 [2] - 广发基金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3.54%至11.80亿元 重新回归十亿梯队 [3] - 天弘基金(9.17亿元)和招商基金(7.89亿元)净利润分别下滑2%和6.85% [3] - 汇添富基金净利润4.8亿元(同比下降30.45%) 富国基金净利润6.39亿元(同比下降17.39%) 跌出前十榜单 [4] 费率调整影响 - 华夏基金净利润增速仅5.78% 华泰柏瑞基金净利润2.04亿元(同比下降36.16%) 主因头部宽基ETF费率调降 [4] - 2024年11月首批6家基金公司调降ETF费率 预计每年为投资者降低持有成本约50亿元 [4] - 华夏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作为ETF规模前两大的管理人 年均让利幅度或均超10亿元 [5] 中小机构分化表现 - 26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同比上行 其中7家增幅超40%:中欧基金(4.02亿元/+42.23%) 诺安基金(1.18亿元/+43.75%) 兴业基金 永赢基金 财通基金 中金基金 中邮基金 [5] - 中欧基金和诺安基金受益于科技、创新药等权益类产品规模增长 [6] - 永赢基金混合型与股票型产品规模合计提升372亿元 抵消固收业务缩减影响 [6] - 财通基金FOF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4倍 专户新发产品125只(同比增长1.2倍) 新发规模32亿元(同比增长3倍) [6] - 12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同比缩减 中加基金净利润从1.34亿元降至0.94亿元 海富通基金和方正富邦基金降幅超20% [7] - 7家公募持续亏损(东海基金、瑞达基金等) 但亏损幅度较2024年同期收窄 [7]
轻信仰,重质量,一条不一样的稳健收益之路
点拾投资· 2025-08-06 09:02
核心观点 - 在无风险收益下行时代,传统银行理财难以满足投资者需求,多元化资产配置成为更优解决方案 [1] - 华夏基金通过双轮驱动模式,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专户产品,满足低波稳健收益需求 [1] - 多元稳健收益团队由固定收益总监范义领衔,通过四大长期策略形成稳健收益 [1][2] 投资策略框架 负债端特征驱动 - 专户产品需严格满足机构客户对底层持仓穿透要求,坚决放弃信用下沉策略 [4] - 通过充分沟通明确客户负面清单,聚焦宏观久期收益和多资产收益 [4] - 在约束条件下做减法,转向更可持续的收益来源 [4] 多资产能力构建 - 基于MVP宏观模型建立久期策略优势,2018年前瞻性提高组合久期 [7] - 重点布局可转债市场,配置10+投研人员深度挖掘定价偏离机会 [8][10] - 将可转债作为能力拓展跳板,实现从纯债到多资产的全覆盖 [10] 投资理念进化 - 从"信仰驱动"转向"质量驱动",建立价值投资框架 [12] - 强调现金流折现本质,债券与股票收益来源具有一致性 [13] - 通过跨资产投资经历培养自下而上研究能力 [12] 团队管理机制 纪律与自主平衡 - 采用主账户人模式统一风险收益特征 [15] - 在风险预算框架下给予基金经理自主决策空间 [15] - 区分纪律底线与行为限制,实现约束与创新的平衡 [15] 多元化团队建设 - 团队成员具备差异化专业背景:宏观周期、转债成长、量化模型等 [17] - 细分策略专人负责,包括ABS、类利率债、高收益债等 [18] - 通过集体智慧应对市场变化,提高决策胜率 [19] 行业趋势应对 - 低利率环境下,向多策略和多资产要收益成为核心能力 [21] - 资管行业进入护城河构建阶段,平台化能力成为竞争关键 [22] - 机构投资者更看重定制化解决方案能力,而非单一业绩指标 [22]
外商独资公募高管走马灯,富达基金官宣换帅,公司面临长不大困境
搜狐财经· 2025-07-22 15:41
高管变动 - 富达基金原董事长黄小薏因个人原因卸任,李少杰接任董事长并继续履行富达国际职责,孙晨出任总经理[3] - 黄小薏在华宝基金任职19年,2022年加入富达基金,2024年10月接任董事长[4] - 李少杰2010年加入富达国际,长期主导亚太地区战略发展[5] - 摩根基金原首席信息官卢蓉离任,贾建国接任[8] - 贝莱德基金刘映洲履新副总经理,郁蓓华出任总经理[8][9] - 宏利基金任命唐华为首席信息官,原首席信息官高贵鑫离任[10] 业务发展 - 富达基金获批公募基金牌照,发行10只公募基金和多个专户产品[3] - 富达基金目前管理规模52.10亿元,较去年末68.27亿元缩水23.69%[5] - 富达中债0-5年政策性金融债规模从32.40亿元降至15.51亿元,降幅52.15%[6] - 富达中债0-2年政金债规模从4.05亿元降至3089.45万元,降幅92.38%[6] - 富达低碳成长和富达悦享红利优选规模分别下降60.04%和60.33%[6] - 富达基金今年新成立3只产品,其中富达任远稳健三个月持有规模5.35亿元[6] 产品表现 - 富达传承6个月A和富达悦享红利优选A年内回报分别为17.91%和17.20%,排名前25%[7] - 富达低碳成长A、富达创新驱动A和富达港股通精选A年内收益分别为9.01%、8.51%和5.50%[7] - 富达中债0-5年政策性金融债A年内收益0.34%,其余三只债基收益0.26%、0.06%和0.01%,排名倒数10%[7] 行业动态 - 贝莱德基金加快本土化平台建设,优化投资团队和风险管理方式[10] - 贝莱德基金目前管理规模68.60亿元,较去年末107.85亿元缩水36.39%[10] - 摩根基金今年规模1874.45亿元,较去年末增长2.49%[11] - 宏利基金今年规模955.61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9.88%[11]
周末官宣!富达基金董事长,卸任!
券商中国· 2025-07-19 10:03
高管变动 - 富达基金原董事长黄小薏因个人原因卸任 李少杰接任董事长并继续履行富达国际职责 [1][2][3] - 黄小薏在任期间领导公司取得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牌照 发行10只公募基金及多个专户产品 [3] - 富达国际亚太区总裁高度评价黄小薏对客户关系维护及业务基础建设的贡献 [3] - 总经理孙晨5月已上任 曾任职于Tradeweb、嘉实国际等机构 将负责业务策略落实与监管沟通 [4][3] 公司业务发展 - 富达国际2004年进入中国 2022年12月获外商独资公募牌照 当前管理资产规模超50亿元 [5] - 已发行10只产品覆盖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及FOF 业务覆盖全球25个地区 [5] - 行业人士指出外资公募需时间本土化 产品打磨与客户服务是核心 部分机构已显现本地化能力 [5] 行业趋势 - 外资公募被视为中国基金行业增量力量 未来或推动行业多元化与竞争格局丰富化 [5] - 2020年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开后 外商独资公募加速落地 黄小薏曾参与中外合资公募拓荒 [3][5]
中信建投基金2024年净利0.5亿 资产管理规模增51.64%、公募规模增38.21%
财经网· 2025-03-28 11:3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信建投发布2024年年报,披露全资子公司中信建投基金经营情况,公司业绩良好且资管规模增长显著,未来将围绕投资者需求持续发展 [1]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中信建投基金营业收入合计3.65亿元,净利润0.50亿元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信建投基金总资产10.36亿元,净资产8.62亿元 [1] 公司资产管理规模 - 截至报告期末,中信建投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421.79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51.64% [1] -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941.9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38.21% [1] - 专户产品及其基金子公司的专户产品管理规模合计479.84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87.39% [1] 公司公募基金管理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中信建投基金共管理公募基金59只 [1] - 28只基金的收益排名进入市场前50%,22只基金进入市场前30%,19只基金进入市场前20%,6只基金进入市场前10% [1] 公司未来发展展望 - 2025年中信建投基金将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提升投研能力和投资业绩,提质增效,强化内部治理 [1] - 通过产品创新扩展和丰富产品体系,加强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满足投资者多样化投资需求 [1]